石爱桥教授谈易筋经

2023-08-07 21:31
健身气功 2023年4期
关键词:易筋经练功习练

一、相比其他功法,易筋经有哪些特点

健身气功·易筋经是一个系统、经典的健身养生方法。既继承了传统易筋经的精华,又融合了我们时代的精神,并与武术文化关联十分密切。具有以下4个鲜明特点:

1.抻筋拔骨,刚柔相济

易筋经的名字本身,其实已经充分彰显他变易筋骨的特点。健身气功·易筋经通过导引形体,使我们人体的骨骼以及关节尽可能多方位、广角度的活动。

健身气功·易筋经主要是以“拔骨”运动达到“抻筋”目的,所以要求导引动作要做到有“刚”有“柔”。“刚”是指在动作定势终点时,加强相关肌肉经筋的抻拉用力。而“柔”是指在练习过程中身体各部位和关节的放松。刚开始练功的时候,要以轻柔为主;练一段时间后,习练动作和整体练功强度可以逐渐加重。

2.旋转屈伸,虚实相兼

不论是定势动作,还是中间的转换过程,脊柱始终都是练习的关键。脊柱是我们人体躯干的核心,具有支撑躯干、保护内脏、贯穿脊髓和进行运动的功能。健身气功·易筋经主要是以腰为轴引动脊柱做出旋转屈伸等动作,对人体产生良性的刺激,促进我们人体各器官和系统更加协调的工作。

虚实是中国传统哲学的一个重要概念。健身气功·易筋经功法习练中,虚实相兼是一个重要特点,主要表现在动作的开与合、气血的出入升降等方面。

3.开闭行气,疏通经脉

健身气功·易筋经的很多定势动作,要求身体一侧弯曲,另一侧相对舒展,弯曲的一侧是气血的闭合,舒张的一侧就是气血的开启。练功中,封闭阳经,就是用阳经之气来打通阴经。其中的原理是,通过一侧的“闭合”削弱或关闭局部气血的运行,使得局部气血人为的造成“不流通”或“不畅”,达到“开启”部位气脉运行的目的,同时也会使这一局部软组织的张力增大,达到强健身体的目的。

4.动息相随,形断意连

习练健身气功·易筋经,要求呼吸自然、动作柔和流畅。一般来说,开吸合呼,起吸落呼,上吸下呼,要在这样的规律基础上保持呼吸自然。在练习的过程中,将动作与呼吸自然配合,除特殊要求,不要刻意的附加呼吸,呼吸要随形体动作的运动变化而自然相随,使动作和呼吸深度融合。

在功法练习中,有的动作在外形上停止了但意念不停。如青龙探爪式右掌向左探出,右掌伸直后动作稍停这时是形断,但眼神和意念习则要求顺手指方向无限延伸,这就是形虽断而意连了。

二、习练健身气功·易筋经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注意循序渐进。练功的难度要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少到多。功夫是时间和汗水,但绝不是每次练功的运动量和运动强度越大越好、每次练功的时间越长越好,而应根据自身健康状态和身心承受能力来适量练功。像卧虎捕食势、掉尾势等难度比较大的动作,习练者不应强求一步到位,可逐步增加难度,最终达到技术规范要求。如练习卧虎捕食势要求两手下按、十指着地的动作,年老体弱的人可先做俯身、两手向前下按至膝前两侧,待身体素质变强后,再逐步达到规范。

持之以恒是练功的秘诀。无论易筋经这个功法有多好,如果没有练功时间的保证和运动量的持续刺激,练功的成效也不会好。每天坚持练功,可以使习练者形成稳固的条件反射和良性的生命稳态,但也要防止过度疲劳的产生。总体来看,应该是每次练功后身体舒适、心情愉悦,或稍有疲劳感,但第二天即能恢复为度,达到“形劳不倦”的状态。一旦出现疲劳症状,可适当的休息,或调整练功负荷还有缩短练功时间来进行调节。

注重收功。功法练习完成,并不代表整个练功状态已经结束,将身体、气息、内心从练功态过渡到日常状态还需要一定的过程,才算真正的收功。因此,在练功结束时,一定要把收势动作做好,并静养片刻。不重视收势就像只耕耘不收获,全身的气血不能归元,时间长了就会造成元气亏损或气血瘀滞,不仅起不到强身健体的效果,反而对身体健康有害。练功结束后,习练者可通过揉按肚脐、搓手、浴面、拍打、按摩等方法做一些必要的整理活动,以促使阻滞的气血疏通,并进一步巩固和加强练功效果。

功后不宜立刻蹲坐休息,以免阻碍下肢血液回流,影响血液循环,加深肌体疲劳。功后要待身体恢复到常态后,再逐步练习其他运动,既能使身体得到适当的休息、避免运动损伤;也能使身心的宁静与亢奋间有一个自然的转换过程。

三、对怎样练好易筋经,您有哪些建议

我对初学者提三点建议:

第一点精神放松,这是贯穿习练易筋经不同阶段和练功层次的基本要领。人的精神状态是可以直接影响人的身体的;反之亦是,身体状况也会影响人的精神。精神放松,主要是指練功过程中,我们的内心要始终处于平和安静的状态。身形中正也是伴随易筋经锻炼整个过程的要领。形体中正放松,才能让气血畅达、心神宁静平和。而我们头部的中正与否呢,就直接决定了全身的状态。人的躯干就像一棵大树,脊柱就是树干,人的脏器就像树上挂着的果实。树身不正,果实就会相互挤压;脊柱不正,脏器就会偏移;脏器如果位置不对,体内的气就会不畅通。由此可见,无论是站桩,还是行功,均要做到“立身必以端正为本”。

第二点是呼吸自然,自然呼吸。对于初学者而言,注意力一般都放在肢体动作上,就比较适合采用自然呼吸。人的呼吸,一般都处于自然呼吸的状态。但练功中的自然呼吸与人体安静状态下的自然呼吸又有所区别。功法中的自然呼吸频率相对较慢,呼吸要随着形体和动作而变化,这是安静状态下的自然呼吸所没有的。所谓的“自然呼吸、呼吸自然”就是说在吸气时,不用刻意主动吸气,应该自然地随着功法中动作的变化而自然吸气,吸气量的多少和快慢,都要随动作自然变化。呼气的时侯,也是随着功法中身体动作的变化,胸腹的收缩而自然呼气。这样才可以避免动作与呼吸间的不协调,让身体的姿势在不断运动变化中趋于协调完美,达到易筋易骨、养生康复的目的。

第三点以人为本就很好理解了,就是不同年龄、体质的习练者,都要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和健康状态,灵活自由地选择运动幅度或个别动作的姿势。比如韦驮献杵第三势中提踵的高度、三盘落地势下蹲的深度等,都需因人而异。易筋经的练习过程本来就是非常灵活的,练功的根本目的是达到健身養生的效果,是为自己的身体健康,不能因为追求动作的外形搞得舍本逐末。有句古话说得好“欲速则不达”。初学者要分清自己所处的练功阶段,在练习时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灵活掌握,要做到由易到难、由浅到深,循序渐进才是习练的根本。

四、易筋经教学需注意哪些问题

1.精讲多练,要领自现

在教学实践中,每一个单元的教学时间是有限的,为了学员学的会,就要注意讲重点,说难点,抓要领,启发学员已有的知识和技能,把更多时间用在练习上,在练中讲,在讲中练。学员有体会,师生能共情,形成良性互动,才能层层推进教学深度和宽度。用“身体说话”,其要领自然呈现,这样学员学的会,悟的透,可以提高教学效果。

2.先完整演示,再分解教学

在教学时,教师先完整示范,引导学员建立完整动作概念。带领学员完整练习中,就会发现存在的问题。比如动作的路线、呼吸配合、意念活动等,这时可呼应学员的需求,及时进行分解教学。再复杂的动作,都是由简单动作元素构成的,进行动作路线分解、要领分解、呼吸方法分解教学,以问题为导向,自然就提高了教学效果。

3.发音呼吸,特殊引导

是指练功中把发音与呼吸配合起来的呼吸方式。比如三盘落地势下蹲时发“嗨”音,即是在吐气同时配合发音进行练功。那为什么不要发“哈、哼”的音,而是发“嗨”音?发“哈”音时气在上焦,发“哼”音时气在中焦,而发“嗨”时,气在下焦,并且导气下行。本式动作对于下肢的活动比较大,同时要求上肢也相应的予以配合,随着身体的升降,可有效调整人体气机的活动。中医将气归纳为升、降、出、入四种运动形式,气机的升降出入对人体生命活动至关重要。人体的先天之气、水谷之气以及吸入自然界的清气,都必须经过升降出入才能散布全身,发挥其生理功能。人体的脏腑、经络、形体、官窍的生理活动也必须依靠气的运动才能完成。此节功法三起三落,逐步加大下蹲幅度,能充分调动四肢力量。中医理论认为:脾主四肢。通过对四肢的锻炼,可以增强脾脏功能。同时,还能使五脏六腑之气机调和、升其所升、降其所降,从而起到促使心肾相交、肝肺气机通达、脾胃升降有序的作用。

猜你喜欢
易筋经练功习练
把方向、厘脉络、精习练
——高三复习备考策略
练功
易筋经(九)
易筋经(八)
练功
习练六字诀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谈选练健身气功功法或动作的方法
基于热扫描成像系统探讨易筋经“托天桩”对阳虚质督脉红外热成像的影响
习练八段锦对广泛性焦虑症临床疗效的影响
中国易筋经与印度瑜伽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