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琵琶历史考略(下)

2023-08-07 04:54周菁葆
乐器 2023年8期
关键词:粟特人长颈波斯

周菁葆

七﹑中亚地区的琵琶

在中亚地区的出土文物中,我们首先注意的是,在阿弗拉西阿卜雕像中的乐器——阮咸。这组文物是横笛、竖笛与阮咸的合奏。这种圆形共鸣体的琵琶是第一次出现。长时间以来,学术界都认为阮咸是晋代的产物,是中国发明的。然而,中亚阿弗拉西阿卜出土的阮咸则是公元1~3世纪作品,现藏乌兹别克斯坦历史文化博物馆。很明显,这是一个谬误(图34)。

在阿伊尔塔姆佛寺出土伎乐供养石雕中我们看见的琵琶,是与腰鼓与角型箜篌合奏的形态。琵琶的共鸣体很特殊,既不是梨形,也不是圆形,是一种葫芦形变异的造型。这种造型在远古时期美索不达米有出现。这应该是曲项四弦琵琶。考古依据是公元1~2世纪作品(图35)。

在琐罗亚斯德教题材的图像中,我们看见在第三层有两个琵琶的造型,很显然是曲项琵琶,与两架箜篌合奏,是波斯音乐的滥觞。因为琐罗亚斯德教是波斯人创造的。考古依据是公元5~6世纪作品(图36)。

在阿弗拉西阿卜遗址还发现一组泥塑中的琵琶,不是很典型,是公元5~6世纪作品。

在阿弗拉西阿卜大使厅壁画中我们看见的琵琶,与排箫合奏,这个琵琶则是典型的棒状梨形的直项琵琶。考古依据是公元5~6世纪作品(图37)。

在波士顿博物馆中,我们看见有中亚粟特人的完整乐队组合,右边第一位正在弹奏竖箜篌;第二位吹奏苏尔乃依,这是非常奇特的。长时间以来,学术界认为中国唢呐在明代才出现,但是,这里分明是唢呐的特写,是北齐的文物。

左一是弹奏曲项四弦琵琶;左二是弹奏五弦直项琵琶。二者非常明显是用拨弹奏。粟特人的乐舞对中原乐舞产生过积极的影响,为什么历史文献中不记载唢呐的影响呢?考古依据是公元5~6世纪文物(图38)。

在中亚乐舞对中原乐舞影响中,我们又发现一个奇特的现象。在北周安伽墓乐舞图中,出现的都是曲项琵琶。基本上是与竖箜篌、竖笛、横笛、细腰鼓等乐器的合奏。都没有出现直项琵琶,不管是二弦、三弦还是五弦(图39)。同样,在史君墓室石椁壁上出现的琵琶,也都曲项的,也都是用拨弹奏的(图40)。

在虞弘墓葬所体现的文化艺术中,以波斯风格最为浓厚,人物造型都是波斯风格。基本上也是曲项琵琶。奇怪的是,却有一个直项琵琶。按理说,波斯人是曲项琵琶的发明者,为什么会有直项琵琶(图41)?⑩

对于虞弘墓图像的研究有助于了解学界对于中国与波斯、粟特、西域等地的音乐交流史。而在随后的研究中笔者发现,类似的中亚粟特人在华墓葬从汉代以来,主要还包括西安北郊的康业墓,甘肃天水入华粟特人墓葬,河南安备墓,以及在国外的日本京都Miho博物馆、巴黎吉美博物馆等,它们所展示的琵琶图像所反映的音乐交流是一种民间的中外音乐文化交流,这种交流应该是早于官方的,可作为丝绸之路音乐交流上对正史官方记载的补充,并对后世影响深远。

综上所述,琵琶最早产生于西亚的美索不达米亚,也就是我们说的两河流域,即伊拉克地区。从公元前4000年到公元前7世纪,我们都可以看见美索不达米亚的琵琶演奏,从两根弦发展到四根弦,但是都是直项,既有男性弹奏,也有女性演奏,为世界琵琶乐器提供了最早的造型实物。

埃及的琵琶出现历史比美索不达米亚晚许多年,从考古图像中,我们看见直到埃及新王国时期,也就是公元前1500~前1341年,才有长颈琵琶的图像,比美索不达米亚公元前4000年的历史几乎晚了2500年。

这两个国家使用的都是一种长颈直项的琵琶。

波斯人却不采用古代阿拉伯人发明的长颈直项琵琶,而非要自己发明一种曲项琵琶。波斯人对他们的琵琶称为barbat,对中国的音乐有非常大的影响,中国的曲项琵琶术语就源自波斯人barbat。

古代美索不达米亚的长颈琵琶西渐到欧洲后,首先在希腊产生了新的棒状梨形长颈琵琶。因为两河流域阿卡德人继承了苏美尔人的传统。他们对苏美尔人的乐器作了修改,并补充了本身独特的成就,并用pantur来称长颈琵琶。

在“犍托罗雕塑中的琵琶”中。刻画了七位人物,中间有一位弹奏琵琶的造型,很明显,是一个三弦的琵琶。考古依据是公元1~3世纪的作品。

在“犍陀罗音乐与舞蹈浮雕”中,还有一个弹奏曲项四弦琵琶的造型,也不用拨,而是手指拨弹,为舞蹈者伴奏。考古依据是公元2~4世纪作品,

五弦琵琶在印度最早出现在公元2世纪,一直到公元8世纪还在使用。

中亚地区采用了波斯的曲项琵琶,也有五弦琵琶。但是,在印度虽然也使用曲项琵琶,但是却长期使用五弦琵琶。这种五弦琵琶的造型,却与古代希腊的pantur长颈琵琶非常相似。古代希腊的pantur出现于公元前2世纪。这个乐器中保留了琴体部分,琴头已经剥落,但是与后世印度五弦琵琶的造型还是非常相似的。正是亚历山大大帝入侵印度旁遮普地区后希腊艺术的产物。这种乐器对印度的琵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长时期以来,学术界都认为五弦琵琶产生于印度,但是公元前2世纪古代希腊的pantur就已经出现,并随着亚历山大大帝传入印度,直到公元2世纪后,我们才看见印度文物中的五弦琵琶,顯然是古代希腊音乐影响的产物。

中亚地区的琵琶随着粟特人的东移而传入中国,在北周安伽墓、史君墓与虞弘墓葬中得到证实。

从音乐考古学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长颈直项琵琶﹑曲项琵琶与五弦琵琶在丝绸之路上的东渐。弥补了中国音乐史上的空白,鲜明地阐述了琵琶是随着丝绸之路文化的传播而交流。在发展过程中,不同国家采用了不同的琵琶形式,这种嬗变正是丝绸之路音乐史上一个重要的特征。

注释:

⑩宮治昭·モタメディ遙子编,【世界の博物馆19,シルクロード博物馆,壮大なる东西文明交流のるつぼ】,昭和54年(1979年),講談社。(日语版,宫治昭等编,《世界的博物馆19,丝绸之路上的博物馆,壮丽的东西方文明的交流》,昭和54年,1979年)

猜你喜欢
粟特人长颈波斯
长颈负泥虫搜寻记
雷沃阿波斯农业装备
雷沃阿波斯农业装备
雷沃阿波斯农业装备
雷沃阿波斯农业装备
江湖茶室
江湖茶室
北朝石刻壁画中粟特人物形象探析
从馆藏文物看东西方文化交流
固原史姓粟特家族多元信仰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