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创新,联动发力

2023-08-08 13:17汤一原
中关村 2023年7期
关键词:海淀强国中心

汤一原

媒体深度融合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文化强国、推动文明交流互鉴等方面作用显著。

党的二十大擘画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蓝图,作出了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战略部署,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强调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媒体深度融合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文化强国、推动文明交流互鉴等方面作用显著。

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让我们能够在更广阔的文化空间中,充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探索面向未来的理论和制度创新。媒体融合发展国家战略的提出与实施就是遵循媒体发展规律和文化建设规律的创新之举。

一方面,中华文明为媒体融合提供丰富滋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媒体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夯实了主体地位、提供了源头活水。

另一方面,媒体融合提升中华文化传播力。媒体融合通过新技术、新平台、新手段,突破时间空间限制,提升内容品质、创新产品形态、改善受众体验,让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上“云”端,有力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提升了文化传播力影响力。

北京市海淀区作为北京建设全国文化中心的重要承载区和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既是承担中关村先行先试改革、建设世界领先科技园区重大使命的科技大区,也是承载三山五园历史文脉、促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交融汇聚的文化大区,历史底蕴深厚、文化资源富集、创新禀赋鲜明。近年来,我们紧扣文化强国建设和媒体深度融合发展战略部署,坚持以三山五园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创建服务全国文化中心功能,以全国标杆性区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带动文化传承发展,创作推出《曹雪芹》《长城》等文艺精品,精心打造《红耀海淀谱新篇》《镇“淀”之宝》等融媒产品,大力推动“两中心一平台”建设,形成了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海淀表达”。

海淀推进“两中心一平台”建设,“两中心一平台”即融媒体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和“学习强国”学习平台,三者具有空间相邻、线上相融、资源相通的独特优势,在打破基层公共文化阵地、信息传播平台壁垒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我们立足基层工作实践,贯通“两中心一平台”,在推动新思想宣传普及、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整合基层阵地资源、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等方面取得积极进展,形成了从“试点破题”“深入解题”到“全面答题”的良好态势。2022年,上线全市首个“学习强国”区级学习平台,发布《海淀融媒增质增效行动计划》,初步形成了区融媒体中心、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学习强国”海淀学习平台一体化发展格局,按照党建引领、线下整合、线上融合、资源共享、一体化运营的总体思路,采取宣传融合、空间融合、人员融合、活动融合等措施,梯次推进、全域开展融媒体中心(分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学习强国地方平台(供稿中心)建设,切实打通宣传、教育、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在传播平台方面,通过机制完善和技术创新,依托“海淀云”搭建起统一的内容分发平台,结合“海淀城市大脑”建设“数字孪生社区”和“文化服务圈”,将传播触角延伸到社区百姓家门口,实现了党的创新理论、优质新闻作品、文化服务产品在“两中心一平台”之间“键对键”无障碍流转、无损耗输出。

在空间资源方面,在街镇层面将融媒体分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学习强国”海淀学习平台供稿中心进行整合,集新闻宣传资源、文化活动资源、理论学习资源于一体,探索建立街镇级“两中心一平台”试点,用党的创新理论成果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赋能,推出强国主题书店、强国大讲堂等线下活动,实现线上学习与线下学习的有机结合。

在队伍资源方面,以“学习强国”区级平台运营队伍为核心,融合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志愿队伍、“学习强国”供稿中心通讯员队伍、融媒体中心编辑记者队伍,建立起一支善于开展“理论学习+文化传承+媒体传播”策划实施团队,以本地百姓需求为根本,创新通俗鲜活手段,采用文化+科技、文化+传媒、文化+旅游等系列模式,打出文化传承“组合拳”。

在活动资源方面,将海淀融媒媒体服务品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志愿服务品牌,与“学习强国”线下品牌推广相结合,策划推出“匠心守艺人”“情暖夕阳”“韵动芳华”“志愿星光汇”“新知大讲堂”“海淀少年行”“‘青新时代”等惠民活动品牌,广泛吸引群众参与,形成了基层文化服务的便捷高效触达。

当前,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元宇宙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加速发展,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也深刻改变着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理念、手段和对象。同时,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人民群众对新闻信息服务、精神文化产品的需求也在与日俱增。新征程新起点上,媒体深度融合对于推动文化传承发展、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承担着更大使命,也必将有更大的作为。

借此机会,我就推动媒体融合、担当文化使命也谈几点建议:

一要以正确导向明方向。要旗帜鲜明讲政治,坚持政治家办报办台办新媒体,牢牢把握正确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切实把党管宣传、党管媒体、党管意识形态贯穿到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全过程各方面,确保每一次发声、每一篇报道都着眼于凝心聚力、巩固政权、扩大阵地,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二要以多元汇聚立主导。要坚持内容为王,聚焦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自觉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丰富营养,推进文化生产与传播,推出更多承载时代精神、体现时代气象的精品力作,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于交锋中加强正面引导,于多元中弘扬主流价值,用文艺滋养心灵,以文明温润人心,引导人们养成昂扬向上的风貌和理性平和的心态。

三要以技术赋能勇创新。要坚持科技为文化赋能、文化为城市赋能,主动拥抱新技术,强化互联网思维,加强前瞻性研究和应用,推动大数据、大模型等新技术新应用更好融入新闻生产、传播、分发、接收各环节,更好融入精神文化产品生产、展示、服务、消费各领域,提升文化精品的数字化呈现、网络化传播水平,助力新时代文化的弘扬與继承。

四要以监管治理守安全。要统筹发展与安全,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正确区分政治原则问题、学术观点问题、艺术风格问题,坚决抵制肆意歪曲历史的不良风气和流量至上、无底线炒作等低俗现象,切实维护意识形态安全和文化安全。推动政策创新、管理创新,激发文化主体创新创造活力,树立良好风气,促进健康发展。

“十里青山行画里,双飞白鸟似江南”。海淀既有科技创新之光,也有山水人文之美。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决策部署,着力推动传统与现代、媒介与内容、文化与科技的融合创新,实现面向基层的各类宣传文化平台、阵地、载体联动发力,更好满足人民群众高品质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为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作出更大贡献。

(作者系中共北京市海淀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猜你喜欢
海淀强国中心
海淀职工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剪掉和中心无关的
请党放心 强国有我
请党放心 强国有我
在打造“两个中心”中彰显统战担当作为
“海淀青少年们,欢迎回家!”
停课不停学 海淀青少展风采
强国有我
别让托养中心成“死亡中心”
海淀 “一盘棋”统管区域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