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工科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的课用案例分析

2023-08-08 00:14魏琼
教育教学论坛 2023年24期
关键词:课程思政

魏琼

[摘 要] 案例教学融入思政元素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课教学融为一体的关键之一是找到适合的案例。目前“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教学研究偏重于讨论实现的路径和方法,教学实践不够深入,对可采用的案例尚无充分研究或分析不足。研究可用于“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思政+”教学的典型案例,分析其思政元素及内涵价值,进行贯通全课程的主题设计,探讨教学案例资源建设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案例筛选;课程思政;“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趋势与展望

[作者简介] 魏 琼(1979—),女,山西武乡人,硕士,山西经贸职业学院建筑工程系讲师,主要从事岩土工程、建设工程管理课程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1;G7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3)24-0184-05[收稿日期] 2022-05-25

一、案例教学的重要性

(一)案例教学的特点

教学案例根本上就是典型事例,它可以形象地说清道理并传递价值取向。案例教学一直是教师教学中采用的重要手段之一,主要原因就是案例教學具有快速融入和启发引导的作用。

(二)课程思政的需要

不同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思政更加讲究方式方法,要求自然而然发生,强调润物无声的效果。所以,不能为了思想政治教育而生硬地讲道德和政治,要通过鲜活的案例来说道理。

(三)“00后”学生的需求

高校迎来了“00后”大学生。他们是伴随着智能化移动终端长大的一群孩子,更倾向于获取生动可感的信息而排斥生硬的说教和理论,对事件所附带的价值属性也更加敏感。所以,“00后”大学生不仅要求采取案例教学法,而且对课程案例的选择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二、现存问题

案例教学法的四个特征分别是:教育对象的主体性;教学内容的实践性;教学过程的互动性;案例问题的导向性[1]。目前,“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课程案例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用案例研究不足

1.弥补教材缺弱环节的案例不足。“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课程主要学习的是两部法律及相关法规,即《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后简称《招标投标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后简称《合同法》)。《招标投标法》自2000年1月实施以来于2017年经历了一次局部修改,2019年12月启动第二次全面修订工作。《征求意见稿》共8章,94条,对现行《招标投标法》修改58条,增加28条,删除2条,维持8条不变[2]。招投标行政管理重心从事前审批核准向强化事中事后监管转变。认识法律法规的与时俱进性与教育学生认识国家发展阶段和建设进程相辅相成,可帮助学生深刻理解作为国家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使命责任。目前高职教学的课程标准基本依据国家规划教材展开,由于教材知识更新滞后且涉及法律法规修订部分跟进不及时,教学内容弱化,可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切口不够开阔,教学实际操作过程中对于法律法规修订的案例研究也相应不足。

2.延伸性案例深度挖掘研究不足。我国招投标制度实施以“鲁布革工程”的国际招标成功实践为起点,“鲁布革工程”也成为招投标与合同管理课程的典型教学案例。教学实施通常是将2020年左右建成运行的国家超级工程与鲁布革建设时期的工程进行对比,引导学生理解国家发展变化及国家制度的优越性。那么,如果将“鲁布革工程”作为我国招投标制度实施起点事件的话,哪些又是过程性事件呢?任何成功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都是要脚踏实地不断克服困难才能实现的。哪些事件或制度推动了国家改革开放的深入,实现了工程领域的跨越式发展?对于这部分内容,教材很少涉及,但是在教学中要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话,就不能简单对比完成后就结束。既然要对学生进行引导,就应该让学生认识到生逢和平盛世的同时,更认识到国家的强盛经历了哪些坎坷,多么来之不易,要让青年人懂得成就的过程无不是脚踏实地、砥砺前行,更加明白勇挑重担、建功立业的同时做好克服艰难险阻的准备。这部分延伸性案例的研究挖掘,在教学实践中明显不足。

3.贯穿性主题研究不足。目前常见的实践操作案例教学有了,但是贯穿性主题研究不足。应用案例教学,都是将案例分散在各个知识点中,没有考虑关联线条。比如,认识招投标制度借助鲁布革工程,理解招投标规则、学习《招标投标法》会借助违法招投标事例,学习合同管理会借助索赔事例。各个案例分散对应知识点,像一颗颗散落的珠子。没有一条能够把珠子贯穿起来的线,达到提一条线就能找到各个珠子、对应形成完整知识链条的效果。这样的教学结果容易使学生对事情的理解片段化、割裂化,不利于形成良好的全局性观念,以及用动态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的思辨能力。

(二)部门官网资料利用不足

目前,线上教学资源日渐增多,高校教学中多采用MOOC资源的视频和课程所带的案例资料,教师教学中对部门官网资源利用不足。例如: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后简称发改委)官网专设的国家招标投标公共服务平台,包含着大量可用于教学的资源,如信息查询——工程招标公告、工程中标公告、信用公示、监督公告,知识链接——政策法规、招标文件、评标办法,市场动态——建材行情、行业与地区招投标统计等。这些可直接对应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课程中的招标文件编制和实操指导。在发改委官网,我们还可以了解《招标投标法》的修订进展情况。在住建部官网,我们可以查阅建设管理文件和建设领域的督查情况,比如,因为违法招投标而被吊销资格证的从业人员公示和降级处罚的从业企业公示等。

大部分教师在教学中较少直接引用官网资源,有的也只是对学生提及了平台,很少指导学生认识使用平台,最大限度地利用其使用功能的更少。国家部门官网平台信息发布权威、高效,有极高的指导性和应用价值,只要善于发现并进行整理应用,对于学生的学习可以起到极大的帮助和指导作用。而且,直接对接真实资料的实践,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刻理解理论如何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还可以让学生形成遇事找权威发布的思维模式,自觉杜绝道听途说,隔绝错误信息传递。

三、适用案例分析

(一)课程思政内容分析

1.课程特点。“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主要包括工程招标与投标、工程合同管理以及认识招投标(招投标概述)三大块教学內容,实操性较强。实训内容主要有工程招标与投标文件的编制、违法招投标案例分析、合同索赔管理等。

2.课程“思政+”结合点。“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课程的三大块知识点都可以进行“思政+”教学,比如,价值取向——爱国兴国、跟党走;社会责任感——使命担当作为、服务社会;职业素养——工程效能意识(质量环保安全集约)、工匠精神(精益求精、珍视名誉)、创新思维(与时俱进、善作善成)、守法意识、协作精神;个人素质——勇于奋斗、乐观向上、着眼长远、脚踏实地。这些育人主题和课程教学的主要内容对接关联。

首先,认识招投标与爱国兴国、担当作为融合。将工程招投标发展进程与国家改革开放以来的变化关联学习,引导学生深刻认识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几代人韬光养晦、艰苦奋斗、砥砺前行而取得的成就,以及勇于奉献智慧才干实现自我价值的意义。在此基础上,启发学生思考自己要从事的行业在社会发展进程中的重要作用,激发使命担当意识。

其次,工程招标投标、合同管理与职业素养、个人素质相融合。将工程招投标文件的编制与守法意识、工作效能意识、诚实守信精神融合,引导学生在工作中做到遵法守信,做好甲方或乙方,按照规范流程进行招标和投标工作,培养严谨认真作业习惯,规范完成招标文件、投标文件的编制,提升敬业意识。将违法案例分析与引导学生思考违法责任、珍视名誉融合。将合同管理(质量、成本、进度、安全等)用到的理念方法、技术技能与创新精神融合,保证质量,安全高效完成工程,提高社会资源利用率。在此基础上,启发学生思考自己要从事的岗位工作在行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激发爱岗敬业、守土有责的责任意识,并思考未来事业的要求,乐观向上的同时更重视培育脚踏实地、善作善成的素质和能力。

(二)典型案例及分析

1.“鲁布革工程”。1981年6月,国家批准建设装机60万千瓦的鲁布革水电站,并将其列为国家重点工程。1982年9月,鲁布革水电站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对引水隧洞系统工程进行了国际招标。1984年,日本大成公司中标,并开始施工,于1986年10月竣工,采用国际通用的现代项目管理模式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果。“鲁布革工程”的成功实践,对我国推行国际工程招标和项目管理起到了巨大的作用。1987年8月6日《人民日报》头版报道《鲁布革冲击》。1987年9月2日,国家计委、劳动人事部、中国人民建设银行向国务院报送了《关于推广鲁布革工程管理经验深入施工管理体制改革的报告》[3]。“鲁布革工程”也成为我国工程招投标发展历程中的标志性、里程碑事件。

“鲁布革工程”的成功实施,不仅开创了我国工程领域利用国际招标的先例,也在国内掀起了“鲁布革冲击波”,为我国工程建设全面实施招标投标制度奠定了坚实基础。“鲁布革工程”于2009年被评为新中国成立60周年“百项经典暨精品工程”,与北京天安门广场建筑群、长江三峡水利枢纽等重大工程一同载入了新中国建设与改革发展的史册。2018年8月,鲁布革水电站被曲靖市人民政府确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从事件带来的社会影响和引发公众思考的维度看,“鲁布革工程”属于正向事例。

2.“证明我妈是我妈”。2015年3月,陈先生一家三口准备出境旅游,需要明确一位亲人为紧急联络人,他写了自己的母亲,可是需要书面证明他和母亲是母子关系。他因此在微博发文:“证明我妈是我妈,怎么就这么不容易?”《人民日报》4月8日以“怎么证明我妈是我妈”为题进行评论,引爆舆论热点。2015年5月12日,时任总理李克强在全国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职能转变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深化行政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总的要求是: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协同推进,即“放、管、服”三管齐下[4]。

国家“放管服”改革启动后,一系列与营商环境相关的法规进行了修改,《招标投标法》也在其列。“证明我妈是我妈”也成为2015年国家“放管服”改革的助推性事件。在国家“放管服”政策指导下,《招标投标法》开始修订,属于课程知识点的密切关联引出事件。2015年开始的国家“放管服”改革,是国家改革发展进程中的大事,也是招投标发展历程中的背景性事件。在这一年,《招标投标法》进行了修改,国家招标投标公共服务平台也正式运营。从事件带来的社会影响和引发公众思考的维度看,“证明我妈是我妈”属于中性事例。

3.“西安地铁三号线‘问题电缆事件”。2017年3月13日,陕西某电缆有限公司员工在某网站上发帖,称西安地铁三号线整条线路使用的电缆均不符合国家标准。3月20日,西安市政府公布地铁三号线问题电缆抽检5份样品均不合格。事件曝光后,国务院有关部门组成联合调查组开展调查处理。经查,涉案企业的中标价严重低于实际成本,为了收回成本,便采用劣质光缆供货。6月8日,国务院决定依法依纪对“西安地铁三号线‘问题电缆事件”严厉问责。国务院决定:一是责成陕西省人民政府向国务院作出深刻书面检查,国务院通报批评。二是由陕西省依法对涉案违法生产企业8名犯罪嫌疑人进行逮捕,依法依纪问责处理相关地方职能部门122名责任人,包括厅级16人,处级58人。此外对央企驻陕单位19名涉案人员立案侦查。三是由陕西省依法依规撤销涉案违法生产企业的全部认证证书和著名商标认定,吊销营业执照和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5]。“西安地铁三号线‘问题电缆事件”也成为工程界履约违法的典型事件。

“西安地铁三号线‘问题电缆事件”涉及公共基础设施安全,引起国家领导人的直接批示追责,引发了社会对工程履约违法的广泛关注。由于该事件招投标过程采用了最低价中标方案,“低价中标”现象也被放大观察,“最低价中标法”成为《招标投标法》修订的重点关注和修改条款之一。2019年12月3日,发改委发布《招标投标法》修订草案,修订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要解决低质低价中标问题。“西安地铁三号线‘问题电缆事件”是履约违法典型事件,从事件带来的社会影响和引发公众思考的维度看,“西安地铁三号线‘问题电缆事件”属于警示性事例,与课程知识点直接关联。

(三)案例“思政+”结合性分析

“鲁布革工程”作为认识招投标制度的里程碑事件,基于其进行案例教学,可引导学生认识改革开放初期工程界前辈们正视不足、奋起直追的勇气和胸怀,引進国外先进技术为我所用,为十年来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发生的巨变积累了宝贵经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教育学生,要有“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和奉献精神。

“证明我妈是我妈”作为深入理解招投标事业发展改革的导入事件,基于其进行案例教学,可引导学生认识国家建设进入新时期:一是党中央领导人民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国家施策“以人为本”,着力“改善民生”;二是政府管理转变职能,从“管控”向“服务”改变;三是管理方法更加科学、有效,监管从事前延伸至事中事后全过程,并提高违法惩治力度。教育学生,既要学习“善做”的策略,也要学习“善成”的方法,增长智慧,为建功立业做好准备。

“西安地铁‘问题电缆事件”作为履约违法事件,基于其进行案例教学,可引导学生充分认识违法履约的危害和社会影响,深入思考个人在职业岗位中的责任。教育学生,要重视职业素养的培育和个人素质的提高,不断增强面对诱惑的定力和面对挑战应有的处置能力。

(四)案例贯穿性主题分析

为了形成一个完整的课程思政教学链条,选择提炼可贯穿课程又可连接案例的主题——招标采购大事记暨招标投标法规的修订历程。

借助国家招标投标公共服务平台的网站信息资源,列表简记招标采购大事记,保留与《招标投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后简称《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的修订历程密切相关的关键时间节点,标注典型事件和国家发展阶段背景。

列表简记招标采购大事记的另一个重要作用在于,让学生在梳理脉络的过程中发现和思考改革开放进入深水区后前行的不易,进而理解任何成功都不是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需要稳扎稳打付出辛勤汗水、艰辛努力才能实现的,进而教育学生在勇于承担责任的思想准备基础上,更要有迎接困难的勇气,才可能在人生成长历程中走过千山万水,跨越各种阻碍,有所成就。

四、案例教学实施

(一)课前设计

1.确定教学模式。依托智慧职教平台,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进行任务驱动(编制招标公告)、案例教学(违法招投标分析、作业展示)。

2.引入官网。选择国家招投标公共服务平台、住建部官网,将其用于教学之中。完成作业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通过国家招投标公共服务平台,进行招标公告、最新版《招标投标法》《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及年度招标项目情况统计分析报告等资料的查阅和学习运用住建部官网查找违法案例、违法处罚通报等资料。

(二)教学实施

1.教学设计。从学习内容、教学方式方法出发,考虑学情、课时容量和单位课时内学生对信息量的接受程度等,合理安排教学环节。安排的资料查阅和思考问答多以课下任务形式完成。

2.教学实施分为以下三点。(1)引入相关案例。讲授招投标制度发展时,引入“鲁布革工程”,讲解其建设历程及意义,进而指导学生梳理招标采购发展历程,要求以大事记形式标记关键年份,将典型案例与发展历程关联。讲授违法招投标案例时,要求学生查资料完成作业,详述《招标投标法》《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的修订情况,了解“证明我妈是我妈”事件及作用影响,分析国家改革发展与招标投标制度改革发展的关系。讲授合同履约违法案例时,引入“西安地铁三号线‘问题电缆事件”,简述事件始末及意义。(2)布置课下作业。布置拓展学习作业,让学生课下完成招标采购大事记暨招标投标法规的修订,要求学生分组,在结课前汇报展示,重点阐述《招标投标法》《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修订的背景,以及发展过程中国家政策改革的方向、截至目前的历次修订情况等。(3)组织讨论。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思考回答几个问题:①《招标投标法》是在哪年实行的,有什么引发事件,在什么样的国家发展背景下进行的?②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目前已修订了几次,分别在哪年,有怎样的国家发展背景?③你有哪些感受?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进行总结陈述时,要求从几个方面进行拓展思考:①国家发展进步与国家制度的相关性(对国家发展有哪些促进作用);②招标范围的放宽,说明国家在哪些方面的进步;③身为国家未来建设者,你该怎么做。

五、案例研究展望

(一)深化教学实践

课程思政是一项极其重要却相当不简单的教书育人内容,高校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不断探索和思考,深化教学实践,切实保证教学的有效性。

比如,结合时事和国家大事进行案例筛选,选取可深入对接的知识点进行融入分析,做好课前设计并切实有效推进,采取合适手段确保教学实施的有效性,同时借助国家专设的官网平台开展案例教学,提升课程思政的深度和实效。

(二)合力建设案例资源库

典型案例的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可对学生产生持续影响力,进而转化成他们的价值观念、个人素质和职业素养。

1.同专业不同课程共同进行案例研究。高校教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实践、积累教学资源库。未来的案例教学研究中,可以集一个专业不同课程的教师力量,共同研究的课程思政选定的可以通用的案例,突破一人一案例实践模式的局限性。

2.行业协会成立典型案例研究工作室。可由国家教育部门牵头组织相关专家学者成立案例分析工作室,建设课用案例资源库。以行业协会的形式成立典型案例研究工作室,比如由国家招标投标协会成立招标投标案例研究工作室,组织行业专家、业内学者、高校教师组建研究团队,研究课程思政选定的通用案例。

参考文献

[1]杨长建,周君华.我国1982—2020年案例教学法研究综述[J].安顺学院学报,2021,23(5):72-76.

[2]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修订草案公开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公告[EB/OL].(2019-12-03)[2022-03-28].https://hd.ndrc.gov.cn/yjzx/yjzx_add.jsp?SiteId=325.

[3]張基尧.水电建设管理体制改革的实践探索:鲁布革水电站建设始末[J].百年潮,2018,(11):26-56.

[4]共产党员网.李克强在全国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职能转变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EB/OL].(2015-05-15)[2022-02-07].https://news.12371.cn/2015/05/15/ARTI1431631478208706.shtml.

[5]中国政府网.国务院决定依法依纪对西安地铁“问题电缆”事件严厉问责[EB/OL].(2017-06-08)[2022-02-07].https://www.gov.cn/xinwen/2017-06/08/content_5200782.htm.

Case Analysis of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in Engineering Courses:

Taking “Project Bidding and Contract Management” as an Example

WEI Qiong

(Department of Architecture and Civil Engineering, Shanxi Vocational 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Trade, Taiyuan, Shanxi 030024, China)

Abstract: Case teaching has unique advantages in integrat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into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One of the keys to integrat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ith professional course teaching is to find suitable cases. At present, the teaching research of engineering bidding and contract management focuses on discussing the path and method, the teaching practice is not enough, and the available cases have not been fully studied or analyzed.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typical cases that can be used i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 teaching of engineering bidding and contract management, analyzes i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and connotation value, carries out the theme design through the whole course, and discusses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case resources.

Key words: case screening;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project bidding and contract management; trends and prospects

猜你喜欢
课程思政
高校思政课程的现状与改革措施研究
课程思政理念下英汉口译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