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节的中医药辨治研究进展

2023-08-09 14:33贾国兵何成诗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23年7期
关键词:研究进展

贾国兵 何成诗

摘要:近年来肺结节的人群检出率越来越高,引起了医学界的广泛关注,西医没有特殊的治疗方法。临床显示运用中医药辨治肺结节有一定疗效,具有很大的推广价值。通过检索现代中医学家关于肺结节辨治的相关文献,进行整理、归纳,以望为临床运用中医药治疗肺结节提供参考。

关键词:肺结节;中医辨治;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R25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2349(2023)07-0001-03

肺结节是指影像学表现直径≤3 cm的局灶性、类圆形、密度增高的实性或亚实性肺部阴影[1]。近年来随着薄层高分辨CT在体检中的普及以及人工智能在CT阅片中的运用,肺结节的人群检出率不断增高。健康人群行胸部CT检查时肺结节的检出率约为35.5%[2]。新冠肺炎的常规胸部CT筛查更是加速了肺结节的检出,从2020年2月—2021年1月,宣武医院筛查出肺结节患者占筛查人群的比例高达58.9%[3]。肺结节主要包括的疾病有肺部炎性结节、肺部良性肿瘤、肺结核、早期肿瘤、肺结节病等,指南推荐通过结合影像学特点、肿瘤标志物、是否为高危人群、是否合并肺部基础疾病及是否有肿瘤家族史,将肺部结节划分为不同的危险层次等级,分别采用随访、穿刺、手术等不同的处理方法。对于低中危的肺结节患者,西医更多采用的是随访观察,无特殊的药物治疗。

1 肺结节的中医命名

传统中医学中没有肺结节病名,亦无对肺结节的论述,现代大多数中医学家根据肺结节的特性,将其归属于“肺积”等范畴,亦有少数医家按照“积聚”、“痰核”、“瘿病”等进行辨治[4-6]。也有个别医家根据按照西医肺结节不同分期而采用不同的病名[7]。《内经》无肺积的病名,但有关于积的论述,《素问·举痛论》云:“寒气客于小肠膜原之间,络血之中,血泣不得注于大经,血气稽留不得行,故宿昔而成积矣”,《内经》认为积乃为邪气侵及胃肠,客于血脉,阻碍气血正常运行,气血瘀滞于腹部而成。从现代医学角度来看,内经所指积主要指的各种腹部包块。《难经》首次提出了肺积的病名,《难经五十六难》云:“五脏之积,各有名乎?……肺之积,名曰息贲,在右胁下,覆大如杯。久不已,令人洒淅寒热,喘咳,发肺壅”,《难经》所论肺积指气血积聚于右胁部,主要包括现代医学中右胁肋部的肿块性疾病。《脉经.平五脏积聚脉证》云:“诊得肺积脉浮而毛,按之辟易,胁下气逆,背相引痛,少气,善忘,目瞑,皮肤寒,秋差夏利”,《脈经》扩大了肺积的范围,将气血积聚于胁部均称为肺积,不限左右。《中医词典》关于肺积的解释采用了脉经的观点,《中医词典》云:“肺积,五积之一。证见胁下气逆,背相引通,少气,善忘,皮寒时痛时痒等”。现代中医临床所诉肺积已很少采用传统中医肺积的概念,更多的将肺积基本等同于西医的肺部结节。

2 肺结节的病因病机

现代中医学者多参考古籍中关于肿块类疾病如积聚等的论述,以此类比肺结节。清代医家沈金鳌在《杂病源流犀烛·积聚症瘕痃癖痞源流》论述:“邪积胸中,阻塞气道,气不宣通,为痰,为食,为血,皆得与正相搏,邪既胜,正不得而制之,遂结成形而有块”,沈氏认为肺部肿块发病主要为邪胜证虚,正不胜邪,邪气积聚。李中梓在《医宗必读.积聚》中指出:“积之成者,正气不足,而后邪气踞之”,李氏认为积聚之病,正虚为本,邪犯为标。古代医家对肿块类疾病的认识较为笼统,多从中医理论角度进行单一分析,缺乏系统的理论辨析及临证经验。

多数学者认为肺结节的发病主要为本虚标实,肺气虚损为本,邪气侵袭为标,气虚、痰浊、瘀毒为肺结节形成的关键,整体正气虚而局部邪气聚,肺气虚是肺结节形成的根本原因,外感六淫、雾霾、吸烟是肺结节发病的直接原因,气血运行失调,气虚痰瘀阻络是肺结节形成的主要病机[8-11]。病因分为内因与外因,内因为情志内伤、饮食失宜、劳逸失度、禀赋不足,外因为六淫邪气、电离辐射、烟毒雾霾。肺虚感邪,外邪袭肺,气机不利,气血失和,气滞血瘀,肺气郁闭,宣降失司,津液布散失常,水湿停滞,聚生痰浊,痰瘀互结,痰浊瘀血胶结凝滞,闭阻肺络,日久形成肺结节。正虚、痰浊、血瘀是发病的关键,血瘀与痰浊既为病理产物又是肺结节形成的病因,正虚痰浊、瘀血内生,痰浊、瘀血又损伤正气,如此循环,则是肺结节进展的主要原因。姜良铎认为三焦郁滞为肺结节病的基本病机,三焦郁滞不通则气机气化不利,津液和血液运行障碍,则化痰生瘀,痰瘀互结形成结节。

多数学者认为体质偏颇是肺结节发病的内在基础。夏逸飞[12]认为气虚质、气郁质、阴虚质易发生肺结节,气虚、气郁或阴虚为肺结节的基本病因,痰瘀互结是肺结节的基本病机。陆王娟等[13]认为肺结节患者以阳虚质、气郁质、气虚质最为多见,改善体质偏颇,平衡肺结节的生长环境是中医药防治肺结节的根本所在。徐佳仪[14]认为气虚、气郁质肺结节发病率较高,尤以气虚兼夹血瘀质、气郁兼夹阴虚质者最多,平和质人很少发生肺结节。许海柱[15]研究显示肺小结节体质以偏颇质为主,占79.0%,气虚质、阴虚质、湿热质和气郁质是其易感体质,并且在不同性别、年龄上的分布各有特点。其中气虚质在不同性别、年龄中均占有较高比例;女性气虚质、阴虚质多于男性,男性湿热质多于女性;随年龄增加,阴虚质逐渐增多。患者的体质可呈兼夹性,但总体仍以单一体质为主,年龄越大越容易出现两种或三种兼夹体质。

现代学者认为体质偏颇的易感性是肺结节发病的内在基础,尤以气虚患者为著,饮食、劳倦、情志、房事等内在因素损伤正气,正气虚损,外在邪毒乘虚人肺,邪滞于肺,导致肺脏功能失调,肺气闭郁,宜降失司,气机不利,血行瘀滞,津液失于输布,津聚为痰,痰凝气滞,瘀阻络脉,痰瘀胶结,日久形成肺部积块。气虚痰瘀阻滞是肺结节形成的基本病机。

3 肺结节的辨证论治

结合中医学理论和现代医家辨治肺结节的经验,可归纳出肺结节为本虚标实之证,本虚有气血阴阳之别,标实亦有气滞、湿阻、痰凝、血瘀之分。内经言百病生于气也,气可行津液、气可化液、气可运血,气虚气滞,气机不畅,津停为痰,血滞为瘀,痰瘀胶结,闭阻肺络,久蕴成形,化生有形之结节。辨治之要不外补、消二法,肺脏之补多以补气、滋阴、温阳为主,肺脏之消有行气、化湿、消痰、活血,又因有形之邪,胶结日久,难解难分,常法难以起效,又多配伍软坚散结之药以增疗效。

3.1 补虚扶正以治其本 有学者认为肺结节的发生与机体元气虚弱、三焦气化失常密切相关[17-18],治疗上主张时时顾护正气,虽提倡分期分证而治,然补虚护正之法当贯穿始终。魏华民更提出用药方面当遵“补上治上治以缓”的原则,剂型上提倡应用丸药缓服,以缓消坚。

大凡补益之法,无外补先天之肾与后天之脾二法。肺之补益,有培土生金以补脾肺之气、滋肺肾之阴、温脾肺之阳,有金水相生以补肺肾之气、滋肺肾之阴、温肺肾之阳。故补肺之气多兼补脾肾之气,补肺之阴多兼补脾肾之阴,补肺之阳多兼补脾肾之阳,补肺之法亦不离脾肾。

3.1.1 益气扶正 有学者认为补益之法虽有气血阴阳之别,然当以补气为先[19-20]。气可生血,气分阴阳,补血之要不离补气,阴阳之虚以气为基础,气可化阴,气可生阳,补益阴阳之道亦不离补气。故补益之法当以补气为重,气有余则阴阳津血皆有余,气不足则阴阳津血皆不足,百病之生始生于气,百病之治亦始治于气。补气之要当以补益后天脾胃为主,土居中央以灌四旁,脾胃化源充足,则五脏之气皆充足。肺结节一病多迁延日久、缠绵难愈,以本虚为主,治疗当以补益肺脾以治其本,从本源上纠正肺结节的正气亏虚,以达正气充足而邪气自去,临证常用黄芪、党参、白术、茯苓、山药等补益肺脾之气。张念志创治疗肺结节的经验方,散结方:龙骨10 g,牡蛎10 g,半枝莲6 g,白花蛇舌草10 g,浙贝母10 g,党参10 g,白术10 g,桃仁10 g,桂枝6 g,柴胡10 g,陈皮10 g,炙甘草6 g,方中大量运用党参、白术、陈皮、炙甘草健脾补肺,以扶正祛邪、补气消积。

3.1.2 滋阴扶正 徐玥瑾等认为肺为娇脏,通于秋气,易受秋燥邪气的影响,肺脏之证多属阴虚肺燥,肺结节患者常兼干咳无痰、咯痰不利、口干咽燥、舌红少苔等阴虚的特征[21]。燥邪伤肺,肺阴亏虚,通调水道功能失司,津液不能正常输布,积聚为痰,燥痰内生,阻碍气机,妨碍血液的正常运行,血滞为瘀,痰瘀互结,日久发为结节。治疗上当以润燥化痰、软坚散结,推荐以清燥救肺汤为主进行加减论治。

3.1.3 温阳扶正 张妙芬等[22]医家从中医学“阳化气,阴成行”的理论辨治肺结节,认为“阳化气不足,阴成形太过”是肺结节发病的关键,肺结节为有形实邪,为阴寒之邪积聚而成,阴寒之邪得以化生,是由于机体内在阳气不足之故,治疗当以扶阳消阴为大法,若不耐阳药之温燥者可酌加桑叶、麦冬等凉润之品,然温阳法应当贯穿肺结节治疗的始终。蒋艳丽[23]亦认为阳气不足是肺结节发病的主要病因,温阳散结是肺结节治疗的主要治法,“益火之源,以消阴翳”,温肺脾肾之阳以消痰饮瘀浊之阴,推荐运用以阳和汤为主方进行加减论治[23]。

3.2 消积祛邪以治其标 肺结节之标以气滞湿阻、痰凝血瘀为主,湿聚为痰,湿、痰本为一体,多以痰湿互称,故肺结节之邪概括有三,气滞、痰湿、瘀血,三邪之中又当以气滞为先,人体气机易受情志影响,肺结节之病始于气滞,成于痰瘀。结节初期以气滞为主兼以痰湿,治当疏肝行气兼以化痰祛湿;结节中期以气滞痰凝血瘀互见,治当行气祛湿、化痰消瘀互重;结节后期病邪局限,以痰瘀为主兼以气滞,治当化瘀消痰为主佐以行气。配合软坚散结之法可相得益彰,当以贯穿始终。

3.2.1 疏肝理气 多数学者认为肺结节的发生与情志因素密切相关,认为肝郁气滞是本病的关键,气机郁滞导致痰凝、血瘀等有形实邪产生,而这些有形实邪结聚则进一步加重气郁,治疗上主张疏肝理气、化痰散结,其中疏肝理气法应贯穿肺结节治疗的始终[24-26]。临床推荐选用越鞠丸、柴胡温胆汤加味。

3.2.2 消痰化瘀 多数学者认为痰瘀是肺结节发病的关键,治疗当以消为先,消痰化瘀,使痰瘀互结之结节随血而散,随痰而消[27-29]。瘀偏重者,则化瘀活血之力为重,多加丹参、川芎、三棱、益母草等;痰偏重者,则加强软坚散结化痰之力,如浙贝母、鳖甲、牡蛎、半夏、白芥子等。袁铭[29]临证多采用苇茎汤合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炎性肺结节,认为苇茎汤中苇茎祛湿利肺,桃仁行瘀,瓜瓣及薏苡仁利湿化痰,诸药合用,可有效治疗痰瘀互结之肺部结节,而血府逐瘀汤兼顾气血,升降同用,两方合用,相得益彰,以活血祛瘀、利湿化痰、软坚散结。

刘羿彤等[30]认为化痰散结法应当贯穿肺结节治疗的始终,提出炎性微环境是肺结节形成的主要因素,炎性微环境与痰密切相关,因此化痰治疗是肺结节治疗的根本,改善肺结节炎性微环境的状态,从本源上根治肺结节。提出化痰散结的治疗大法,并根据偏于痰湿、痰热、痰瘀的不同,分别采用健脾化痰散结、清热化痰散结、活血化痰散结等治法。

3.2.3 开通玄府 张金波[31]独辟蹊径,从玄府角度探讨肺结节,提出肺玄府郁闭是肺结节病发病的主要病机,外感或内伤引起肺玄府的升降出入失调,气血运行不畅,玄府郁闭,最终导致肺结节的发生,因此开通玄府是治病的关键,提出解表扩络法治疗肺结节,配伍解表药開通玄府的治法应贯彻肺结节治疗的始终,临床辨治多用麻黄、升麻、细辛以开玄府。

4 小结

肺结节一病中医多按肺积论述,认为体质偏颇是肺结节发生的内在基础,以气虚、气郁质者尤为易感,在体质易感性的基础上,内伤饮食、劳倦、情志,损伤正气、内生邪气,加之外在六淫、雾霾烟雾之邪乘虚侵袭,正虚邪实,正虚为本,邪实为标。正虚以气虚为主,或偏于阳,或偏于阴,邪实以气郁为先,兼夹痰瘀,早期以气郁为主,随着病情发展,病邪局限,病势和缓,痰瘀逐渐转为致病的关键。治疗上顾护正气、调理气机、软坚散结应当贯穿始终,顾护正气当以补益肺脾之气为主,或兼以滋阴,或兼以温阳,补气多用黄芪、党参、白术、茯苓、山药;调畅气机则以行气为先,或兼以化痰,或兼以活血,行气不离疏肝,多用越鞠丸、柴胡温胆汤等加减,疏肝亦不忘情绪开导之法;软坚散结多加皂角刺、浙贝母、夏枯草、牡蛎等药。

亦需特别注意,肺结节是影像诊断,只是影像学上的描述,包括了各种肺部疾病及肺外疾病在肺部的表现,单一肺结节的诊断无法评估疾病的发生发展预后及疾病的危险性。虽大部分肺结节多属于炎性结节,即便不采取措施亦不会有严重的后果,但有时肺部结节却是严重疾病如早期肺癌、肺转移癌、肺结节病、间质性肺疾病等的一个早期表现或唯一表现,是疾病重要的早期诊断证据。西医看来肺部结节有高危结节与低危结节之分,特别对于高危结节患者应当积极采取穿刺、手术等措施,且勿盲目辨治,以免延误病情。低危结节患者也应当在胸部CT的密切随访监视下,再运用中医药理论辨证施治,且不可盲目排斥西医检查,以免漏诊误诊。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肺癌学组.肺结节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18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8,41(10):763-771.

[2]王小铭,郑钦允.低剂量多层螺旋CT对717例健康体检者的肺结节筛查分析[J].肿瘤学杂志,2018,24(11):1129-1131.

[3]张思玮.新冠筛查“意外”加速肺癌早筛[N].中国科学报,2021-08-20(003).

[4]程晨,张念志.張念志运用散结方治疗肺部结节病经验[J].江西中医药,2018,49(8):27-29.

[5]刘新新,郑心.郑心教授运用肺康方加减治疗肺结节病经验[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28):179-180.

[6]郭军,刘国安.刘国安教授辨证论治肺结节病经验[J].甘肃中医,2009,22(10):17.

[7]丁强,唐亮.中医药治疗肺结节病2例并相关文献复习[J].中医药导报,2019,25(7):105-108.

[8]张晓梅,姜良铎,肖培新.肺结节病因病机探讨.环球中医药,2019,12(3):435-437

[9]朱丽娜,刘丽坤.中医治疗孤立性肺结节思路探讨.亚太传统医药,2019,15(2):79-81.

[10]田震西,姚德蛟.肺结节的中医辨证论治探析[J].亚太传统医药,2019,15(11):115-116.

[11]王剑锋,周天,刘殿娜,等.从气血理论探讨肺结节的病机与防治[J].环球中医药,2021,14(1):36-40.

[12]夏逸飞,孙子凯,丁振洋,等.从偏颇体质论孤立性肺结节的中医辨治[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36(8):1267-1271.

[13]陆王娟,周贤梅.中医体质在肺结节早期诊治中的应用探讨.陕西中医,2018,39(4):518-520

[14]徐佳仪.肺部小结节患者中医体质分布规律探析[D].杭州:浙江中医药大学,2019.

[15]徐佳仪,王真.150例肺部小结节患者中医体质分布探析[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8,28(4):330-333.

[16]许海柱,祝佳佳,张栩,等.381例肺小结节患者中医体质分布特点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19,30(9):2178-2180.

[17]申梦岚,李仝,宋凤丽,等.李仝从“正虚伏痰”分期分证论治肺结节病经验[J].中医药导报,2021,27(4):192-195.

[18]魏华民,朱瑞丽,刘瑞,等.从痰瘀窠囊论治肺结节.世界中医药,2018,13(11):2701-2708

[19]程晨,张念志.张念志运用散结方治疗肺部结节病经验[J].江西中医药,2018,49(8):27-28.

[20]刘殿娜,周天,胡凯文.基于补益肺脾法治疗肺结节的理论浅析[J].中华中医药杂志,2021,36(9):5457-5459.

[21]徐玥瑾,万迎新.清燥救肺汤在肺系疾病中的应用[J].世界中医药,2014,9(11):1509-1511

[22]张妙芬,刘城鑫,黄慧婷,等.基于“阳化气,阴成形”理论探讨温阳散结法治疗肺结节[J].中医杂志,2021,62(22):1960-1962.

[23]蒋艳丽,周淼.基于“阳常不足”理论探讨“益火之源,以消阴翳 ”在肺结节治疗中的应用[J/OL].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22,36(1):23-25.

[24]侯秋月,史锁芳.史锁芳运用疏肝理气、化痰散结法治疗肺小结节经验[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9,34(10):4652-4654.

[25]侯秋月.理气解郁、化痰散结法治疗肺小结节的临床研究.南京:南京中医药大学,2019.

[26]刚正.薛汉荣教授运用柴胡温胆汤加味治疗肺结节的思路探讨[D].南昌:江西中医药大学,2021.

[27]李辉,李国勤,刘志国,等.补肺健脾化痰法治疗肺部阴影一例总结[J].光明中医,2007(2):27-28.

[28]陈太全.二陈汤加味治疗肺部多发结节1例[J].中医药导报,2019,25(16):138-139.

[29]袁铭.应用苇茎汤合血府逐瘀汤治疗慢性肺炎性结节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9,14(23):120-122.

[30]刘羿彤,李猛,马战平.从痰论治肺结节的炎性微环境[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20,36(4):620-623.

[31]张海蓉,张正辉,张金波,等.张金波教授“解表扩络”法治疗肺结节病经验总结[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9,14(9):1232-1235.

(收稿日期:2022-09-01)

猜你喜欢
研究进展
猪δ冠状病毒的研究进展
MiRNA-145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慢性完全闭塞的研究进展
离子束抛光研究进展
独脚金的研究进展
自噬与衰老的研究进展
EVA的阻燃研究进展
肝衰竭的研究进展
氢在治疗烧伤中的研究进展
Marchiafava-Bignami病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