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静电防护技术分析研究

2023-08-09 07:17郭飞张超明朔李晓伟袁超
中国设备工程 2023年14期
关键词:静电场静电船舶

郭飞,张超,明朔,李晓伟,袁超

(武警海警学院,浙江 宁波 315000)

目前对船舶电气设备的静电防护研究相对不多。而船舶静电有时会给船舶的正常运行带来严重影响,如果控制不好,就容易产生巨大的静电放电能量,进而造成的严重的设备干扰及损害,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基于此,需要结合船舶静电产生的实际情况,对船舶静电场防护技术进行研究,明确船舶静电场产生机理,分析静电放电模型,并针对此类危害,研究预防船舶静电危害的有效措施,满足船舶静电防护需求,确保船舶运行安全。

1 船舶静电起电机理

静电起电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当物体接触与分离时,会产生电荷的移动,引起电荷不平衡的情况,这种情况,打破了原本物体电荷的平衡,使物体带电。如生活中的不断接触与摩擦,就会导致静电现象的发生。

船舶上,在遇到突然分离或发生高低电位的设备或物体相互接触时,容易引起有害静电的产生,从而造成静电对设备的干扰和影响,危害正常运行环境的安全,甚至可能会造成火灾或爆炸事件的发生。此外,舱室环境会加重人体静电,继而人体也是静电危害的可移动载体。

1.1 船舶静电的起电机理

船舶中的静电可以分成3种类型,包括接触起电、静电感应起电、物理效应起电。其中,静电感应起电在发生时,在静电影响下,电场中如果有导体,会出现导体的表面不同位置产生相应的电荷,同时发生的变化:如不带电的导体,可能成为带电的导体,产生感应起电。感应起电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物理现象,船舶航行中经常会有静电感应起电的问题,甚至还会给船舶的正常运行带来安全影响。绝缘材料接触带电如图1,接触分离起电如图2。

图1 绝缘材料接触带电

图2 接触分离起电

1.2 静电放电类型

在实际的航行中,船舶上会存在很多尖锐的导体。如在实际的运行中,铁把手的关闭,船舶甲板上的各类凸起物,会在静电产生时,导致电晕放电的发生。这种情况的发生,由于危险性相对不高,所以并不会被很多人所重视。但是,电晕放电是一种不能被忽略的放电问题。因为在一定环境的影响下,电晕放电可以演变成为另外一种静电放电,进而容易引起火花放电。例如,胶鞋踏足到船舶上时,如果发生火花放电时,就容易给雷达、导航仪器等电子设备带来影响,不利于电子设备的功能和作用,严重影响电子设备的正常功能。所以,在船舶运行时,一旦发生了静电放电,那么,电晕放电或是火花放电的发生概率就相对较高,另外,还容易引起辐射放电。常见的静电放电类型如图3。

图3 常见的静电放电类型

2 静电放电模型

图4 ESD电流波形

上图中的脉冲函数可以使用ESD电流表达式进行描述:

假设上述公式中的电流为i(t),放电的间隙长度为dl,放电前,静电荷的电量为Q0,放电开始后电极电荷量会按照如下公式(2)的情况进行变化:

2.1 静电放电的人体模型

实际上,可以发现静电放电的人体模型是在结合静电基本情况之上,所建立的模型。是综合了对地放电、器件放电建立的模型。模型的建立,对实现人体静电预防,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如图5)。

图5 静电放电人体模型

2.2 人体与金属模型

人体金属模型,放电电阻值比人体模型要小。研究发现,该放电存在高速和低速2种模式,其中,高速模式与手中所持有的金属构件有关系。低速模式与人体电容相关联。低速模式中,所产生的放电电流在上升的过程中,所耗费的时间相对较多,而且,峰值相对不大。所以,采取人体-金属模型的简单模式适应性就相对较差。结合实际情况,考虑双电气结构,该模型中,包括人体电容,电阻和电感,手持金属物件等,如图6。

图6 人体-金属模型

人体-金属模型,也可以被叫做增强模型,可以参考人体手持金属物件的方式,以此进行模拟。最初模型建立时,是以单RC电气模型为基础。同时,电容数值选取为150pF,而电阻值相对较小,所以可以选取500欧。进一步优化和改善该项模型如图6,CB、RB、LB分别为人体电容,电阻和电感;CHA、RHA、LHA分别描述手、前臂和金属构件的电容,等效电阻和电感。模型的相应参数,可以用如下内容描述:

CB=150F±10%;RB=300O±10%;LB=0.04~0.2μH;

进一步进行分析,可以得到:

针对商务英语专业跨境电商师资队伍存在的问题,高职院校应协同教育主管部门和企业探索一条以社会为本位的、多渠道、个性化的跨境电商教师培训体系。教育主管部门应在全国创建更多的跨境电商师资培训基地,与跨境电商示范院校和跨境电商龙头企业开展协同创新,为更多的商务英语专业教师提供具有针对性、实践性、连续性和开放性的跨境电商师资培训。

CHA=3~10pF;RHA=20~200O;LHA=0.05~0.2μH

2.3 静电放电的场感应模型

分析发现,所有带电体的周围,都具有电场,带电体和地面之间存在相应的电位梯度,对于相关设备而言,因为接触的电场和器具的差异,就会使得静电场中出现电荷分离或是放电的现象。建立电场感应模型,实现了对静电场中静电接触的模拟。实际发现,高电场强度短持续的静电放电,在瞬变过程中会出现电荷位置的偏移,并且这部分移动的发生原因和电场强度有直接关系。

通常情况下,静电场感应电位差不能使设备出现异常,比如,发生设备失效、损坏的问题。但是,因为设备内部器件的管脚等效于接收的天线,所以,容易引起电场出现畸变的情况,也就会增强半导体内二氧化硅的场强变化,这种情况下,就容易引起栅极的氧化膜出现被击穿的情况,进而影响的正常使用。场感应模型等效电路如图7。

图7 场感应模型等效电路图

3 船舶静电场危害分析

3.1 设备危害

(1)给船舶电子设备带来影响。船舶在正常运行中,电子设备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在实际的船舶运行中,容易出现静电场问题,而在静电的影响下,设备的正常运行就会受到影响,包括电子设备出现的稳定性问题,这些问题综合作用,就会严重影响船舶的正常运行,甚至容易造成安全隐患。

(2)火药等危险品。部分船舶可能会承载火药等危险品,但是这些危险品容易受到船舶静电场的影响,最终可能造成严重的安全隐患。一般情况下,要求电报装置的静电安全ε≤εL。

(3)导航系统。导航系统是船舶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导航系统受到影响,就会给船舶的正常行驶带来影响,甚至威胁船舶的行驶安全。因为静电场的存在,导航系统的精度就会受到影响,进而容易造成导航系统出现问题,不利于船舶的正常行驶。

3.2 人员危害

静电场的存在,可能会给船舶上的船员带来人身伤害,由于船舶静电场的电压有时会瞬时很高,如果电流相对较大,则容易给船员带来一定影响,甚至能够带来手指麻木,恐慌情绪等损害。同时,电磁环境也会对人体脑部产生一定影响。这样就不利于船员正常工作的进行,严重影响船舶的安全系数。

4 船舶静电场防护技术研究

4.1 静电接地技术

该项技术的使用,能将静电荷迅速泄漏掉,并且满足船舶安全行驶的基本需求。这种技术,也是实用的一种静电场防护技术之一。如图8所示,为完整的静电接地示意图。

图8 完整的静电接地示意图

将静电接地的方式,纳入船舶静电场防护中,不仅能够实现对船舶的控制,还能有效降低各类安全隐患的发生,从而全面提升船舶的运行质量,确保船舶的运行能力,降低船舶安全隐患的发生。静电接地技术,需要按照:

电阻基本关系,同时,还要注意对电阻率的控制,最终确保接地能够满足船舶正常运行的基本需求。

4.2 提高周围环境湿度

加湿技术应用简单,而且效果也相对明显,并且不会给船舶设备带来影响,但是高湿度的成本相对较高,还会船员带来潮湿、闷热等反应。所以,实际中很少对湿度调整,甚至有的操作工艺,还不允许使用。

4.3 抑制静电感应

结合实际,可知静电感应发生所产生的电场会影响电子元件的性能,甚至会引起较大电位差的出现。控制静电感应可以以相关物理屏蔽的方式实现,进而降低危害影响,提升设备静电环境安全。选择屏蔽式电源线的,需要注意线间干扰的控制。还要对双绞线的信号线进行处理,保证双绞线信号线的效果。另外,还可以采用屏蔽盒,实现屏蔽接地,从而实现对电位差的控制。对于电子器件,可以选择具有较好防静电能力的表面保护对设备覆盖,确保在实际的运行中,不受其影响,降低隐患的发生概率。

4.4 静电检测报警装置

为了实现对静电的检测和控制,需要设计静电检测报警装置,这种装置主要结构有3部分:防爆静电释放装置、测试仪表和支架。此外,还包括提示牌、自动上断电电路、报警装置和接地线等进行控制等。测试仪表包括:放大电路、MCU数据处理器和AD转换和触摸压动盘等部分。检测后的静电需要进行释放,考虑释放电流过大的影响,结合释放装置的基本结构,引入电流限流技术。装置组成,如图9所示。

图9 静电释放装置

运行中,有人接近的防爆数显静电释放装置的瞬间,检测电路会动作。如果手接触到装置,人体的静电会被显示出来,同时,完成对人体静电的测定,之后装置会根据产生静电大小发出相应报警的信号并进行静电释放。当人体中所存在的静电释放完成后,报警停止。同时,会显示人体所残存的静电。该设备,能够实现人体静电的合理测定,过程中使用信号放大器,对相应信号进行放大,以保证检测的精度,但是它的电衰减相对较快。信号装置的原理图,如图10。

图10 信号装置的原理图

4.5 静电防护技术的综合运用

(1)定期静电监测。根据舱室电气设备特点,划分出重点产生有害静电设备与重点易受静电干扰设备。对于静电污染类设备,如大型电动机、大负荷电缆等易产生强电磁感应的设备应重点布置设备监测分析,必要时应针对性地采取静电消除措施。此外,对重点设备的静电监测分析也可及早发现设备异常,及早排除故障。设备监测应按每周、每月、每半年、每年分时有侧重、性针对的进行。

(2)人体静电引流。人体静电是船舶防静电防护的重要不可控因素,为提高船舶安全系数必须要采取相应的技术防护措施。考虑人员的流动的随机性、衣着穿搭的不确定性,产生的静电也会多样化。实际采取静电消除操作将会十分烦琐,影响正常工作秩序。

考虑以上原因,在舱室中以最大程度不影响工作的方式,应用上文中静电检测报警技术,引入静电消除装置。如在舱室把手、踏垫、工区扶手等人员必经之地加以设置接触引流装置,随时释放静电,保持静电环境安全。

(3)加强静电管理措施。为了更好地对静电管理和控制,需要加强相关工作人员的管理工作,首先确保要有相关足够的基本知识,在上舰前,做好培训工作。

需要做好相关制度的制定,配备专门的管理人员,做好相关监测的记录工作,确保个人用品使用规范,降低个人因素带来的影响。

另外,还要做好工作台、地板等重要场所的检查。确保工作人员,在进入工作区,佩戴好必要的设备,并遵守静电防护的相关规范,最大程度降低静电可能产生的危害。

5 结语

本文从船舶静电危害的角度出发,结合船舶的运行环境特点,建立基本静电模型,对船舶静电机理与危害进行分析。最后,结合实际静电防护需求,综合讨论、研究了船舶静电场防护技术,提出采用船舶静电监测和静电消除等方法和措施,降低静电偶然性事故发生概率,维护静电环境安全,提升了船舶运行安全系数。

猜你喜欢
静电场静电船舶
噼里啪啦,闹静电啦
《船舶》2022 年度征订启事
一道静电场课后习题的拓展与变式
静电场中的“守恒定律”及应用
船舶!请加速
BOG压缩机在小型LNG船舶上的应用
船舶压载水管理系统
“静电场”测试题(A)
静电魔力
奇妙的静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