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一体化国际化专业建设研究与实施
——以“天津工业职业学院鲁班工坊乌干达项目”为例

2023-08-09 07:17李蕊刘旭李梅红王亮谢金涛
中国设备工程 2023年14期
关键词:乌干达鲁班工业园

李蕊,刘旭,李梅红,王亮,谢金涛

(天津工业职业学院机械工程系,天津 300400)

鲁班工坊是目前职业教育“走出去”的一个有效形式,是新时代产教融合下的校企协同,同时也是推动我国技术和标准“走出去”的重要载体。借助产教融合,在境外推广我国技术和标准,为“走出去”企业培养掌握中国技术和标准的本土人才,有利于促进生产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在政府支持下通过“政—行—企—校”四方面详细的调研,调研乌干达国情、教育背景以及乌干达工业及机电一体专业发展,同时调研乌干达对口学院发展,开展国际化机电一体化专业建设和实施。

1 乌干达机械行业发展对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的需求

1.1 乌干达经济发展对工业人才需求的分布

根据乌干达制造商协会数据,乌工业生产能力从1986年的400个制造商发展到5000多个。乌干达GDP约为400亿美元,其中工业部门约占29.5%。乌干达的税收收入大约33%来自工业部门,同时大约有200万乌干达人从事工业领域的工作。但工业发展也面临一些挑战,主要为基础设施落后、生产成本高以及融资渠道受限等。

根据就业人员比例和各产业GDP占比和乌干达2040年远景规划,可以看出,工业的迅速发展需要大量技能型人才,工业发展的速度和工业就业人数岗位缺失之间的不平衡亟需具有生产制造能力的人才,而机电一体化专业培养出来的人才能够适应工业各个行业的发展(表1和图1)。

图1 行业就业人员比率柱形图

表1 行业就业人员比率

1.2 乌干达工业园人才需求调研

通过对入驻中乌姆巴莱工业园园区的20家企业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发现,企业类型大部分为中型企业,以机械及自动化生产方式为主。企业所需员工共700人。男性496人女性204人;16~24岁员工20人,25~34岁员工470人,35~44岁员工210人;本科及以上学历20人,大专学历158人,技校中专学历522人;具有初级技能542人,中级技能148人,高级及以上技能10 人;管理岗40人,技术岗160人,生产岗500人。员工平均薪酬为30万乌先令。员工大部分来自乌干达,达600人之多,其余100人来自中国各分布比例见图2所示。

图2 乌干达工业园人才需求

入驻中乌姆巴莱工业园的3家企业(明珠科技有限公司,友邦个人护理产品有限公司,维多利亚电缆有限公司,目前所需员工共160人。其中,男性90人女性70人;25~34岁员工110人,35~44岁员工50人;本科及以上学历2人,大专学历25人,技校中专学历133人;具有初级技能143人,中级技能17人;管理岗10人,技术岗10人,生产岗140人。

分析收回的问卷,这些企业因扩大再生产需要招用新的员工,用工需求较大。尤其对机械维修工、维修电工、电子设备装配工和各类检验员的需求较大,专业需求主要为工业工程和安全技术与管理,企业表示需要员工的主要技能主要为设备操作、产品检验、电焊、产品包装和销售。企业认为员工在实际岗位中的突出问题有时间能薄弱、缺乏行业特点的专业背景知识及不充分了解相关行业法规标准知识等。

我国现在是乌干达最大的外国直接投资(FDI)来源国。制造床垫和钢铁产品的天唐集团计划通过在中乌姆巴莱工业园建立工厂,将市场扩大到乌干达东部。乌干达中部的辽沈工业园内有食品加工厂和陶瓷厂,预计到2025年,这一工业园将创造超过16000个工作岗位;在乌干达东部的托罗罗区,广东东送集团国际产能工业园预计将在第一阶段创造1700多个就业岗位。

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中乌合作越来越多,并且逐步在乌干达建立工业园区,并以工业园形式引进工业生产,这些工业园多是面向乌干达未来的重点产业。我们通过对中国的制造业、机电一体化产业调研资料的汇总,发现用人单位急需以下岗位人才,如表2。

表2 急需岗位及工作任务

从乌干达国情、行业和企业三方面的调研中看出,乌干达经济发展亟需机电一体化专业复合型、应用型、实践型的人才。对比我国机电一体化发展之路以及从我国机电一体化发展需要的人才中发现可以从6个岗位:机电设备的操作,机电设备的维修与维护,自动化生产线的调试维护,机电产品的组装、调试,机电产品的制造加工,机电产品的销售、技术服务和机电设备检验与管理进行国际化机电一体化人才的培养。

2 乌干达项目机电一体化专业建设实施方案

2.1 建设总体思路

机电一体化技术作为乌干达鲁班工坊的国际化重点建设专业,通过调研乌干达社会经济发展、乌干达产业发展及其就业人口分布、乌干达经济发展对人才尤其是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以及乌干达机械行业发展对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需求,同时借鉴国内机电一体化技术国家教育部批准的教学标准发展模式:区域产业需求—岗位需求—专业设置—课程设置,高水平国际化专业教学标准是鲁班工坊发展的基础,首先完成国际化专业标准、进而建设一流实训装备、培养国际化教师团队为助推乌干达的工业化发展乃至东非、中非的经济发展培养复合型机电技术技能人才。

2.2 建设内容

(1)开发体现能力本位和行动导向的新课程,《机电一体化技术》国际化专业标准以及课程标准的制定。

(2)国际化实训基地的建设。

(3)国际化教学团队的建设与提升。

2.3 乌干达项目机电一体化专业建设基础

天津工业职业学院与乌干达相关企业、乌干达合作院校三方共同进行基于人才培养的专业建设交流。

机电一体化专业目前现有建设基础包括拥有一支实力雄厚的师资团队、“理实际一体化”实训基地和“资源丰富”的课程建设三方面。今后建设目标重在打造建设一支国际化教学团队,团队专业教师都达到“双师素质”,并具有双语培训经历,投入建设多项国际化基地和“双语资源”的课程资源库。

2.4 建设思路

整个项目通过网络进行大量国内外调研搜集相关国情、行情和教育背景再通过双方实地考察学习,互相对比借鉴,最终确定适合乌干达国情国际化机电一体化发展方向,通过6个阶段完成培训任务。通过教师团队建设—制定专业标准—配备相应实训设备—课程资源建设—课程体系建设—完成相应培训。项目建设内容安排如表3。

表3 项目建设内容

2.5 项目建设条件保障

(1)政策支持。“一带一路”建设是我国扩大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一带一路”合作倡议,提出要依靠既有的双多边机制与区域合作平台,发掘与发挥各国的潜力与比较优势,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2018年9月3日,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提出,要重点实施“八大行动”,其中在“能力建设”方面明确提出在非洲设立10个鲁班工坊。2019年6月,中乌关系提升为全面合作伙伴关系,两国关系步入历史最好时期。穆塞维尼总统指定乌干达科技部作为项目负责部门,成立专项组,定期向总统汇报鲁班工坊项目进程。

(2)企业支持。天唐集团开发的中乌姆巴莱工业园和广州东送能源集团开发的乌干达国际产能合作工业园,为鲁班工坊的学员解决实习和就业岗位。学院与乌干达天唐集团签署合作意向书,天唐集团成立“鲁班工坊”专项工作组,以乌干达工业园为主要产教基地,与工业园内企业搞好紧密合作,为产教融合提供支持。

(3)学校支持。天津工业职业学院是教育部批准的全日制普通高校,被列为国家级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天津市示范校建设单位、天津市优质专业对接优势产业建设单位、天津市职业培训包(冶金类工种)开发单位和天津市国际化专业开发单位。机电一体化专业进行示范校、骨干校建设等项目建设并且评审和验收通过,得到了专家的一致好评。乌干达合作院校,埃尔贡乌干达技术学院隶属于乌干达商业和技术考试委员会(UBTEB),是政府批准的高等教育机构,是乌干达五所政府技术学院之一,现有六个专业,可以为本国及东非、中非地区受教育者颁发学历证书和提供技能培训。

3 乌干达项目机电一体化专业建设特色与存在问题

3.1 特色与创新点

本项目通过对乌干达国情、制造业、企业以及合作院校调研,制定出适合乌干达机电一体化国际化专业标准和课程标准,打造了一支国际化视野教学团队,建设理实一体化的国际化综合性实训基地。

通过“一带一路”推动中国技术和标准“走出去”的建设思路,结合乌干达的实际需求,借鉴国内机电一体化技术教育部批准的教学标准,实现乌干达鲁班工坊机电一体化国际化人才的培养。

3.2 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存在问题:师资团队建设上,如何提高教师国际化课程开发能力来推动乌干达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建设、改革与提升以及如何把国际化实训基地投入使用到课程教学中,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难题。

面临挑战:受到疫情影响,国际接轨国际化师资团队在输出中国经验、教授国内高职职业院校“项目式教学”的课程,以及课程体系建设上面临严峻的挑战。

4 结语

乌干达项目机电一体化专业预期成果,虽受到各种局限的限制,但我们会砥砺前行,围绕之前的建设思路可以达到如表4所示的预期成果。

表4

鲁班工坊“一带一路”不是一个短期的项目而是一个长久发展理念,我们通过“政—行—企—校”四方面全面调研,通过“专业—课程—实训基地”三方面的建设,可以把我校机电一体化专业建设中体现有国内特色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和专业技术传播到乌干达,更好地服务国内外师生,具有一定的意义,也为鲁班工坊建设提供一定建设思路和建设经验。

猜你喜欢
乌干达鲁班工业园
地下工业园
地下工业园
中国海油助力乌干达首个油田建设
快乐小鲁班
超级『鲁班』
聪明的鲁班
鲁班造伞
中国资助乌干达农业交易组织
2013/2014年度乌干达咖啡出口量预计为380万袋
德奥新在安庆建表面处理工业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