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的设计研究

2023-08-10 10:11戴春慧
小学阅读指南·教研版 2023年8期
关键词:双减作业内容

戴春慧

一直以来,作业作为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帮助学生夯实、巩固基础,提升他们的语言能力。与此同时,作业作为检验课堂教学成果的重要渠道,不仅能让教育者及时获取学生的学习情况,还能引导其优化自身学习习惯。一般来说,作业设计讲求系统性与科学性,为了提升作业设计的质量与效率,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本文将从具体的教学案例出发,深入分析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优化方向。

一、重构设计理念,激发积极性

在以往的语文作业设计中,学生经常是作业内容的被动接受者,即无法参与作业内容、形式的筛选。学生按照教师预设的内容进行练习,还要尽可能地确保作业完成的质量。虽然上述语文作业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学生的知识积累,但是从实际的效果来看,传统的作业内容并不能提升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实,教师逐渐意识到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何使其从机械、单调的作业模式中走出来,建立自主学习模式,成为教师面临的主要问题。因此,教师致力于从学生的视角出发,依托其生活经验、学习能力创新,丰富作业内容。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课文《大青树下的小学》为例,为了让学生回顾作者的情感,教师要求他们以逻辑树的形式总结大青树下的小学有哪些特点。一般来说,传统的抄写、背诵并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積极性。所以,教师不妨放手让学生去总结与归纳。为了拓展教材内容,教师拟定了第二个作业,即要求学生了解、查询、掌握少数民族的种类,尝试着讲解、介绍其中一个少数民族的文化习俗。考虑到整体的作业数量,学生只需在互联网、书籍、报刊中搜寻相应的知识点。在课程讲解阶段,教师可以凭借适当的提问完成作业的验收。最后,教师鼓励学生用400字左右描述自己的学校。在此过程中,学生一边回顾此前学习的知识点,一边尝试性地将自己的生活经验融入其中。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越来越多的教育者意识到自主学习意识对作业设计的重要作用。因此,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丰富其知识体系,教师需要根据其自然兴趣点和实际情况设置具有针对性的作业内容。

二、重视作业质量,摆脱“题海战术”

除了要贴合学生的自然兴趣点,“双减”背景下的作业设计还要贴合他们的个性化需求。一般来说,学生会存在自然兴趣点、学习能力、学习风格、性格上的差异。针对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以及心理诉求,教师既要从教学目标出发拟定多元的学习方案,又要摆脱题海战术提高学习质量。考虑到学生个体差异,教师要设计分层化的作业内容,增强学习中的体验感。通过循序渐进的积累,学生能够提升自己的语感,依托自己的知识积累完成知识的应用与迁移。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课文《赵州桥》为例,在作业设计阶段,教师除了根据文本内容拟定基本的生字生词理解,还布置了以下拓展作业:其一是依托世界闻名、雄伟、创举、美观四个关键词介绍赵州桥的基本情况。由于学生已充分了解文本内容,可以利用其逻辑思维能力完成字词的连接。其二是围绕“上学的路上真有趣”写一段话。在此过程中,学生将利用比喻、拟人、排比的修辞,有逻辑、有顺序地描述自己的所思所想。一般来说,学困生受制于字词的积累量,往往无法让一段描述兼顾逻辑性与可读性。基于这一学情,他们可以从此前的两种作业中任选其一。区别于以往的作业内容,学生能够凭借自己的探索能力以及知识积累筛选合适的拓展作业并实现知识的应用、迁移。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生利用手机、电脑等终端接触外界信息,因此,他们的自然兴趣点呈现出复杂、易变的特点。由于学生存在个体差异性,所以,面对学习需求、心理诉求各不相同的学生,教师需要充分调动自己的教学经验,凭借分层化、个性化的拓展作业内容辅助他们完成知识的理解与应用。

三、优化作业内容,培养综合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作业作为教育者检验语文教学成果的重要渠道,不仅能明晰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还能了解他们的听、说、读、写等综合能力。一直以来,教师受教学模式的影响,无论是作业设计还是教学内容都依赖于抄写、背诵、记忆等浅层理解。随着小学语文教育的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再适配当前的教学目标。为了最大程度地发挥引导作用,教师应优化作业内容。依托真实体验的理念以及丰富多元的探究内容,学生能够将文字化知识具体化、立体化。凭借多种感官的调动,学生将逐步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以及学科核心素养。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习作“身边那些有特点的人”为例,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需要观察身边的人物并尝试性地写出其特点。为了提高课堂效率,教师在预习阶段布置了如下的任务:在人流密集的公共场所观察行人的神态、细节。区别于以往的写作任务,学生只需要记住其主要特征并尝试着用语言、图画描述出来。在课程讲解阶段,教师利用学生此前记录的人物形象作为例子进行讲解。

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被赋予了更多的使命。为了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教师需要为他们提供充足的认知空间和探究空间。通过多种感官的调动,学生能够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提升自己的学科核心素养。

四、贴合生活内容,提升时效性

语文作业的最终目的就是促进学生的信息诠释、知识集聚与能力进阶。因此,教师需要将教学内容与学生联系起来。受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容易将语文学习局限于具体知识点的应用与迁移。然而,从语文的学科特点来看,作为一门极具人文性的学科,语文作业设计需要兼顾时效性与教育性。所以,在日常的作业设计中,教师应该尽可能地将教学内容与当下的新闻热点、社会现象结合起来。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课文《囊萤夜读》为例,为了让学生充分感受文本内涵,教师拟定了如下的作业主题:理解现代版的“囊萤夜读”,并找出具体例子。根据作业要求,学生需要以小组为单位,搜集名人身上有哪些能够体现“囊萤夜读”的例子。结合互联网信息、书籍内容,各学习小组纷纷搜集、整合、分析符合要求的案例并尝试性地融入自己的理解。考虑到作业内容的时效性,教师还要求学生以案例+观点的形式分析自己从中获得的启示。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总会在课业中存在诸多问题,教师将这些问题与名人案例相结合,既能锻炼学生的语言能力,又能提升他们的综合能力。

语文学习的最终目的就是实现文字的灵活应用。在互联网背景下,大量的信息涌入人们的视野。与此同时,丰富的互联网信息也为教师提供了大量的教学方向以及教学思路。在日常的作业设计中,教师将教学内容、具体学情与互联网信息结合起来。区别于以往的作业布置,学生总能从中获取相应的启示。

总之,“双减”政策的落地为小学语文作业的设计赋予了更多的内容。教师需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学经验,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其自然兴趣点和学习能力,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凭借关联性、生活化、时新化的作业内容以及新颖的作业形式,学生能够逐步提升自己的学科核心素养。

备注:本文系南通市“十四五”立项课题“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的设计研究(课题批准号:GH2021149)课题成果。

猜你喜欢
双减作业内容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作业
主要内容
我想要自由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