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问题和对策分析

2023-08-10 12:34王海森
小学阅读指南·教研版 2023年8期
关键词:新课标课外阅读课文

王海森

“开卷有益”“书到用时方恨少”这些名言都指出做好阅读积累并形成阅读能力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小学阶段的学生理解和接受新知识、学习新技能的能力较强,这是很好的阅读启蒙教育起点。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一教育启蒙关键期,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阅读教学方法,来启发学生思考、推理、判断和赏析优秀的文学作品,以促进其掌握阅读方法,并从优秀的文学作品中汲取高尚的品德、素养,塑造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经验,分析了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提升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建议。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常见问题

1. 重视课内阅读,轻视课外阅读

部分教师过于重视课内的阅读材料,将教材中的课文讲完一遍,复习阶段再重新讲解一遍,尤其是教材中标记的精讲课文,很多教师尤为重视。其实,教师第一次在课堂上已经将大部分的问题解决,在第二次讲解中又提不出新的问题予以探讨,反复讲解令学生失去了课堂学习的兴趣。此时,教师应该通过开展课外阅读帮助学生打开一扇阅读学習的新大门。

2. 盲目追赶进度,学生自顾不暇

为了加快教学进度,在教师的催促下,学生需要加快阅读的速度,第一篇课文还没有搞清楚,教师就进入下一篇课文的教学中。重复这样的行为,导致一些学生在整个学期真正理解的课文并不多。当教师提问课文的中心思想时,部分学生无法作答或者回答错误。学生学习的信心大受打击,自然对语文阅读产生厌学情绪。

3. 忽视方法指导,课堂教学机械单调

在阅读教学中,无论对于课内材料,还是课外材料,教师都需要结合一定的方法:先通读一遍文本,找到陌生的汉字、词语;再借助工具书或者互联网搜集材料,学会通读过程中遇到的陌生汉字、词语;然后回归文本,逐个段落品析作者用词以及所用修辞的精妙之处;最后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而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往往忽视了方法上的引导,将原本应该由学生自主学习的生字词语、写作精妙之处,变成了教师划重点、学生背诵的形式,使语文课堂教学机械单调,阻碍了学生自学能力的提升。

4. 缺乏监督手段,习惯无法养成

学生阅读能力和习惯的养成,依赖于多次练习和教师指导。很多学生对于教师传授的阅读方法,如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等,刚开始做得很好,但后期缺少了教师监督,就开始放纵自己。学生无法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想要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无异于痴人说梦。

二、常见问题的归因分析

结合笔者以往的教学经验来看,导致阅读教学中问题频发的因素较多,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概括和分析,即教师方面、学生方面和家庭方面。从教师方面看,部分教师对课内外阅读教学的错误认识,以及自身阅读教学能力不过关,无法贯彻新的阅读教学方法,是导致阅读教学失利,教学质量无法得到实质性提升的重要因素。从学生方面来看,其自我约束能力有限,教师即使传授了阅读学习方法,学生也很难自觉阅读。从家庭方面来看,部分家长疏于对孩子阅读习惯方面的监督,学校开展的一些阅读教学活动无法深入家庭进行。

三、提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转化策略

1. 教师方面

(1)改变教师教学观念

教师要积极转变教学思想,认真贯彻素质教育理念,落实新课标要求。新课标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及其他教学内容提出了新的主张和要求,如对中段年级(4~5年级)的学生,在“阅读与鉴赏”方面提出了六个方面的要求,其中包括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复述叙事作品、阅读整本书以及积累课内优秀词句和要求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并且,新课标还在文件末尾的附注部分列出了适合学生课外阅读的读物推荐书目。由此可以看出新课标对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指导,是尤为注重的。

(2)创新课堂教学方法

在具体的教学实施层面上,新课标也给出了相关的建议,这为教师创新阅读教学方法,提供了参考和方向。例如,新课标提出教师要创设真实而富有意义的学习情境,凸显语文学习的实践性,将语文学习与社会生活、学生的日常经验建立联系。例如,在教学古诗《暮江吟》时,教师用多媒体设备展示教材中的插图,引导学生描述其看到的景象。然后,教师结合生活景象提问:“这首诗写的是傍晚黄昏时江边的优美景色,请大家结合生活经验来说一说,你看到过的傍晚黄昏时的景色。”通过回忆生活中的片段和景象,学生在抽象的古诗词和具体的生活景象之间建立思维关联,其学习古诗词时,就不会再感觉枯燥、单调,也更加容易和诗人产生情感的共鸣。

此外,新课标还提出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的教育优势,丰富阅读教学资源,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整合多种媒介的学习内容,提供多层面、多角度的阅读、表达和交流机会,以促进师生在语文学习中的多元互动。例如,在教学《麻雀》一课时,教师让学生通过朗读课文以及分析课文的中心段落,清晰地领会到老麻雀身上的伟大的母爱。为深化“母爱”的教育主题,教师还可以结合互联网,搜集其他关于歌颂母爱的优秀作品,通过赏析、品鉴同一主题的文学作品,来感受不同作者对母爱的理解和歌颂,进而深化教育主题,提升学生阅读审美能力。

(3)适当给予学生鼓励

激励、鼓励、赞美是积极的推动力量,它们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其阅读能力。例如,教师可以对学生的朗读给予鼓励:“这位同学虽然读得不是很流利,但是感情颇为丰富,老师都要被你感动了。”,又如,当学生在阅读理解中回答对教师的提问后,教师挑起的眉梢、会心的微笑、竖起的大拇指等,都可以作为鼓励、赞美学生的方式。学生的身心受到鼓舞,阅读学习的效率就会更高。

2. 学生方面

教师建议学生要树立阅读学习目标,以名人事迹、格言等勉励自己。例如,学生给自己制订短期和长期的阅读计划,如今天阅读一个成语故事,明天阅读一篇童话等。这样日积月累,学生的阅读能力自然会得到提升。同时,学生还会积累更加丰富的写作素材,对于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也大有裨益。另外,为避免学生拖延阅读、中断阅读,教师建议学生在家中墙上张贴名言警句,如“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以坚定其学习的意志。

3. 家庭方面

家庭教育的力量是不容忽视的。教师要与家长联系,指导其做好家庭阅读教育,实现家校教育联合。家长是学生的监护人,也是言传身教的教育者,他们在家庭生活中可以给学生树立阅读的表率。例如,家长可以在茶余饭后陪伴学生一起完成亲子阅读,成语故事、童话故事、绘本故事等,构建亲子教育的桥梁。

综上所述,阅读是语文教学中的一部分。新课标对于课内课外阅读都倍加关注,教师也应当重视。针对以往阅读教学中暴露出的问题,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和新课标的指示做了相关教学转化策略的探讨和分析,以期创新阅读教学方法,激发学生自主阅读兴趣,帮助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拓宽知识面,实现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新课标课外阅读课文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背课文的小偷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做好课外阅读指导之我见
背课文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
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课外阅读探究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