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提升策略

2023-08-10 16:07李改霞
小学阅读指南·教研版 2023年8期
关键词:课文阅读教学语文

李改霞

阅读是学生从文本中获得知识、感受内容、锻炼能力的过程,对陶冶其情操、树立其正确价值观念有重要意义,并对其综合素质的提高和日后发展起到积极作用。教师应积极转变教学观念,重视阅读给学生带来的关键影响,通过科学的教学手段,使学生获取到更多知识,帮助其掌握阅读技巧与方法,从而调动其对阅读的热情,并产生持久的阅读习惯,在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的前提下,最终为其语文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一、精心设计提问,激发学生创新思维

疑问是人不断前进的源动力,也是社会得以进步与发展的重要因素。在任何学科的教学中,要想提高教学效率,离不开教师的有效提问,在语文教学中更是如此。阅读教学的主要目的是扩充学生知识容量,帮助其灵活应用语文知识,并迁移到其他阶段或科目的学习中,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尤其要选择适合学生能力发展水平的问题,帮助其更好地掌握教材内容,并在问题的驱使下提高其各项能力,激发其创新思维,由此满足新课标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要求,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

例如,在《好的故事》一课的教学中,为使学生深刻感知作者营造的故事情节,教师可以采用分段提问的教学方法。在学生阅读第1~3自然段后,教师可以提问:文中描写“昏沉的夜”这一情景的特殊作用是什么?你是如何理解的?作者在怎样的状态下看到一个好的故事,你们知道“好的故事”指的是什么吗?有何判断依据?针对第4自然段,教师提问:你们能说出这个故事留给作者怎样的印象吗?有何特点?在阅读第5自然段时,教师又问:作者描写了哪些自然景物?在描写时采用的是什么修辞手法?学生读完整篇课文后,教师可以提出拓展性和开放性的问题:鲁迅的梦境是否与现实一样美好?他为什么要做这样的梦呢?这个梦有什么样的含义?学生通过自主思考和互动交流,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见解,这同样也是发展其创新思维的重要契机,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有很大的助力作用。

二、读写巧妙结合,提高语言应用能力

阅读和写作是语文教学中的两大重点板块,它们既是独立的个体,也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同时,两者也是学生综合素养得以提高的关键,在学生今后学习和生活中起铺垫作用。因此,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时,应将阅读与写作进行巧妙结合,采用丰富的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增加其阅读和写作訓练的机会。有效开展阅读教学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也能使其累积到更多写作素材,提高其写作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逐步让学生对阅读和写作产生兴趣,进而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例如,在《古人谈读书》一课的教学中,教师需要先让学生自读课文,结合文章中的注释理解句子含义,将有疑问的地方标注出来,然后学生之间合作探讨,如果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先记录下来,留待后续深入学习。阅读文言文对这个阶段的学生来说较为困难,但如果让阅读与写作相结合,学生就会迸发智慧的火花,从而使阅读变得更简单、轻松。教师可以让学生写下从这篇课文中悟出的道理,如果仅靠教师初步讲解进行感悟是不够的,学生还是需要更深度地阅读才能达到目标。于是学生积极将文言文翻译为白话文,进而全面了解文言文中重点字词的意思,加深阅读效果,再融入自己对读书问题的见解,为后续自己的写作感悟增色。教师在课堂上借助读写结合教学策略,使学生不再处于被动阅读状态,而是主动出击解决难题,进而在阅读的道路上继续坚持下去。

三、传授阅读方法,学习效果事半功倍

阅读作为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渠道,对其学好语文学科,以及其他文化课程有深远影响。但现在学生一方面不知道该读些什么,只是按照自己意愿去阅读;另一方面,由于没有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阅读后对文本内容也没有深度分析,即使反复阅读,也无法取得高效阅读的效果。因此,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对学生尤为重要,这样能达到事半功倍的阅读成效。学生只有学会自主阅读,才能改变对阅读的抵触心理。教师要秉承“授人以渔”的观念,传授学生正确的阅读技巧与方法,让其先学会阅读,进而热爱阅读,并在阅读中体验快乐。

例如,在《表里的生物》一课的教学中,由于课文篇幅较长,如果缺乏正确的阅读方法,学生很容易对阅读失去信心。教师可以让学生先通读课文,使其明白文章大意,随后进入精读环节,传授给学生批注课文的方法,让其进一步思考“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并用横线在文中画出相关语句,将重点词语圈画出来,摘抄好词好句,并标注自己的观点。接下来,教师让学生在课堂上交流阅读感受,以此让学生更好地体会文章特点,理解“我”当时的心情。学生阅读后进入反思环节,针对文章中存在疑惑的地方,可以及时向教师请教。不同文本有不同的阅读方法,例如,在阅读诗歌时要品读,在阅读小说时则需要速读,抓住主要人物性格特征。如此教师应对各种题材的文学作品讲解不同的阅读方法,以帮助学生实现高效阅读。

四、组织阅读活动,多向开展阅读教学

活泼好动是学生的天性,教师要针对其心理特点,借助丰富的活动来开展阅读教学,使其真正感受到阅读带来的快乐。在小学阶段组织语文阅读活动是教学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也是提升阅读教学质量的“法宝”。阅读活动可以给予学生更多实践的机会,使其在实践中获取更多经验,提高学习能力。而阅读是综合性较强的教学活动,具有更有利的实际课堂条件,教师可以组织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阅读乐趣,并在阅读中不断成长。

例如,在《亡羊补牢》和《揠苗助长》两课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懂得每个寓言故事中都包含一个深刻的道理,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寓言故事大赛”活动。安排学生在课下积极准备,有些学生为了增加自己语言的生动性,还融入创新性的语言和动作展示。有的学生讲述了《按图索骥》的情节,有的分享了《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故事,还有的讲述了《东施效颦》寓言故事,台下的学生也听得非常入神。这样的实践活动极大地扩展了学生的视野,使其对阅读寓言故事的兴趣更浓。教师随即以“寓言故事交流会”为主题,让学生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在课堂上互相分享感悟,学生先在组内讨论,然后再派小组代表上台分享读过寓言后的感触。教师借助丰富的寓言故事阅读实践活动,使学生对阅读产生足够兴趣,进而为提高教学效率作铺垫。

结束语

总之,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应从教学内容及学生实际学情出发,针对其兴趣爱好和学习能力培养其对阅读的兴趣。教师根据不同的阅读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可以在课堂上利用精心设计问题、读写巧妙结合、传授阅读方法、组织阅读活动等手段,引导学生升华阅读体验和感受阅读魅力,使小学阅读教学过程更具实效性。这样学生的阅读学习才能更加深刻,学生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后,才能促进小学阅读学习质量的提升。

猜你喜欢
课文阅读教学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背课文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如何进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