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情呈现心中珍藏的故乡

2023-08-10 21:57陈园
全国新书目 2023年6期
关键词:诸暨书名故乡

陈园

这是一部深情书写故乡、追忆乡村生活往事的散文集,地域色彩鲜明,笔调温暖,感情真挚,语言平实质朴,表达出了作者对故乡深深的眷恋、对故土变迁的思考和对亲人深刻的思念。书中还配有22幅回忆满满的精美原创手绘插图,生动呈现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乡土生活场景,图文相映成趣,能够唤起一代人的集体记忆,引发读者找回精神上故乡的共鸣。

梁培甫

笔名晓笑,浙江诸暨人,现居杭州。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散见于《人民日报》《文汇报》《小说月刊》等报刊,著有《微言集》。

梁常生

浙江诸暨人,画家。擅长人物山水和报刊插图,作品散见于《解放军报》《人民前线》《美术报》等报刊。在部队期间,曾因美术作品创作两次荣获三等功。

故乡是文学永恒的主题之一,也是作家严肃慎重又深情对待的写作对象。他们往往倾注其深沉、热烈、真挚、丰沛的情感于笔端,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写故乡其实也是在写作家心灵精神的原乡。在文学史上,对故乡的书写成就了古今中外众多名家的经典作品,它们构成了一幅璀璨夺目的文学地图,而从另一个角度来说,面对这样一个已经被书写了无数次的主题,要写出独特性,写出质感,哪怕是在成熟作家的笔下也并不容易。

2022年夏季的一个下午,窗外蝉鸣阵阵,我与梁培甫在办公室初次见面。他身姿挺拔,声音爽朗,中气十足,非常有精气神,一点儿都看不出已六十多岁,而且说话彬彬有礼,一副谦谦君子的模样。他说年轻时非常热爱文学,后来工作越来越忙,手中的笔就搁下了,如今退休之后有了时间,就迫不及待重新拾起笔,续上了自己的文学梦,这次是想将自己之前在公众号上写的关于故乡的散文集结出版。

对于自荐书稿的作者,我打心底都是尊重和佩服的,他们都拥有一颗非同寻常的热爱文学的心,是真正的文学爱好者。但多数情况下,在未审阅书稿之前,我也会在心里画上一个个问号:作品的思想性如何?可读性如何?文学性又如何?是否贴合当下读者的阅读需求?……

不過在这次会面前,我已经粗略地浏览过梁培甫的文稿,总体感觉不错。作为一本追忆故乡的人、事、物的散文集,书中的语言平实质朴,笔调温暖,感情真挚,表达出了作者对故乡深深的眷恋和对亲人深刻的思念,可读性较强。当然,其中也有我认为需要打磨的地方,那就是需要拉近与普通读者的距离。因为这本书里的很多故事和场景距今已有四五十年,对年轻读者来说会比较陌生,而且写的是江南诸暨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乡村梁家埠,如何勾起其他地域读者的阅读兴趣,引起他们的共鸣,还需要再下一番功夫。

寒暄过后,我向梁培甫提出了自己的这些看法,并和他进一步讨论了主题、书名和目录。比如:当时的书名《故土旧事》太过平实,难以让读者眼前一亮,也没有传达出作品的温度;目录比较散乱,四辑的辑名之间欠缺逻辑关系,尤其是最后一辑的辑名“逃离村庄”,有一种“反叛”故土的意味,与作品想要表达的主题相反;有的篇目缺乏可读性……同时,我还建议梁老师加一篇序或后记,写明创作的背景、思路和初衷,将书稿再梳理一遍,没有太大价值和意义的篇目可以删去,目录也可再斟酌。基于这本书里写到了不少乡村生活场景,我建议配上插图,图文并茂会更容易引起读者的兴趣。说到这,梁培甫欣喜地一笑:“我和您想到一块儿去了,我的妻弟正在构思创作,准备为这本书配图。等他创作好,我发给您看。”

当秋季的桂香飘散在杭州的大街小巷时,梁培甫发来了修改后稿件的电子版,书名改为了《烟雨梁家埠》。当时插图尚未发来,于是我先着手编辑书稿的文字内容。

在进行精读的过程中,我发现作品中的文字表面上平实质朴,没有什么新奇华丽的词语和复杂的句式,实则质量相当高,文字简净洗练;而且场景描写精准到位,比喻贴切,阅读时能够随着书中描写在脑海里勾勒出具体的画面,很有代入感,就像跟随作者的脚步走进了那个烟雨如画的江南村落,看到了一幕幕生动的生产生活场景。哪怕是描写一些小物件,作者都刻画得细致入微,这在现在的散文作品中可以说相当难得,而这正是源于作者真诚、真挚的写作态度以及深厚的文学素养。

与此同时,作者写故乡时,首先写出了地域独特性,呈现出了具有浓郁地方色彩的风土人情,且运用了不少方言土语,活泼有趣。比如在《城西公社》一文里,作者描写家乡那片肥沃的江滩地时引用了一首民谣:“油菜开花遍地金,萝卜开花白如银;草子开花满畈红,罗汉豆开花黑良心。”这首朗朗上口的地方民谣唱出了当地色彩斑斓的农作物,十分生动形象。又如,在《男人家的大脚布》一文中有这么一段:“在诸暨农村的男人家,人人都有一件随身之物——脚布,也叫大脚布。男人家是指结了婚的男人,与内客人对应……”“大脚布”这个词我是第一次听说,原来是以前诸暨农民干活时随身携带之物,虽然仅仅是一块长两米的土布,但用处非常多,简直超乎想象,展现了农民的智慧。这里的“内客人”一词我亦是第一次见到,原来是诸暨方言,是妻子的别称。下文中又有这样的介绍:“诸暨人形容紧张抢干农活的状态叫塞脚缚手,这塞脚就是把脚布头抽紧再塞进腰间,把脚布紧紧地系在腰间可以保护腰骨不受伤,有利于使出最大力气把农活做好。”原来诸暨俗语“塞脚缚手”诞生自真实的生产场景,背后还有这样一层意思,可以说别具风味。

《童年的雨鞋》一文中,作者则描写了在物资匮乏的年代,诸暨乡村孩子们穿特殊的雨鞋“木嘀笃”和高跷玩耍的场景。“木嘀笃”其实就是木屐,因为走路时鞋底会发出清脆的“嘀笃”声,当地人称其“木嘀笃”,十分形象。而高跷是“更高级更威风”的雨鞋,走高跷的方式也五花八门,常见的是前后“划船”,就像踩椭圆机一样,还有“左右划弧,样子极像唐老鸭跳舞”。作者还温情回忆道,在得到了人生中第一双橡胶雨鞋后,“我依然喜欢我的木嘀笃和高跷,在不读书的时候,还是用布鞋加木嘀笃或高跷出行,继续踩高跷在操场上与小伙伴玩打仗。后来,我们还组成高跷队上学。在蒙蒙细雨中,一帮小伙伴身背书包,头戴大笠帽,脚踩高跷,不断变化着花样动作,嘻嘻哈哈走在上学、放学的路上”。这样有趣的上下学场景,也许大多数人都未曾见过。

作者写故乡时,字里行间都流露着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尽管那段岁月是艰辛的,生活是困苦的,但在作者的笔下,始终流淌着温暖和真情,展现着珍贵的人性,感人至深。在《祖父的草屋》里有这样一句朴实的描写,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地面的黄泥用木夯夯得同石板一样结实,一家人踩踏出来的包浆如同老物件,在岁月里闪耀着厚重的光泽。”这句虽然写的是草屋里的地面,但透过其被踩踏出来的“包浆”,可以想象平日老屋里家人来来往往、热热闹闹的场景,有一种温馨之感。还有在草屋门口道地上一边乘凉一边听祖父讲故事,祖父母之间为对方默默付出的爱情故事,全家人钟爱午时花和夜娇娇,以及为了帮女婿还清债务“山东妈妈”起早摸黑做生意等等场景,都谱写了质朴而又伟大的爱,在艰辛生活中依然寻求幸福、追寻希望的人生态度也为这部作品铺上了一层温暖的底色。

读完正文之后,我又重新读了一遍序——《丢失的村落》,发现作者的追忆不仅重现了那一幕幕生产生活场景,更是在打捞、留存江南农村一个时代的影子,记录那个时代中人性的质朴和光辉、顽强生活的精神以及不断进取的意志,这也是读者应该去重温那个时代农村生活的理由。

正如作者的逃离和回归——曾经在生活压力之下有意逃离自己的村子,然而在外工作生活几十年后,他开始越来越怀念家乡,“不断梦见家乡的田间小路,梦见屋后开满小花的山坡,梦见自家的老宅和村里曾经熟悉的老人”。这个被他“丢失的村落”不断吸引着他,透过岁月的镜片他仔细端详,发现“时间是个神奇的过滤器,无論我将捡拾起来的碎片怎么拼接,都是一幅烟雨蒙蒙、充满诗意的图画,童年的苦难和青少年时期的艰辛连结痂的疤痕也没有留下”。故乡给了作者丰厚的精神财富,这些财富让他在人生道路上越走越顺,越走天地越宽广。

其实从编辑工作开始时,重拟书名和辑名的任务就一直在我脑海里徘徊,其间我想到一个便记下一个,梁培甫也将他和他朋友的意见发来与我讨论。而就在重新读这篇序的时候,“重拾故乡”四个字突然在我的脑海里蹦了出来,这不正是本书要表达的主题吗?于是我便将它写在了备选书名名单的第一行,没想到他一眼就看中了《重拾故乡》这个名字,觉得他的写作正像“拾麦穗一样,点点滴滴把故乡捡了回来,既有画面感,也表达了情怀”。之后的一两个月里,梁培甫说越看这个书名越喜欢,我们最终便定下用这个书名。

2023年元旦后不久,作者发来了由梁常生创作的22幅插画,质量之高让我一惊:真的太超出我的预期了!这批插画不仅质朴、乡土的风格与这本散文的气质和风格非常贴合,内容也生动地还原了书中文字描写的场景,有些画里的信息甚至超出了文字本身的内容,与文字形成互补,相当耐看,包括人物的衣着、发型、表情、动作等细节也都画得很好。比如《露天电影》《谈天佬》《烟雨梁家埠》等,景色的描绘在充满乡土气息的同时又透着淡雅和清新。这些生动的画作可以瞬间拉近文字和读者的距离,起到桥梁的作用。而这次合作背后还有一段动人的情谊,原来梁培甫与梁常生在少年时代即是志同道合的好朋友,一个爱好写作,一个爱好绘画,他们相约将来合作出一本书,几十年后的今天,这个愿望终于实现了。

在看到这些画时,我关于这本书的装帧风格和版式设计等方面的想法也渐渐清晰起来。首先在装帧风格上,有些插图细节满满,适合放大看,所以与作者商量后,决定采用裸脊平装的形式,这样书页可以平摊开看。同时,设计版式时灵活处理图和文的位置关系,从读者的阅读体验出发来设置图的大小和安排其在版面的位置,并尽量有所变化,这样可以使读者在阅读的时候更有新鲜感,进一步引发品味、欣赏的兴趣。目录、辑封和辑封背面等处则将画里的元素点缀其间,使其趣味盎然。如目录里点缀了牧童骑牛、月下乡村、缚蚊烟把等小场景,不仅生动活泼,也传达出了温暖和怀旧的感觉。在封面设计上,我们也希望向读者传达家的温暖,因此书名、主宣传语、内封大面积的底色都采用了橘红色的暖色调,并以《祖父的草屋》一图作为主设计元素,勾起读者对农村老家的回忆。

就像知名作家、编剧程蔚东所说:“物质的故乡在还是不在已经不重要了,精神的故乡他一直未曾离开。读他(梁培甫)的文字,便也读到了情感至深的感动,以及人性至尊的珍贵。”其实,在每一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珍藏的精神故乡,它生机勃勃,保留着我们美好的回忆,有着温暖治愈的力量。希望这本充满温情的散文集能够让读者朋友们在感到迷茫或疲惫时暂且歇歇脚,回望一下来时的路,回望故乡的那盏温暖的灯,获得继续前行的力量。

(作者单位:浙江文艺出版社)

猜你喜欢
诸暨书名故乡
故乡的牵挂
走在故乡
诸暨人爱荷至深
第十八届输出版、引进版优秀图书获奖名单
月之故乡
《故乡》同步练习
The Book of Why:The New Science of Cause and Effect(中译书名《为什么》)
主流媒体轻娱乐型产品的创新设计与传播手法——诸暨日报“今日签”为何能火爆刷屏
卢立军作品选
完整的书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