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主播在传统广播媒体中的应用分析

2023-08-10 22:31邓攀
新闻爱好者 2023年7期
关键词:电台融媒体

邓攀

【摘要】人工智能主播在传统广播媒体中的应用已经比较成熟,“三人即可办电台”不再是遥不可及的事情。使用人工智能主播可以提高节目生产速度,节约人力成本,还可以真正实现广播电台24小时有“人”值守,这给广播人带来了不小的挑战。通过现阶段人工智能主播在传统广播媒体中的实际应用情况进行优劣势分析对比,并对融媒体背景下人工智能主播的发展进行讨论。

【关键词】人工智能主播;传统广播媒体;电台;融媒体

传统广播媒体在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之下,媒介生态早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朝着融媒体方向不断前行。人工智能主播的加入,使得传统广播媒体在实现内容和传播方式改变的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

一、人工智能主播在传统广播媒体中的优势

(一)生产内容精准化

广播是纯声音媒体,对于播出的声音品质和内容要求十分严苛。以音乐节目为例,现有的人工智能主播,通过声音采集、模拟人肺的气口及频点、报时、串词的合成,使用声波转换等技术,实现对采集的声音进行二度创作,再经过深度神经网络,保证人工智能主播的声音品质达到播出级要求的同时,还可以实现用上万种方式来介绍不同的歌曲和作品,对节目内容排列组合,打散重构,精准播出,这是一次内容改革上的巨大创新。此外,随着人工智能主播的数据训练和技术提升,只要广播编辑输入的节目内容稿件无误,人工智能主播即可在不同类型的节目内容播报上实现百分之百的准确率,大大降低了人工因个体差异、专业技能、知识水平参差不齐等所导致的失误。

(二)节目播出持久化

人工智能主播真正意义上实现了24小时不间断播出。传统广播媒体以往主打的24小时连续播出的概念,实际上在后半夜和凌晨时段是以歌曲填充、节目重播等方式来实现的,人工智能主播的出现打破了这种传统的播出方式,可以在无人值守的节目时间段解放人力,同时还能继续在广播节目中保持有“主持人”的声音陪伴着听众。

(三)信息更新快速化

传统广播具有时效性的播出内容需要编辑和主播合作完成后才能手动播出。而人工智能主播能够将采编播集于一身,通过提前设置节目播出标准和需求,在保证网络畅通的状态下,就可以更加高效快捷地从网络里抓取最快新闻资讯、最新路况和天气预报等信息,实现不间断、随时随地插播和滚动播出,也让部分临时性、重复性劳动得到改善。

结合人工智能主播的种种优势,它的出现一定会在某种程度上让很多广播人产生职业焦虑感。但是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其所带来的是更加具有未来感和科技感的工作方式,在现阶段,其在一定范围内可以提升传统广播媒体的工作效率并扩大规模,实现广播生产方式的改变。

二、人工智能主播在传统广播媒体中的劣势

(一)收听效果欠佳

以新闻播报为例,仍以简单的机械式播报为主。新闻内容包罗万象,但万变不离其宗,对于广播新闻播音来讲,“用事实说话,以新感人”简略地概括了新闻播报的语言特色,最核心的内容就是“叙事要清楚,新鲜感要强”。[1]对于传统广播媒体需要大量的新闻节目,现阶段的人工智能主播,还是只能单纯地做到“见字发声”,因其长时间保持同一频率和相同节奏的播报方式,缺乏重音和停连等播音外部技巧,使得聽众在长时间收听人工智能主播播报新闻的过程当中,会不自觉地产生严重的听觉疲劳感,甚至听不懂新闻内容,导致传统广播媒体的传播效果大打折扣。

(二)情感和互动不足

当前人工智能主播在传统广播媒体当中的播报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新闻播报中人工智能主播的机械式播报方式;另外一种是先提前采集一部分真人主播的声音,通过大数据计算和人工智能技术重新生成语音库,再利用人工智能主播播出系统将所有内容重新排列组合,达到“相对自然”的语流和播出效果。这种方式主要在音乐节目、文学节目和其他语言类节目中运用较多。但即便如此,从一档节目的完整性出发,受技术所限,人工智能主播每一句话当中的基调、语气、感情色彩等都无法形成体系,节目效果会显得支离破碎,同时由于缺乏节目内容设计,缺少主题、交流和共鸣,在部分场景下人工智能主播会出现自说自话,前言不搭后语的情况,从而影响节目的收听质量。主播作为传播主体,其独特的人格魅力、表情达意的方式方法是决定传播效果的关键因素。因此面对广大听众对广播主持人的个性化需求时,如节目话题互动、新闻爆料、信息分享等,人工智能主播显然还无法胜任。

(三)无法形成品牌效应

北京交通广播《欢乐正前方》的主持人王为,河南新闻广播《大丈夫日记》的主持人皓然,或插科打诨,或幽默诙谐,他们的声音形象成就了一档广播节目,甚至成为一个广播频率的金字招牌,可以说,他们在广播媒体中彰显了个性化的主持魅力。反观人工智能主播,即便是在强大的算法和信息汇总之后,能够达到一定的播出效果,但其始终只能停留在“模仿”的阶段,既没有个性的语言表达,也不能对知识进行二度加工,甚至无法将广播电台的台呼等必要的宣传内容脱口而出,因此,传统广播媒体凭借人工智能主播的声音形象无法提升市场关注度和市场占有率。

(四)适用节目类型有限

传统广播媒体的节目设置当中,大致可分为新闻节目、音乐节目、文学节目、综艺节目、社教节目等,再细分到新闻评论、人物访谈、经典作品诵读、脱口秀、节目配音等,每一项具体的工作都需要由不同岗位的广播人通过策划、创意、录音、采访、制作等才能一一实现,进而形成具有传播效应和广播特色的节目内容。从“创作”到“制作”,都不是人工智能主播简单的“播”和“说”能替代的。包括每一个广播品牌栏目的打造,纯粹依靠千篇一律的人工智能主播在短期内也是无法实现的。目前的人工智能主播大多只能在音乐节目和新闻节目当中以辅助形式出现,并不能实现其他内容的生产和创新。

(五)安全播出存在隐患

安全播出是传统广播媒体的一条红线,参与直播的人员一定要遵守直播管理制度和技术设备操作规范,尤其是直播节目、电话连线和突发报道等,在保持媒体属性和节目内容严谨的同时,安全播出都是重中之重。以大型活动为例,其中核心岗位或主要岗位应由真人主播进行担任并负责把控,人工智能主播可进行相应的配合,在提升节目效果的同时实现节目现场的风险把控。[3]

三、人工智能主播在传统广播媒体应用中的思考

(一)概念大于需求

一些学者认为,无论是AI合成主播还是其他人工智能的尝试,都是在人工智能技术的背景下完成的,因此,可以说本质上它们都只是一种技术。[4]又或者说,目前应用于传统广播媒体的人工智能主播,在某种程度上只是一种营销概念而已,并不是传统广播媒体的刚需,也不能对内容生产和传播方式带来革命性的新突破。

(二)工作范围模糊

以当前大部分传统广播媒体的“三级审稿制度”(即主持人为第一审稿,责任编辑为第二审稿,频道领导为第三审稿)为例,在人工智能主播的替代作用之下,直接进入到责任编辑的第二审稿和频道领导的第三审稿,看似取消了主持人的第一审稿制度,节约了人力成本,但以现阶段人工智能主播生成的节目质量来看,重复率和出错率都不在少数,甚至还会面临网络传输导致的信号中断问题,那么责任编辑的后期剪辑和内容审核的工作量在无形中就增大了。加上传统广播电台播出系统上单的权限使用、系统交叉、广告播放、商业口播等问题,人工智能主播生成的节目素材往往需要经过大量剪辑和提炼才能制作出一期相对完整且符合播出标准的日播节目,因此电台各个岗位之间的工作范围变得较为模糊,发生问题时追责也会相对困难。

(三)媒体权威弱化

在当前融媒体环境下,传统广播媒体和所有主流媒体一样,都是党和政府的“喉舌”,要努力提高党的新闻媒体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努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的宣传思想工作队伍。那么,一家主流广播媒体如果大量使用人工智能主播发声,任由计算机和数据库支撑全天节目,其媒体的权威性是否还会获得市场认可?节目又是否会让受众觉得其媒体专业能力有所降低?这些问题也值得我们深思。因此,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AI主播可以承担低端的、低创造性的信息播报工作,而信息把控、情感交流、启发思考等有声语言的再创作等,仍必须由新闻主播来完成。[5]传统广播媒体的权威性依然需要和依赖真人主播及节目团队的协作才能得到更好的提升。

四、结语

当前国内已有上百家电台部分或者全部采用了人工智能主播的方式进行节目播出,从节约成本方面考虑,人工智能主播无疑比真人主播更加省钱,也会让管理者大大缩短管理周期,优化管理流程。但目前真正的人工智能技术并不能百分之百达到广播的播出需求,声音驯化和声纹技术等方面都有待提高。诚然,我国人工智能的发展速度较快,真人声音驯化的技术也日趋完善,比如目前在广播人工智能主播的新闻播报驯化方面,已经实现了把人工智能主播的情绪加入其中,甚至可以根据新闻内容呈现一定的播音技巧,但真人主播所带来的广播媒体中的“人情味”是无法被取代的,人工智能主播在传统广播媒体中能够更加有效地推动内容生产改革和智能化战略转型。因此,每一位广播人必须不断修炼自己的“内功”,努力做融媒体全方位专业型人才,跟上时代节奏,才不会被人工智能主播打败。

人工智能主播作為当前融媒体背景下一种新的形态,对于传统广播媒体人来说,既是危机也是契机。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研发和语音驯化技术的提升,人工智能主播会越来越趋近于真人主播,但相对成熟的人工智能主播技术是否能够真正物尽其用,并符合传统广播媒体的发展需求,还有待受众、时间和市场的多方考证。

(本文为河南省社科联2023年度调研课题“人工智能新闻的发展现状、趋势及应对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SKL-2023-1638)

参考文献:

[1]陈雅丽.实用播音教程:广播播音与主持[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2:1.

[2]梁亚宁.AI主播在新闻传播中的应用研究[J].新闻爱好者,2021(9):48.

[3]李颖,蒋启迪.新时代AI与播音主持的融合创新[J].传媒,2019(9下):37.

[4]周信达.从人工智能的应用尝试看新闻业的未来趋势:以AI合成主播为例[J].青年记者,2019(9):71-72.

[5]郭琳.“AI主播”技术挑战下新闻主播传播角色重构与策略优化研究[J].新闻爱好者,2019(8):31.

(作者为河南广播电视台主任记者)

编校:张红玲

猜你喜欢
电台融媒体
亲戚
传统媒体在融媒体时代内容增值策略分析
融媒体时代如何践行基层群众文化自信
融媒体时代领导者媒介形象重构与认同
融媒体背景下健康类纸媒的转型
试论全媒体时代儿童灾难新闻的审美
融媒体业态将决定报业未来
西藏电台广播中心应急播出
老年听众需要电台长篇连播
做好电台新闻的采访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