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孩子的不良行为,家长不焦虑》

2023-08-10 23:54
全国新书目 2023年6期
关键词:队友惩罚规则

《读懂孩子的不良行为,家长不焦虑》

孙传勇 著/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23.4/45.00元

孙传勇

毕业于应用心理学专业,硕士,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内蒙古自治区心理学会会员、心理咨询师协会理事,呼和浩特市重点青少年帮扶项目特聘心理咨询师。一束阳光心理健康咨询中心专职咨询师、案例督导和主要负责人,咨询案例累计超过5000小时。曾在多所高校教授心理健康课程,担任多所中小学兼职心理老师。参与编写内蒙古中职院校《心理健康》教材,发表多篇学术文章。

本书针对婴幼儿到青春期各个阶段孩子常见的不良行为,如寻求过度关注、报复、自暴自弃等,从这些不良行为背后常见的错误目的入手,详细讨论了不良行为背后的原因、表现以及观念,让家长更好地理解孩子,并给出详细有效的应对原则及方法,帮助家长更好地引导孩子健康成长。

做温和的队友

家长如何定位与孩子的关系?控制与被控制者?服务与被服务者?还是面对困难时的合作者?你对自己的定位实际上潜移默化地决定了你是怎样的父母。

当你把自己的角色定位为“控制者”时,你很可能会强行让孩子接受你制订的各种“为他好”的规则,会设法剔除他个人的东西。孩子为了达到你的目标,有时不得不戴着厚厚的面具,隐藏真实的自己。

当你把自己定位为“服务者”时,你可能会包办一切,以为孩子做好各种“服务”为己任,但很快你就会为孩子的以自我为中心、过分依赖、缺乏规矩感到苦恼。

而把自己定位为“队友”,意味着你需要鼓励孩子承担责任,勇敢面对现实中的困难,努力学习各项技能,并在此过程中和他一起成长。如果“队友”过于严厉或者挑剔,会让合作变得困难重重。因此,态度温和是有效合作、避免摩擦的重要前提。

今天妈妈带回了一个大盒子,是一个拼装船模型。9岁的小北马上凑了过来。

“这个难度很大哦,我们一起合作完成吧。”妈妈说。

经过近两个小时的努力,两个人终于把船模组装好了。妈妈和小北坐在地上,看着崭新的小船,心里都很开心。

“虽然我的腰和背有点疼,眼睛也酸了,但我们坚持下来了,这是我们一起合作的结果。”妈妈接着说,“你这几天一直说作业很多,妈妈觉得我们也可以选择合作完成。”

“好啊!”小北看着模型船,兴奋地点头说。

“那你晚上做作业的时候,妈妈就在一旁,你有什么不懂的可以随时问妈妈,我们一起克服它!”妈妈说。

当很多家庭因为辅导孩子作业闹得鸡飞狗跳时,小北妈妈用行动告诉我们,良好的亲子关系是一切教育方式能够起效的前提。妈妈不用费尽心机压制孩子的反抗和不满,她通过和小北合作,不仅拉近了亲子关系,也让双方成了克服作业难题的队友。

做温和的队友,赢得孩子的信赖,你们才有机会一起成长并享受生活的乐趣。

不要迷信奖赏和惩罚

奖赏和惩罚是不少家长推崇的育儿方法,它们带来的好处之一就是“起效快”,家长操作起来简单。然而常识提醒我们:过分追求短期回报往往会带来长期的不良后果。

奖赏和惩罚带来的长期不良后果是什么呢?

奖赏会导致动力外化,喜欢用奖励激发孩子积极性的家长会奇怪,为什么孩子做事情越来越被动拖延呢?为什么孩子遇到困难后无法坚持?他的内在动力去哪儿了?

因为孩子内心的想法可能是:我的奖赏在哪里?我这么做有什么好处?就这,我才懒得替你去做呢!

10岁的乐乐正在上四年级,妈妈平时为了鼓励她学习,经常用她喜欢的东西来奖励她。

刚上一年级时,乐乐在学校受到了老师的表扬,妈妈很激动,送给她一个很大的毛绒玩具作为奖励。二年级乐乐加入少先队时,妈妈觉得这是重要时刻,送给她一个平板电脑。三年级时乐乐开始追星,妈妈为了鼓励她,给她买了好几本明星自传,但乐乐吵着要明星“周边”产品。后来只要乐乐表现好,印着明星的台历、抱枕、雨伞等东西妈妈也一一满足了。结果乐乐在家上网课时,妈妈发现她变得越来越散漫,老师布置的作业几乎不怎么做,还找理由说自己“不会,想不出来”,拒绝动手。

“乐乐,你要是表现好,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妈妈周末带你出去玩哦。”妈妈为了让乐乐动起来,绞尽脑汁。

“哼,你又想诱惑我!”乐乐撅着嘴说。

妈妈“成功”地通过奖励(贿赂)剥夺了乐乐的内在学习动力,学习逐步变成了妈妈的责任,乐乐更像“帮忙者”。在这种情况下,乐乐用拒绝学习来表达对妈妈的不满甚至惩罚就不足为奇了。

同样的道理,惩罚可能会让孩子因为恐惧而动起来。然而,孩子压抑着恐惧和愤怒,内心并不平衡,他满脑子想的是下一次怎么做才能躲过惩罚。随着孩子慢慢长大,他会向父母展示自己的力量。进入青春期后,孩子可能会不顾一切地向父母证明:“你无法击败我!”而受挫后,他满脑子想的可能是:“我怎么才能报复他们?”

父母则可能会发愁:如果不用奖赏和惩罚那该怎么办?不要急,我们还有规则、惯例和责任。

使用规则和惯例

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大部分都是由规则和惯例主导的,谁会在刷牙前做一番思想斗争呢?规则和惯例会为我们节省很多精力,对于孩子的教育而言,它们不仅能大幅减少亲子摩擦,还能有效培养孩子的独立和自理能力。

9岁的国国每天睡前都特别兴奋,爸爸妈妈要经历一场艰苦的“战斗”,才能让国国上床并冷静下来。爸爸在亲子教育课程上了解到了使用惯例的重要性,决定试一试。

这天吃晚餐时,爸爸提议大家一起规划一下晚上的时间,做完作业后怎样才能在睡前玩得更愉快。国国听后兴奋地表示同意。

“如果我们要在九点半前上床睡觉,你的作业应该什么时间完成呢?”爸爸问。

“我要在8點前完成,这样就能玩一个半小时了。”国国说。

“那就意味着你要在7点左右开始写作业,睡前15分钟故事时间需要保留吗?”妈妈问。

“当然要,这是我最喜欢的。”

“那我们9点15分上床,妈妈开始给你讲故事好吗?”“好!”

“那我们把这些商量好的事情列在一个时钟上,这样我们就知道什么时间该做什么了!”爸爸说。

自从家里挂上了惯例时钟,妈妈经常问的是:“国国,我们现在该干什么啦?”

国国会看看惯例时钟:“该刷牙啦,马上就到听故事的时间啦。”

最好的教育方式是家长“无所作为”,让规则和惯例发挥作用,但很多家长不愿意使用规则和惯例,原因是制订规则和督促孩子遵守规则实在“太麻烦”了。但试想一下,和孩子不守规则和惯例带来的麻烦相比,哪一种方式的工作量更少呢?

值得注意的是,家长制订规则的重要前提是与孩子平等协商并经双方同意。而真正让规则落地并成为行为惯例,还少不了另一个前提:稳定地坚持(坚持到底)。

猜你喜欢
队友惩罚规则
坑队友专业户
撑竿跳规则的制定
数独的规则和演变
神的惩罚
Jokes笑话
遭遇“熊队友”怎么破?
惩罚
让规则不规则
TPP反腐败规则对我国的启示
真正的惩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