啤酒业上半年日子好过 精酿啤酒赛道快速升温

2023-08-10 02:57栾立
中国食品 2023年15期
关键词:燕京啤酒高端化品类

栾立

今年夏天持续的高温天气,让众多“消夏”产品热度激增,啤酒也是受益者之一。近日,燕京啤酒、珠江啤酒等陆续公布业绩预告,在销量增长和高端化升级的推动下,加上天气帮忙,啤酒行业今年上半年依然维持着稳健增长的趋势。而随着行业进一步回暖,国内工坊啤酒(俗称“精酿啤酒”)快速升温,头部酒企也在加速布局这一领域。

上半年日子好过

2022年以来,虽然部分酒水消费场景受阻,但国内啤酒消费一直保持着旺盛的活力。特别是进入今年夏季后,国内多地遭遇高温天气,更加速了啤酒消费的恢复。

近日,燕京啤酒和珠江啤酒陆续公布了半年业绩预告。燕京啤酒上半年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5.08亿元-5.43亿元,同比增长45%-55%。针对业绩变动上升的原因,燕京啤酒认为与此前推动的一系列内部改革有关,使得公司管理效能不断提升,市场活力不断增強,从而带动了净利润的增长。

珠江啤酒预计今年上半年实现归母净利润3.45亿元-3.77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0%-20%。珠江啤酒一方面将增长归于啤酒销量的增长,预计上半年实现啤酒销量68.9万吨,同比增长7.5%;另一方面则归于产品结构的优化和降本增效。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1-5月中国啤酒产量为1512.8万千升,同比增长8.4%;5月的单月啤酒产量为374.6万千升,同比增长7%。

啤酒企业日子好过,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来自于市场销售的回暖。记者近期从北京、山东部分经销商和零售终端了解到,由于今年夏天天气热得较早,加上餐饮渠道有所恢复,所以啤酒销售整体好于去年。另一方面来自于产品高端化的带动。今年上半年国内酒水消费呈现消费疲软的态势,但啤酒行业的高端化趋势并未发生改变。

啤酒专家方刚告诉记者,相比于白酒,啤酒的消费和营销升级本身就要慢一两拍,因此当下国内啤酒的高端化仍在进行中,也带动啤酒行业保持上行,而且啤酒品类也是普适性最强的酒种,因此经济周期对啤酒消费的影响并不大。

除了天气帮忙,啤酒居高不下的生产成本今年也开始回落。WIND数据显示,截至5月31日,大麦平均进口价格为359.8美元/吨,较年初高点409.7美元/吨明显回落;瓦楞纸价格高位回落,安徽山鹰瓦楞纸出厂价格从2021年的5100元/吨回落到3600元/吨以下;玻璃和铝的价格也有所回落,对于啤酒企业而言,生产成本压力有所下降。

精酿啤酒热度恢复

伴随着啤酒高端化的持续,精酿啤酒的热度也在快速恢复。区别于大型啤酒品牌,精酿啤酒一般是小型啤酒企业用更高品质的原料,手工精细化酿造啤酒的方式代替传统的工业生产。

2015年之后,国内精酿啤酒行业迎来一波发展高峰期,大量的精酿啤酒馆开始出现在街头巷尾,但记者了解到,在此轮精酿热中赚到钱的创业者并不多。随后的疫情3年中,虽然消费场景被阻断,行业出现洗牌,但即时零售等新渠道的兴起,也让头部精酿啤酒品牌依然保持着增长。

随着消费回暖,精酿啤酒市场开始再次转火。区别于上一轮的“叫好不叫座”,这一次精酿啤酒的增长更多来自于实际消费的推动。

鲸都鲜酿的创始人王龙告诉记者,今年精酿啤酒市场增长迅速,品类正在进入爆发的前期,精酿啤酒的平民化和更多入门级产品的出现也加速了精酿市场渗透率的提升。

优布劳(中国)精酿啤酒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庆也表示,精酿啤酒品类今年是市场上为数不多的还在快速增长的酒水品类,主要是来自消费者对于精酿啤酒产品认知和理解的提升,开始主动尝试精酿啤酒。截至目前,优布劳全国的门店数已经超过2000家。

灼鼎咨询发布的《2023年精酿啤酒行业研究报告》显示,2022年中国精酿啤酒消费量为14.3万千升,预计2025年可达23万千升,复合增长率将达到17%。

在业内看来,精酿啤酒的增长背后,也是国内啤酒高端化发展的另一个方向。一般而言,啤酒高端化有品牌和品类两种不同的方向,此前国内啤酒大厂大多选择了品牌方向。而随着精酿啤酒赛道再次转热,啤酒大厂并不甘心重金培育的高端化市场被中小精酿啤酒品牌分食,也加快了在这一领域的布局。

此前收购了鹅岛和拳击猫两个精酿品牌的百威亚太,2022年又在福建投建其在亚太区域最大的一家精酿啤酒厂,设计产能为1万千升;青岛啤酒在今年4月启动建设年产100万千升的高端特色啤酒生产基地,此前青岛啤酒已经推出了白啤、IPA、世涛、黑啤等常见的精酿啤酒品种;重庆啤酒则在此前收购了国内精酿品牌京A;今年6月,燕京啤酒向投资者透露,其在北京、广西的两大精酿啤酒生产基地布局已成,后续将根据市场需要,布局其他新的精酿生产基地。

精酿创业者贝贝告诉记者,精酿啤酒的主要成本包括原料、包材和品牌渠道费用,啤酒大厂可以通过规模效应产生较大的成本优势,大品牌的品牌力和渠道优势也较为明显。

在王龙看来,啤酒巨头入场有利于整体做大精酿啤酒品类的渗透率,加速市场普及。啤酒大厂的产品逻辑是从市场宽度考虑,如同连锁咖啡,精酿啤酒品牌则大多向深度要空间,如同精品咖啡馆,二者面对的消费群体和需求都不完全一致。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精酿啤酒热度再次上升,入局者快速增多,行业也呈现出低门槛和鱼龙混杂的问题。在今年成都春季糖酒会上,不少中小啤酒工厂打出代工生产的招牌,只要花几万元就可以代工一批精酿啤酒产品。李庆对此表示,精酿啤酒行业并非遍地黄金,如果没有供应链,只靠代加工的精酿啤酒品牌很难走出来。而且在传统渠道被巨头把持的情况下,精酿啤酒还需要有自己的销售路径并坚持长期主义做好酒,这样才能走得下去。

猜你喜欢
燕京啤酒高端化品类
燕京啤酒连续三年跻身千亿阵营
“燕京旅游”诉“燕京啤酒”侵权案终审宣判
聚甲醛高端化亟待解决 中国企业将如何破局
澳克泰工具:转型“难加工材料切削专家”,坚定走高端化路线
后工业化时代上海制造业发展定位和对策研究
干不过老大,就创造一个品类成为老大——通过GUNNAR聊聊自建品类
两位灵魂人物干了30年为何黯然退出燕京啤酒下一步在何方
参展推荐品类索引
简析制约我国眼镜产业发展的关键要素
2013年二季度全国玩具品类进出口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