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化为魂,用科技赋能
——海淀融媒谱写智慧城市文化建设新篇章

2023-08-10 06:43文佟志伟北京
中关村 2023年7期
关键词:海淀海淀区智慧

文佟志伟(北京)

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时强调,“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海淀区作为北京建设全国文化中心的重要承载区和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历史底蕴深厚、文化资源富集、创新禀赋鲜明。作为扎根海淀的基层广电融媒——海淀区融媒体中心一直以文化传承发展引领媒体融合发展,以媒体融合发展助推文化传承发展。

长期以来,海淀融媒充分发挥区位优势,“以文化为魂,用科技赋能”,通过厚植文化精神构建智慧城市人文环境底蕴,用数字媒介力量推进智慧城市现代化提升,以“文化+科技”双擎支撑谱写出智慧城市文化建设的新篇章。

在山水文脉中找到文化的“根”和“魂”

在北京海淀,我们可以看到古都文化、红色文化、京味文化和创新文化交相辉映,更能体会到中华文明“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的融会贯通。“三山五园”已是中外知晓的文化金名片,以香山革命纪念地为代表的“进京赶考”之路已成为重要红色地标。海淀区内现存的326处文物,33处红色遗存,既是重要的历史见证,也是宝贵的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文化、中国精神。

新闻媒体不仅要做文化信息的传递者,更要推动文化传承和发展,通过传播推动文化创新性发展,塑造新文化。打破时间、空间限制,创新文化表达,唤醒公众最深厚的文化基因,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

作为海淀区最重要的舆论宣传阵地,海淀区融媒体中心率先出发,立足海淀文化优势,用新闻作品挖掘、记录、传播海淀文化瑰宝,用当下的视角探寻历史足迹,用全新的媒体手段展现文化的力量,用行动践行新时代的文化使命。

2022年起制作播出的大型文物保护科普类融媒体专题栏目——《镇“淀”之宝》,以海淀的博物馆群为蓝本,用故事化的讲述方式、时代性的视听语言呈现海淀的文化积淀和历史传承。与此同时,通过年轻化、中国风的包装设计展现文博“潮”起来的国潮风尚。目前该栏目已播出两季,分别走进了以古都文化、京味文化为代表的《圆明园遗址公园》《北京艺术博物馆》;以红色文化为代表的《香山革命纪念馆》;以创新文化为代表的《北京光科技馆》等博物馆,获得过亿次的全网传播,也登上了多家商业网站的热搜榜单,同时有幸获得第32届(2022年度)北京新闻奖,这让我们更加坚定了在未来的文化传播中利用好区域内的自然景观、人文资源,在山水文脉中找到中华文化的“根”和“魂”,用融媒体手段把新时代的海淀故事讲生动。

在城市变迁中凝聚文化的共识与力量

海淀融媒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持续以精品融媒体作品深化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利用,以文化为魂引领媒体融合发展。让历史文脉融入现代生活,让山水人文涵养宜居之城,让文化自信构筑精神家园。用媒体传播做好文化传承,用科技赋能谱写智慧城市文化建设的新篇章。在城市变迁中,用丰富的数字内容宝库涵养地区精神文明建设,用优质的融媒体作品讲述新时代文化传承实践,用生动的广电融媒科技成果赋能智慧城市建设。

以文化为魂,我们用融媒建设积累着文化共识。进入全媒体时代,海淀融媒整合报、台、网、微、端多渠道资源,打破原有媒介载体设置,形成独具特色的数字文化宝库。形成了以《镇“淀”之宝》为代表的百余期综合性文化视频专题栏目,成为海淀区独有的视频文化典藏库。同时,在与市属媒体的合作中挖掘视角更多元的海淀文化,加强与北京广播电视台、北京日报等多家市属媒体合作交流,参与其主导制作的《大西山》《光影记忆》等栏目中的海淀篇章,这些既往播出的优质视频内容,也成了海淀文化典藏库的重要补充。

以文化为魂,我们用融媒作品记录着城市变迁。2023年,海淀融媒以优质短视频为载体,以讲好身边的故事为主责,创立精品短视频栏目《城市尝先师》,该栏目创新文化传播视角,以“尝”代“看”,记录着城市脉动。在传承文化内涵方面,创作团队以老照片、旧影像为基础,通过今昔对比,展现清华园火车站百年沧桑的历久弥新,做好《进京“赶考”第一站——清华园车站旧址开放》的报道。在拓宽文化视角方面,创作团队用沉浸式体验、创意化剪辑的形式,以海淀视角展现对口协作地区湖北丹江口市、内蒙古科右前旗的文旅体验。

以文化为魂,我们用融媒技术拓展着发展力量。海淀融媒一直注重技术领域的创新与运用,也力求用科技成果搭载文化内容,将好的内容,好的应用带到观众面前。引入数字虚拟主播“海小佳”的专题栏目《科创中心“核”动力》(第二季)将科技与文化相结合。在2023年中关村论坛报道中,数字虚拟主播和真人主播同屏互动,打造了更具科技感的文化传播。同时,海淀融媒选取圆明园遗址公园的“云融水态”空间开展北京视听零距离应用试点,让游览圆明园的游客不仅能体验三山五园人文自然风光,更可以踏入视听小站,体验“一秒换古装”的视听交互。海淀融媒正以文化为魂,用科技赋能,为基层广电融媒的创新发展注入着海淀力量。

在智慧城市中建构文化的发展与应用

科技创新,是海淀最鲜明的底色。近年来,依托与海淀区城市大脑建设的深入合作,海淀融媒进一步推进了智慧城市媒介的延伸。用融媒手段推送“文化资源+城市根脉”体系,共建数字文化内容,用数字文化产品建设智慧城市,助力城市精神文明建设、城市人文发展、城市形象传播全面提升。

打造文化数据库资源,拓展“时间”维度,让历史文化成为智慧城市居民的第四维空间。文化数字化,就是利用数字技术及信息网络平台实现文化传播与内容升级,是一种具有创新性、体验性、互动性的文化服务与共享模式。我们将以海淀区历史文脉为基础,利用相关文献资料,通过数字修补技术,将重要时间节点时期的海淀全貌进行数字化再现。通过数字化时空图景,让智慧城市居民“穿越”回历史节点中,感受当时的历史文化风貌。这个时间“活点地图”,不仅是一张地理全景图,更是一个集纳了历史文化影音资料,重要历史文献,相关线路规划的真实“时间维度”。

建立文化元宇宙,活化文化遗址,让智慧城市居民在拟态城市中感知文化魅力。我们将依托海淀区内的326处文物,在“掌上海淀”公共服务客户端中建立“数字文化孪生系统”,作为智慧城市建设中“数字孪生城市”的文化补充。我们将联合文旅单位及相关技术服务商,共同为现存的文化遗址进行数字建模,利用融媒体中心丰富的视频影像和历史文献资源对其数字建模进行内容补充,集纳并建立丰富的数字文化资源库。同时,我们将利用人工智能、视觉增强现实技术等手段将城市文化资源进行再现,让历史文化资源在数字世界中“活化”,让智慧城市居民可以在文化元宇宙中和历史文化遗址进行“对话”。

连接数字文化生态体系,提升城市文化服务,让居民共建共享智慧城市文化资源。我们将利用“掌上海淀”公共服务客户端建设数字文化生态体系,在此平台中,政府部门能够对公共文化资源进行管理,智慧城市居民可以体验和享有公共文化资源服务。我们将建立文化资源单位和运营方构成的资讯发布和线上文创服务平台,发布最新文化动态,展示和交易文化创意成果;也将基于技术和研发形成“千人千面”的用户使用场景,为智慧城市居民“私人订制”文化服务;同时,我们也将即时收集和反馈智慧城市居民在文化生态体系中的行为数据,及时推出各类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开发用户需要的功能,让现实生活中的城市治理理念延伸进智慧城市文化建设。

猜你喜欢
海淀海淀区智慧
海淀职工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海淀区总工会召开第十六届委员会第九次全体会议
海淀区总工会召开“五一”节前警示教育大会
“海淀青少年们,欢迎回家!”
停课不停学 海淀青少展风采
海淀区科技主题公园建设与思考
北京市海淀区西颐小学
海淀 “一盘棋”统管区域卫生
智慧派
智慧决定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