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听语言在动画与电影中的异同

2023-08-10 06:43文王海燕谢斌
中关村 2023年7期
关键词:动画女儿语言

文王海燕 谢斌

随着动态影像形式的不断演变,影像艺术的边界在不断拓宽,不同影像形式的内核在于视听语言的叙事逻辑。无论传统电影的拍摄,还是动画影像的制作,视听语言都在其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根据动画与电影的制作流程,结合在电影拍摄与动画制作中的比较,分析视听语言在动画与电影中的异同。

一、视听语言在动画与电影中运用的种类

我们通常所说的视听语言,也即电影语言,特指电影的视觉与听觉符号构成的种种成规与惯例。视听语言是在动画与电影中画面构成与声音表现相结合的一种艺术表达,动画与电影的视听语言最本质相同的地方是在画面构成和声音编辑两个方面来进行的。

(一)动画与电影中画面的构成

视听语言主要表现为视觉和声音两大形式,其中以视觉构成为主。动画与电影中画面的构成存在一些相同的运镜方式:推、拉、摇、移等等。某些是要经过画面的构图来进行分析,比如拿电影来讲,知名的有《辛德勒的名单》(如图1)。

图1 《辛德勒的名单》

影片在一开始时,某些画面镜头具有压迫性。给人一种压抑的感受。

整个影片又是个黑白片,给人一种凝重的气氛感。后来慢慢画面构图变得平衡了,给人感受画面变得平和。后面到故事高潮,影片主题进行升华的时候,在整部黑白片中出现了唯一一抹彩色,就是故事里那个穿着红衣服的小女孩。

苏联的电影和绘画给人都是极端地写实,而当我第一次看到《老人与海》这部片的画面就被深深地吸引住了。辽阔的背景处理,景物和人透露一股无可奈何的孤寂失落。亚历山大·佩特洛夫用油绘的方式,也是实验动画中十分迷人的一种叫“玻璃彩绘动画”的技巧,使这部片子表现出苏联写实主义的艺术风格。借着油彩在毛玻璃上的处理,让平面的人物和景物逐格活动起来,呈现出带点虚幻的影像,接近照片的写实度,但更像梦境的效果,使画面更有油画质感(如图2)。这部动画演绎的是海明威的小说,这种主人翁受命运拨弄、无奈,但又非得坚持下去的主题,其实是俄国导演最热衷表现的故事。动画中的视听语言就是导演在镜头中所表达的一切。

图2 动画《老人与海》中截图

(二)动画与电影中声音的表现

从声音的表现来说,声音又分很多形式,如:声画合一、声画分立和声画对列。

好的音效可以烘托气氛,渲染情节,刻画人物心理等等。有些影片在特别激昂的时刻或者在比较激烈打斗情节的时候,出现了一段悠扬的声音来渲染气氛,给人一种截然不同的情感渲染效果,营造出一种反差的气氛。这是比较特殊的声音艺术表现手法。

普通的声音处理又分为环境音、音效、人物配音等等。贯穿影片主题的音乐也有不同的类别,比较温情细水长流的、传统民俗的、重金属朋克的,主要根据不同的影片基调来看。

动画短片《摇椅》中有一段是博物馆里比较破旧的摇椅在一片寂静的环境里,一段悠扬的交响曲响起,然后整个画面随着音乐的节奏跳动起来,摇椅开始变换成各种形状,像是在博物馆跳探戈一样。等到故事结尾博物馆里的保安人员拿着手电筒进来查看的时候,音乐逐渐恢复一片寂静。画面中的摇椅随着音乐慢慢从摇晃到静止,呈现出博物馆陈列物品的一种常态。

这一段声音与画面的结合堪称经典。这种声画结合的手法在电影拍摄中是比较难实现的,也是动画与电影在视听语言最大的不同。

二、在动画与电影中视听语言的异同

从动画的发展历程中看出动画不断向电影学习的痕迹,但是两者并不是针锋相对而是相互促进发展着。某些特殊的变形与夸张镜头是在拍摄现场无法拍摄的,这种在动画绘制中实现的特殊镜头是动画表现的一种优势,有别于电影的视听语言,而电影中的视听语言也有动画无法企及的地方。

动画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父与女》了,影片开始由天边的云进行淡入,画面以黑白剪影呈现,故事主角没有清晰可辨的五官,大多都是镜头拉远两点,却给观众一种虽大千世界人各有不相同的感受。这种表现形式使得这份父女之情更有代入感,故事中描写的父与女,是他,是你,是我。

故事开始时年轻的父亲带着稚嫩的女儿骑着自行车从远处入画,在河边停下,父亲独自一人乘船离别,女儿看着父亲远去的船只焦急地在岸边张望,树上的鸟儿飞走了,女儿只能独自一人推着车回去。长大了的女儿还会骑车来河边眺望,而父亲停靠树边的自行车还在,失望地离开。无论是刮风还是下雨,女儿都会来河边平静地看着,思索片刻,又会重新骑上车,不得不被生活推着走,回到现实中来。前来的路上是不同年龄段的人,音乐开始变化,节奏开始欢快起来,父亲停靠在树边的自行车消失了。女儿的成长速度开始加快,音乐开始变得微妙,逐渐从父亲回忆里脱离出来。纵使是在生命中最美丽的岁月里,每次经过河边时女儿都会感伤,驻足远望,但又会被现实拉回到生活中去。

女儿变成女人,有了自己的家庭,带着孩子来到父亲离开的地方。路人也是女孩在各个时期的人物形象,而只注意嬉戏的孩子们还不理解死亡。女儿极力远眺着河岸的那边,直到河都干枯了。转动的自行车轮暗示着时光飞逝,也暗示着生命的流逝,车轮的转动逐渐变得缓慢了,变成老太太的女儿几次扶起倒下的自行车,对生命的留恋,直至看淡。干涸的河又长出麦田,苍老的女儿走向她一生都渴望抵达的河的那一边。走着走着,看到了那艘父亲乘坐离开自己的船。女儿沉默,多次抚摸船沿,靠在船只里睡去。醒来,女儿看着远处朝着前方飞奔,她的容貌逐渐变得年轻。走到父亲跟前,驻足(如图3),最终拥抱在一起。故事到这里能明白,父亲其实在女儿很小的时候便离去了,整个故事没有台词,没有富丽的颜色。故事的表达全靠情节设计,镜头的组接和音乐的渲染,却将父与女之间不可言说的情感表达的淋漓尽致。每个人都能从中看到自己,看到父与女间情感本来的样子。

图3 动画《父与女》中截图

动画短片营造的叙事诗意与电影影像相似。电影是基于现实基础上的,而动画则可以利用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去进行创作,现实生活不可能发生的事在动画中皆有可能。

(一)比较视听语言在动画与电影中实现的利与弊

动画缺少更有针对性的理论体系,于是大量沿用电影学的概念。但电影学框架必将导致许多的动画特性问题避而不谈,又或难以解释。

动画里如果想呈现一个完整的故事,从一开始的剧本到分镜头表格,每个镜头的设计、画面的构图包括运镜方式,在全面进行动画绘制之前都要设置好。这样才便于一步步推进到后期制作的执行。但是电影在拍摄时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导演在现场对各部门的调动,摄影的把控,演员表演时临场发挥的状态……各种因素都会影响着导演对拍摄现场做出的调整。动画由开始的人物造型设计、场景设计到分镜头的绘制,一步步下来,直到最后作品的呈现与开始设想的对比电影会更可控。

(二)分析视听语言在动画与电影中运用表现手法

在制作独立动画过程中受到《杯子里的小牛》这部动画短片的启发,是由东京国立大学的中国学生朱彦潼创作的毕业作品。

故事讲述的是小时候的女主不爱喝牛奶,父亲对女主这种行为进行善意地欺骗,以这个为出发点开始全方位地展现女主童年的状态。慢慢揭示了女主父母离异的真相,还原了由父亲独自抚养女主在这种单亲家庭成长起来的生活状态,以小孩子的视角在看待大人的一些行为。大人对孩子一些欺骗,孩子是很敏感的,她能察觉到。女主慢慢在这样的成长环境下长大了,开始渐渐理解了,自己也开始对父亲说一些善意的谎言。这部短片中有一场戏就是爸爸来接女主放学,她握住爸爸的大拇指当作自行车的方向盘,这是属于他们父女之间兜风的温情时光。

猜你喜欢
动画女儿语言
做个动画给你看
动画发展史
海的女儿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我是动画迷
女儿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