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问津故地到“问天高地”

2023-08-11 00:00何辉程书雄王林军
支点 2023年8期
关键词:新洲行云新洲区

何辉 程书雄 王林军

7月中旬,在武汉举办的第九届中国(国际)商业航天高峰论坛,对位于新洲区的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在论坛进行专题推介,让该基地再次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论坛上,来自北京、上海、深圳等地的企业与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现场签约,协议合同额158.6亿元。

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是国家发改委批复的三大国家级航天产业基地之一,也是全国首个商业航天产业基地,重点发展商业航天运载火箭及发射服务、卫星平台及载荷、空间信息应用服务、航天地面设备及制造等四大主导产业,带动延伸产业发展。

自从2016年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获批以来,新洲区就锚定“中国航天第三极”发展目标,奋力打造引领中部的航天产业集聚区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的蓬勃发展,目前已建成火箭、卫星、磁电、行云四大产业园,实现星、箭、云和航天材料齐聚的格局,为新洲区实现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2000多年前,孔子周游列国时,“使子路问津”的典故让新洲有了“问津故地”的美誉;而今,航天产业则助力新洲蝶变为可上九天揽月的“问天高地”。

火箭产业园:护航卫星翱翔太空

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火箭产业园,是国内首个现代化的商业火箭产业园,实现了快舟系列固体运载火箭低成本、批量化生产。自2020年1月投用后,快舟系列火箭已多次参与卫星发射等任务。

2023年7月20日11时20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快舟一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将天目一号气象星座07-10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该卫星主要用于提供商业气象数据服务。

此次任务也是快舟一号甲运载火箭第21次飞行。

2021年10月27日,以新洲命名的“快舟·新洲”号火箭成功将一颗商业卫星送入预定轨道。执行此次发射任务的“快舟·新洲”号,箭体涂有“新洲”字样,是武汉航天基地火箭产业园下线的首批火箭之一。

2022年,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迎来密集发射期。6月22日、8月23日、9月6日、9月25日,“新洲造”快舟一号运载火箭分别在酒泉、西昌、太原3地成功执行4次发射任务。

同年12月7日,快舟十一号固体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作为快舟系列固體运载火箭家族新成员,相比较快舟一号火箭,快舟十一号运载火箭的运载能力提升5倍左右,标志着快舟运载火箭已初具型谱化格局,有力提升了低成本快速进入空间能力,对我国固体运载火箭航天运输系统快速发展具有重大而又深远的意义。

截至目前,快舟系列火箭已执行26次发射任务,将38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今年,快舟系列火箭预计执行8至10次履约任务。

卫星产业园:构建数字经济新业态

与火箭产业园毗邻的卫星产业园,自2021年5月开园后,随即迎来快速发展期。

2021年5月13日,卫星产业园首颗“武汉造”卫星正式下线。这也是我国首条小卫星智能生产线,具备年产240颗卫星的批量化产能。该产线建成2年来,已累计完成10余个型号的整星及数十项单机生产任务。

“武汉造”卫星的荣光,并不只有该条生产线。

7月13日,第九届中国(国际)商业航天高峰论坛期间,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空间工程总体部在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卫星产业园召开发布会,宣布正式启动超低轨通遥一体星座建设,首发星已完成正样产品设计与投产,将搭载光学遥感相机、星载智能处理设备、原子氧探测器等有效载荷,计划今年12月发射。

超低轨道通常指150km-300k高度的轨道。相较于传统轨道,超低轨飞行可有效降低卫星研制和发射成本、提升信息获取和传输效率,适用于卫星批量化生产和高密度发射。

该星座旨在打造“感、传、算”一体的超低轨卫星星座及应用系统,在实现分米级精准“感知”、分钟级实时“传输”的同时,通过先进星载智能处理、星端直连、星间通信实现空间信息直达用户终端,能“看得更清、看得更快”,在满足抢险救灾、应急调度等重大行动对关键信息迫切需求的同时,建立面向卫星直连大众用户的数字经济新业态。

根据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空间工程总体部发布的建设计划,超低轨通遥一体卫星星座将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逐步完善的原则分三阶段实施,计划2023年完成超低轨通遥一体卫星星座首发星发射,2030年完成300颗星在轨组网运行,形成全球15分钟响应能力,助推空间经济发展。

行云卫星科技园:赋能传统产业提档升级

在“箭”“星”一飞冲天的同时,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的行云卫星科技园也取得重大进展。

2022年12月底,行云卫星科技园一期工程建成投用,主要由运营及试验厂房、动力中心等组成,已形成200公斤级通信卫星研制与试验能力及卫星测控、运控、数据处理与管理能力,以及卫星数据应用公共服务平台能力。

由航天三江行云公司(以下简称行云公司)自主设计、抓总研制的低轨窄带通信卫星系统组成的试验卫星,经过2年多的不断推广试点示范应用,在保障我国“一带一路”国际货运安全、国家地质灾害防治能力提升、海洋强国建设等方面初步展现了航天高科技力量的强力支撑。

通过卫星物联网,行云公司致力于解决沙漠、岛屿、海上、空中、无人区等“通信盲区”的通信痛点。目前,行云公司已在集装箱监管、地质灾害监测、极地环境科考、海洋气象观测、野外气象监测、农业墒情监测等领域成功建设了一批试点示范应用。

第九届中国(国际)商业航天高峰论坛期间,行云公司发布了武汉市卫星数据应用公共服务平台项目。该项目立足发展卫星数据应用产业,依托卫星与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打造通导遥卫星数据汇聚、公共行业需求统筹、多源数据融合处理、一站式应用综合服务平台,赋能传统产业提档升级,形成产业生态圈。

目前,行云公司的卫星遥感数据产品及服务已在新洲区双柳街道试运行,主要对辖区内违法建设、违法占地(简称“两违”)等破坏资源环境行为进行动态监测,每半个月提供一次遥感卫星数据,通过数据对比精准给出违建点坐标,为城管部门精准、高效执法提供支撑。

该平台预计2023年底上线服务,届时将实现卫星数据服务向体系化、智能化转变,形成产业生态圈,赋能传统产业提档升级,助推湖北航天和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航天产业:助力新洲打造“问天高地”

产业兴则城市兴,产业强则城市强。

截至目前,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累计投资近200亿元,预计在“十四五”末,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将建成千亿元产值的航天产业基地,逐步形成千亿元产业商业航天生态圈。

7月5日,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建设开发再迎重大进展——投资91.55亿元的基地东部产业核心区综合开发项目举行开工奠基仪式。

该项目规划用地10.52平方公里,将成为航天信息、航天电子、航天新材料、绿色船舶、科创中心等“四园一中心”未来产业布局的核心承载区。该项目将建设产业孵化器、企业服务中心、商业服务配套设施、科创办公楼等,同步建设园区道路、给排水、电力通信、绿化等配套工程。

新洲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航天产业发展,成立了航天专班,全力提供一流营商环境、一流产业生态、一流扶持政策,全力支持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建设。同时,还量身定制各类优厚政策吸引人才,對能为地方高质量发展带来重大影响、重大突破的国内外一流人才,给予最高3000万元综合支持,以满足航天产业的人才需求。

扬帆星河,逐梦九天。

“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毗邻长江新区、武汉新城,与阳逻国际港、天河航空港、花湖航空港互联互通,对于打造一江两岸科创大走廊、加快武鄂黄黄一体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新洲区相关负责人说,优越的地理位置、便利的交通条件、国家战略的支持、一流的营商环境,正吸引越来越多的知名企业抢滩入驻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助力新洲加速迈向“中国航天第三极”。

猜你喜欢
新洲行云新洲区
武汉市新洲区直属机关第二幼儿园
行云曲
马行云艺术作品欣赏
马行云艺术作品欣赏
马行云艺术作品欣赏
深圳新洲商业文化广场
抢抓机遇 砥砺前行——武汉市新洲区旧街街创建“品牌建设示范乡镇”掠影
武汉市新洲区老促会:目标精准 良性循环
城市山体保护规划的实践与探索——以武汉市新洲区山体保护规划为例
新洲旧街——潘塘公路噪声影响预测及防治措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