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与传承

2023-08-12 15:50郑亚红李彦彬
炎黄地理 2023年7期
关键词:涿州市京津冀文化

郑亚红?李彦彬

涿州地处京、津、保三角地带,位于河北省中部、保定市北部,地理位置优越且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涿州地区的非遗项目既具有显著的地域性与民族性特征,又见证了地区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多元文化交融。当前,涿州市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善的非遗保护传承体系,而且数据库建设也日趋完善。然而,在实地调查中发现,涿州地区非遗保护与传承工作虽然成效比较显著,但依然存在旅游项目开发不完善、传播力度不够等问题,需要从人才培育、校园非遗文化建设等方面进行合理调整。现探讨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与传承研究工作。

涿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世代传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其技艺、经验、精神都是以人为核心的,要在活态传承流变中发扬光大。近些年,涿州地区各部门积极参与非遗传承保护工作,涿州市人民政府在2021年颁布了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单,从根本上提升了非遗的保护水平,涿州市不仅为非遗项目提供了财政方面的保障,还举办了种类丰富的活动,逐步加大了对涿州地区非遗的保护传承力度。涿州非遗中心积极开展对非遗资源的普查工作,对非遗地区的村民与传承人进行走访并建立了比较详尽的数据档案。涿州地区的非遗项目囊括了曲艺、民族音乐舞蹈、传统手工业等,只有从整体把握涿州地区的非遗项目才能提出合理的传承建议。只有立足于实际,从根本上开展创造性、创新性实践,才能为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提供可借鉴的理念与路径。

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的涿州非遗文化带

京津冀地区拥有异常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在挖掘传承非遗文化时,涿州地区要从自身品类出发进行非遗项目的应用建设,将提取文化符号作为重要基础,并采用区域联合发展模式,具体如下。

守正创新,助力非遺走进群众生活

涿州非遗是涿州当地特殊的文化基因,传承非遗对传承民族精神意义深远。基于此,涿州当地可在守正的基础上进行创新,留住非遗的独特韵味,用非遗服务群众,从而达到非遗惠民的效果。例如,在节假日期间举办各类非遗展品活动,营造浓郁的艺术氛围与烟火气息,促使非遗与市民生活的交织融合。

转变传统观念,形成文化经济

非遗文化符号的知识化和系统化可以促使非遗项目的内涵不断丰富。在此基础上,涿州在挖掘传承非遗时,可以转变传统观念,形成特色文化经济。

比如,转变以往依靠官方力量对非遗项目进行开发的模式,让民众从内心自发形成对非遗的保护意识。以基层民众为主要力量,成立由民间团体组织的有关非遗项目的知识竞赛活动,采用实地游览与网络游览等不同方式引导民众参观、了解非遗,品尝涿州当地的非遗特色美食,制作观仙营少林会等文艺节目,将精湛的蛋雕、玉雕等微缩物设计为精致小巧的书签、醒目且有意义的明信片、精美丰富的图册等,通过自觉保护涿州非遗中心区域,实现通过商业销售创收利民的目的。

与高校合作,建立非遗实践基地

将涿州本地非遗项目融入京津冀地区高校的实践教学中,引导更多学生深入了解当前的就业现状,鼓励其参与非遗项目创业。高校可结合涿州本地非遗项目建立非遗开发实践基地,并使其成为相关学科预就业的实训基地。有别于高校其他专业的传统实习与专业技能训练,这种就业实践的应用对象主要为准毕业生。这种发展模式旨在培养有志于非遗项目开发的人才,协助其在相关机构或组织中充分发挥专业特长,通过取长补短积累丰富的工作经验。同时,京津冀部分高校还可借助先进的现代化信息技术建立完整、庞大的非遗信息数据库,使其在教学科研与服务应用中发挥作用。此外,高校在建设人文学科的非遗实践基地时还要对诸如经济学、管理学、民俗学、汉语言文学等跨学科合作给予足够的重视,搭建完善的联合创业平台或跨学科非遗实践基地。

开设出游创收,发展非遗品类

在建设涿州非遗文化带时,可依据京津冀三地的历史、地理、人文等深厚的文化底蕴打造特殊的经济增长模式,构建涿州地区的和谐礼德文化、休闲娱乐文化等。还可开设出游创收等非遗项目,助力涿州对周边主要客源地进行持续吸收,在未来发展中积极转变观念,让涿州非遗保护与民俗应用完美结合,打造国家文化发展模式。当前,我国很多地区的非遗项目都已经合理过渡为促进城乡绿色发展的朝阳产业,涿州可积极借鉴其成功经验,全面审视京津冀历史文化资源,从民生发展角度发展独特丰富的非遗品类。

促进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

积极借鉴推广,享受非遗益处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涿州可以想方设法与其他地区就非遗开发模式形成良好的常态化交流,借鉴彼此的推广手段。

比如,借鉴上海嘉定区利用动漫宣传本地民俗的手段,联合涿州动漫制作者推出有关非遗的文艺精品,对涿州非遗项目进行别开生面、独具匠心的详细介绍,打造拥有浓郁特色的涿州风格。在传承涿州非遗时,相关部门可以结合党的二十大精神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非遗保护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增强工作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涿州可着手探索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的路径,促进非遗与现代生活、文化传播、产业发展的密切融合,通过实地考察并借助地理优势组织资源进行整合交流,推出京津冀非遗旅游一卡通,让涿州民众享受非遗带来的益处。

通过合理展陈,感受非遗魅力

涿州相关部门要自主发起对非遗项目的保护传承活动,给予非遗传承人必要的尊重与支持,保护文化生态。在此基础上,涿州市旅游局可对当地文旅资源进行普查,从而挖掘出非遗线索并推进非遗进景区项目,邀请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在文旅场所开展常态化非遗展示活动。这样可以让游客在景区游玩时产生与非遗邂逅的惊喜之感。涿州市相关部门可在对非遗资源进行保护传承的基础上,合理引导并开展非遗集中展陈、生动展演、互动体验等丰富多样的活动,在旅游环节中将吃、住、行、游、购、娱以多彩多姿的形式巧妙植入,让各地游客品尝油而不腻、鲜香可口的干酥烧饼,在上庄音乐会中陶醉于传统笙管乐带来的美好、欣赏唱腔丰富的横岐调,感受独具浓郁乡土气息的十不闲,领悟依心游意且精湛独特的蒲氏蛋雕的绝妙,体验以手代笔蘸墨作画的刘氏指掌画的别样趣味,品味技艺精湛的创意剪纸,助力游客在景区内感受非遗的无限魅力。

逐层强化创新,推进高质量发展

为了确保非遗在与旅游的融合发展中得到更好的保护传承,涿州市相关部门要逐层深入强化机制创新,在制度层面上对非遗保护与旅游发展作出合理的设计安排,推进非遗保护工作与传统工艺的高质量发展。比如,景区可设立剪纸、指掌画等手工技艺景点,邀请非遗传承人为游客展示活灵活现、惟妙惟肖的剪纸绝活与行云流水般的绘画技巧,与游客积极互动并引导其参与创作,让其真切体味到手工大师细致入微、一丝不苟的匠人精神与孜孜不辍、锲而不舍的人生态度,促进涿州非遗的传播;文化铸魂、旅游兴业,只有促进文化与旅游的融合,才能更好地发挥涿州非遗为民利民、富民乐民的作用。

涿州可在县级景区投入资金,举办华庄炒子会、南胡宁竹马会、三城霸王鞭、泗各庄高跷会、刁窝子高跷会、观仙营少林会等精彩纷呈的民俗活动,让沉寂的记忆在传统乐器交织的快乐演奏中泛起活力,让游客体味民间艺术的乡土特色与天然魅力,让沉淀多年的历史文化在新时代绽放迷人光彩,吸引更多年轻群体,为非遗的传承发展注入新生力量。此外,要跟随时代的步伐创新人们能够看见的非遗传承方式,让更多游客领略到涿州的文化之美与地域之美,让更多人看到非遗所呈现出的独具时代价值的时尚感。

解构文化记忆,制定发展策略

在发展中重新解构尘封的历史文化记忆,赋予涿州横岐调、十不闲新的文化脉络,加强跨领域合作,促进非遗产业发展。例如,涿州政府部门可邀请涿州非遗传承人与当地企业家、行业精英进行互动交流,分享资源优势并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寻找合作契机与方向,助力非遗文化产业的发展。

涿州文化艺术展览馆可让横岐调、十不闲等非遗借助斑驳灿烂的图文光影、智能科技场景复原等方式以民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形式留存下来,让这种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文化得以传承。在展览馆中,可以展示蒲氏蛋雕、张氏玉雕、泗各庄高跷会服饰等非遗物件,将这些传统记忆与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历程等通过丰富的文字介绍、精彩的视频等动静结合的方式进行展陈,让民众获得愉快的文化体验。涿州还可以以文化展览馆作为中心,打造辐射下面乡镇的三城霸王鞭等传习基地。

激发空间活力,推动非遗进校园

为了更好地利用文化艺术展览馆、博物馆等留住涿州非遗,可通过提升非遗保护系统、大力培养非遗人才促进非遗保护活态传承,搭建非遗平台等手段,推进非遗保护成果的共享。当然,在发展非遗时可以在当地打造集全面保护、全方位传播、全力传承、研学培训等为一体的产业园,并建设非遗合作开放平台,最大程度地激发空间活力。

在涿州当地开展非遗进校园、进社区活动。比如,为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开设有关涿州创意剪纸、指掌画等非遗特色课程与演出,并将地方非遗代表性项目列入义务教育教材,还可以邀请涿州市本土非遗项目的省、市级传承人走进校园,为学生们展示非遗作品,也可聘用這些传承人开展非遗文化教学,在寓教于乐中引导学生感受非遗作品的无穷魅力,让更多人了解涿州非遗;在涿州老街、社区开展非遗展演活动,吸引更多民众观看并使其自觉参与到非遗技艺的抢救、保护工作中。

采用多重力量形成宣传涿州非遗的庞大宣传网

通过政府部门助力,增加非遗就业岗位

涿州当地可固定并推广现有旅游节,借助抖音、快手等民众熟知的自媒体软件发布互动性宣传知识,在旅游节中设置非遗内容方面的竞赛,从而达到吸纳游客参与并全方位展示非遗传说、非遗公益、非遗传承人的目的,提高旅游节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文化效益;制定合理的政策扩展涿州当地的社区艺术平台,集中发挥本地戏曲家的卓绝才干,在戏剧段子中巧妙融入涿州本地的非遗创作,以民众熟知的方式扩大非遗影响力。在发展中,可积极寻求与京津艺术企业的密切合作,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对诗赋弦等非遗曲艺内容进行品牌建设与连锁经营,适当增加与之相关的文艺类就业岗位等。

打造文化消费路线,引导高校密切配合

在2009年,河北省文化厅出台了对非遗示范企业支持的相关文件,还制定了财税方面的优惠政策。因此,涿州政府部门要引导外地企业对上述政策进行了解,在涿州本地注资非遗建设并广泛吸引京津冀旅行社挖掘非遗旅游路线,促使非遗旅游路线在非遗项目联合开发下得到延伸,有条理、有步骤地丰富非遗旅游层次,打造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涿州非遗游的特色文化消费路线。

调查发现,涿州近些年才逐渐形成非遗青年传承人与本地化就业相结合的模式。在当代大学生心中,专业学位的实际地位逐渐降低,与市场实际需求不相符的专业在逐步减少。高校若想充分满足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求,就要发展有效专业。京津冀三地高校应组织协同承办有关涿州的非遗专题学术会议,以此扩大涿州文化的影响;京津冀应用型高校应引导师生更好地认识涿州非遗文化的价值。构建京津冀非遗文化带要将知识与人才作为有力支撑,服务于传说型非遗物化开发,在高校大力培养兼具完善知识系统与学科互补的优秀青年传承人,使非遗促进本地就业。调整传统文科专业课程,用就业实践替代理论修习。此外,广大青年创业者、志愿者等理应成为涿州非遗传承主体与实质受益群体,创业者可以在旅游景点销售涿州特产干酥烧饼、创意剪纸、玉雕等产品,也可以销售有关涿州非遗产品介绍的图册,还可以通过解说导游、精彩丰富的文艺汇演等方式带动就业,以多种模式实现创业增收与促进当地的稳步发展。

非物质文化遗产见证了中华文明的绵延传承,又是连结民族情感的重要纽带。因此,对非遗要全力保护、全面传承、充分利用,助力其发挥延续历史文脉、推动文明发展的作用。涿州作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理应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严格遵守保护为主、传承发展的方针,对非遗保护的特点与规律进行深入探索,为非遗保护事业作出应有贡献。

涿州非遗项目的挖掘与传承,可促进非遗与旅游的融合发展,采用多重力量形成宣传涿州非遗的庞大宣传网。同时,涿州地区在非遗传承中还要不断创新传播方式、增强科技赋能,引导基层民众自发保护、弘扬非遗,全面实现非遗的当代价值。涿州还可将“十四五”规划作为重要契机,在做好非遗挖掘传承工作的同时,营造和谐团结的民族氛围。

本文是2021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河北省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口述史研究”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210201384)。

(作者单位:1.保定学院文物与博物馆学院;2.保定市第二中学)

猜你喜欢
涿州市京津冀文化
涿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开展打击违法违规用地“春雷行动”专项整治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读书成就梦想,知识点亮人生
——涿州市林屯中心学校阅读活动简介
谁远谁近?
京津冀大联合向纵深突破
河北省涿州市承接京津产业转移能力研究
京津冀一化
养老“京津冀一体化”谨慎乐观看
京津冀一体化如何实现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