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练、赛、评”一体化设计的体育课堂教学初探

2023-08-12 16:25朱述良
小学教学研究·教研版 2023年7期
关键词:一体化因材施教体育教学

朱述良

【摘 要】一线体育教师应聚焦“教会”“勤练”“常赛”,结合自身体育课堂教学实践,把“学、练、赛、评”有效融入体育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在“学中练”“练中学”“学完赛”“赛后评”,有效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本文主要阐述如何基于“学、练、赛、评”一体化设计体育课堂,从激趣技术练习、设计进阶练习、创新竞赛机制和注重多元评价四个方面实施教学,帮助学生从“学会”走向“会学”、让“会练”迈向“慧练”、促“会用”转向“智用”以及助“育体”走向“育人”,以期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体育教学 “学、练、赛、评”一体化 因材施教

教育部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确指出,要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笔者基于“学、练、赛、评”一体化设计并执教四年级“跳跃:跨越式跳高”一课,在课堂上,笔者把课前制作好的橡皮筋分发给学生,整堂课以橡皮筋为载体,帮助学生克服不敢跳跃的心理障碍,同时解决跨越式跳高动作的技术难点,让学生敢于挑战,主动参与练习,提高跨越式跳高技术动作水平。

一、激趣技术练习,从“学会”走向“会学”

“学”是学生在体育教师的指导下,有意识、有目的地练习单一技术动作,这是掌握完整技术动作的前提。四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好学、好模仿,对跨越式跳高项目非常感兴趣,但对动作技能的掌握较为欠缺。笔者考虑到以上客观因素,并结合四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采用游戏激趣练习技术动作,激发学生的练习热情,让学生在“玩中练”“练中学”,逐渐掌握技术动作要领。

如在教学四年级“跳跃:跨越式跳高”一课的单一动作练习时,教师从小游戏入手,在课前的热身阶段,加入“小猴摘桃”的小游戏。笔者把手中的橡皮筋对折几次,并在一端打结捆住橡皮筋,拿在手里当作“桃子”,学生围着教师指定的场地进行慢跑,教师把手中的“桃子”高高举起,当学生跑到教师旁边时,用力单脚起跳去摘教师手中的“桃子”,看看哪只“小猴子”能摘到,同时让学生思考怎样才能跳得更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练习,边玩边练,边玩边学。在课堂教学伊始,教师带领学生一起画“彩虹”,让学生把橡皮筋的一端系在脚踝上,利用腿的摆动带动橡皮筋在空中画出“彩虹”,从坐姿到站姿,再到空中画“彩虹”,让学生在游戏中模仿跨越式跳高的摆动腿动作。学生在玩的过程中通过观察、思考、探索和建构,自然而然地掌握单脚起跳和摆动腿动作。这样的设计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增加了练习兴趣,又改变了以往单一练习动作的枯燥乏味,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有趣多样的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把技术动作学习与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有机结合,帮助学生理解技术知识和掌握动作要领,让学生逐步从“学会”走向“会学”。

二、设计进阶练习,让“会练”迈向“慧练”

“练”是从单一练习到完整练习,由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的练习过程。跨越式跳高由助跑、起跳、过杆和落地四个动作环节组成。跳跃运动技术以完整技术的学练为主,以掌握助跑和起跳技术为重点,教师要帮助学生解决助跑与起跳技术的衔接问题,使其更好地掌握跳跃的关键动作技术,为学生跳跃能力的提高奠定基础。

如在四年级“跳跃:跨越式跳高”一课的完整动作练习中,笔者采用由低到高、由易到难的闯关游戏促进学生的学练。教师把学生分成2人1小组,2人合作学习,一同闯关。第一关:学生两人合作把橡皮筋拉直放在地面上,面对面各站在橡皮筋一端,两腿依次跨过橡皮筋,反复练习,体会摆动腿和起跳腿的顺序和衔接。在教师的监督下,过关的小组进入第二关:2个学生面对面把橡皮筋拉直,其中一个学生原地蹲下,把拿橡皮筋的手放在鞋面上,另一个学生站立不动,拿橡皮筋的手自然放下,贴于裤缝,使橡皮筋成一条斜线,站立的学生两腿依次跨过橡皮筋(教师强调摆动腿积极向上摆动)。第三关,蹲下的学生起立,和对面的学生一样拿橡皮筋的手自然放下,贴于裤缝,使橡皮筋在同一高度,两个学生依次跨过橡皮筋,体会两腿依次跨过橡皮筋的動作。最后,笔者启发学生思考如何能跳得更高,让学生体验助跑在跨越式跳高动作中的作用,并尝试教学几步跨越式跳高动作,引导学生通过反复练习,体会助跑与起跳动作的配合和衔接。在教学过程中,笔者采用闯关的方式,通过由低到高的变化,让学生逐步体会和学习跨越式跳高的完整动作,带领学生由单一动作到完整动作练习,小组相互合作,递进练习,从而提高练习质量。

运动技能的学习和掌握具有一定的规律性,要经过泛化、分化、自动化的渐进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必须保障有足够的练习密度和强度。在教学中,笔者根据学生掌握技术动作的实际情况和跳跃水平,设计了不同难度的进阶闯关练习,使学生在挑战中反思自己的技术动作问题,通过观察挑战成功学生的动作,在教师的纠正鼓励下反复练习,最终改进技术动作,顺利进阶。这样的教学设计,实现了从“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的转变。教师要引导学生在体育活动中享受运动乐趣,真正做到学中思、思中得。学生在对抗和挑战中,通过观察,不断思考,改进技术动作,让“会练”迈向“慧练”。

三、创新竞赛机制,促“会用”转向“智用”

“赛”是让学生把学到的运动技能熟练地运用到真实或者模拟的情境中。学生喜欢比赛,比赛能激发学生的运动热情和斗志,有利于其技术动作的学练。在体育课堂教学中,一般由教师制订和讲解游戏规则,学生只按照既定的规则完成游戏式比赛。教师可以让学生参与制订和修改游戏规则,让学生既是规则的制订者又是游戏的参与者,从而激发学生的内驱力,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如在四年级“跳跃:跨越式跳高”一课的练习中,笔者设计了“星级挑战”比赛。笔者让学生分成4人一小组,其中2人一组面对面把橡皮筋放在大腿、腰和胸的位置,分别代表一颗星、两颗星和三颗星,另外2人用跨越式跳高动作依次挑战,看一看哪一小组完成三颗星挑战的学生最多。完成三颗星挑战的学生可以到笔者这里领取了“星标”,最后领取了“星标”的学生在笔者这里进行“终极挑战”,跳过笔者设置的高度。挑战结束之后,笔者让学生自己设定“星级挑战”的游戏规则,先小组讨论,再选出一名代表示范、讲解。经过大家智慧的“碰撞”,游戏规则进行了“升级”。如有的小组要求根据身高重新分组,这样小组内成员挑战的高度基本一致,对于大家来说比较公平;有的小组提出,挑战不能只看跳过的高度,还要结合动作的质量进行打分,两者都过关才能算挑战成功……学生热情高涨,不断创新游戏规则,不断挑战新的高度,他们既是游戏规则的制订者,又是游戏的参与者,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在教学中,笔者引领学生在赛中练,以练促赛,通过比赛进一步巩固跨越式跳高动作,同时培养学生敢于挑战、勇敢顽强的良好品质和团结协作的合作精神。学生在笔者制订游戏规则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和再“加工”,使游戏竞赛更加贴近自身真实的运动水平,将已掌握的技术动作合理地运用于比赛中,促“会用”转向“智用”。

四、注重多元评价,助“育体”走向“育人”

“评”是根据课堂教学目标,对学生的“学、练、赛”过程和效果进行总体把握和具体评价。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多元评价可以及时帮助学生找到学练的问题,促进后续的学、练、赛。对学生课堂中表现的评价要客观、公正、有针对性,要及时、合理、多元化。

如在四年级“跳跃:跨越式跳高”一课的各个环节中,笔者在每次练习前都强调动作要求,并在巡回指导中检查学生的完成情况,对学生的错误动作及时纠正并给予正确合理的评价。“学”的部分,笔者要求学生用摆动腿带动橡皮筋在空中画出“彩虹”,每人画10次,强调大腿带动小腿,积极向上摆动,上体稍前倾靠近大腿方向。巡回指导,观察和询问学生完成情况,对个别完成情况不好的学生及时给予纠正,并根据学生课堂中的实际情况做出正确评价,让学生知道哪里不对,告知其练习方法,促进其正确动作的形成。“练”的部分,笔者结合跨越式跳高的动作要领判断学生的练习是否正确,并针对学生练习的不同高度、难易程度测评学生的掌握情况,同时要求小组成员之间,以及小组之间进行互评。“赛”的部分,笔者主要评价学生跨越式跳高动作的衔接和熟练程度,同时对学生在小组比赛中的情感态度进行评价,在比赛中和比赛后,对学生表现出的问题或者优点及时进行点评,以更好地促进学生运动技能的掌握和体育品德的培养。

学生通过教师的评价能及时了解自身知识学习和技能掌握情况,同时教师也可以据此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策略。教师通过对“学、练、赛”的精准评价,能够使学生改进技术动作,掌握运动技能,让学生在评价和反馈中知道规则意识、体育品德和磨炼意志的重要性,助“育体”走向“育人”。

一线体育教师应该重视“学、练、赛、评”一体化,将其有效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努力做到学生精准地学、高效地练、有趣地赛、高质量地评,不断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体育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一体化因材施教体育教学
小学作文如何实施“因材施教”的策略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从《论语》看因材施教
游戏融入教学建构灵动式体育课堂研究
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体育教学中的竞争意识培养探究
独立学院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分析
克里米亚完成入俄“一体化”
中高职衔接的关键在于因材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