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高考试题对新旧课标“内容”模块变化的呈现及备考策略
——以2023年高考地理新课标卷为例

2023-08-12 14:38
教学考试(高考地理) 2023年4期
关键词:课标试题新课标

侯 胜 施 扬

(昆明市第三中学)

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为“新课标”),是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旧课标”以下简称为“实验版课标”)的基础上进行修订的,它的修订既有效衔接了国际地理教育的变革,又充分考虑了国内的现实国情,形成了一部具有中国特色的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新课标在实验版课标的基础上,对地理课程性质、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等维度都做了修订和优化,为普通高中地理课程的实施提供了更加科学合理的指导和评价。

本文以2023年高考地理新课标卷为例,分析试题对新旧课标“内容要求”(实验版课标称之为“内容标准”,以下合称“内容”)模块变化的呈现,探究高考试题与新课标的一致性,并基于此提出相应的备考策略建议。

一、新旧课标“内容”变化视域下的试题分析

2023年高考地理新课标卷所有试题均以真实的生产、生活实践情境、学术探索情境为载体。检验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的知识获取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和思维认知能力。落实新课标要求,符合《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和正确价值观念的形成。试题对应的课标“内容”如表1。

表1 2023年高考地理新课标卷对应的新旧课标内容及变化

从上表可以看出,2023年高考地理新课标卷较好地呈现了新课标在实验版课标基础上的变化,但同时需要指出的是,新课标与实验版课标并非割裂的,而是一种优化与传承的关系,所以,试题在回扣新课标的同时,也体现了一些经典的地理学原理和思想,如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区域产业集聚理论等。基于课标变化的试题特征呈现具体如下。

(一)回应经典“内容”,夯实学生学科必备知识

地理学的思想和方法虽然在不断地创新和发展,但一些经典的地理学思想和方法论是永不过时的,如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产业集聚理论、因地制宜等。新课标是实验版课标的优化与传承,2023年高考地理新课标卷呈现了从实验版课标到新课标都保留的经典“内容”要求,如36(3)题“分析生产集中化对茶房村茶叶加工企业采购和销售的有利影响”考查产业集聚的影响,实验版课标和新课标都蕴含着这一方向的内容要求,同时,在新老教材中也都有产业集聚相关知识的呈现,本题既反映了新课标与实验版课标的传承关系,也通过这一基础理论的考查,检验学生对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基本思想方法的理解程度。又如第37题以湖泊溶解性有机物的来源和演化为学术探索情境,考查学生对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的理解,检验学生认识区域自然环境的基本地理思想方法。

试题通过对经典“内容”的呈现,旨在强化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思想的理解和迁移运用,这也能很好地呈现《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对高考“基础性”和“必备知识”的考查要求。

(二)回应创新“内容”,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指出,高考要通过试题考查学生的关键能力,包括知识获取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和思维认知能力。新课标也强调教师组织教学中要注重开展学生的思维结构评价。从这两个纲领性文件来看,思维能力的培养与考查正在成为新时代教学改革和高考改革的关键内容,2023年高考地理新课标卷通过试题组织,较好地呈现了新课标在实验版课标基础上新增关于思维发展的内容,以此来促进学生发散思维、辩证思维、逻辑思维、抽象思维、批判性思维等的发展。

试卷第4~6题考查的知识模块符合新课标的考查要求,在实验版课标的基础上更加关注交通布局的变化与区域发展之间的关系,实验版课标更多地要求学生能分析交通布局与聚落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之间的关系,从思维结构的要求来看,实验版课标“结合实例,分析交通运输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更多地关注要素之间的联系,属于思维结构中的“多点结构”和“关联结构”,即能从实例情境中挖掘多个要素,并能使这些要素建立合理的关系。新课标“结合实例,说明交通布局与区域发展的关系”则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求达到了“拓展想象结构”,即能依据案例情境从整体性角度进一步抽象认识,对案例呈现的特征、原理、逻辑能实现整合和发散。本题组以时间为线索,以区域发展为背景,以交通布局变迁为考查点,实际上设置了一种不良结构情境“以前看似合理的事物现在不一定合理”,以此来考查学生的认知冲突思维。此外,明显考查思维能力的试题还有第7,8题,第36(4)题,第37题,具体呈现如表2。

表2 试题对新课标思维能力要求的呈现

具备良好思维认知能力的学生能在复杂的真实情境中实现独立思考,将所学知识迁移运用到新情境中,提出创造性的见解和问题解决方案,并对此进行合理科学的验证,确保其见解和方案的合理性。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是当前教学的关键任务,检验学生的思维认知能力是高考对学生关键能力的考查要求,2023年新课标地理卷显然达成了这一目标。

(三)呈现新增“内容”,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高考试题因聚焦国家发展,回答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时代之问。当前,我国的改革开放逐渐步入深水区,国际形势风云突变,国内环境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要培养好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就要牢牢把握住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全面且兼具个性的发展。

新课标在实验版课标的基础上进行优化,紧扣时代要求,聚焦国家发展需要,放眼世界发展格局,为新时代的中学地理教育教学指明了方向,提出了建议,在“课程内容”部分新增了多条“内容要求”,其在2023年高考地理新课标卷中的具体呈现如表3。

表3 试题对新课标新增“内容”的呈现

如表3所示,试题通过情境载体的搭建、问题的设置,实现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完成学科德育、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例如,第1~3题聚焦服务业的区位因素分析及产业发展变迁,通过材料设置,让学生感受农民产业在党的引导下取得的长足发展,培育学生的劳动精神和民族自信心。同时,试题以我国产业升级的宏观大背景为载体,呈现国家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变化。

二、新旧课标“内容”变化视域下的备考策略

新课标“内容”在实验版课标的基础上实现传承和发展,延续了经典“内容”,优化了创新“内容”,产生了新增“内容”,高考备考要紧紧抓住新课标的变化,以知识为基础,以能力为导向,以素养为目标,以价值为追求,实现高考备考的精准化和高效化。

(一)建构知识网络,实现考点联结

学生要能够实现全面发展,就必须掌握扎实的学科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基础理论。高考评价体系的“四层四翼”也提出了“必备知识”和“基础性”的考查要求,所以在高考备考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强化基础知识对学生备考的重要性。但需要指出的是,随着新高考试题灵活性的上升,在备考阶段中不宜再呈现割裂的知识,教师要通过组织与重构,实现知识的整合与建构,打通知识的底层逻辑,实现知识之间的联结,形成知识网络,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深度理解和迁移运用。例如,“大气”知识模块备考复习中,要关注到与之相关的“大气组成、大气垂直分层、大气受热、大气运动、大气环流、天气系统,气候”知识,这些知识不宜以“并列式结构”呈现,而应以“关联式结构”呈现给学生,具体结构如图1。

图1 大气知识关联结构

如图1所示,大气知识模块之间是存在联系的,只有构建良好的知识网络,才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超越浅层化、符号化的知识学习,实现意义与运用层次的深度学习,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整体感知,进而实现学生对考点的联结,提高备考效率。

(二)注重思维养成,发展能力水平

学生的思维认知能力是解题的核心要求。当学生获取并完成地理信息解读,调用基础知识解决问题时,学生的思维认知水平就决定了学生的问题解决水平。

对于思维能力的培养,第一,要重视问题式教学的开展,实现“知识问题化”,将知识学习的过程转变为问题探究过程,避免传统的知识讲授,注重依托问题进行思维启发,促进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完成思维养成和能力提升。第二,要注重真实情境的教学运用,包括生产、生活实践情境、学术探索情境的运用。新课标对试题情境做了要求,《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也强调了试题情境的重要性,新高考更加关注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在复习教学中,应尽可能实现“问题情境化”,将知识学习搭建在具体的真实情境之上。第三,要关注情境的特征,实现“情境生活化”,这里的“生活化”并非生活情境,而是指这类情境是学生熟悉的,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为学生解决问题提供“支架”。但要注意的是,2023年高考地理新课标卷出现了三组纯学术探索情境的题目,因此教学中应关注学术探索情境的设置,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实验能力。

(三)综合时空尺度,提升核心素养

真实的问题情境总是具有时空背景的,地理问题的解决要重视问题的时空背景。从空间背景的角度出发,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区域认知素养;从空间要素综合、时空综合的角度出发,则对学生的综合思维素养提出了要求;而在一定时空背景下完成问题的解决,则检验着学生的地理实践力素养。所以,为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教师应该重视时空尺度的综合,在复习中注重强调时空尺度思想,即关注问题背景中的空间尺度、时间尺度、时空尺度中的尺度划分、尺度推演、尺度关联、尺度匹配等。

(四)聚焦时政热点,服务国家发展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是为了培养优秀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人才的培养应该聚焦国家发展所需,坚定理想信念、锤炼意志品质、养成劳动精神。高考备考过程中,应紧扣新课标要求,在新课标“内容”的指引下,复习教学中应立足国情实况,聚焦国家时政方针,关注国家巨大成就,并融入到问题情境中,引导学生关注时事、培育学生民族情怀、激发学生爱国热情、拓宽学生视野、为学生备考积累素材。

总的来说,在新课标“内容”变化视域下的地理高考备考,应紧扣新课标要求,通过设置一定时空背景下的国家发展、学术研究的真实情境,实现问题式教学的落地,促进学生的知识联结、能力提升和素养养成,最终促进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以进一步发展,实现学生备考效率的提高。

猜你喜欢
课标试题新课标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2021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四)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依托课标 夯实基础 精准备考
高中生物新旧课标比较——以实验版课标和2017版课标为例
2019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五)
《陈涉世家》初三复习试题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二)
2016年全国课标卷透视与2017年备考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