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哲族鱼皮艺术文化基因提取及数字化构建研究

2023-08-13 10:09池诗雨贾慧萍
天工 2023年10期
关键词:鱼皮赫哲族纹样

池诗雨 贾慧萍

齐齐哈尔大学美术与艺术设计学院

一、赫哲族鱼皮艺术概述

(一)赫哲族鱼皮艺术

赫哲族鱼皮艺术蕴含着民族文化、民风民俗以及宗教信仰等独特的文化价值,是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赫哲族主要分布于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三江流域,丰富的水产资源为赫哲族鱼皮艺术的诞生奠定了物质基础。同时赫哲族在长期的渔猎生活生产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捕鱼经验,对鱼类特性形成深刻的认知,为鱼皮艺术的诞生奠定了社会基础。世世代代以捕鱼为生的赫哲族就地取材,将鱼皮作为原材料,制作出鱼皮服饰、鱼皮器具、鱼皮画等生活和生产用具,形成了独具民族特色和区域特征的鱼皮艺术形式。赫哲族鱼皮艺术体现了赫哲族人以顽强的精神和独特的智慧适应恶劣的自然环境,并创造出富有渔猎文化特色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

(二)赫哲族鱼皮艺术传承现状分析

大自然为赫哲族提供了丰富的渔产资源,使赫哲族形成了独具民族特色的渔猎文化。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不断发展,赫哲族的生活和生产方式逐渐发生改变,鱼皮制品不再是人们生活中的必需品,赫哲族以渔猎为核心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民族文化逐渐消失。而且赫哲族人口数量较少,语言记录的传承方式具有一定局限性。近年来,国家对赫哲族的鱼皮艺术给予了极大的支持,众多民间工艺人和民间艺术家开始踏上研究鱼皮艺术的道路,但多数人对鱼皮艺术的保护和传承意识比较薄弱,加上许多传承人相继离世,而年轻人注重对物质生活的追求,对鱼皮艺术的了解甚少,对鱼皮艺术缺少学习和探索的兴趣,鱼皮艺术的传承后继无人,这就使鱼皮艺术的传承面临很多难题,人们无法真正了解鱼皮艺术所蕴含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造成认知偏差,从而使传承和保护形式比较单一。

(三)赫哲族鱼皮艺术数字化传播的意义

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采用照相、录像或者博物馆收藏等传统的保护和传播方式,流程比较烦琐,并且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出现弊端,且文字、视频等零散的资料会丢失或损坏。另外,由于缺乏统一、科学的技术体系和规划,文化资源难以整合和科学归类,传统的保护方式受到地域的限制,难以进行多元化共享和高效传播。

当前,我国越来越重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出台了相关政策,以保护和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互联网时代下,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数字化保护可以弥补文字形式的不足,相对于传统的保护形式有着较高的普及性和传播性,能够使非物质文化遗产进入更多人的视野,促进人们对其的了解。

将数字化技术应用于鱼皮艺术领域,在将文化资源转化为数字资源的同时,可以有效整合和储存碎片化信息,并利用互联网的多样性、灵活性以及时效性等优势将文化资源转化为可共享、可再生的数字资源,形成完整有效的数字化传播路径。通过数字博物馆、微信公众号、手机App 等平台,打破传统传承方式的禁锢,全方位展示鱼皮制品、鱼皮资源,打造新的鱼皮艺术传播方式,提高人们对鱼皮艺术的学习兴趣,并调动人们的积极性,拉近人们与鱼皮艺术的距离,从而使人们深刻理解鱼皮艺术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激发人们对鱼皮艺术的热爱和关心,更好地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数字技术与非遗文化的高效融合,能够最大限度地传播和保护文化资源,构建有效的传播路径。

二、赫哲族鱼皮艺术文化基因的提取

(一) 文化基因的内涵

“文化基因”最早是以英文单词“Meme”出现在英国生物学家查理德·道金斯的《自私的基因》中,1998 年,他的学生苏珊·布莱克指出“Meme”与生物学上的“基因”类似,有着“模仿”“复制”的含义,是人类文化系统遗传的物质基础。随着“Meme”被翻译到国内,其引起了众多领域学者的讨论,不同领域都对“文化基因”有着或多或少的研究并有所建树。在设计学中,人们对“文化基因”的定义达成了共识,即文化基因是对文化特征的传承、改变以及发展起到决定性作用的基本因素。

(二)建立鱼皮艺术文化基因资源库

鱼皮文化是赫哲族人凭借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的,鱼皮艺术的种类比较丰富,包括鱼皮服饰、鱼皮器物、鱼皮饰品、鱼皮剪贴画等,为了保证赫哲族鱼皮艺术基因谱系的质量以及提取文化基因的有效性,必须进行完整的资料收集和系统的整理,最大限度完善赫哲族鱼皮艺术文化素材库。在资料搜集与整理过程中,要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存储为图像、视频或文本等不同形式。对于不同的形式,采集流程会不同,要针对鱼皮服饰、鱼皮画、鱼皮鞋、鱼皮饰品等实物进行全方位的拍摄,以便后续转化为虚拟影像。针对图片则要进行扫描,转化为电子格式,形成图像素材库。针对鱼皮制品的工艺流程以及对赫哲族人的访问要录制视频、音频,永久地保留素材。

(三)构建赫哲族鱼皮艺术基因谱系

赫哲族鱼皮艺术涵盖了色彩、纹样、材质等多方面要素,从文化基因的角度深入分析赫哲族鱼皮艺术文化,根据文化基因筛选、识别的原则,将鱼皮艺术按照基因的物质形态特征划分为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在此基础上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构建基因谱系。隐性基因通常是看不到的,如工艺、情感语境、生态环境、传承人培养等要素,这些要素组成了文化识别基因谱系,基因谱系的构建可以使人们更深层次地理解和传承鱼皮艺术。

(四)鱼皮艺术文化基因的提取方式

通过对鱼皮艺术文化系统进行调查,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和数据分析技术对鱼皮文化资源进行深入分析和具体研究后可以发现,可以从纹样基因、色彩基因、形态基因和寓意基因四个方面来识别和提取文化基因。

1.对纹样基因的提取

赫哲族有着丰富的鱼皮文化,其民族纹样有着独特的魅力,也蕴含着赫哲族世世代代传承下来的民族文化与智慧。自古以渔猎为生的赫哲族人,认为自己的生存都依赖于大自然的馈赠,因此赫哲族鱼皮纹样大多来源于自然生态。几何纹样、植物纹样、动物纹样都是赫哲族鱼皮纹样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纹样因子进行提取时,应先对呈现的纹样进行区分裁剪,之后去除底色以及纹样的颜色,再运用矢量绘图软件Adobe illustrator 描绘出矢量图。将纹样转化为矢量图,可以方便广大学者对其进行提取和设计,极大地提高了设计的效率。

2.对色彩基因的提取

在赫哲族鱼皮文化中,色彩的运用比较丰富。例如,鱼皮服饰受到阴阳五行的影响,一般以鲜艳的色彩为主,并且色彩的搭配都有强烈的对比度。对色彩进行提取时,运用位图软件 Adobe Photoshop 记录色彩相应的 RGB 数值。在后期可以提取色彩RGB 数值进行设计应用,也可以进行渐变或者明度调整。

3.对形态基因的提取

赫哲族鱼皮艺术中包含多种形式的鱼制品,如鱼皮服饰、鱼皮工艺装饰品等,它们都有自己的艺术特征。鱼皮长袍宽松肥大,长度过膝,下摆有褶皱,领口微微立起;短衫长度到腰部,上窄下宽。对于这些鱼制品要采用3D 建模进行整体、立体的还原和复制,使其不再停留在平面化的图片中。

4.对寓意基因的提取

寓意基因不同于纹样、色彩、形态等显性基因,其蕴含于鱼皮艺术的方方面面,无法被直接了解。对其进行提取的关键是,在前期对纹样、色彩等资料进行搜集时,要了解其含义,明白其所蕴含的寓意,然后通过感性的语意形容词进行表达,转化为可视化的信息,提取的寓意能够应用在后期的产品设计中,赋予产品灵魂。

三、赫哲族鱼皮艺术数字化构建

(一)搭建数字博物馆,打造旅游新体验

在建立数字化系统并形成科学规范的体系基础上,建立数字博物馆。数字博物馆,就是将文化、数字、旅游结合,利用数字技术打造文化数据库,然后借助计算机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将数据库中的资源展示给大众。数字博物馆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传统博物馆传播文化中所遇到的问题,调动了人们的积极性,实现了文化传播的目的。

利用数字技术完善传统博物馆,人们扫描二维码即可了解博物馆内的各类信息,也可以建立智能服务屏幕,为游客提供路线等。利用虚拟现实技术与游客进行互动,通过多重感官刺激,给人身临其境的互动体验,增强趣味性,进而使人们深刻地了解赫哲族鱼皮艺术的历史和文化价值,激发人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关心,更好地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

(二)开设鱼皮艺术数字化课堂,实现文化资源共享

目前,鱼皮艺术的传承和保护局限于政府和传承人,要打破传统保护模式的禁锢,引导更多人关注和学习。相对于传统教学,数字化课堂能够灵活安排课程时间,并且可以实现异地学习,充分弥补了线下教学在时间、场地以及距离等方面的缺陷。在艺术宣传和推广方面,数字化课堂对授课者和学习者都是成本最低、最简单的模式。因此在构建赫哲族鱼皮艺术文化数据库的基础上,可以利用数字化手段开设一个面向全社会的鱼皮艺术数字化课堂,实现鱼皮艺术资源共享,有效推广和宣传民族文化。“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构建鱼皮艺术数字化课堂主要是对隐性基因中的工艺基因进行设计和开发,可以将传统枯燥的授课方式转化为趣味性的体验式学习,人们可以在游戏中学习鱼皮制作流程,尝试制作产品,在增强用户体验感的同时,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也可以通过目前流量比较大的抖音、快手等平台以直播的形式进行线上授课,传承人可以和广大观众实时交流互动,有效对鱼皮艺术进行传承和保护。

(三)开发赫哲族鱼皮艺术文化App,强化文化宣传力度

在前期对鱼皮艺术进行挖掘和构建文化基因谱系并提取文化基因的基础上,开发赫哲族鱼皮艺术文化App, 以文化显示、文化体验以及文化创新相结合的方式对赫哲族传统鞋靴文化进行展示和传播,通过这个平台,为赫哲族鱼皮艺术提供展示和销售通道,拓宽传播和保护路径。

手机作为数字化时代的产物之一,拥有便利、智能、趣味等优势,并且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可以极大地提高公众的参与度。例如故宫博物院开发的文化转译类App,利用数字技术将文化元素动态化呈现,追求界面视觉效果;开发的场景构建类App 是利用增强现实3D 建模技术将藏品进行多方位的展现。故宫博物院设计的数字App 有着较强的互动性和娱乐性。借鉴这种艺术和互动形式,开发具有赫哲族鱼皮艺术文化特色的App,在App的视觉设计中,融入前期提取的色彩、纹样等文化基因,并利用3D 技术全方位展示鱼皮工艺品,使人们足不出户就能直观地浏览和深入了解鱼皮艺术文化。针对文化识别系统中的隐性基因,可以利用数字动画技术,对鱼皮制作流程和民间民俗等进行编排,以动画的形式呈现给人们,极大地提高人们对鱼皮艺术的兴趣。

赫哲族鱼皮艺术文化App 具有便捷性、交互性、趣味性,可以改变文化传播的单向度和层级式,将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接受,通过灵活的交互方式将接受者变为用户,拉近了人们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距离。

四、结论

鱼皮艺术是赫哲族人民在恶劣的环境中用智慧创造的,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地域性。但随着时代发展,鱼皮艺术受到现代文明的冲击,在传承和保护上遇到了瓶颈。

基于此,本文从文化基因角度出发,深入分析赫哲族鱼皮艺术,构建识别基因谱系和文化基因谱系,经过具体研究,提取文化基因,在此基础上,借助数字技术将文化资源转化为可共享的数字模式,并开展数字化应用,实现瞬间和永久传播赫哲族鱼皮艺术。

猜你喜欢
鱼皮赫哲族纹样
凉拌鱼皮
传承赫哲族音乐的几点思考
赫哲族滑爬犁的演化及在赏冰乐雪活动中的应用
《2020年杭州亚运会纹样设计》
藏族传统纹样中几何纹样的类型及其文化解读
徐薇娜鱼皮镂刻作品
鱼皮帮助烧伤病人快速恢复
黑龙江省赫哲族“伊玛堪”说唱保护项目现状解读
袁飞纹样设计
经典的艺术几何纹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