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星星年度诗歌奖·诗人奖获奖者:欧阳江河

2023-08-13 22:28
星星·散文诗 2023年20期
关键词:长诗歌德江河

■ 颁奖辞

欧阳江河在长诗《海上得丘》中,用历史循迹的手法,对时间与空间进行精密拆解、还原,将一个地方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紧密勾连起来,通过细致的层叠描摹,在浩瀚庞杂的历史典故里,游刃有余地进行技术处理,打开了通往未来星际的隧道。他在自我生存与宇宙探秘式的空间转换中,让诗歌的领域无限扩张,有了更多的生命力,为新诗的艺术拓展提供了无尽的可能。鉴于此,我们将2021星星年度诗人奖授予欧阳江河先生。

■ 获奖感言

用诗的眼睛从星空,回看人间大地

感谢《星星》将2021年度诗歌奖授予我的长诗《海上得丘》。从1976年至1993年,我在成都这座迷人的城市居住了十七年之久,可以说,我最初的诗歌写作始于此地。此次获奖,是我生平第一次在成都获得诗歌写作的奖。此奖以“星星”命名,我的感觉是,从今往后,我也可以用诗的眼睛从星空回看人间大地。

这次获奖的小型长诗《海上得丘》,写的是上海一个文化创意园区,它是一个“去处”(或“在处”),一个集当代艺术与当代诗歌、传统书法与新派陶艺、公众休闲与个人空想于一体的网红之地。作为诗的一个当代文本,《海上得丘》试图将当下城市人的境况种种,叠放在古人、现代人、未来人交互建构的关于语言、观念、物象、时空、灵魂、日常性等不同向度之上,看看能否呼唤与叩问、能否生发出我称之为生命共同体的某种原文性质的东西。这或许是个执念,是个修远。我的写作极少处理现代性层面的建设主题,但《海上得丘》这个文本,正是将“修远”这一屈原式的古层地缘诗学,注入“当代建设”之内驱力的写作实践。

而且,更进一步的深究,会触及《海上得丘》暗含的一个文本动机:对歌德的暗中致敬。歌德的不朽巨作《浮士德》第二部,创世般处理了资本初创时期的开发与建设主题,歌德之问(建设之余的诗思之问)是:建设之上,生活其中的人会是谁呢?他们“配得上”建设吗?我想,《海上得丘》一诗,部分回应了歌德之问:谁在生活,谁在建设,谁在写?我已经记不得多少回在上海闵行得丘园散步、暂坐、走神,与成千上万的匿名游人在现实中相遇、交错,又因写作此诗,而在文本中恍惚遇见孔丘、屈原、孟姜女(按地方志记载,得丘原址系孟姜女去长城寻夫所经之地)。当我借建设主题向歌德致敬时,我比身边的当代得丘人老了两百岁。但是,当我在诗作里写下赵之谦这个名字时,我却不确定他是两者(一个赵之谦是清代大书法家,另一个是得丘园第二代园主)中的哪一个,一半的主体性在这个文本中被悬置了:无论是古代的或当下的主体性,还是建设的或生活的主体性,更不必提文本写作的主体性。

简而言之,我所理解的当代是:不同时代的同时代。就当代写作所包蕴的永恒的创造性冲动而言,此中包含了多少新的隐去和涌现,多少新的和旧的可能(或不可能),多少孤独与难言。我深知我近十年来、接下去十年二十年的写作(尤其是长诗写作),注定是孤独的。我不得不坚持此一执念:它一意孤行,且弥散于写作与前写作之间。

在此时此刻,在我视为第二故乡的四川成都,我要特别感谢星星诗歌奖对我的写作执念的包容、理解、肯定、鞭策!谢谢成都,谢谢成都文理学院,谢谢《星星》,谢谢诗歌!

■ 2021星星年度诗人奖获奖篇目

欧阳江河 组诗《海上得丘》(原载《上海文学》2021年第8期)

猜你喜欢
长诗歌德江河
江河里的水鸟
献给这个世界我们未知的——读龚学敏长诗《三星堆》
歌德的书
江河 万古流
江河治理的新思路
——刘国纬的《江河治理的地学基础》简介
王舍城(长诗)
一个人的成都北站(长诗)
我要歌德的书
易卜生长诗《在高原》的自然意象
朗费罗与歌德文缘关系及其理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