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市“期中考”,淘汰赛还是加时赛?

2023-08-13 01:53梁罗喆
南都周刊 2023年7期
关键词:降价广汽新能源

梁罗喆

2023年上半年已过,车市选手们纷纷“交卷”了。

在去年底,汽车圈对2023年开市谨慎乐观。原因很简单,随着今年新能源车补贴政策退坡,叠加去年12月份消费被提前透支等因素影响,人们普遍认为,上半年新能源车的迅猛增长趋势将受到遏制。不少造车新势力负责人曾在公开场合表示,“已做好一季度陷入苦战的准备”。在他们看来,接近年中,销量才会逐渐恢复。

如今,2023年已过半程,回顾上半年车市表现,总体发展趋势不出意外,头部企业进一步巩固自己的行业地位,而弱势品牌则不断被边缘化。价格战、车企开撕等事件,也为目前的竞争格局平添众多不确定因素。而第二季度政策适时地助力,也让业内人士对下半年车市增加了信心。

半年刚过,中国汽车出口又书写了新的篇章。今年一季度,我国整车出口达到106.9万辆,超越日本,成为世界汽车出口量最多的国家。

回顾这几年“出海”销量成绩,中国汽车出口迎来了“三级跳”。先是在2021年,我国全年出口汽车超200万辆,力压韩国。去年全年出口超300万辆,超越德国。今年2023年一季度,终于成为世界最大汽车出口国。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汽车出口214万辆、同比增长75.7%。其中,乘用车出口178万辆,同比增长88.4%;新能源汽车出口53.4万辆,同比增长1.6倍。

车企层面,比亚迪作为目前新能源车国内销量霸主,海外市场也是该品牌另一个增量来源,今年上半年,比亚迪有7.43万订单量来自海外市场,已超过去年全年总和。此前,广汽集团也曾经宣布,根据“万亿广汽”规划蓝图,至2030年,广汽集团实现年营收万亿元的目标,在海外市场将实现年营收600亿元,年出口汽车50万辆(30万辆电动车、20万辆燃油车)。

全国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中国汽车出口市场近两年表现超强增长,出口增长重要原因是新能源车出口暴增,而且出口数量和均价均强势增长。从2023年中国汽车出口海外部分数据跟踪看,自主的主力国家出口增速很强,虽然南半球出口下降,但发达国家出口的高质量增长很好。而我国新能源自主品牌出口主要面临的问题是出口的市场波动比较大,目前欧洲对新能源车的需求比较大,也是中国出口的良好机会。

不过,有业内人士也指出,在“出海”问题上,并非我们相像的那么风平浪静。

2023年3月14日,山东烟台,一艘汽车滚装船靠泊烟台港准备装载出口商品车。

各种降价和优惠补贴成车展主旋律。

一家在广东省二手车出口量占比近半的经销商集团负责人透露,在整体运力有限的情况下,目前出口急需用到的汽车船,舱位并不容易订到。同时,随着近年我国汽车出口量提升明显,对汽车船的运输需求也大幅提升,整体市场已经呈现出“供不应求”的局面。由于此前我国汽车船产业发展比较落后,大部分运力都掌握在其它汽车发达国家手中,对我国汽车出口业务制造了障碍。而汽车船本身建造周期较长,短期内舱位不足的问题,难以得到彻底解决,制约了我国汽车出口业务的发展。

上半年,针对刺激汽车消费及新能源车稳定发展,重磅政策密集出台。

5月9日生态环境部等五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实施汽车国六排放标准有关事宜的公告》,国六排放标准6b阶段即将全面实施,但针对部分实际行驶污染物排放试验(即RDE试验)报告结果为“仅监测”等轻型汽车国六b车型,给予半年销售过渡期,允许销售至2023年12月31日。随着国六b过渡政策出台,汽车终端价格总体恢复稳定。部分省市继续发放消费券或出台购车鼓励措施,厂商也纷纷推出限时购车优惠政策,整体市场需求温和回升。

与此同时,政府部门把新能源汽车和乡村振兴放在工作的突出位置,鼓励有条件地区开展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6月16日上午,由工信部等五部门指导、中汽协组织的2023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在江苏惠山、海南琼海、湖北荆州三地联合启动。上一轮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自2020年7月开启,覆盖10多个省市自治区,开展了17场专场、160场巡游巡展活动,45家车企140多款车型参与,销售了超过400万辆新能源汽车,有力地推动了新能源汽车的市场拓展,也为乡村振兴战略注入了新动能。

6月21日,财政部等三部门发布《关于延续和优化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减免政策的公告》,对购置日期在2024年1月1日至2025年12月31日期间的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其中,每辆新能源乘用车免税额不超过3万元;對购置日期在2026年1月1日至2027年12月31日期间的新能源汽车减半征收车辆购置税,其中,每辆新能源乘用车减税额不超过1.5万元。

在业内人士看来,国家层面针对汽车行业的政策指引频出,对进一步稳定和扩大汽车消费产生了重大助力。工信部、商务部推动新能源车下乡,启动“百城联动”汽车节和“千县万镇”新能源汽车消费季等活动效果较好,各地车展及发放消费券等丰富多彩的促消活动,厂家半年末冲刺力度强,均对提振消费信心有较好的增进效果。尤其是超预期的新能源车购税两免两减政策,被视为行业重大利好。

崔东树认为,新能源车购税两免两减政策力度超强,对新能源發展支持巨大。他提出了几点建议,例如要支持自主高端化、免税门槛要特别低、燃油车也需要政策支持、合资企业需务实发展插混。新能源车政策稳定性长期利好新能源车。由于车购税的政策稳定了新能源概念,没有类似新能源补贴的插混与纯电动的政策分类,对插混的发展有巨大的促进作用。该政策可有效推动企业在当前阶段稳定后续开发投入持续升级产品,尤其是当前主流企业保持插混和纯电双路线开发的节奏下,插混的竞争将更激烈。

如果说,特斯拉在2023开年率先拉开价格战序幕,还只是引发价格相近的自主品牌新能源车及合资品牌、入门级豪华车企的恐慌。那么在3月初,由湖北省开启的东风系车型降价促销活动,直接将降价潮蔓延至所有领域——东风雪铁龙、东风标致、东风日产、东风本田、东风风神等多家湖北本土车企参与到这一轮购车补贴中,补贴力度从5000元至9万元不等。而在当月,更带动了超过40个汽车品牌的上百款车型产品加入降价促销行列,并依托地方、厂商补贴或经销商降价等方式,通过官降、政企高额补贴、终端大幅让利等手法争抢订单。特别是一些豪华品牌“最高优惠超过10万元”、一汽丰田经销商“买bz4x送威驰”等宣传话术最为吸引眼球。

然而,这一轮全国大促销,更加剧了多数地方消费者们的观望态度,导致当月销量陷入停滞。其后,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和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先后发声,呼吁市场应尽快回归正常秩序。

随着电池级碳酸锂均价一路走低,至今年4月下旬跌至18万元/吨,车市新一轮新能源车又开启“降价”模式。主机厂为了迎接即将到来的淡季,更纷纷推出了“限时促销”。吉利、领克、五菱、别克等多家车企宣布产品现金优惠措施之余,还宣布指定时间内价格更给力。就连此前多次在公开场合坚持“不会参与价格战”的蔚来汽车,也在年中宣布旗下全系车型降价3万元。

当然,车企降价行为的背后也有多种原因。其中,包括今年国六A及旧款车型的清理库存、政府及企业的限时补贴,以及原材料压力减轻之后,为了抢占市场份额作出的价格下调等等。有些品牌企业,在促销的时间节点里面,把平日的优惠措施重新包装,蹭一把热度。不少消费者敏锐地发现,即使是商家所谓的大降价,也是一种营销噱头。要享受到各种“巨额”优惠,就需要满足一系列条件为前提。

而部分品牌“自杀式”降价的同时,更引发车市的竞争格局呈现新的变化态势。

威尔森高级汽车行业分析师张一夫指出,很多车企并非不想跟进降价,而是不能跟进降价。“降价促销只能起到短期内去库存、回笼现金的作用,但长期得不到利润,无论是研发、生产都成问题。”

这次价格战之后,无可否认将会进一步加速合资、自主阵营两极分化。二线品牌及至被边缘化的品牌受伤害最大,品牌定位将被继续降低。“在当前竞争环境下,只能通过价格战换回市场份额,对于自身品牌价值只能带来严重的伤害。即使有政府帮扶,也很难回复健康的生存环境,最终难逃被市场淘汰的命运。”一名资深行业分析人士表示。

崔东树表示,下半年价格战肯定会持续,只不过基本上不会出现3月份那种史无前例的大降价情况。“毕竟,这是企业的一种营销行为,会贯穿全年。”

除了价格战越演越烈,同行之间的“技术战”也逐渐升级。

2月27日,网传长安汽车给吉利汽车发去律师函称,近日吉利银河发布的“银河之光”原型车,存在大量与长安汽车概念车、量产车雷同之处,涉嫌侵犯长安汽车知识产权。长安汽车要求吉利停止相关行为,因此发送律师函,同时长安保留采取进一步法律手段的权利。

对此,吉利汽车集团官方微博发布声明回应,称该律师函误导公众,对其品牌和商誉造成了严重损害。吉利银河之光为吉利原创设计,完全不存在抄袭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

5月9日,长安汽车与吉利汽车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据悉,双方将围绕新能源、智能化、动力、海外拓展、出行等产业生态展开战略合作。此举被外界称为“这才是中国汽车领军品牌应有的样子”。

就在这两家自主品牌头部车企握手言和不久,另外两家老牌自主车企又公开“掀桌子”。

5月25日,长城汽车官方发布一则声明,称其4月11日向生态环境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工信部递交了材料,就比亚迪秦PLUS DM-i、宋PLUS DM-i采用常压油箱,涉嫌整车蒸发污染物排放不达标的问题进行了举报。当天,比亚迪进行了快速回应,表示“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不正当竞争行为”。不过,至今尚未有权威部门作出鉴定及给到公众一个明确说法。

有业内人士称,自主品牌现在不仅仅在市场份额上不断上升,市场营销热度方面,受关注度也越来越高。有汽车分析人士指出,汽车企业之间的互撕并不少见,但今年多家自主品牌巨头,均将行动升级,就有些不寻常了。像长城举报比亚迪,直接从过去的“君子动口不动手”隔空互喷互黑,发展成贴身肉搏的实际行动。某种程度上,就是为了让消费者对竞品产生焦虑。而在竞争更趋白热化的今天,相信这种“互撕”不会静止。“不过,行业竞争在愈发激烈的同时,不可预测因素也越来越多,在利益驱使下,大家都不希望走到最后一步。因此,今天还‘势成水火’,明天就‘携手合作’也是很正常的。

相比起头部企业之间的激烈“开撕”,逐渐被边缘化的品牌,就连生存的希望都开始渺茫起来。

3月7日,力帆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公告称,其全资子公司河南力帆新能源电动车有限公司,已向法院申请破产清算。根据公告,河南力帆自2020年以来无实质业务开展,截至2022年9月30日,河南力帆未经审计净资产-15360万元,负债总额18914万元,严重资不抵债,已不具备持续经营能力。

曾经的国内“老头乐”霸主,也走向末路。

5月5日,山东潍坊昌乐县法院公告显示,雷丁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已申请破产。从2021年起雷丁汽车的芒果系列电动车面向全国招商销售,也是从这年底开始,出现了无法向经销商交车且无法退款的情况。据不完全统计,全国500多家雷丁汽车经销商的6.38亿元预付款尚未兑现。雷丁电动汽车在2017年和2018年,一度占领30%低速电动车市场,成为该领域的霸主。

洋品牌同样难逃出局命运,三菱汽车成为今年一个典型代表。

去年就已经传出种种停产消息之后,今年上半年更把中国的停产时间延长至5月以后。广汽集团财报显示,截至2022年6月30日,广汽三菱负债总额65.74亿元,资产总额81.32亿元,资产负债率达81%,逼近警戒线。而截至2022年底,广汽三菱的资产总额为59.61亿元,资产负债已达到59.53亿元,资产负债率扩大至99%。2022年9月,广汽集团曾向旗下合资企业紧急输血15亿元,其中10亿元用于广汽三菱,以改善现金流。而在今年6月21日,根据广汽集团披露的《关于向广汽三菱提供委托贷款的公告》公告显示,公司董事会通过决议,同意合资企业广汽三菱各股东方按各自所持股比,向广汽三菱提供总额不超过18.84亿元的资金支持。按照股比,广汽集团将提供不超过9.42亿元委托贷款。截至发稿前,停产消息也经广汽集团内部人士确认。

此外,造车新势力天际、爱驰等陆续爆出停工停产等负面信息。“这些企业不存在会不会撑不住的问题,而是已经撑不下去了。接下来,估计就等着卖资质了。”谈到这些企业的求生之道时,一名分析人士直言不讳。不管是传统车企还是造车新势力,生存不下去的原因有多种,最直接的原因就是车卖不动了,自身造血能力不足,继而导致资金链断裂,使得企业一步步走入危机。作为行业参与者,众多车企更是觉得,在风浪过后,幸存者只是少数。2022年6月,长安汽车总裁朱华荣公开预言:“未来5年时间内,中国市场上的中国品牌,存活下来的可能只有5家,而6到10名可能生存下来,但活得并不滋润”。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CEO余承东也预测中国汽车市场的最终主力玩家将不超过5个。

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认为,今年复杂的市场情况,会加速那些销量规模小、资金链紧张的弱势品牌淘汰。

猜你喜欢
降价广汽新能源
17.5万元起售,广汽Honda e:NP1极湃1上市
要做有趣的SUV 广汽Honda致在ZR-V
不降价,不促销,业务员仅3人,他们一年却能卖出虾苗50多个亿
广汽AcuraRDX钛金暗夜限量版
广汽丰田赛那SIENNA
2019第一波饲料降价启示录
买不买新能源汽车
玉米降价与结构调整
没“逗你玩”国际大牌,这次真的降价了!
“新能源门”的背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