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听孩子说话

2023-08-18 02:41马蕾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3年23期
关键词:亲子沟通倾听共情

马蕾

摘要: 家长的某些不良倾听表现易引发冲突,破坏亲子关系。结合非暴力沟通倡导者马歇尔·罗森博格博士和现代教练技术之父汤姆·斯通的研究结果,具体阐述了3F倾听法在亲子沟通中的应用,即听事实,听感受,听需求。并给家长提出三点倾听建议:不急于打断孩子给建议;不讲大道理,要建立共情;反射式倾听引导,引导孩子充分表达。

关键词:亲子沟通;倾听;共情

中图分类号:G4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2684(2023)23-0075-03

关于亲子沟通,不少家长有这样的困扰:孩子怎么就不听我的话呢?孩子为什么不愿跟我说呢?为此,近期在学校进行了一次关于亲子沟通的问卷调查。调查反映,部分家长在沟通中出现了一些不良的倾听表现。这些表现一旦形成习惯,不仅不利于亲子沟通,而且容易引发冲突,破坏亲子关系。

一、家长的不良倾听习惯

父母不良的倾听表现可以归纳为以下四种。

(一)先入为主地倾听

孩子:妈妈,你说气人不?明明看到我就来惹我。

妈妈:你先惹他了?

孩子:没有。我好好走路,他就跑过来,打了我一下。

妈妈:奇怪了,他有病吗?

孩子沉默。

妈妈:我还不知道你的德行呀!你一定先去惹他了!

孩子:就是没有!你总是不相信我!

孩子愤怒地离开。

先入为主地倾听,反映家长在倾听时心里已经给孩子的品行贴上了某些标签,用自以为是的态度预设了孩子在事情中的行为和立场,武断地做出判断和评价。上述情景中,家长认为自己对孩子很了解,孩子却埋怨家长不懂他,不信任他。这样的倾听不仅影响沟通,还破坏了亲子关系。

(二)漫不經心地倾听

孩子:妈妈,你说气人不?明明看到我就来惹我。

妈妈:嗯。

孩子:今天下课在走廊遇到他,他又无缘无故地打了我一下。

妈妈:嗯。

孩子:妈妈,你在听吗?我说明明今天又欺负我了。

妈妈:你说什么?

孩子:你根本没听我说!不说了。

孩子不满地离开。

俗话“左耳进右耳出”讲的就是漫不经心地倾听。不少孩子反映在跟父母说话时,家长常常一边听一边做别的事。说完后,孩子也常常得不到家长任何回应。孩子感受到家长倾听的不用心,孩子会想:你根本就不想听我说话。久而久之,孩子就不想跟家长沟通了。同时这种倾听也暴露出部分家长对孩子的生活缺乏关心。

(三)有选择地倾听

孩子:妈妈,你说气人不?明明看到我就来惹我。

妈妈:昨天的数学你考几分?

孩子不言语。

妈妈:你怎么不跟别人在学习上一争高下呢?总是纠结这些小事,你去学校读书,还是打架?

孩子委屈地离开。

有选择地倾听,就是只听自己感兴趣的或者对自己有利的部分内容。孩子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孩子的关注点、话题也是很宽泛的,上面的情景中,孩子想跟家长聊一聊在交往上的困扰,但是家长充耳不闻,避而不谈,只选择倾听孩子学习那一部分。这样让孩子觉得家长太功利,只关心自己的学习,沟通的热情就大大降低。久而久之,亲子沟通的话题越来越少,最后就变得无话可聊。

(四)敷衍了事地倾听

孩子:妈妈,你说气人不?明明看到我就来惹我。

妈妈:小朋友之间不要你惹我我惹你。

孩子:不是,他惹我呀。今天下课在走廊上遇到他,他又无缘无故地打了我一下。

妈妈:哦。

孩子:我问他干吗打我?他就逃走了。

妈妈:小朋友之间好好玩,不要打来打去。

孩子:可是,他老是来惹我……算了,我也不想说了。

孩子气鼓鼓地离开。

敷衍了事地倾听,形式上好像家长是在倾听孩子说话,但从倾听的效果来看,孩子没有充分地发泄自己的不满情绪,得到家长的理解,也没有获得解决问题的思考与建议。这样的沟通是无效的。家长一味地用大道理来敷衍孩子,孩子认为跟家长沟通没有实质性的帮助,以后就不想再沟通了。

倾听作为沟通的第一步,许多家长没有认识到它的重要性。事实证明,没有良好的倾听,就不会有有效的沟通。倾听是一门学问,百度百科这样定义倾听:“倾听不仅仅是要用耳朵来听说话者的言辞,还需要一个人全身心地去感受对方的谈话过程中表达的言语信息和非言语信息。”

二、倾听究竟听什么

结合非暴力沟通倡导者马歇尔·罗森博格博士和现代教练技术之父汤姆·斯通的研究结果,我们得到一种答案——3F倾听法,具体指在和他人沟通时,倾听对方关注的事实 (fact)、感受(feeling)和 内心的需求(focus)。

(一)倾听事实

事实是已经发生的事情,或已被证明的,是客观存在的事件,事实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在孩子表达时,家长要注意听事实的陈述,辨别孩子的主观判断,不要被孩子的主观判断和观点所影响,产生联想,从而曲解了事实。如上面情景中,孩子对妈妈说:“我觉得明明很坏,他一看到我就来惹我。今天下课在走廊遇到他,他又无缘无故地打了我一下。”家长听到的事实是,孩子被同学打了一下。但是如果家长把孩子的判断也听进去,就会过度脑补出一个欺凌弱小的恶霸的形象,或自己孩子是敢怒不敢言的求助者形象,从而引起自己过激的情绪,不利于孩子继续表达。有时还会激化原有的矛盾,更难解决问题。

(二)倾听感受

家长在倾听孩子述说时,常常关注事件本身,而忽略孩子对这件事的感受或情绪。孩子在说一件事的时候,语气、神态、动作都能显示出他当下的情绪和心情。家长要听到并感知孩子目前的情绪,以同理心去理解孩子当下的心情和感受,并且准确地把这种感觉表达出来,让孩子充分感受到被别人理解和尊重,这时孩子才愿意坦诚沟通。

(三)倾听需求

孩子在说一件事的时候,无论是陈述事实,表达感受,还是发表观点,其实都是想表达自己内心的需求。在成年人的沟通中,很多时候我们被情绪支配,未必能做到直接表达自己的内心需求,更何况是心智、思维、语言都尚未发展完全的小朋友。因此,孩子在倾诉时,家长要听出孩子的意图和需求,如果做不到这点,就无法有效地和孩子进一步沟通。

三、怎么听孩子说话

(一)不急于打断孩子给出建议

有些家长面对孩子倾诉时,总是想着尽快把事情解决,常常在孩子还没有完全说完就急急忙忙地根据自己的经验给孩子提出建议,希望孩子采纳。殊不知孩子的倾诉目的是多种多样的,有时需要有人倾听,有时是为了宣泄自己的情绪,有时是提出自己的需求……其中不仅仅是求助。甚至有些时候在跟你倾诉时,他心里已经有了主意,只是希望得到你的支持和理解。

在上述的情景中,孩子对谈及的事是有情绪的,首先他需要宣泄自己的不满,此刻他内心想得更多的可能是“怎么偏偏就来惹我呢”“我好委屈”“为什么没人理解我”……如果这时给孩子提一堆建议,等于挡住孩子的情绪出口,让孩子觉得“你就是想赶紧解决问题,根本不在乎我的感受”。这样沟通就会中断。

倾听中不随意打断孩子提出建议,一方面是为了给予孩子一个宣泄情绪的通道,另一方面也表现了家长对孩子的尊重,便于建立平等的沟通关系。因此家长要努力克制自己“赶紧解决问题”的欲望,耐心地让孩子盡情地表达自己。

(二)不讲大道理,先共情

当孩子宣泄情绪时,或是发表你不认同的观点时,家长也不要急于搬出大道理教育孩子,强行给孩子洗脑。这样做常常是无效的,甚至让孩子产生抵触的心理,沟通就不会顺利进行下去。上文在敷衍了事地倾听部分中已经说明。我们怎样与孩子建立共情呢?

首先,换位思考。我们假设自己是孩子,想象一下:当时的我会不会也这样说或这样做呢?这样的行为给我带来了什么好处?试图站在孩子的角度看看问题。举个例子,一个11、12岁的孩子向妈妈抱怨,同学嘲笑她的裤子很丑,孩子赌气再也不穿它了。家长如果换位思考,就会想,自己在11、12岁时,如果遇到这样的事情,也会禁不住同伴的压力而选择同样的做法。这样家长就会理解孩子的做法。

其次,厘清需求。孩子的行为、言语表现了孩子内心的需求,这个需求是健康的、合理的吗?家长要引导孩子去思考,进一步探究自己的内心。比如,这样的行为给我带来了什么好处或者坏处?我更能接受什么?为什么?从而让孩子看清自己内心真正的需要。上面的案例中,家长可以引导孩子思考:我自己是怎么看待这条裤子的?为什么这个同学的话对我有影响力?如果他今后再嘲笑我别的东西,我要怎么办?通过引导,孩子会逐步明晰自己真实的想法和内心的需求。

最后,鼓励孩子勇敢表达。在引导孩子探寻内心真正的需求时,家长不做评价与判断,鼓励孩子自由表达。孩子会越说越多,越说思维越清晰,越来越能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三)反射式倾听,引导孩子充分表达

孩子在表达时,可能会出现一些表达上的问题,如年龄小表达能力不够,陷入情绪中表达混乱等。我们需要用提问帮助孩子继续表达。

我们可以采用“反射式倾听”引导孩子说出想说的话。反射式倾听的要点有三个:第一,把孩子的话反射回去,简单复述他的话作为回应;第二,用语气词“嗯”“哦”“是吗”鼓励他继续说下去;第三,全程不作评价。还是用上面的情景举例。

孩子:妈妈,你说气人不?明明看到我就来惹我。

妈妈:听起来,你有些生气。

孩子:对。今天下课在走廊遇到他,他又无缘无故地打了我一下。

妈妈:他又无缘无故地打你?

孩子:嗯,这可是他今天第三次打我。

妈妈:打了你三次?

孩子:第一次,我的椅子往后退,碰到他的桌子,他就打了我一下;第二次,体育课上我们打篮球,我发的球弹到他身上,他又生气地跑过来打我一下,还是同学们把他拉开,否则……

妈妈:否则会怎么样呢?

孩子:他会一直打我的。

妈妈:怎么办呢?

孩子:嗯,我想我还是明天跟他道个歉吧。

这段对话中,妈妈主要用了反射式倾听的方式,在妈妈的简单回应中,孩子复盘整个事件,边整理边思考,自己主动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如果家长经常用这样的倾听方式,不仅有利于和孩子建构起良好的亲子关系,还能激发孩子自己解决问题的潜能。

与人沟通,三分说话,七分倾听。亲子沟通也是如此,家长学会听,孩子才肯说。从现在起,让我们一起好好听孩子说话!

参考文献

[1]简·尼尔森. 正面管教[M]. 梁帅,译. 北京:北京联合出版社,2017.

编辑/张国宪 终校/石 雪

猜你喜欢
亲子沟通倾听共情
发现高潜人才:共情与谦卑
共识 共进 共情 共学:让“沟通之花”绽放
县域教师培训管理中如何实现共情
幼儿共情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初中生亲子沟通问卷编制
用关心化解家庭教育中的强迫
智障儿童亲子沟通能力评估的研究进展
学会倾听,追求课堂实效
小学数学教学中倾听能力的培养
公共外交主场也要学会“倾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