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科馆:一座嵌在学科基地的图书馆

2023-08-18 02:36王舒成
教育研究与评论 2023年7期
关键词:图书馆

摘 要:文科馆是一座嵌在学科基地的图书馆。文科馆与“基于三个对话的语文学科基地”彼此交融,又相对独立。文科馆的馆藏书籍,按与经典对话、与社会对话、与技术对话这三个维度进行分类。它与学科基地的联姻,以校本选修课程为媒,具备一些特色,如鲜明的主题性、多元的实践空间、动态的可持续发展性以及走向综合的天然优势。

关键词:图书馆;文科馆;学科基地

一、 文科馆的建设契机

2012年,江苏省扬州中学成功申报江苏省语文学科基地——“基于三个对话的语文学科基地”。三个对话分别为“与经典对话”“与社会对话”“与技术对话”,体现了学科基地建设的三个维度:阅读经典、实践社会、走进技术。这与我校一以贯之的“科学人文相融合”的教育理念密不可分。

学科基地在原慕林楼的基础上改造而成,改名为“藏修楼”(源自《礼记·学记》中的“故君子之于学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学科基地的主体部分是一座三层的图书馆,自建设之初至今每年购买增补,现在有两万多册藏书。学科基地的这个三层阅读空间作为学校图书馆的新馆——文科馆存在,文科馆与学科基地彼此交融,又相对独立。

书籍大致以上述“三个对话”的内容进行分类:“与经典对话”类包含“二十四史”、《四库全书》、“民国学术经典”丛书等;“与社会对话”类选取各种社科论著,如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的“理想国”系列、商务印书馆的“汉译名著经典”系列等;“与技术对话”类则以文科馆的身份收录各种科学史(如李约瑟的《中国科技史》)和科技前沿著作(“第一推动”丛书)以及各种科普读物、科幻小说,以期学生能有文理交融的视域和科学人文相融合的综合素养。

二、 文科馆与语文学科基地联姻:以校本选修课程为媒

语文学科基地申报之初所提出的“三个对话”,既是对我校多年来语文教学实践成果的总结,也是对语文学科发展方向的展望。在学科基地申报前后,语文教研组遵循“三个对话”的理念,设计、开设了一系列校本选修课程。可以说,语文校本选修课程的开展,依托、得益于语文学科基地(文科馆)的建设;而后者也借助校本选修课程使建设理念充分落地。下面,分几个方面阐述两者的关系。

(一) 文科馆的建设理念亦为校本选修课程的理论指引

扬州中学的校本选修课程已开设十多年,形成了比较成熟的课程体系,并且随着时代发展和课程改革,动态进行扩充调整。目前,已开设覆盖全部学科的素养类校本选修课程共18个模块。其中,与语文学科有直接关联,由语文教师领衔开发、负责维护和参与授课的模块7个:高一上学期和下学期的经典赏析、电影欣赏、戏剧工作坊、微电影制作、口语交际,高二下学期的中国古典小说赏读、评论性写作。这7个模块的校本选修课程,都遵循“三个对话”的教育理念展开设计,在不同的课程内容和语文实践活动中具体呈现。经典赏析、电影欣赏、中国古典小说赏读属于“与经典对话”,微电影制作属于“与技术对话”,口语交际属于“与社会对话”。有的课程还体现了“三个对话”的区域交融,如“戏剧工作坊”兼有“与经典对话”和“与技术对话”的内容,“评论性写作”兼有“与技术对话”和“与社会对话”的内容。我们可以“评论性写作”的课程内容安排(见表1)为例具体说明。

可以看出,这个课程模块的设计,旨在以读写结合的方式,让学生观察生活、了解社会、提升思辨和审美能力。“时评写作”旨在让学生在写作中关注时事热点、走近社会;“电影评论写作”则以跨媒介读写的方式让学生的写作实践路径走向多元。如此,“与技术对话”和“与社会对话”的学科基地建设理念通过课程的具体安排得以落实,而这个课程同样也包含“与经典对话”的构想,无论是电影评论中的经典影片赏析,还是穿插于整个写作教程中的两个整本书阅读模块,都是如此。

(二) 文科馆为校本选修课程的实施提供阅读内容的选择

文科馆的建设过程中,相当一部分书目是为语文校本选修课程量身定制的。如“经典赏析”“中国古典小说赏读”“评论性写作”这样的课程模块,需要选修的学生对课堂上所涉及的作家作品有一定程度的了解,或者针对指定的书籍进行专门阅读,或利用相关书籍完成选修课的作业。而学科基地的购书,也按照“三个对话”的内容进行分类,与选修课程的需求匹配性较强。学生很容易在课后借阅到相关书籍进行阅读,完成课堂学习任务,并进行適当的拓展研究。阅读,是语文教学和语文学习过程中的核心行为,文科馆为其提供了优渥的环境支持。

(三) 文科馆为校本选修课程的实施营构学科归属感

在语文学科基地建设之前,语文校本选修课程都是以学生跑班的方式在常规教室上课。2018年以后,语文学科基地由一幢独立的教学小楼——慕林楼改造而成并投入使用,所有语文校本选修课都在学科基地内进行。至此,课程场地有了保障,学生产生了较为强烈的学科归属感和认同感。

比如,“经典赏析”课在三楼学术报告厅举行。学术报告厅不仅窗明几净、设备齐全,还有一面墙的书架和藏书,“经典赏析”课需要的诸种图书陈列于学生眼前,学生触手可得。又如,“电影欣赏”课在一楼观影厅举行。观影厅不大,但设备专业,座椅按前后顺序阶梯性设计,容一个班观看,效果很好。再如,“戏剧工作坊”课在二楼小剧场举行。有了舞台和灯光,就有了“第四面墙”的间离效果,也就催生了学生走进剧院的独特感受以及亮相和表演的强烈愿望……学科基地包含图书馆又大于图书馆,文科馆在书本的基础上又有诸多动态延展,依托它呈现的课程内容在书本之外亦拥有更广阔的空间和可能性。

除了硬件保障,学科基地还为语文校本选修课程的开设提供了良好的阅读氛围和人文环境,使得学生真正习惯于把阅读作为语文学习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即便是学业负担最重的高三年级的学生,也会利用考试间隙来到文科馆借书。虽然受建设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目前文科馆的藏书量仅约2万册,远不及老馆,但流通率更高。下页表2呈现了2019—2021年文科馆、老馆馆藏书目流通量的对比数据,由此可见文科馆在学生中的受欢迎程度。

不同于国家课程中的选修和必修课程,校本选修课程更多体现校本资源的特色,让学生能切实融入校园环境,沉浸在独特的人文氛围之中。文科馆的投入使用,建立了属于语文学科的独特场域,让语文校本选修课程更具吸引力。

(四) 文科馆为校本选修课程和相关课题的整合提供有效平台

在校本选修课程实践的基础上,语文教研组进一步申报了相关课题,如江苏省十三五规划课题“跨媒介语文活动的实践與研究”、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第十四期课题“基于整本书阅读的普通高中国学经典课程开发”。课程建设成为课题的有机组成部分和观照对象,课题总结了课程中有价值的实践,推动课程建设继续往纵深处发展。而这

两者,都以文科馆为基本平台进行整合。

在“跨媒介语文活动的实践与研究”这个课题中,我们拟定了多种跨媒介语文活动研究的实施策略,包括指导学生进行电子阅读、读报、观影、撰写时评、影评等。结合上述活动,我们为语文学科基地专门购置了近五十种、两百多本相关书籍,包括写作类的《中美写作对话十五讲》《科幻电影写作》《如何写影评》《开始写吧!——虚构文学创作》《批判性思维教程》,以及跨媒介类的《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尼尔·波兹曼媒介批评三部曲》《跨界之美:跨媒介阅读与交流》等。这些书籍在文科馆这个空间里兼有如下几种功用:学生浏览之,了解相应校本选修课程的学术背景并作为具体的语文实践指导;课程教师借阅之,可作为相应课程备课、上课的参考资料;课题参与教师研读之,可为课题研究、论文撰写提供理论和实例支持。

在“基于整本书阅读的普通高中国学经典课程开发”这个课题中,语文组的部分教师在蒋念祖先生的带领下,编撰出版了“国学经典轻松读”丛书四种,包括《论语》《孟子》《老子》和《庄子》,并将其作为课程的主要教材,在文科馆中购置复本,为课题设计申报和课程的开展提供客观便利条件。

而针对以上两个课题的书籍购置和编写,不仅在学术研究层面让教师有了广泛的参与和水平的提升,还在书目层面让文科馆的藏书种类、数量得以进一步的丰富。

三、 文科馆的特色及展望

文科馆首先当然是以一个图书馆的形态建设和呈现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它与其他中学的图书馆并无太多不同。但文科馆又不仅仅是一个图书馆,它还是学校语文学科基地的一部分,是一座嵌在学科基地的图书馆,从而具备了属于扬州中学的独有特色。

(一) 鲜明的主题性

如前所述,文科馆是以“三个对话”为基本理念来指导建设的,这样的主题性体现在文科馆的方方面面,从理论到实践,从软件到硬件。相关课程建设、语文活动和课题开展当然都在“三个对话”指向的理论范畴中,撷取独立、交叉、融合的某一块或几块内容进行生发拓展。而图书馆的分层建设、书目购置和硬件配置也努力做到呼应“三个对话”的相关内容:图书馆分三层建设,一楼名曰“方圆博雅斋”,也是整个文科馆的流通部,书籍按照“对话经典”“对话社会”和“对话技术”分类盖章;二、三楼则为馆藏部,一些重要的丛书、套书都陈列于此供查阅,三楼建有以iPad、Kindle和计算机为主体的电子阅览室,并拟购置超星阅读器。

这样的主题性有规限却并不狭隘,反而为文科馆的藏书带来很多看似另类实则极有意义的拓展:且不说历史、哲学、艺术、美学类的“大语文”“泛文科化”书目,前文提到的一些科学史和科普科幻著作也有较高的借阅率。这些书目的存在不仅使文科馆的馆藏种类出人意料地丰富起来,而且有效诠释、延展了语文学科基地的主题。

(二) 多元的实践空间

通常来说,图书馆都是安静的。文科馆当然也有相应的纪律,要求学生遵守最基本的观书和借还礼仪。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文科馆存在于语文学科基地所在的藏修楼,而这幢楼是全校语文活动汇集的综合体。这给文科馆自身带来了诸多变奏和活力,使文科馆除了借还书和阅读之外,还成为一个多元的语文学科/跨学科的实践空间。

例如,语文校本选修课程的实施,有效地带动了文科馆的书籍借阅;书籍储备在课程建设的推动下,在具有方向性、目的性的同时,也更具多样性。评论性写作、观影、口语交际等课程让学生深切感知到读书之后宜躬行,读书背后有更广阔的生活、生命空间。

又如,丰富的课程类型,也使文科馆从外而内散发着与众不同的多元色彩——篆刻选修课(艺术教研组)让学生在二楼走廊观赏到典雅的篆刻作品;微电影制作选修课(信息、语文、艺术教研组)让学生得以在大屏上点播观看以前学生制作的微电影;观影厅周围学生自主选择和设计的电影海报,以及展板所展示的优秀影评,也呈现了跨媒介语文活动的丰富多元……

再如,各种语文活动在藏修楼内举行,让文科馆拥有了一种本不属于图书馆的“热闹”。通常在二楼阅览部开展的“新苗”文学社活动,在毗邻一楼的“方圆博雅斋”进行的“范特西”科幻社观影活动,以及每学期都有的在二楼小剧场的戏剧演出和学术报告厅的全校教师读书沙龙,都让人产生一种“非此莫属”之感——虽然不是直接的读书,可每一种活动都是读书的延展,都是广义的阅读,都让人感受到书香和书卷气,产生结束后立刻去书架前站一会儿的冲动。

(三) 动态的可持续发展性

文科馆具备动态的可持续发展性,不会轻易萎缩。原因如下:

1. 书目补充兼顾经典性和时代感

语文学科基地建设每年有专款用于购书。2018年以来,语文组每年都会有专门的老师偕同其他学科的同事去省内图书展为文科馆购买当年的新书。在选书时,我们注意书目经典性与时代性的结合,在三联书店、中华书局、商务印书馆、人民文学、上海译文等老牌出版社之外,也会重视中信、广西师大等新兴出版社的产品;在“经史子集”的经典书目之外,也会关注出版社推出的新品牌和新丛书。如此新旧交融、兼收并蓄,才能让学生有经常往图书馆跑的冲动,也才会出现已经进入大学的学生,仍然怀念母校某套馆藏丛书的事例。

2. 以阅读为核心的良性氛围的营构

除了书目的有效更新,文科馆的发展也离不开良好阅读氛围的建设营构。扬州中学语文教研组近年来推行的阅读工程既为全校学生三年的阅读提供了详细的书目(可见全组同仁参编的《对话经典》,东南大学出版社),又为文科馆的建设张本;语文教研组近年来推行的高一、高二观影活动,不仅引发了学生对于跨媒介语文活动的兴趣,促使他们进行相应的写作实践,还催生了相关课题;语文教研组承办的校园读书节,也通过一系列活动(学术讲座、书目互通交流、二手图书市场等)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语文教研组每年举行的教师读书沙龙(以文科馆为基本场所),甚至吸引了很多校外的读书人。这些努力,都使得文科馆的建设在应试的重压下,保留了一点成长的空间和教育的微光,可以往前走一走,再走一走。

3. 校本课程建设推动文科馆的发展和使用

如前文所述,文科馆的建设与学校语文校本选修课程的建设相辅相成,密不可分。2017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指出,校本选修课程应不少于8学分。学校近年在课程建设层面,严格遵循此规定,这也就意味着依托于文科馆的校本选修课程开展,会成为教学过程中的常态,从而保证了文科馆最基本的“人气”。有了“人气”,也就有了师生共同的关注,有了文科馆持续建设和使用的需求,使文科馆不至于趋于寥落。从这个角度来说,校本课程建设对文科馆的发展有着明显的推动和保护作用;而这道风景的形成,离不开学校的规范办学和课程制度建设。正因为文科馆与校本课程、课题建设、社团活动等发生交集,它作为一个多元整合的平台和实践空间,自然而然地通过以课程为主的教学活动,将传统图书馆借还书阅读的行为变成教育的必然和学生的意愿,从而使阅读变成整个开放过程中的一环,而非孤立的举动。

(四) 走向综合的天然优势

“三个对话”是扬州中学语文组几十年来教育实践和理论的总结。这些教育实践和理论,包括议论文思维教学、美育走进中学课堂、科学人文相融合的语文教育(蒋念祖),包括对顾黄初语文教育思想的消化、吸收和用于指导学校语文教育实践(方钧鹤),包括对扬州中学历史上语文教育名家教育思想的整理总结(陈国林)。以上所有的成果,都有一个引人注目的共同点,即文理相融、走向综合。

“综合”的核心是科学、人文精神的交融。新世纪呼唤科学素质、人文素质相互融合的新型人才,呼唤科学、人文精神相互结合的基础教育、语文教育。而文科馆的建设理念和实践内容,其与扬州中学校本选修课程的结合,与相关语文活动的相融,不正是以具体的教育教学行为对以上优秀成果进行吸收和继承吗?不正是为扬州中学语文人现有的语文实践提供了一个综合性的舞台吗?不正是蕴含着语文新课标所指向的中学语文学科未来的教育方向吗?这样的方向,包含了重视阅读和写作实践,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学习行为,重视语文学习形式的多元化,重视全方位的语文核心素养的培育……

而且,可能还不止于语文学科。依据我们现在拥有的藏书和科研力量,我们完全有可能借助语文学科基地这个平台,和其他学科的老师配合,进行跨学科的课程设计和综合性的活动设计,如语文和历史、地理在传统文化层面的融合;语文和科学在科普阅读、科幻阅读和写作层面的融合;语文和艺术在美学、哲学层面的融合……那又是一個更大、更让人充满期待的话题了。

(王舒成,江苏省扬州中学。江苏省科普作家协会会员,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曾获江苏省及全国教学比赛一等奖。主编《贾平凹经典》《对话经典》《国学经典轻松读:孟子》等。)

猜你喜欢
图书馆
去图书馆坐坐
图书馆
图书馆里送流年
图书馆
夜间的图书馆
图书馆里的小惊喜
图书馆 Library
时间重叠的图书馆
图书馆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