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总想“买!买!买!”

2023-08-18 07:55吴桐
课堂内外(小学版) 2023年8期
关键词:马克笔冲动商家

吴桐

生活中一个不起眼的小细节,或许就隐藏着丰富的心理学知识。比如在看到自己喜欢的商品时,你总是忍不住想“买买买”。有位“可可豆”就有这样的经历,我们来看看她的讲述吧——

乱买东西的“代价”

讲述者/涂梦泽

记得那天,我和妈妈一起逛书城。逛着逛着,我看到了自己一直想买的丙烯马克笔。于是,我开心地对妈妈说:“妈妈,我想买这款马克笔,可以吗?”但妈妈皱了皱眉头,说:“家里不是有马克笔吗?而且都已经有三盒了。用完再买吧!走,看书去!”

带着些许不情愿,我和妈妈来到咖啡屋,选定座位,看起了书。可是,越看书,我的心里越痒痒,马克笔不断在我的脑海里跳动,似乎在说:“快点来找我吧!我和其他的水彩笔不一样!我可以让你的画更漂亮!”

禁不住马克笔的“呼唤”,我以换书为借口,向心爱的马克笔奔去。但看到它的价格,我望而却步了——竟然高达280 元。我看了看电话手表里的余额,买完笔后就剩下几块钱了。这可是我好不容易存下的。

犹豫再三,我还是悻悻地走出文具店,带着沮丧的心情回到了咖啡屋,继续看书、写作业。看着,写着,我却发现自己根本忘不掉马克笔,一个声音不断地向我呼喊:“买它!买它!错过了就没有了!”于是,我下定决心,又一次急切地跑进文具店,径直奔向马克笔摆放的位置,果断地提走了一盒马克笔。看着紧紧抱在手里的马克笔,我甭提有多高兴了。

回到妈妈身边,我开心地炫耀起来:“妈妈,你看,我终于买下了!”妈妈一边看,一边轻声问道:“你花了多少钱呀?”“280 元!”“280 元?我查了一下,这款马克笔在网上才卖90 元,为什么不对比一下价格再下单呢?你是不是已经将自己存的钱都花掉了呀?”

“我花了三倍的价格买了同款马克笔,并且将自己存的零花钱都用完了!”这样一想,我立刻后悔起来。唉……为什么我就是忍不住想要买买买的冲动呢!

重庆市沙坪坝小学四(2)班

指导老师:张成珺

新书包,买!新文具,买!新玩具,买!嘀嘀嘀,你的钱包亮红灯啦!我们的心里到底住进了什么“小妖怪”,让我们想要一直买买买,根本停不下来呢?

症结1:我想“买买买!”

想从众:别人有的,我怎么能没有?

从众心理是影响我们消费行为的最为常见的一种心理。对于少年儿童来说,从众心理更难克服。

一方面,我们生活在共同性极强的环境中,同学们的年龄、学习经历、生活水平基本相似,更容易对彼此产生心理认同。

另一方面,我们生活和学习的空间较为狭窄和封闭,同学间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会彼此影响。长久下来,个人往往会接纳与大多数人一致的想法或行为方式。

在两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如果班级里有部分同学已经购买了同样的物品,其他同学就会因为“想一样”而冲动消费。

想特别:我要做“最特别的一个”!

经济学家提到了另一个影响消费者行为的心理效应——虚荣效应(也称“白鹭效应”)。在这个心理效应的影响下,我们在消费时,会刻意避开大多数人的选择,转而选择别人不常购买的商品,以表现自己的“特殊性”。

当手里攥着零花钱,在商店看到了一件价格特别高或者无人问津的商品,我们如果有想要买下它的冲动,就要警惕是不是虚荣效应在作怪了!

想自主:我要做自己的主人!

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在两个年龄段会特别希望能够主导自己的生活。

第一个阶段是一岁半到三岁期间,这时候,我们已经产生了“我是誰”的意识,开始有意识地决定自己做什么或者不做什么。

另一个阶段则出现在十二岁前后,也就是青春期到来前和青春期初期。此时,我们从心理上感受到自己已经是一个“大人”,并且希望通过模仿成年人的行为来表达“我是一个大人,我可以控制自己的生活”的想法。在这样的心理操纵下,我们往往会高估自己的购买力,盲目消费。尤其是在学习和生活中感受到压力时,我们会更容易冲动消费,企图通过消费来恢复对自己的控制感。

想不遗憾:打折还不买,损失一个亿!

比起“ 得到了什么”,我们对“失去了什么”更为敏感。有时候,我们冲动购物,并不是真的希望买到一件特别有用的商品,而是不愿意错失打折的机会。心理学家将这种心理称为“损失厌恶”。

当商店里出现打折商品,又恰好被我们看到了,损失厌恶的心理就会偷偷跑出来作祟,让我们产生“ 这时候不买,损失就大了” 的想法,从而促使我们买买买,以减少内心的“损失感”。

症结2:商家鼓励「买买买」

导致我们无计划或无意识冲动消费的,不仅是我们自身心理上的因素,商家也采取了一些手段“推波助澜”。

“换汤不换药”的新品

为了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并促进消费行为的发生,有些商家做足了“表面工作”:他们不改进商品的质量和功能,反而投入大量的金钱和精力改进商品的外形和包装。比如普通的黑色水笔,有些商家会将当下流行的动画人物印在笔身上,或者在笔盖上增加一个挂件,再调整价格,吸引大家购买。但实际上,最基础的黑色水笔已经能够满足我们的使用需求了。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促销活动

开展促销活动同样能激起消费者的购买欲。

在线下商场,商家会迎合元旦、春节、儿童节、开学季等各种重要的时间节点,以不同主题布置商场的各个角落,尤其是把打折广告放在入口处,给消费者传递着“今天是XX 节,有打折活动”这样的信息,从而促进消费。

在网络上,主播不断地重复“今天只需要XX 元!全部带回家”这样的销售话术,打折的信息也会反复在屏幕上出现,这会让我们肾上腺素飙升,在不经意间“囤货”,甚至购买大量具有相同功能或根本用不上的商品。

对症下药:如何不再“买买买”

那我们应该做些什么来“保卫钱包”呢?在消费之前,让我们先进行两次深呼吸,想想下面的三个问题,给出自己的答案后,再决定要不要购买。

1. 是否有可替代物?

可替代物主要有两类:第一是具有类似功能的产品。比如,如果我们已经拥有可以满足日常学习和生活需要的笔、橡皮等,并且还能够继续使用,那手里拿着的新产品,就可以放下啦!

第二是类似形态的产品。前面提到,有时我们冲动购物,不一定是我们“缺什么”,而是商品的外包装或形态实在吸引人。因此,在冲动购物前,我们可以想想,是不是已经拥有了类似形态的物品。比如,我已经有了一块印有动画人物的橡皮,那在这块橡皮用完之前,就不用重复购买啦!

2. 是否能持续使用?

冲动购物后,极有可能出现的一种情况是:买回来的东西没用几次,就被我们放在一边了。所以在消费前,我们需要考虑该产品在功能和质量上的可持续性问题。

功能上的可持续性是指这个产品可使用的时间较长,不会轻易被其他产品替代。

质量上的可持续性则代表这个产品的质量过硬,不容易损坏。

如果经过思考,我们想买的东西既有较好的质量,也确实对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有帮助,那就值得下手!

3. 是否超过自己的承受能力?

在冲动的状态下,我们往往会忘记自己“到底有多少钱”,在消费之后才发现,我们已经把手上大部分,甚至全部的钱都花掉了。尤其在拿到压岁钱后,如果没有一个明确的规划,很容易将这一大笔钱都交给了“ 冲动”。所以,在想要消费前,我们一定要问问自己,现在手中的钱是否能够承受这次消费?这次消费之后会不会直接影响到接下来的日常生活?尤为重要的是,我们一定要做好“事前准备”,也就是要做好消费规划,确保每一笔消费都有意义。

猜你喜欢
马克笔冲动商家
中国人不骗中国人
“冲动”不是真担当
追求原始冲动和意念的自由释放
商家出售假冒商品,消费者获十倍赔偿
作品一
冲动
春节黄金周陕西省商家揽金二百一十亿元
易淘食进驻百度钱包中小商家盼低费率
他的冲动我的迷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