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创新发展

2023-08-18 08:12常颖
当代县域经济 2023年8期
关键词:新型农村乡贤集体经济

常颖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巩固提升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探索资源发包、物业出租、居间服务、资产参股等多样化途径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是一种平等、民主、共享的经济形态,除传统农村集体经济的劳动联合外,还包括劳动和资本的联合、劳动和技术的联合、劳动和管理的联合等,联合最终的目标是充分实现农村个体发展以达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乡村振兴战略下

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意义

推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极为重要的载体和物质基础。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可以有效弥补传统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形式的不足和缺陷,通过建立产权明晰、治理科学、经营稳健、收益合理的新型运行机制,对于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实现乡村振兴有着重要的时代意义。

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是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途径。实践证明,推进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基层党组织领导能力的提升与加强,深化农村自治水平,提高村民共同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利于维护农民合法权益,加快推进乡风文明建设,更好满足广大农民精神层面需求;有利于推进农村各项产业发展,带动农村当地人口就业,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破解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发展面临的现实问题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资金投入不足。目前,有集体收入来源的村庄大部分依靠土地流转、出租土地等,真正能够靠产业来增加集体经济收入的村很少。对于一些地理位置不好、集体经济基础薄弱的村庄,逐步沦落为集体经济“空心村”。受限于地方财力,村庄基础设施投入资金不足,无法满足村庄产业发展的需要。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产权不明晰。农村集体经济的资产为集体内成员共有,在产权归属上具有模糊性,从而导致权益主体虚位。过去由于有些村是通过口头约定来划分农村集体资产,或者基于集体成员之间长期达成的默契来确定产权归属,当产权出现争议时就难以处理。同时,没有明确的法律来界定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在集体组织成员的身份确认上时有争议。现行农村产权制度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农村土地、房屋等资源要素不能进入市场自由流动,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农村经济活力。

适应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产业融合程度低。农村一、二、三产业结构不优,难以形成完整的“牵一接二连三”的发展模式。首先,各村庄传统农业产业化经营程度参差不齐,种植养殖的农产品大多数处在低层级的原料出售阶段,经营管理模式不规范,农民的直接收入不高。其次,农产品加工业没有形成规模,深层次加工少、产业链条短。服务类型的产业发展缓慢、模式单一,没有较强的竞争力,无法起到很好的带动作用。此外,受资金、技术和人才等各方面因素制约,以“旅游+”“互联网+”为代表的新模式、新业态发展还没有与传统产业形成融合发展。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人才基础薄弱。人才基础薄弱是制约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动乡村人才振兴,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随着我国城镇化的高速发展,农村人才流失现象日益严峻。当前,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都十分匮乏。尤其是那些既有市场开拓能力,又懂现代化经营管理运作,同时还热爱农村具有创业渴望和创新精神的复合型人才更是少之又少。此外,由于农村地理位置偏僻,文化、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水平不如城市等客观因素,农村也很难长期留住人才。

找准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发展的现实路径

完善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制度。一是规范“三资”管理制度,提升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标准性。一直以来,农村集体资金、资产和资源都是管理薄弱、容易滋生腐败的领域,一些地方存在集体“三资”管理不清、清了又乱的问题。要从制度建设上明确责任,村干部要加强学习,提高决策的科学性。不断完善“三资”管理的技术措施,推进信息化管理,降低手工登记易失误、难核对的风险,同时及时打印纸质资料存档并及时进行电子备份。

二是优化收益分配制度,调动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积极性。充分发挥集体收益的使用效率,对其进行科学分配,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激发村集体经济的活力。应当坚持效益分配原则。科学合理制定收益的使用范围和分配比例,坚决不能把收益分光吃尽。留存收益可以用于改善村容村貌、关怀慰问困难群众、适当补贴村民医疗费等,还可以按收益的适当比例提取,根据事先约定好的规则来奖励村干部,激励其继续带领村民创业致富。同时,按一定比例分配给全体村民,让大家共享集体经济发展的成果。要执行严格的分配程序,由村“两委”根据当年收益情况提出分配方案,然后经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会议表决通过,再报上级部门批准,方案才可以实施。

三是完善民主管理制度,保障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稳定性。推进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的最本质要求就是坚持以农民为主体,提高农民收入,保障农民在乡村振兴进程中共享红利,共同富裕。因此,建立完善的民主管理制度,要有治理结构完善的村集体经济组织,可以设置一人一票的表决机制,以保障民主决策机制的正常运转。村集体经济的重大事项必须召开股东大会或全体成员大会,全面征求村民意见,始终确保村民主体地位。只有通过科学完备的治理结构和民主的决策程序、监督机制,农民群众才能够积极主动参与到村级集体经济的管理中,从而达到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目标。

加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發展人才队伍建设。要注重各类实用人才的培养。围绕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需要,积极与高职院校和大学对接,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培养什么”的思路,加大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急需紧缺人才培养。要鼓励农业企业、合作社等主体引进、培养各类实用人才,创建适合自己产业发展的团队。要有针对性地对农民进行培训,培养具有一定专业知识和技术能力的职业农民。可以开设乡村农业学校,组织专家授课和田间现场教学,传授村民科学的饲养方法、种植技术,甚至一些市场营销、经济管理的知识等等;可以建设乡村图书馆或读书屋,营造良好的学习条件和学习氛围;可以选取成功典型,建设示范基地,聘请专家指导,加强各村之间的交流和协作,了解掌握最前沿的农业科学技术和符合时代需求的经营模式。

加快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金融支持体系建设。一是加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金融服务优惠政策。一方面要整合各类财政扶持资金,对现存的涉农资金进行统筹使用,使财政支持范围惠及村级集体经济薄弱的村。对于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种植业、养殖业等农业生产,给予相应的保险补贴,也可以加大村级集体经济项目小额贷款贴息力度,最大程度支持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同时,要对各类经营性项目,尤其是通过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兴办的实体,依法依规减征免征相关税费。对由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的集中居住区、民工生活区等,适当免征一些配套服务费,例如通信、广播电视费用等。而对于农民专业合作社兴办的当地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协会等农业产业化组织,对他们提供的灌溉、农产品初加工、兽医、农技推广、农机作业和维修等农、林、牧、渔服务业项目所取得的收入,免征企业所得税。另一方面要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将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纳入农业信贷担保支持体系,对符合条件的、资信良好的村级集体经济组织,鼓励并支持各类银行机构,经过正规程序评定后可享受一定额度的无抵押、无担保的信用贷款,用来发展集体经济。

二是积极推动村民变股民,拓宽广大农民增收致富渠道。一方面,可以在集体股权的基础上成立股份合作经济组织。为大力支持村“两委”发展,应充分考虑广大农民的意愿,成立股份合作经济组织。应遵循先行先试的基本原则,在成立股份合作经济组织时,农民可以担任合作社法人代表。另一方面,基于集体股权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组。在尚未满足股份合作经济组织成立条件的村,提倡通过村“两委”来组织股权资源和人才资源,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组,帮助农民增收致富。

三是推进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促进产业融合。产权明晰、权能完善是进行市场交易的根本保证。以乡村振兴为契机,不断完善目前农村经济结构,创新探索土地流转机制,按照“明确所有权、确保承包权、搞活使用权”的原则,建立股份合作制的现代新型集体经济组织。同时,要结合当地实情,摸索不同产业和集体经济融合发展的新业态。如果村庄具备滩涂、林地和土地等优势,可以在集体经济组织的主导下,推动特色农业、设施农业的快速发展。如果已形成发展特色农业的良好基础,可充分借助各大电商平台,宣传推介当地特色农产品,利用“集体+电商”的模式大力推进特色产业发展。如果村庄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可按照“集体+旅游”的方式进行开发。留守老人和空巢老人较多的地区,可按照“集体+养老”的模式对集体用地、闲置校舍进行改造,以便更好地发展养老事业。只有突破单一化发展农业的瓶颈,将农村地区的一、二、三产业融合起来,相互促进支撑,积极吸收先进理念和新的生产要素,才能不断发展和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探索更多增加经营性收入的源头。

深化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乡贤文化建设。一是深入挖掘当地先贤文化精髓。一方面通过研习先贤史料典籍,深挖本村古代名士名贤、近代名士名贤、革命先烈、家规族训和村史村情,充分挖掘乡贤人物的精神内核,将先贤的言行和故事进行整理,形成当地乡贤文化的历史图谱。同时通过统筹建设先贤村史馆、非遗展示馆,进一步挖掘乡贤的文化精髓。另一方面通过深入挖掘村庄特有的历史人文资源,贴近群众,以思想引导、道德教化、礼仪培养和文化熏陶为目的,传承和弘扬乡贤文化,提升乡土文化内涵,让群众告别落后的生活习惯和风俗,形成健康的乡村文化生态,提升当地民众先贤文化意识和行为自觉。

二是充分发挥先贤文化和新乡贤文化引领作用。一方乡贤对一方乡土的人文道德具有重要的意义。当代乡贤是乡村治理、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引领力量。因此,首先应该利用新一轮技术创新促进新乡贤文化建设,如更多地利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推进新乡贤文化建设,让乡贤精神及其生动案例更好地传播,实现乡村居民的情感认同。其次,可以通过建立一批名人(乡贤)网上纪念馆、网上专题博物馆来扩大本地文化资源的传播范围,使先贤文化成为当代人品质生活的一部分。最后,应加快推进先贤资料的联网,使人们通过扫描二维码就可以在手机或相关设備上看到详细资料,提升人们对先贤精神和文化的认识效率,引领一个地方形成向上向善的社会风气。

[基金项目:1.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党的创新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专项“山东省农业新动能培育机制研究”(20CDCJ03) ;2.2022年度山东省人文社会科学课题“山东省乡村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研究”(2022-YYJJ-11);3.2022年度济南市哲学社会科学重点课题“济南推进乡村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与共同富裕有机融合研究”(JNSK22B26)]

猜你喜欢
新型农村乡贤集体经济
“蜀”润乡贤,“陶”享美好
让新乡贤助力乡村组织振兴
宋泽平:当代乡贤赋能乡村振兴
村集体经济是如何“无中生有”的?——杨陵区农村集体经济的成长之道
壮大集体经济的武夷山市实践
新时代如何增加村集体经济组织收入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社会绩效探析
我国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组织发展研究
南安乡贤再发力
奔跑吧,村集体经济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