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与课堂评价的作业设计

2023-08-19 13:43潘秀云
学苑教育 2023年20期
关键词:切入点初中生作业

潘秀云

(安徽省霍邱县第一中学,安徽 霍邱 37400)

在传统的初中英语作业设计中,教师通常为了增强学生对单词、语法等基础语言知识的掌握而设计大量书面形式的机械操练类作业,导致学生沦为了知识的“容器”,忽视了对初中生综合能力的锻炼和培养,给他们带去了较大的压力,与当前的“双减”政策要求严重不符。因此,为了优化英语作业的设计,教师要从核心素养与课堂评价的视角出发,结合初中生身心发展的总体特点来设计形式丰富、类型多样的英语课后作业,既要减轻作业的量,也要彰显英语课程实践性的特点,保证学生的语言能力、学习能力、文化品格、思维品质都在作业中获得相应程度的发展,从而实现对核心素养的培育,充分发挥英语课后作业的“育人”功能。

一、初中英语学科作业设计的原则

英语学科作业的创新设计需要承载“减负提效”“促进学生综合发展”的重要价值,这就要求教师在现实基础上秉持一定的原则。而作业设计的原则也需要考虑多个方面的因素,比如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中的既定内容、学生的认知水平、作业完成的现实条件等。笔者对以上要素进行了综合考虑,提出了以下几个基本原则。

(一)贯彻实践性原则

语言实践是让学生进一步内化单词、语法等知识、开拓视野最基本也最重要的形式,只有让学生经历“语言输入——语言输出”的过程,才能加深他们对某个知识的印象,同时在活动中强化学生对英语课程的个人情感。与此同时,教育家杜威特别强调实践活动对学习者发展的重要作用,也提出了“从做中学”的教育理念,他认为让学生“从做中学”比让他们从“听”中学会更有效果,只有使学生在“做”的基础上展开实践,才能让他们把习得的知识转化为能力。因此,在作业设计中教师应贯彻“实践性”的原则,关注学生在作业中的参与和体验,以语言技能为切入点设计实践型的作业,确保初中生在大量的语言实践中巩固并强化自身的英语综合能力,从而助推学生素养的发展。

(二)遵循发展性原则

初中生身心发展的特殊性决定了英语作业的设计必须考虑该阶段学生已有的基础和学情,遵循“发展性”的基本原则。具体来说就是,教师不能以某个单一的视角来看待学生的发展,因为学生是不断发展、不断变化的个体,教师不能单纯地把作业停留在知识理解、记忆层面,而应根据学生的发展水平来设计开放的、拓展类型的课后作业,这样才能开拓初中生的思路,促使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使他们通过自己的能力来完成作业。所以说,如何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将英语核心素养进行落实,是教师遵循“发展性”原则的重要前提。

(三)凸显开放性原则

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从课上、从书本上获取更多知识,在考试中取得更好的成绩,而是回归于生活,促使学生把自己在课堂内掌握的知识、技能更好地应用于今后的生活中。英语作业是对课内教学的有效延续和补充,也是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个环节,为了帮助学生“从生活中学”英语,教师在设计课后作业时需要凸显“开放性”的原则,把作业内容和学生的生活世界建立连接,让学生在比较宽阔的环境中独立完成英语作业,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同时还能开拓他们的英语视野。开放性原则要求英语作业内容是贴近生活,教师不能一味地局限于课本中固有的内容,应适当联系初中生的实际生活来布置作业。

(四)关注创新性原则

创新性的英语作业对教师的能力提出了更大的要求和挑战,要求教师不能完全照搬教材中的习题,不能设计传统背诵类、摘抄类的机械作业,必须有一定的独创性。同时,教师也要及时关注最新的教育政策,把握当前的教育理念,在此基础上融入一些创新元素来充实英语作业的内容,进一步凸显作业的创新特点。随着学生年级的升高和年龄的增加,他们逐步渴望在富有新意的活动中学习,而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也需要创新性活动的设计,因此教师在设计英语作业时应关注“创新性”的原则,可以为学生安排一些语言实践活动、营造特定的语言情境等,在作业的内容、类型上有所创新,从而推动初中生英语创新能力的发展。

二、基于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与课堂评价的作业设计

在新课标提倡核心素养的背景下,英语作业除了要帮助学生巩固所学之外,还要培养他们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以及文化意识等多种能力,最终达到促进学生英语素养发展的目的。而多样化的作业类型才能满足多种能力培养的需求,因此,笔者在下文提出了以下几点英语作业设计的对策,希望可以为其他教师提供相应的借鉴和参考。

(一)以语言技能为切入点,设计实践型作业,强化语言能力

语言技能是学生对英语进行综合运用的重要体现,其中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对这四个方面技能的学习离不开大量的练习,只有让学生经历实践才能使他们的语言实际运用能力得到提升。因此,教师要以语言技能为切入点,设计实践型的课后作业,给学生提供交流、互动的机会,让他们体会到学英语并不是在书本上抄抄写写,在比较自由、开放的环境下体会到学英语的乐趣,与此同时还能强化他们的语言能力。在核心素养的背景下,教师要注重对实践型作业的设计,发挥作业强化学生技能的作用,让他们快乐地学英语。

例如,为了锻炼本班学生的语言能力,教师让学生围绕“爱好或兴趣”这个话题对自己身边的好友、同学展开实践调查,至少调查10 位同学的兴趣爱好,在调查之前学生需要设计好询问的问题,比如以下是学生设计的调查问题:

1.What hobbies do you usually have?

2.Do you like going to the movies?

3.What do you like to do when you finish your homework every day? Play the piano or football?

4.Do you like to play sports by yourself or in groups?

5.What books do you like to read?

在调查过程中按照自己的提纲来进行提问,最后把自己搜集到的数据记录整理出来,形成一份简单的关于兴趣爱好的报告,如喜欢读书的有多少、喜欢运动的有多少、喜欢弹钢琴的有多少等。这样一来不仅可以拉近初中生之间的人际关系,还有利于促进其实践调查能力、英语交际能力、语言能力的综合发展。

(二)以学习策略为切入点,设计自主型作业,提高学习能力

学习策略主要是指学生自己所掌握的一些可用的英语学习方式,也就是说教师要做到“授人以渔”,使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提升。《英语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坚持“以生为本”的理念来实施教学,在作业设计中亦是如此,给学生提供一个开放、轻松、多元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大脑思维,凭借自己的能力来完成作业,使他们学得主动,让学生的主体能力得到发展。因此,在“双减”背景下教师要以学习策略为切入点,设计自主型的作业,使学生的自主能力得到最大的锻炼与提升,转变其以往“消极”“被动”的态度。

例如,针对八年级上册“Unit2 How often do you exercie”,教师结合本单元的重点内容给学生设计了一项自主型的作业,以锻炼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1.请你写出本单元所涉及的关于日常活动的单词(如watch TV、read books、exercise 等),并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日常活动,用英语阐述理由。

2.以本单元所学的频度副词(usually/sometimes/always/)为主,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写一篇200~300 词的小作文。

3.请你任意挑选一名伙伴,课下用英语相互询问在周末都做些什么(如What do you usually do on weekends?——I usually watch TV.)

本次作业均需要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完成,比如第一个选择自己经常做的日常活动并说明理由,有的学生选择watch TV,理由是“It can relax the pressure”;有的学生选择read books,理由是“It can make me calm”……有着很强的自主性,通过完成作业可以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锻炼。

(三)以文化意识为切入点,设计拓展型作业,提升文化品格

新课标对文化意识的培育做出了具体的要求,在布置作业时教师要将其作为重要依据,充分认识到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的重要性,引领学生了解、体验中西方的文化差异,使他们的文化素养得以提升。传统的作业设计中,教师习惯于把侧重点放在对单词、语法等知识的记忆上,对于文化知识则是一笔带过,这样一来就阻碍了初中生文化意识素养的发展,不利于促进学生对语言背后文化想象的理解。因此在核心素养的视野下,教师应以文化意识为切入点,设计拓展型的作业,鼓励学生课后搜集关于中西方文化的知识内容,使学生的视野得到拓宽,在此过程中领略不同地域文化的魅力,使他们的文化品格素养得到培养和提升。

例如,眼看春节快到了,教师设计了一个拓展型的作业:要求学生深入实际生活,了解中西方在节日方面存在的文化差异,主要是引导学生从生活感受中了解节日文化异同。学生纷纷围绕中西方比较重大的节日“Christmas Day”和“the Spring Festival”来搜集资料,有的查阅图书、有的上网搜集加以补充,最后形成了两个节日的对比,加深了学生对这两个节日的认识和理解。

通过这项作业可以开拓初中生的文化视野,使他们的自主搜集能力、拓展能力得到相应锻炼,同时提升初中生的文化意识,使他们尊重中西方的节日文化。

(四)以思维品质为切入点,设计创新型作业,提高思维品质

为了使初中生的思维品质得到提升,教师不能采取“一成不变”的作业方式,要经常变换课后作业的形式和内容,比如可以组织课后小型辩论活动,让学生围绕某个问题展开辩护和讨论,把学生分成正反两个小组,一方面可以增强学生的口语体验,另一方面可以发展他们的交际能力,在用英语发表自己对某个现象观点的过程中可以锻炼其语言组织能力、思维能力。此外,课后英语辩论有着容易操作、灵活多变的特点,富有创新性,能够吸引学生的参与。因此,教师要以思维品质为切入点,设计创新型的作业,鼓励学生打开自己的思维,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在此过程中提高其思维的灵活性。

例如,在学完八年级上册“Unit7 Will people have robots”一单元后,教师设计了一个“未来是否可以用机器人代替人来工作”的辩证思考问题,把学生分成了持不通过观点的两个小组,让他们先在组内组织好自己的语言,然后开始模拟辩论。如第一位同学发言说:“We can use robots to work instead of us, which will make us much easier.”而相反观点的同学则可以立即用自己的话来反驳,其他人要快速反应过来用自己的话进行辩论,在互动、交流的过程中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这样的作业可以促进学生对现代科技生活的关注,同时提升他们的思维品质。

(五)以课堂评价为切入点,进行多元化评价,把握作业情况

课堂评价是英语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实施科学评价有利于对初中生的英语学习情况形成全方位的了解,判断他们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各方面能力的发展情况,从而为接下来的教学方向和思路提供支持。随着新课改的进一步深入,越来越多的教育者开始研究如何实施课堂评价,旨在通过有效评价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进而提高教学的总体质量。因此,教师可以将课堂评价作为切入点,对学生的作业成果展开多元化的评价,尤其是对学生在在作业活动中的综合表现进行评价,通过评价把握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包括所花时间、作业的效果等,使学生自己发现英语作业中的优势和不足并及时改进。

三、结语

综上所述,作业是对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也是彰显学生思维品质、语言实践能力发展的重要载体。在“双减”背景下设计能够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作业至关重要,教师要遵循“以学生发展为主”的先进原则,变革传统的作业设计理念和模式,围绕教材中内容并针对初中生的主体需求对作业的形式、内容、数量进行创新与优化,多设计实践型、自主型、拓展型和创新型的课后作业,让学生从“题海”中释放出来,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后作业活动中,在此过程中实现核心素养的有效培育,同时推动英语作业课堂评价的改革与优化。

猜你喜欢
切入点初中生作业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初中生作文易犯的“十大病”
慢病防控是深化医改的切入点
男才女貌:大学老师娶个初中生
作业
找准切入点 扎实推进改革
新闻记者践行“走转改”的三个切入点
“见怪要怪”:舆论监督报道的切入点
我想要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