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早期成长,母亲角色无可替代
——基于温尼科特理论的探析

2023-08-19 10:50陈红
幸福 2023年14期
关键词:科特全能客体

文/陈红

温尼科特曾经提出:“婴儿这个概念从来就不存在。”即当我们观察到一个婴儿时,我们实际上看到的是一个有着密切联系的母婴双方。在温尼科特看来,婴儿最早的环境是他的母亲。她强调环境因素对个体的影响,认为儿童的成长和发展受到外部环境的深刻影响。她认为,母亲与孩子之间的关系不仅仅限于物质层面的照顾,更包括情感上的交流和互动。这种关系的质量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具有重要的影响。一个充满爱心和关怀的母亲,能够帮助学生在儿童早期建立稳定的心理结构,以帮助其在未来的发展中形成良好的自我认知和自尊心。

大学阶段是青年学生心理成熟和独立发展的关键时期,母亲作为孩子成长过程中最亲密的陪伴者,在这一阶段仍然具有重要的影响。温尼科特客体关系理论为我们研究母亲在大学生成长中的影响提供了理论支持。

一、温尼科特客体关系理论的主要观点

1.足够好的母亲

温尼科特注重现实生活中的母亲。一个现实中的母亲对婴儿的最佳照顾表现为足够的敏感度。

一个充满关爱的母亲在学生婴儿阶段会尽量满足孩子的需求,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她会逐步减少这种适应。孩子会逐渐学会应对母亲的不完美。优秀的母亲与普通母亲的区别并不是犯错与否,而是如何面对所犯的错误。母亲应在孩子需要的时候及时出现,在不需要的时候恰当地退出。在这个过程中,母亲会逐步减少为孩子提供世界的方式,逐步降低替代孩子自我的程度,逐步减轻孩子的依赖感。孩子逐渐认识到,满足自己的欲望不仅需要表达出来,还需要与他人达成妥协,因为他人也有自己的需求和计划。

2.抱持与促进性环境

母亲是儿童成长最早期的环境,足够好的母亲就是孩子的促进性环境。托住意味着母亲能够满足婴儿早期的各种生理需求。温尼科特认为,托住不仅仅包括母亲用身体抱住婴儿,而且还包括母亲提供一个完整的环境,这种环境的质量取决于母亲是否能及时察觉婴儿的需求,是否能对婴儿产生共情。母亲这样的照顾使得婴儿在这方面逐渐积累了许多记忆,使婴儿觉得自己具有力量,为婴儿形成对他们至关重要的客体关系奠定基础。温尼科特主张,托住式养育包括一天当中所有的照料。他认为,母亲在婴儿需要时出现固然重要,但同样重要的是在婴儿不需要时撤离。若托住式养育达到整合,便能让婴儿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或自体。

3.心理发展过程的阶段

温尼科特认为,心理发展的实质是客体关系的发展,包括三个阶段:完全依赖、相对依赖、独立。从完全依赖阶段过渡到相对依赖阶段,标志着客体关系能力的重大进展。孩子开始意识到自己依赖母亲,并对此感到焦虑。这是一个逐步减少对母亲依赖,逐渐适应挫折的过程。适度的关心和适度的不关心对学生在早期阶段的心理成长都是不可或缺的。母亲越能给予孩子适度的亲密关系,孩子就越有能力与母亲分离,顺利进入向独立成长的阶段。

通过对照顾的记忆、对自身需求的投射以及对照顾细节的逐步积累,学生幼儿期逐渐获得了对环境的信任,这个阶段同时需要提高智力理解力。学生在早期成长过程中在前两个阶段经验上建立一个健康稳固的内部世界。这个是蹒跚学步的儿童向努力发展自我的青少年的阶段,在成长过程中他们的内部和外部现实持续互动,逐渐朝向社会认同。

二、母亲在大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作用

1.母亲对学生早期成长中主观全能感形成的影响

主观全能感是学生婴幼儿时期在成长过程中某个特定阶段的产物。如果婴儿在该阶段未能形成良好的主观全能感,那么他以后的自我效能感将会受到影响;而如果这种主观全能感延伸到了其他阶段,将可能造成其过于自信。温尼科特认为,母亲对于孩子主观全能感的形成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在早期成长阶段,婴儿尚未与现实世界建立联系,但却能在资源极为有限的情况下,依靠主观体验和幻想创造出一个世界。温尼科特认为,在生命的初期,这种感觉至关重要,因为它帮助婴儿相信他能在现实世界中找到自己需要的东西。

而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母亲需要引导孩子走出这种主观全能的幻觉。随着孩子逐渐成长,母亲开始逐渐从他身边撤离,不再支持他实现主观全能感的行为是痛苦的,但却对他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逐步认识到,他并不是无所不能的,这种逐渐觉醒的意识一方面,他开始第一次感受到依赖,意识到世界不是由主观构建的,个人愿望的实现不仅需要表达,还需要与他人协商;另一方面,它避免了他对自己能力的过分自信,使他能够更客观地评估自己。

2.学生早期人格发展受母亲影响

温尼科特将孩子的人格发展划分为真我和假我。真我与假我起源于生命早期的母婴关系。当婴儿的需求得到积极满足,便能形成真我。真我代表了每个人独特且原创的部分,与生命力紧密相连,只有真我才能感受到真实。假我则在婴儿顺从环境中产生。

母亲对婴儿需求的满足以及母亲的镜像作用都影响着真我与假我的形成。温尼科特认为,当婴儿看着母亲时,会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母亲也专注地看着他;另一种是母亲看向别处,或者虽然看着他,但心中想着其他事,并在脸上表现出相应的表情。在温尼科特看来,被母亲关注即被认可,使母亲成为婴儿的真理仲裁者,她的反应中的认可构成了婴儿对自己的理解,母亲是婴儿真我存在的见证人。如果她违背了婴儿的需要,强迫他去看她,那么她就伤害了婴儿,使真我走向隐秘。

此外,温尼科特还探讨了抑郁母亲对孩子的影响。所谓“抑郁母亲”的影响,即母亲的情感如何影响孩子,以及孩子因须迎合母亲心情而在成长中产生的变形。温尼科特认为,正常孩子可以无条件地利用母亲来促进自己的成长,但若母亲抑郁,无法适应和回应,那么这个过程将反向进行,母亲会利用孩子来维持她自己的某种需求。有抑郁母亲的孩子,承担着一个永远无法完成的任务,即应对母亲的情绪。他们舍弃了自己的需求,通过参与母亲的心情来承受她的内疚感和抑郁感。抑郁母亲的孩子只能以被动方式,他们不能完全根据自己的意愿来表现自己以获得母亲的认可和满足,而必须时刻关注她。与镜像作用的负面影响类似,抑郁母亲会抑制真我的成长。

3.母亲在大学生成长过程中的角色

温尼科特指出,个人成长包括整合、个性化和实现这三个方面。在母亲的呵护和培育下,孩子得以成长。母亲照顾孩子的方式主要有抱持、抚摸和展示客体。孩子的成长与母亲提供的关照类型和质量密切相关,整合与抱持关联,个性化与抚摸关联,实现与展示客体关联。

温尼科特强调了抱持的重要性,他认为只有在充足的抱持中,孩子才能培养出整合经验的能力,并形成“我是”的感知。当关爱达到整合程度时,孩子能够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并在自己的身体中生活。一个成功的抱持环境能在学生面临的现实生活中建立起积极的感受。

抚摸是母亲关爱的一种表现形式,这种方式有助于婴儿的自我与身体形成一个稳定的结合。足够好的抚摸可以让婴儿的“心灵存在于身体之中”。身体自我的培养为婴儿的自我提供了基础。如果自我与身体之间的紧密联系消失,将产生不真实的陌生感,并伴随着与自身接触之外的感觉和与自己的身体存在的距离感。他用失落感来表达这种自我和身体结合的缺失。母亲在与孩子的相处过程中,用拥抱、摸头等抚摸的方式表达关爱。

展示客体这种母亲的照顾方式涉及母亲如何展现客体,即还在需要以某种方式与外部真实世界以及外部客体建立联系。孩子产生了模糊的期待,足够好的母亲会展示客体以满足孩子的需求。然而,在本能满足过程很少将客体定位或放在适当位置,而不满足时会给客体一个合适的位置,即不满足激发攻击性,攻击帮助婴儿将客体从自身中分离出来,非创伤性挫败有助于孩子尊重非自我的存在。

温尼科特理论强调,母亲的角色在大学生早期成长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大学生与母亲建立了良好的情感依恋关系,通常在心理健康方面表现得更好。他们在面对挫折、压力和挑战时,更能保持平衡的情绪状态,具有较高的自尊和自信。母亲在孩子生活中的关爱和支持对大学生的生理发育具有积极影响。同时,母亲作为孩子的第一个社会角色模型,起到了榜样的作用。那些母亲在孩子早期成长过程中具有较高社会适应能力的大学生,更容易在大学生活中建立广泛的人际关系,拥有较好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猜你喜欢
科特全能客体
全能小达人
全能小达人
全能小达人
全能小达人
海科特加工中心CWK1000立卧转换偏差的校准及补偿
符号学视域下知识产权客体的同一性及其类型化解释
成都爱科特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PCI—E 3.0配合NVMe第三款超级SSD来了
成都爱科特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旧客体抑制和新客体捕获视角下预览效应的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