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在网络环境下,初中生心理健康成长探究

2023-08-19 10:50刘世辉
幸福 2023年14期
关键词:暴力初中生心理健康

文/刘世辉

曾经有一句话在网络上广泛流传,并引发了诸多家长的思考:“如果想毁掉一个孩子,就给他一部手机。”对于好奇心旺盛、自制力不高、贪玩成瘾、正处于青春期发育的初中生而言,这绝不是危言耸听,网络的发展和普及虽丰富了我们的视野、便利了我们的生活,但也在潜移默化改变着我们的思想和行为,网络游戏、网络社交、网络小说、网络视频等网络文化魅力对一些大人而言甚至都无法抵御,更不用谈孩子。泛在网络文化对新时代初中生身心健康成长造成一定冲击,网络成瘾、网络暴力等现象屡见不鲜。初中生正处于心理发育和学习发展的关键时期,发挥网络积极作用,去弊留利,关注其心理健康,采取一定手段预防干预其心理走向,是落实立德树人过程中不容忽视的客观问题。

一、泛在网络环境对初中生心理健康带来的不利影响

(一)网络成瘾,荼毒身心健康

初中生好奇心重、贪玩自律能力差,而网络又是一个充满“魔力”的地方,网络成瘾亦成为初中生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典型问题之一。据数据调查显示,网络成瘾现象主要分布在以下三类学生群体当中:学习较差的学生;人际关系较差的学生;兴趣爱好较少的学生。这些孩子在现实生活缺乏一定积极的心理倾向,所以往往更容易抵制不住“网络鸦片”的荼毒,深陷虚化的网络当中,形成严重的网瘾问题。如沉迷网络游戏、迷恋网络小说、喜欢网络交友等等,并且学生在流连于网络世界的时候精神异常亢奋、没有了时间观念、将学习抛之脑后、满足于虚拟角色、虚拟成就等等,这对其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

(二)网络暴力,影响心理走向

信息大爆炸时代,网络成为一些不良信息传播的灰色地带,由于现在网络安全监管并没有十足完善,所以导致很多以黄色、暴力、不正当言论、诈骗等为主的不良信息总能悄然随着各种软件、网页进入我们的视野。初中生对庞杂的网络信息缺乏一定判断力和抵制力,同样缺乏一定法治意识,所以有时在正常浏览网页时会点进去观看,陷入陷阱、沉迷其中。受到不良信息影响之后,学生潜意识会产生模仿、认同的心理,并天不怕地不怕地付诸实践,最常见的就是称老大搞校园霸凌,谈对象搞校园恋爱,发表一些负能量言论搞校园个性等等。现实暴力伤身、网络暴力伤心,对于猝不及防的网络捆绑式暴力,初中生很难抵御,严重影响了其心理健康走向,进而导致行为失范。

二、泛在网络环境下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一)健全德育体系,发挥德育作用

立德树人根本教育任务导向下,德育价值备受重视,将学校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相互融合、协力落实,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有力举措。首先,拓宽德育渗透路径,各学科要坚持把德育作为第二教学职责,积极挖掘课程内容中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无声渗透到课堂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涵养学生积极价值观、道德观、人生观,从而强化自身网络道德意识,提高对于网络信息价值的判断能力,养成积极上网、健康用网的良好习惯。值得注意的是,德育落实中,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信息科技课程要发挥出网络道德教育主阵地作用,肩负起更大责任,定向加强对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网络法治教育,促进学生追求正能量的泛在网络价值,形成正确的心理健康走向。其次,加强引导初中生自我德育,打造开放的德育环境,班主任积极发挥“大家长”作用,定期组织学生围绕“网络”开展班会,自由、大胆地说一说最近在网络上做了哪些事情、听到看到了哪些见闻等等,大家一起讨论健康上网的途径、网络暴力的危害,利用集体环境隐形纠正一些学生不良的上网习惯,激发自育意识,促进健康心理发展。最后,学校方面还要利用黑板报、电子屏、宣传栏、广播站等广泛开展网络道德宣传,并鼓励一些具有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做宣传员,小组合作拟定宣传主题和宣传内容,以此促使德育效果最优化。

(二)广开校园活动,丰富精神世界

在当今初中生上网日益普及的环境下,网络好似成为学生独特的精神伴侣,“无网不欢”的问题令人焦虑。根据网瘾学生群体心理特征分析,不难发现,学生依赖网络的根本原因是现实生活枯燥乏味、没有期待或不受重视,而在网络世界上,他们可以是“游戏王者”,也可以是“知心哥哥(姐姐)”,自我价值被主观放大,对真实生活缺乏归属感也是正常。明晰“病因”,学校方面要“对症下药”,广泛开展多彩的校园活动,着力培养学生兴趣爱好,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无疑便是“一剂良方”。例如,组织各类形式的社团,体育社、书画社、表演社、文学社、广播社等等,学校发挥阵地力量,教师发挥引导力量,团长发挥组织力量,充分利用好业余时间,开展足球赛、篮球赛、书法赛、话剧表演、文学阅读等各类比赛和活动,每个学生皆可以一展所长,参与自己喜欢的社团组织,利用丰富的社团活动,增强现实生活归属感,建立良好的社交关系,从而戒除网瘾,走出虚拟。此外,为了让学生充分认识网络的正确应用,还可以开展一些正能量的网络实践活动,比如“延续红色血脉,致敬先辈英魂”,让学生利用网络搜集一些革命事迹,在了解革命先烈的系列壮举后,为其制作电子海报、电子连环画等,充分发挥网络技术应用的积极作用、积极价值,弘扬正能量。又如,学校为学生打通山区热线,鼓励学生与遥远山区孩子进行“网络交友”,双方定期书写邮件、定期交换见闻、一起展望未来,在淳朴真情的互动下,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三)加强家校链接,凝聚育人合力

研究表明,对于青少年而言,网络成瘾的家庭预防具有最重要的意义。除却校园生活外,家庭是初中生每天活动的阵地,也是使用电子产品最多的地方,学生对于电脑网络、手机网络成瘾,产生系列心理健康问题,很大程度与家长监管不力有关,因此学校方面要搭建起和家庭沟通的桥梁,积极去家长取得联系,凝聚育人合力,共同为学生创设健康的上网用网环境。其一,告知家长要为学生做好榜样,减少自己在孩子面前大肆刷短视频及进行其他网络娱乐的行为,家长和孩子一起浏览健康的网络信息资源,充分开发网络的积极作用,如关心时政、关心文化文艺活动、搜集学习资料等等。还可以通过开展一些丰富有趣的亲子活动转移学生注意力,用活动丰富家庭生活,避免孩子网瘾的形成。其二,切勿杜绝孩子的上网行为,而是约法三章,规定上网用途、制定上网时间、管控上网地点,最好的方式便是陪同孩子上网,随时了解孩子思想动态和网络行动,必要时通过网络监管技术软件净化家庭网络环境,限制学生“冲浪”方向。其三,通过网络痕迹和学生日常表现,发现其不良网络行为和心理健康问题后,需及时与学校方面取得联系,掌握正确的家庭教育方法,杜绝暴力教育手段,家庭和学校双方阵地共同制定教育对策,内外携手,共防心理问题、共疏心理通道,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泛在网络环境下,信息传播速度和广度大幅增强,便利了日常生活的同时,却也为当前初中生带来一些不良影响,学生网络成瘾、网络暴力、价值观不正等现象影响着其身心健康成长,成为时下素质教育不容忽视的问题。初中生正值身心发育和学习发展关键时期,重视其上网问题,采取必要手段,预防干预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滋生,打造安全和谐的网络环境,成为学校、社会、家庭共同的责任。

猜你喜欢
暴力初中生心理健康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反性别暴力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暴力”女
初中生作文易犯的“十大病”
暴力云与送子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