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河区肉羊产业发展成果及短板分析

2023-08-20 10:04裴学
北方牧业 2023年14期
关键词:临河区肉羊屠宰

裴学

(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临河区综合保障中心,内蒙古临河015000)

近年来,临河区大力发展肉羊规模化、标准化养殖,着力打响有机绿色特色品牌,肉羊产业已成为现代畜牧业发展的支柱产业,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新引擎。 临河区现已发展成为全国旗县级最大的“户户养羊、家家舍饲、四季出栏、均衡上市”的肉羊生产、加工、交易集散地。

1 临河区肉羊产业发展现状

2021 年临河区肉羊饲养量590 万只, 出栏391 万只,年产羊肉10 万吨,产量占巴彦淖尔市的66%,居全市首位。 全区累计建成肉羊规模化养殖场1651 个, 规模养殖比重达到80%以上。在规模扩量的基础上,临河区十分注重肉羊品质的提升,历经40 年培育而成的巴美肉羊是临河区品牌品种,已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认证,也是我国第一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肉羊专用品种。

2 肉羊产业发展优势及基础

2.1 发展肉羊产业具有以下优势

2.1.1 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

巴彦淖尔全市理论载畜量3000 万只羊,尚有约1000 万只肉羊的养殖潜力。 临河区是巴彦淖尔市市府所在地, 属典型的舍饲半舍饲农牧区,生产当前国际上公认最好的“谷饲”肉羊,为临河区羊肉产品快速占领国内高端市场、打响优势品牌提供了优越条件。

2.1.2 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

临河区地处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北线“草原丝路”的必经之地,处于呼—包—银—兰经济带, 是内蒙古自治区西部地区重要交通枢纽之一,陆路连接华北、西北、欧亚大陆桥的大动脉包兰铁路、京藏高速公路穿境而过,空路巴彦淖尔机场连接北京、上海、西安、重庆、呼和浩特等国内国际机场,临河将成为国家“五横五纵”交汇点之一,成为沟通大西北、贯通大西南、连接蒙古国的重要物流枢纽。

2.1.3 具有独特的气候优势

临河区地处河套平原腹地, 属典型的农牧区交错带、畜牧养殖黄金带,空气干爽,阳光充沛,冬无严寒、夏无酷暑,自然资源条件非常适宜进行农牧业生产,是肉羊产业的最佳发展区域。

2.2 发展肉羊产业的基础优势

2.2.1 饲草料资源丰富

临河区有217 万亩的引黄灌溉优质耕地,其中150 万亩被认定为国家级无公害农畜产品产地,年均种植玉米80 万亩以上,产玉米籽粒60 万吨以上,年产以玉米、小麦、葵花为主的农作物秸秆145 万吨以上,同时,临河区20 家饲料生产企业年产能达到100 万吨,可以为生产当前国际上公认最好的“谷饲”羊肉提供充足的饲草保障。

2.2.2 规模化养殖水平高

临河区已建成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场1 个,自治区级标准化示范场16 个;有肉羊规模化养殖场1651 个,其中10 万只以上养殖园区5 个,5万只以上养殖园区10 个,1 万只以上养殖场26个,标准化、科学化、机械化养殖技术和养殖设备的应用助推规模化养殖的发展,规模化养殖比重达到85%。

2.2.3 屠宰加工能力强

临河区肉羊屠宰加工生产线已在国内乃至国际处于领先水平。 全区现有肉羊屠宰加工企业43 家, 占全市肉羊屠宰加工企业58 家的74%;年生产羊肉10 万吨,总产值58 亿元。

3 肉羊产业发展壮大的因素

3.1 政策措施的强力驱动

3.1.1 政策上给予全力支持

临河区委政府将肉羊产业作为农牧业重点产业规划,加大财政支持力度,通过发放贴息贷款扶持壮大养殖主体,实施“放母收羔”政策夯实羊源基础,建立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启动西北地区最大活畜交易市场,建设无害化处理厂等一系列利好举措的实施, 加速推进了区域品牌的建设,为羊产业搭建稳健的发展平台。

3.1.2 大力推进肉羊产业联合体项目建设

依托财政在白脑包镇、狼山镇、乌兰图克镇、新华镇4 个乡镇建设了10 个肉羊养殖示范村,培育新型示范户795 户,大力推进肉羊产业联合体项目建设,目前初步统计基础母羊较去年同期增加8 万只以上(2020 年90 万只,2021 年98 万只),增长8.8%。

3.1.3 全力保障技术支持

通过健全县、镇、村、组四级动物疫病防控体系,配足配齐动物防疫队伍力量,为肉羊养殖企业、养殖户提供疫病防控公共服务。 政府针对肉羊养殖病、灾害风险、价格波动风险建立保险保障机制,把肉羊养殖纳入政策保险,减少肉羊养殖户、企业损失,保障肉羊产业稳健发展,助力肉羊产业行稳致远。

3.2 规范市场和夯实品牌“双引擎”的强力驱动

3.2.1 活畜交易市场规范运行

2017 年, 临河区投资1.8 亿元建设了占地514 亩的大型活畜交易市场, 年可交易1000 万只羊、150 万头(匹)牛马等大牲畜,是1 个集交易、展示、拍卖、交割、物流于一体的功能齐全、设施完备、 信息化程度极高的大型活畜交易市场,真正实现线上线下同步交易,有效减少交易中间环节,在实现活畜交易现代化的同时,最大程度让利于养殖户。 市场于2020 年正式启动规范运营。

3.2.2 深耕品牌建设

在全力推进“天赋河套”区域公用品牌建设的同时,巴彦淖尔市积极推进打响临河区“河套谷饲羊”品牌建设的实践和探索,通过品牌授权,进一步提高企业准入门槛, 整合现有肉羊生产、加工、屠宰资源形成产业联合体,构建新型肉羊产业集群,形成品牌集聚效应,助推区域肉羊产业提档升级,进一步夯实产品竞争力,提升区域品牌的硬实力,同时,通过兼并重组发展壮大养殖和屠宰实体体量,延长下游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进一步挖掘羊产业巨大潜力。

4 肉羊产业发展短板

4.1 品种繁杂,标准化程度低

目前,临河区主要养殖品种有:巴美肉羊、湖羊、巴寒杂交羊、杂种寒羊、苏尼特羊、二狼山白绒山羊等绵山羊品种, 饲养标准没有针对性,导致肉羊生长速度慢、饲料报酬低、整齐度低、胴体重小、肉品质差,综合效益不高。

4.2 产业链偏短,衍生高附加值产品少

临河区肉羊屠宰加工中的毛、皮、角、骨、血、脏器等屠宰剩余物利用率低,随着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羊脏器已成为生物药品和保健品的主要原料。 目前,已能从羊脑、胰腺、肾上腺等器官中提取脑磷脂、弹性酶、肾上腺素等20 多种生物产品,且市场销售价格不菲,效益十分可观,其潜在的高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和开发。 肉羊下游产业链条被缩短,巨大潜在价值尚待激发和挖掘。

4.3 品牌建设任重道远, 难以形成核心竞争力

尽管在“天赋河套”区域公用品牌和“河套谷饲羊”品牌双重效应的共同加持下,临河区肉羊品牌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极大提升,但是全区现有屠宰加工企业43 家(其中规模以上屠宰场11 家),这些屠宰企业大多小而散,而且各持市场,各执牌子,没有形成拳头产品,难以在国内、国际市场形成核心竞争力,不能体现品牌的优势效应。

5 对策和建议

5.1 突出品种繁育, 实现基础母羊扩群提质增量

建议上级部门出台奖补政策,鼓励科研院所和其他社会力量参与推进临河区肉羊种业工程建设。 培育适应我区饲养条件的高产能新品种,增加基础母羊数量, 保障肉羊产业优质羊源供应,提高肉羊产业链整体价值。

5.2 政府加大对肉羊繁育引导性资金投入,夯实肉羊养殖业发展基础

以规模化繁育场为突破,以繁育大户建设为抓手,大力发展肉羊杂交繁育。 临河区做为本市肉羊生产、加工的核心区,无论是肉羊养殖量还是屠宰加工量均居全市首位,临河区对于全市肉羊产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引领作用,因此建议市区两级政府出台肉羊繁育补贴政策,并形成长效机制,补贴资金以现金与银行贷款贴息的形式发放,利用贴息这个杠杆撬动更多资金进入肉羊产业,真正让政府引导资金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5.3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大力发展肉羊产品加工,延伸产业链,提升肉羊全产业链的效益和水平

抓住国内外市场对高端羊肉产品需求旺盛和居民消费结构优化升级的有利契机,按照“突出龙头引领、实现产业升级”的肉羊产业发展思路,全力推进肉羊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建设,积极推进肉羊产业园上市融资。扶持有意愿实施羊副产品加工的本地企业完成改造升级,尽快投入生产。 引进外地深加工企业和各大科研所、院校合作开发羊胎盘冻干粉加工技术、羊胎盘生物工程提取技术,引进羊小肠、羊血、羊骨头、羊胆、羊油脂等生物技术深加工项目,通过羊血等屠宰废料综合利用、羊粪有机肥加工等手段提升产品附加值,促进产业融合发展,不断延伸羊产业链条,使链条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能产生效益,真正形成多赢的发展格局, 主动融入乡村振兴发展大局中,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起到带动引领作用。

猜你喜欢
临河区肉羊屠宰
冬日花开农事忙
冬日花开农事忙
2020年巴西生猪屠宰量创历史纪录
肉羊的饲养管理
肉羊育肥技术的要点
肉羊人工授精技术
A special artist—Pigcasso特殊的艺术家
生猪屠宰价格信息
肉羊舍饲快速育肥技术
四措并举 五相结合——湖北省推进畜禽屠宰管理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