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呼吸道疾病的病因及防制措施

2023-08-20 10:04杨彩萍
北方牧业 2023年14期
关键词:种猪养殖场生猪

杨彩萍

(河津市畜牧兽医发展中心,山西河津043300)

经济的不断发展为社会群众的日常生活带来了许多改变,生活质量的上升带动着人们对各类肉制品的需求逐步扩大,为生猪养殖行业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 生猪养殖规模的快速拓展,带动着各类疾病的发病概率也在逐步上升,其中相对较为常见且具有代表性的便是猪呼吸道疾病。 这类疾病整体传播速度相对较快,死亡率也相对较高,因此需要养殖人员对这类疾病予以高度重视,规避疾病大规模暴发给养殖场造成的经济损失。

1 发病原因

1.1 病毒性病原体

从现阶段生猪养殖疾病防控内容上分析能够发现,生猪在生长过程中如果接触到了蓝耳病毒并受到感染,则会在较短的时间内出现呼吸道疾病的发病症状,不利于生猪的正常生长。 这类疾病对母猪与仔猪的影响程度相对较大,生猪在患上这类疾病后,会表现出呼吸困难、持续性发烧、进食量下降甚至拒绝进食等情况,也会对母猪的生殖能力造成损伤,进而影响到下一批仔猪的生产质量。如果处在保育阶段的仔猪感染了蓝耳病毒,则会在身体表面生出血斑,血斑多数集中在仔猪的四肢部位,随着疾病的发展逐渐对仔猪的肺部造成较大的损害,严重时还会发展成肺炎,降低仔猪的生长成效。

猪伪狂犬病毒也属于一类相对常见,且感染率较高的有害病毒, 多发于出生15 天左右的仔猪,仔猪在感染这类病毒后,会表现出持续性发烧、无法有效控制四肢、口吐白沫等症状,整体死亡率相对较高,如果没有对这类病毒进行全方位的管控与预防,则会为养殖场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 月龄在3 个月左右的仔猪,如果感染了这类病毒,则表现出的发病症状会与狂犬病存在较多类似之处,但是患病仔猪不会出现非常强烈的攻击性,且死亡速度相对较快。 如果生猪仔猪在4个月以上,感染这类病毒后的发病表现会相对较轻,并且自愈速度相对较快。

猪流感也属于一类相对常见的猪呼吸道疾病,有着发病速度较快、传播速度快的特性,因此被划分到了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的范围之中。这类疾病在传播方面,会受到外界环境以及气温变化等方面的综合影响,因此有着相对显著的季节性变化,春季与冬季为疾病高发期。 生猪在感染这类疾病后,部分情况下不会表现出非常明显的预兆,但是会突然表现出患病问题,成年生猪当中发病率较高,但整体死亡率相对较低。

1.2 细菌性病原体

生猪在生长过程中,也会因细菌性病原体的感染问题,而产生不同程度的呼吸道疾病患病情况。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便是一类较为常见的细菌性呼吸道疾病,生猪在患上这类疾病后,会在呼吸的过程中产生相对明显的异响,睡眠状态下呼吸异响更为明显, 并且会伴有流脓鼻涕等症状,对生猪的正常呼吸造成影响。 严重时还会使得生猪鼻腔部位产生变形,导致鼻中隔与鼻甲骨出现病变。巴氏杆菌在不同环境下均有一定数量的分布,生猪如果感染了这类有害病菌,则极易诱发猪肺疫的情况,进而对养殖场的正常养殖工作推进造成较大的损害。 生猪在感染巴氏杆菌后,肺部会出现相对较为明显的病变,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向着纤维素性肺炎发展,对生猪的危害相对较大。同时极易感染的细菌是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并且对肝脏和胸膜的伤害较大。

1.3 寄生虫性病原体

在推进现代化的生猪养殖工作时,生猪极易受到各类寄生虫的影响, 从而产生各类疾病,其中相对较为常见的便是后圆线虫诱发的猪肺丝虫病,这类疾病发病率相对较高,且寄生虫适应能力较强,能够在不同的环境与气候下进行生长与繁殖,对生猪的危害相对较大。 这类疾病在春季与冬季发病率相对较高,生猪在感染后圆线虫后,会表现出无法正常呼吸、贫血等症状,严重时还会使得生猪死亡,疾病危害性较大。 在另一方面,生猪也会受到弓形虫的寄生影响,不仅对成年生猪的正常生长造成负面影响,还会对处在妊娠阶段的母猪以及胎儿造成损害,使得生猪幼崽在出生后出现畸形等问题。弓形虫也会对人体进行寄生,需要养殖场对这类寄生虫疾病予以充足的重视。

2 预防措施

2.1 强化种群的调节工作

生猪在生长过程中,虽然会受到不同疾病的负面影响,但是也会受到自身抵抗能力与免疫力等方面的共同影响,而在患病程度上存在有相对较为显著的区别。此时便可以将强化种群调节工作的方式应用到其中,筛选出具有良好疾病抵抗能力的生猪品种, 以此来降低疾病的暴发率,这也是当前生猪养殖疾病防控方面的一项重点工作。 为了进一步推进规模化的生猪养殖工作,人工授精这类生猪繁殖技术受到了广泛欢迎,这类方式能够帮助种猪进行更加稳定的繁殖,从源头把控幼崽的质量。 但是在另一方面,人工授精这类方式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也会给不同类型的有害病菌带来入侵机会,使得种猪在接受人工授精的过程中产生各类患病问题。并且如果在前期没有推进相对完善的种猪健康检测工作,则会为疾病的大规模暴发埋下隐患,诱发呼吸道疾病。

由此, 养殖场在推进各项种猪管理工作时,需要定期对种猪进行健康方面的管控,明确每一头种猪的健康状态,及时淘汰存在有患病问题或者身体结构缺陷的种猪。 在种群方面,也需要提升自主繁育以及自主养殖的占比,优化引种的各项流程与细节性工作,以此来更好地规避各类潜在性病原体。 如果需要进行引种工作,则要规避出现疾病暴发问题的养殖场,优先筛选有着较强疾病抵抗能力的生猪品种,在完成引种采购工作后,还要进行一定的隔离,确保引进生猪没有出现患病问题后,再将其混入养殖场内集中饲养。

2.2 提升饲料的营养配比质量

生猪的整体生长成效会受到饲料营养配比方面的综合影响,如果饲料本身无法满足生猪的各方面生长需求,则会使得生猪本身的身体机能与疾病抵抗能力直线下降,进而容易患上呼吸道疾病,由此要重视起饲料的营养配比。 养殖人员在具体的工作展开与推进方面,要根据生猪当前所处生长阶段, 去推进对应的饲料配比工作,适当加入一定的矿物质与维生素,在保障整体营养配比可以满足生猪生长需求的同时,提升生猪对呼吸道疾病的抵抗能力。

完成这方面的工作后,还需要强化对饲料的整体管理工作,定期检查饲料,及时发现存在有霉变问题的饲料并将其筛除, 保障饲料整体质量。在饲养方面,要坚持定时定量的喂食规律,避免生猪在短时间内进食过多饲料而诱发疾病,并帮助生猪养成良好的进食习惯。在饮用水上也要保障整体的清洁程度, 定期清洁食槽与饮水槽,规避有害病菌在饮水槽中大量繁殖。在进入夏季后,也要及时更换饮水槽中的饮用水,提高饮用水补充效率,满足生猪在饮水方面的需求。 进入冬季后,还要对饮用水进行一定的加工,确保饮用水可以保持一定的温度,规避生猪因饮用凉水而诱发各类呼吸道疾病。

2.3 调整养殖场内部的养殖密度

部分养殖场在运转过程中,为了进一步提高生猪养殖收益,而选择提升生猪养殖密度,这类情况的存在极易诱发各类呼吸道疾病,并不利于现代化的生猪养殖长远发展。因此要站在可持续发展的角度上, 去调整养殖场内部的养殖密度,依照生猪所处生长阶段以及具体的体重,来推进对应的密度控制工作。 在夏季,要适当增加生猪的活动范围,调整养殖场内生猪饲养密度,保障空气可以充分流通,降低中暑等情况的出现。 在进入冬季后,则可以适当增加养殖密度,在保障通风效率的基础上,利用生猪本身的体温,去降低保温方面的资金支出。养殖密度的增加也意味着呼吸道疾病传播速度的增加,养殖人员要根据养殖场内部实际情况,整合各项疫苗接种效果来设置最佳养殖密度,在保障养殖场能够获得优质收益的同时,降低疾病的暴发概率。

3 结语

相关工作者在推进猪呼吸道疾病的病因及防制措施研究工作时,可以从调整养殖场内部的养殖密度、提升饲料的营养配比质量、强化种群的调节工作这几个方面来进行,提升猪呼吸道疾病的防制成效,降低疾病对养殖工作所造成的负面影响。

猜你喜欢
种猪养殖场生猪
生猪中暑的诊断及治疗
2022年中国种猪信息网全年计划
生猪贴“秋膘” 管理要跟上
部分地区种猪跌破2000元/头
天邦股份种猪事业部
2020年种猪进口或创历史新高
入伏后,怎样防止生猪中暑
生猪 广西生猪自成一极
规模化养殖场猪的繁殖障碍发生原因与防制
新建规模养殖场的环保新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