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生劳动教育现状及对策分析

2023-08-21 06:53周九一周花花郭洋洋
现代商贸工业 2023年15期
关键词:劳动教育高职院校现状

周九一 周花花 郭洋洋

摘 要:新时代的高职学校普遍实施劳动教育,符合社会实际要求。通过对江苏省某所高职院校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研究,我们发现高职院校实施劳动教育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目前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部分院校对劳动教育缺乏关注,学生参与性较低,劳动实践时间不足等。新时代,高职院校应该注重劳动教育,通过展示劳务教育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实践动力,并将双课堂融入教学,以发挥劳动教学的最大效能。同时,应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教学高效优质,创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增加学生的实践认同感,并促进家校社的合作,共同推动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15.028

1 问卷设计及调查方法

在问卷设计方面,主要集中在学生对于劳动教育的认识、学生的劳动教育参与情况和学生的劳动教育满意度三个维度。

本次的调查样本为江苏省某职业技术学院,调查对象为该职业技术学院三年制大专在读学生。通过问卷星随机抽样调查,对该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进行线上问卷发放,后期共收到样本237份,共得到有效样本237份,有效率达到100%。

2 问卷调查描述性统计

2.1 基本信息

如基本信息所示,样本中有60.76%为“女”,“男”样本的比例是39.24%,女生的比例远大于男生;“理工类”占比为75.11%,“文史类”为“24.89%”;“独生子女”占比40.51%,“非独生子女”占比为59.49%;“市区或城镇”占比43.88%,“农村”占比56.12%。

2.2 学生对于劳动教育的认识情况

学生对劳动教育的认知程度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他们的实践积极性和实践质量,因此,加强对学生劳动素养和技能水平的培养,对于增强高职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重大意义。在此次调查中,绝大部分学生能够认识到劳动教育的必要性,如认为其可以促进自身全面发展,提升自身职业技能水平。在“劳动教育开展主体”这个问题上,学生选择“多方参与”比例为67.51%。对于“劳动实践活动兴趣”这个问题的调查,“比较有兴趣”的选择占比为46.84%。除此之外,在“要加强劳动教育,个人应该怎么做”这个问题上,选项占比最高的两个为:“主动参与劳动实践”和“积极学习劳动理论”。在“新时代加强高校劳动教育的意义”这个问题上,选项占比最高的两个为:“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劳动技能水平”和“有利于端正大学生的劳动价值取向”。在“谁对自己劳动价值观影响最大”这个问题上,占比最高的选项为“父母和家人”,达到70.04%。综上分析:大部分学生对于劳动教育的重要性有着较为深刻的认识,对于劳动教育的兴趣较为浓厚,但仍有提升空间。

2.3 高职院校学生的劳动参与情况

在学生的劳动参与情况方面。通过调查发现,一部分学生在学校开展的实践活动中能够积极对待,在空余时间能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但部分同学对于劳动教育的认识不到位,对于劳动教育的参与热情不高。在“您都参加过哪些劳动教育实践活动”问题上,“校园内实践活动”的参加比例最高,在专业实践类活动参与方面较低。在“您经常参加劳动吗”这个问题上,选择“偶尔,有外力推动时才劳动”的比例最高,达到50.21%。在“您不愿意参加劳动教育的原因是”这个问题上,选择比例最高的为“忙于学习”。综上分析可知:大部分同学过于依赖学校劳动实践活动,自身参与劳动实践活动主动性不足,学习时间在一定程度上占用了劳动实践时间。

2.4 学生的劳动教育满意度情况

通过对学生满意度的调查,可以更加准确地了解劳动教育的现状,并根据调查结果制定出有效的改进措施,以提升学生对劳动教育的认知水平和满意度,并且拉近学校、家庭和社会之间的距离。通过调查,可知在“主动进行劳动实践”“建立正确劳动价值观念”“学校劳动教育课程的开设”“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学能力”“学校提供的劳动实践平台”“学校的劳动教育文化建设”“劳动教材的使用和家庭的劳动引导”这些问题上占比最高的选项皆为“非常满意”。但是,在“不满意和非常不满意”选项上仍占有一定比例,这不容忽视。综上分析,大部分的学生对于当前的劳动教育开设现状和建设水平是满意的,同时对于少部分同学的劳动教育需求仍无法满足。

3 高职院校加强劳动教育的必要性探析

3.1 新时代对于劳动教育的重视

当前,随着时代的进步,物质财富极其丰富,各种不同劳动价值观的交流、融合,使得一些高职院校学生被错误的劳动教育价值观所侵蚀,认为当今时代的体力劳动低效且无意义,脑力劳动高效且有价值,不珍惜劳动成果,甚者有部分学生不愿劳动。进入新时代,党和国家更加重视劳动教育。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會上提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在我国首次完全提出了“德智体美劳”的教育方针,这表明劳动教育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性得到了充分肯定。《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指出当前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必须切实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校的劳动教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为培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切实要求在人才培养中重视劳动教育,把它放到培养新时代技能人才的行动中去。

3.2 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现实选择

每一个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取得成功,适应个人和社会的发展,都需要共同的素养,这一素养的培养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这些素质包括了学生知识、技术等多方面的综合表现,这需要学生具有能满足自身生命健康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品质与才能,这些素质是学校必须培养的基本素质;核心素养以中国的方式概括,大致可以概括为以下三点:中国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是结构,中国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根本任务是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中国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体系离不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土壤。核心素养首先是品格和能力,这种品格和能力是适应人们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必需的品格和关键能力,同时这种素养在知识和能力上,是囊括人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必要素养。从以上对核心素养的理解可以看出,在新时代,高职院校的培养不仅要注重成绩,更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核心能力,以此为基石,为他们未来的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这是做到立德树人的必要条件。

4 加强高职院校学生劳动教育的对策探析

4.1 展现劳动教育魅力,激发学生实践兴趣

高职院校在新时代肩负着新的使命,要为新时代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职业技能人才。新时代大学生劳动观改善的途径是通过价值引领,传播劳动价值观,构建覆盖劳动教育的人才培养体系,通过现场教育增进大学生劳动情感认同,构建多样化的劳动教育课。以劳动教育为抓手提升学生专业技能和综合素养。第一,高等学校应该重视劳动教育,因为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一些错误的劳动观念正在影响着学生的正常劳动。因此,高等学校应该深入理解劳动教育的意义,以促使学生提高品德、增强智慧、锻炼身体和美化心灵。第二,高职院校要切实激发学生劳动实践的参与热情。高职院校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劳动价值观,并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各种实践活动。激发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大学教育质量的提高。因此,高职院校在转变观念重塑学生劳动教育价值观的过程中应切实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劳动实践兴趣。

4.2 双课堂并举,发挥劳动教育最大效能

“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的劳动教育模式,可以画出劳动育人最大同心圆,发挥出劳动育人最大效能。为此高职院校可以多方面构建劳动教育实践平台,劳动教育平台的完善可以促进学生在劳动过程中认识和完善自己,培养良好的劳动技能和劳动品质。既要注重对劳动理论的普及,更要注重实践锻炼,让学生通过学习、参与、体验、训练收获技能,掌握职业技术,在实践中增长才干,在磨炼中锤炼品格,亲身体会劳动带来的满足感、幸福感、充实感,提升综合素养,实现全面发展。具体而言,可以提供校内实践平台。依靠班级值班、双创活动、志愿服务活动等,增加学生的劳动体验,培养劳动服务意识。可以依靠校外平台。多开展暑期三下乡、寒假实践活动等,可以加深校企合作,培养高职院校学生在劳动实践中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不怕吃苦肯奋斗的劳动精神,为进入职场奠定基础。

4.3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教学高效优质

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直接影响者,在学生身心发展过程中发挥着引导作用,教师在文化科学知识传播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他们是教育工作的组织者和实施者。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指出要多举措地做好人才队伍建设。要通过多项举措,建设一批专兼职结合的劳动教育师资团队,根据学校劳动教育的工作需要,配备必要的专任教师,设立劳模工作室、技能大师工作室、荣誉教师岗位等,聘请相关行业专业人士担任劳动实践指导教师;把劳动教育纳入教师培训内容,开展全员培训,强化每位教师的劳动意识、劳动观念,提升实施劳动教育的自觉性,对承担劳动教育课程的教师进行专项培训,提高劳动教育专业化水平;建立健全劳动教育教师工作考核体系,分类完善评价标准。由此可知,首先,高校应该坚定不移地建设起一支强有力的劳动教育师资队伍,并且积极推动专职和兼职教师的有机结合。其次,明确规范而高效的教师进步顶层制度设计。最后,为了提升学生对于劳动教育的满意度,高校劳动教育工作应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使学生建立起劳动兴趣和提升劳动技能,要注重对教师教学方式和能力的改进。

4.4 创建浓厚学习氛围,增加学生实践认同

为了增加学生對于劳动实践的认同,要课内外双向发力共同营建劳动教育浓厚氛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增加对劳动实践的认同感,从而自觉地去参与劳动实践。在高职的总体文化构成方面,涵盖了专业文化、学校校纪文化、教学文化和制度文化等,高职的校园文化有自身的特点,它是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形成的特殊文化现象。由此可见,高职阶段的校园文化多姿丰富,而构建高职阶段校园文化的整个过程,可以把劳动文化融入其中,以此让学生在日常的校园生活中,每时每刻都能感受到劳动的魅力。促进高职院校的劳动文化建设,一是要意识先行。意识是行动的第一步,是前行的风向标,建设劳动文化要有意为之,要认识到劳动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二是要运用现代方式。对于劳动文化的建设,在新的时代要多利用互联网技术来丰富和宣传,让劳动文化从书本中走出来,动起来,让学生的劳动实践更加高效,更具有热情。

4.5 家校社形成合力,共促学生劳动教育进步

通过调查发现对学生劳动价值观影响最大为父母和家人,因此对于学生的劳动教育不能仅是学校单打独斗,而要学校联合家长和社会,共建三维育人体系。孩子学习能力、习惯和兴趣的养成离不开他们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观,而这“三观”的形成初始离不开家庭环境和家庭成员的影响,家庭因素对于孩子的学习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由此可知,学生劳动价值观和能力的形成受其家庭的影响很大,因此,学校在提升学生对于劳动实践的热情时,要和学生的家庭积极沟通形成合力。同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指出家庭要发挥在劳动教育中的基础作用、学校要发挥在劳动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学校要切实承担劳动教育主体责任,明确实施机构和人员,开齐开足劳动教育课程,不得挤占、挪用劳动实践时间;社会也应该充分发挥支持作用,充分发挥各种重要资源,为劳动教育提供应有的条件。

4.6 建立多元学生评价体系,促进劳动教育高质发展

高职院校劳动教育不同于中小学,其是培养专业技能人才的场所,因此劳动教育的实施和考核要与学生所学专业相结合,做到因材施教。2020年教育部印发《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劳动素养有必要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之中,并明确其考核要求,包括劳动实践类型、次数和时间等,为了保证学生劳动教育的发展,学校应指导学生如实记录劳动教育工作情况并纳入综合素质档案,作为学生年级评价的优先重要参考,此外,高校和高等学校还应将考评成绩列为学生毕业的重要依据,并推动学段整体评价成为学生升学和求职的主要参照。基于构建的学生劳动教育评价体系基础,可以从以下三个维度把握劳动教育评价体系构建的原则:

首先,要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该评价体系相融合。

其次,要重视学校、社会和学生之间的联动。

最后,检查、反馈、健全方向性的良性动态评价模型。

科学完善的劳动教育评价体系对劳动教育的开展至关重要,可以通过考核反馈及时查缺补漏,促进劳动教育的完善和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N].人民日报,20180911(01).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N].人民日报,20200327(01).

[3]陈文强.核心素养与学校变革[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6:11.

[4]林中月.大学生核心素养体系构建研究[J].改革与开放,2017,(07):111112.

[5]张玲,廖钰.促进新时代大学生确立正确劳动观刍议[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9,(09):8387.

[6]陈汝娟.谈用“心”调动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J].高教学刊,2017,(11):126127.

[7]袁莹莹.依托第二课堂平台推进新时代高职院校劳动教育探索——以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劳动实践第二课堂为例[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25(01):105108.

[8]张晓东.论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在学生职业素质养成中的重要作用[J].知识经济,2017,(17):152153.

[9]张恬.家庭因素对个体学习的影响及建议[J].现代交际,2018,(19):161162.

[10]《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印发把劳动教育落到实处[EB/OL].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230116)[20210507].http://www.moe.gov.cn/jyb_xwfb/s5147/202007/t20200716_473075.html.

[11]艾娟.构建高校劳动教育评价体系的原则[N].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1019(05).

猜你喜欢
劳动教育高职院校现状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