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知识结构的分层型创新创业课程群建设研究

2023-08-21 23:31王小琴朱芳阳刘洪
科教导刊 2023年10期
关键词:课程群知识结构创新创业

王小琴 朱芳阳 刘洪

摘要 任何教育目标或理念都必将通过课程这个中介来实现向实践的成功转化。文章指出,基于知识结构构建科学合理的创新创业课程群有助于形成理解、认识和研究创新创业教育的新思维方式;提出创新创业知识结构中的不同内容应由不同的匹配路径去实现,以达成更加具有生态属性的“目标—路径”一体化愿景;据此构建包括建设原则、建设过程、建设内容、保障措施四个维度的创新创业课程群建设体系,由此搭建导入型、嵌入型、自主型、实践型、实战型、服务型在内的六层次创新创业课程群体系,深化对创新创业教育基础理论和过程理论的认知,以期为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 创新创业;课程群;知识结构;分层型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j.cnki.kjdk.2023.10.003

高教事业的发展得益于创新,而这个固基之本则应该来自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高校落实大学生创新创业战略源于对创新创业知识结构的清晰认识和课程群的实施保障。课程作为中介可以实现教育目标、原则或是理念向实践的成功转化。古人云:“始则据其所知而行之,行之力则知愈进,知之深则行愈达”,课程是学生“知”的渠道,是教育教学的核心。高校要实现人才培养目标,课程是重要的途径和渠道之一,因此创新创业教育面临的重点和难题就是如何基于知识结构构建科学合理的创新创业课程群,从而实现理论向实践的成功转化。

创新创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本质回归。世界一流大学正在回归本科教育,需要打造“以学生为中心的创新教育模式”。大学生在“双创”的意识与知识基础上具有独特优势,是“双创”社会实践的主力军。《中国大学生创业报告》调查结果显示,2019年超75%的在校大学生有创业意愿,高校也逐渐成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主阵地。因此,论文基于知识结构构建科学合理的创新创业课程群有助于形成理解、认识和研究创新创业教育的新思维方式,以期为相关部门制订创新创业教育方案及高校设计创新创业培养计划提供科学的参考和借鉴,从而全面提升大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

1创新创业教育研究现状

通过对现有文献的搜集及统计发现,创新创业教育已经成为高等教育研究的重要方向,有关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也已成为学界探索的热点,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可以大致归纳为以下五个方面:①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研究。虽然各位学者在创新创业教育内涵表述上各不相同,但归纳起来,文献中表达的中心思想及核心观点基本是一致的,无外乎包括三个方面:培育和提升大学生良好的创新创业意识、精神及能力。②创新创业教育本质与价值的研究。通过对现有文献的统计分析得出,国内外学者普遍认为,无论是对国家的发展还是对于个人的发展,创新创业教育都具有极高的价值和作用,特别是在和谐社会和创新型国家建设,以及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等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③创新创业教育目标与模式研究。学者一致认为,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应该围绕在以人为发展的起点上,在这样目标指导下去构建整个教育体系。在多年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基础之上,创新创业教育形成了以能力为基础的发展模式,以及以创业实践为核心的发展模式,等等。④创新创业课程和实践研究。从文献数量及比例上来看,对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置、课程体系及课程模块建设的研究较多;从现有文献的内容上来看,学者关注的重点主要是国外和试点高校的课程体系,对本土化特色课程体系与实践研究的介绍较少。⑤国内外创新创业教育比较及定量评价研究。国内学者广泛介绍并研究了世界各国以及地区的创新创业教育情况,尤其对美国的探析和对比研究较多。此外,国外学者还将研究重点放在定量评价上,相比而言,国内目前该方面的研究成果还不够突出,主要还集中在评价指标体系的理论构建层面。因此,基于目前的现实背景和研究趋势,如何根据知识结构构建科学合理的创新创业课程群,是摆在高校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也是创新创业教育需要解决的现实课题。

2创新创业教育的知识结构及匹配路径

通过系统研究相关理论研究成果,结合国内外著名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按照大类模块化的思想,对大学生群体知识结构体系进行科学的梳理,得出创新创业教育所需知识结构的四个层次:①第一层次奠基层:经济管理类基础知识,包括经济学、管理学、金融学等;②第二层次基础层:基础工具及方法知识,包括数学、外语、计算机应用、统计工具、文献阅读与写作等方面的基础工具及方法知识;③第三层次核心层:综合性知识,包括人文、社会及自然等知识;④第四层次塔尖层:创新创业能力知识,如创业管理、企业创建与融资、团队组建与拓展训练、商务沟通与交流、市场调查与营销、组织管理等知识。

创新创业教育总体上通俗地分为第一课堂(课程讲授)和第二课堂(课外实践),历史和現实实践表明,二者之间经常会出现冲突或者第二课堂会流于形式,关键问题是没有对匹配的路径及其有效性进行专门研究。本质上讲,创新创业知识结构中的不同内容应该由不同的匹配路径去实现,一、二课堂“深度融合”,建立“双创”的嵌入培育系统,实现更加具有生态属性的“目标―路径”一体化愿景。

3创新创业课程群建设体系

建设原则——三依据:目标依据、过程依据、内容依据。创新创业教育通过融合“素质型”与“职业型”两类型的教育及有效推进不同层次的课程,培养出不同类型和能力的学生。从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过程和内容上着力激发学生的悟性和活性。

建设过程——多重融合:思创、文创、双创、产创、专创以及赛研创融合。思创融合指思想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文创融合指企业文化、校园文化、环境文化与创新创业文化的融合,双创融合则体现的是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的融合,专创融合则分别指专业基础知识和创新创业知识的融合,产创则表达的是产业与创新创业教育,赛研创融合是指各类技能大赛、科学研究与创新创业的融合。

建设内容——六层次:六层次从低到高,形成了一个金字塔的形状,分别包括导入型、嵌入型、自主型、实践型、实战型、服务型六类课程。基于文化引领初始创新创业知识,构建导入型课程,打造面向全校的创新创业通识教育平台、通识课程体系(或称其为一般型创新创业课程),开展通识教育;基于专业教育开展创新创业项目训练,构建“嵌入型”课程,结合专业特色建立创新创业特色课程体系、实施特色教育。为全面有效提升学生专业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课程群包括了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基于团队合作开发创新创业项目,构建“自主型”课程;基于导师引导培育孵化创新创业项目,构建“实践型”课程;基于一站式信息化服务实现创业项目转化,构建“实战型”课程;基于学生未来职业生涯的规划及发展,引入和开展一些社会化的培训,构建“服务型”课程。结合教学方案的修订需求,开设与经管学科专业相结合的系列创新创业课程,提升专业自身发展的竞争力。在原有创新创业课程的基础(如“创业基础”)上,新增“新产品开发”“互联网+创业”“商业计划书撰写”“市场营销”“商业模式”“商务谈判”等时代性强的新型选修课程。另外,以此为基础,形成辐射全校结合其它学科特点的创新创业教育平台。

保障措施——五保障:观念、师资、基地、机制、环境。为了落实和保障创新创业课程群建设的效果,从观念、师资、基地、机制和环境五个方面建立创新创业教育的保障体系。建设核心课程,凝练师资力量。依据传统经典创新创业理论模型,分析行业(企业)的创新实践,解剖代表性企业的创新创业历史(如华为公司等),更新课程教学内容与方式,聘请企业界高管走进课堂,让创新创业课堂活起来、动起来、炫起来。既丰富了现有师资的教学案例与素材,又完善了师资结构(专职兼职结合)。

4结语

为了促进高校落实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战略,同时也为了做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这个重点和难点项目,如何从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上去实现国家的创新战略目标是摆在各高校面前的重点和难点,任何教育目标或理念都必将通过课程这个中介来实现向实践的成功转化。论文基于知识结构构建了层次分明、实用性强的“创新创业课程群”体系,具体包括导入型、嵌入型、自主型、实践型、实战型、服务型在内的六层次创新创业课程群体系,以期为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一定的参考。创新创业教育的具体实施及效果需要与其相适应的制度环境做保障,比如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专利转化、申请基金扶持、政府奖励补贴等。创新创业类课程只有紧密结合我国产业发展升级、经济创新力提升等新机遇和新问题,方能打造成具有创新性的“金课”。

基金项目:2020年广西高等教育改革项目“基于知识结构的分层型创新创业课程群建设研究与实践”(2020JGB280);2019年广西高等教育改革项“基于产教融合的深度模块化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2019JGA241)。

参考文献

[1]Wilson F,Kickul J R,Martino D.Gender,entrepreneurial self-efficacy, and entrepreneurial career Intentions: Implications for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J]. Entrepreneurship:Theory & Practice,2007,31(3): 387-406.

[2]赵志军.关于推进创业教育的若干思考[J].教育研究, 2006 (4): 71-75.

[3]HaoNi,Jing Tian.Sendra L.Enos:Service-learning and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in higher education[J].Higher Education,2018,75(3): 561-563.

[4]夏人青.论高校人才培养框架下的创业教育目标[J].复旦教育论坛,2010(6):58-60.

[5]杨益彬.基于多层次创业教育目标的高校多维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J].教育探索,2010(6):38-40.

[6]齊建民,窦雅琴.“模块化”视阈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 2019(36):124-126.

[7]张桂春.高等学校学生创业教育的若干问题探析[J].教育科学, 2011(8):58-62.

[8]黄兆信.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的核心问题[J].教育发展研究,2012(19):81-85.

[9]冯霞.厘清对当前高校创业教育认识的三种误区[J].思想理论教育,2016(8):95-98.

[10]刘海滨.高校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构建策略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 2018(2):12-18.

[11]蔡莉,张玉利,蔡义茹,等.创新驱动创业:新时期创新创业研究的核心学术构念[J].南开管理评论,2021,24(4):10.

猜你喜欢
课程群知识结构创新创业
把握核心概念 优化知识结构
我国正当防卫研究的网络知识结构与核心脉络
概率统计知识结构与方法拓展
基础医学显微形态学实验课程群的构建及意义张雪莉
“卓越医师”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实践教学分析及医学方法学课程群构建
软件工程专业编程语言课程群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初探
关于综合性院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群建设的思考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
武陵山片区高校经管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培养的建设与启示
基于九因子模型的新手教师TPACK知识结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