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职教联盟建设模式的研究

2023-08-21 23:31范颖郑珍牛文华
科教导刊 2023年10期
关键词:产教融合一带一路

范颖 郑珍 牛文华

摘要 通过建立教职联盟,职业教育合作交流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在促进教学改革的同时,也全面提升了中华文化传播效能。职教联盟以“共同发展”为理念,突破了职业教育的改革瓶颈,给“一带一路”相关地区的经济带来了繁荣,成为国际职业教育板块不容忽视的部分。如何科学、合理地构建职教联盟成为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文章通过探讨教职联盟的建设理念及现状分析,对教职联盟的建设模式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一带一路;教职联盟;产教融合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j.cnki.kjdk.2023.10.006

在“一带一路”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指引下,教育部门作为国家“科教兴国”战略部署的中坚力量,在2016年发布了《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各高职院校陆续开展了一系列国际交流活动与合作项目,积极探索了职业教育人才培育新路径,但基于各国文化背景与经济结构差异较大,职业教育“走出去”的发展目标陷入了困境。2019年“一带一路”峰会中,习近平总书记的三个期待以及相关举措的提出,为职教联盟模式的建设指明了新方向,事实也说明有效的职教联盟运行模式是实现职业教育走出去的关键环节。

1“一带一路”职教联盟的建设理念

“一带一路”职教联盟是海内外职业教育组织和企业结成的非政府、非营利的开放性、国际化职业教育合作平台,具有开放性特点,参与方涉及政府、职业院校、企业以及科研院等,服务宗旨是通过资源共享、合作交流促进沿线国家及地区共同建设与发展[1]。“一带一路”职教联盟建设本质上是一种管理理念,但受联盟成员区域跨度大、所涉产业广、社会结构差异大等因素影响,职教联盟具有以下明显特征:①“外部协作为主,内部自发为辅”。各方院校以同一框架为基本前提组成职教联盟,通过不断汇入新的加盟院校来提升联盟的影响力。而内部院校因专业不同,会在联盟总框架下又分出若干子联盟;②“政府引导,多方参与管理”。职教联盟建设是一项社会结构较复杂、涉及产业多、涉及机构多的工程,涉及政府政策支持,院校、企业资源和利益,需各方协调一致,实现资源共享、利益互赢;③“行业特征,专业特色”。职教联盟建设模式是各方院校以专業特色为契机而组成,其具有鲜明行业特征和专业特色。

2“一带一路”职教联盟现存问题

国外职教联盟早在20世纪40年代就已开始初具雏形,随后逐步发展成不同的合作联盟教育模式,像德国“双元制”模式、以英国为典型的“CBET”模式、以美国为首的“CBE”模式等,都是职教联盟发展的先进教育成果[2]。在实践过程中,“一带一路”职教联盟主要受以下几个因素的影响:其一,文化管理。在职教联盟运行过程当中,首当其冲的便是文化冲突,由于各院校之间地理位置、政治背景、经济环境以及历史文化传承差异较大,课程设置与教学观点也大相径庭,再加之各院校文化底蕴不尽相同,联盟成员在办学理念、校园文化设定、行政机构管理、教学管理方式等有着较大的冲突,这种隐性文化冲突在职教联盟运行过程中会形成壁垒,知识流动受阻。其二,组织内部管理。从目前职教联盟组织运营的模式来看,不难看出联盟组织内部在管理上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一来是联盟内部管理方式比较单一,整体框架较为松散,从而致使各院校对于联盟整体目标缺乏行之有效的细节措施;二来职教联盟内部监管体系有漏洞,职教联盟建设模式本身是以自愿合作为基本原则,在此基础上院校之间再形成合作契约,并无具体法人管理权限;其三,专业发展管理,“一带一路”其本质出发点是各方院校形成联盟效应,把握人才培养定位,从而带动产业布局,进而落实人才和企业“走出去”目标,但是“一带一路”整体框架下的各方院校各自为政,虽然有政府的政策引导,但是联盟院校之间缺乏整体意识,专业的设置与发展还是以自身定位为主,再加之联盟与合作企业就专业发展问题所进行的合作和交流不够深入,因此联盟的产教融合专业人才培育计划并未落到实处。

3“一带一路”职教联盟建设模式探析

3.1构建联盟品牌文化

通过职业教育传播中国特色文化,是我国对外交流,对外合作的重要途径[3]。构建良好的职教品牌文化是一项任重道远的系统工作,能使联盟所有成员产生强大的文化认同感,是职教联盟提升软实力和与国际影响力的重要途径。从“一带一路”政策引导和发展规划也不难看出,品牌文化能有效提升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职教联盟要探索和实现特色文化发展道路,应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进行。

3.1.1树立文化理念

以联盟为依托,由院校为牵头,以资源为纽带,协同合作院校和企业,探索职业教育“走出去”新模式的同时发展联盟品牌文化,是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4]。要提升职教联盟的文化自信,并顺利将中国文化引入沿线国家和地区,职教联盟需对自身的文化品牌进行合理定位和精心打造。职教联盟需对自身的服务方、合作办学方向以及合作办学宗旨等隐性因素进行深度剖析和定位,探索出符合自身发展并具有特色的联盟文化理念。联盟文化理念确定之后,联盟内部要组织成员进行学习讨论,深入理解,力求在思想上形成高度统一的认识,思想统一的过程也是联盟内部思想凝聚形成合力的过程。

3.1.2培育品牌专业

职教联盟软实力的竞争,归根到底还是办学品质的竞争,它不仅体现在院校的文化理念、办学宗旨、管理机制上,还体现在专业人才的培育成果上,因此,联盟在强化师资力量的基础上,还需打造院校的品牌专业。品牌专业的建设需要联盟院校制订科学合理的实施策略:其一,以质量为重心,在品牌专业的实施过程中,职业院校要紧抓专业教学质量,将专业品牌建设与文化理念紧密融合起来,同时要充分利用联盟合作优势,对教师队伍进行能力培训;其二,依托联盟合作企业,院校协同共同申报师资培训项目、专业建设项目、技术创新项目、教学改革项目等,为品牌专业的发展争取政府支持和政策保障,同时发挥牵头院校的示范性作用,从整体上提升联盟的专业品牌竞争力;其三,以产业需求为导向,品牌专业建设走动态发展路线,根据“一带一路”沿线产业链发展的具体情况,将品牌专业课程的设置与企业需求对接,按照合作企业的生产要求,做好专业课程更新工作,并实时提升学生的技能水平,通过产教融合,帮助学生了解工作内容和就业环境,从而提升学生就业能力。

3.2完善联盟管理体系

3.2.1完善管理平台

职教联盟想要发挥群体优势,实现资源互补,组织管理是重中之重[5]。联盟组织方面,针对组织管理结构松散的问题,联盟常务理事人员的设置应从多元化以及均衡化方面进行考虑,职教联盟除了设置常设机构,实行专人专事管理外,牵头院校或联盟组织内部还需成立秘书处或集团办公室,同时要强化集团的人员配置,充分实现组织内部管理互联互通。另外,职教联盟还需制订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内容包含人事任免规定,各方院校的权利和义务等,需要注意的是义务的规定不能趋于形式化,要具有约束力,要对违反联盟章程、未完成联盟工作任务的承担结果进行细化,由此避免联盟内部恶性竞争,提升各院校参与管理的积极性,以此充分保证联盟的各项管理工作有序进行,实现优势互补。

3.2.2完善协作机制与协调机制

进一步发挥联盟合作办学的优势,集团内部需对现有运行机制进行梳理,并建立科学合理的协作机制和协调机制。一方面,建立政、企、校三方协作机制,可建立联席会议协作制度,三方就人才培育方向开展研讨会,就“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合作办学、创新发展等系列问题进行深入探討,共同拟定联盟发展的实施方案,以项目为载体,资源共享为理念与各级政府和相关教育部门进行横向融通,与国外机构保持有效沟通,由此建立通畅的国际化职教联盟协作机制;另一方面,完善协调机制,为最大限度地保证联盟各参与方的发展利益,因此可在联盟内部设立单独的协调部门,协调部门的主要工作职责就是依据联盟运行的具体情况召开联盟会议,由此使得联盟各参与方能及时有效地对职教联盟内部的重要事项展开交流讨论,并协同一致作出合理决策,同时协调部门要实时对“一带一路”合作院校的专业发展进行研究和讨论,强化职教联盟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3.3发挥联盟组织优势

3.3.1信息交流环节

信息滞后对于职教联盟的决策影响是非常大的,特别是“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职业教育体系信息是零散的,获取信息渠道也并不具有权威性,信息的不完整致使院校在联合办学的过程中显得非常被动,因此联盟内部要构建联盟专门网站平台以及常用公众号平台等,利用这些信息平台对联盟参与的院校信息、文化信息、联盟通知信息、就业指导信息、经济发展信息、新政策引导信息等进行展示和推送,确保职教联盟在制订发展方案时能有据可依,提高决策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3.3.2专业建设环节

利用联盟企业和就业指导的优势,让“一带一路”合作企业深度参与到职业院校的人才培育方案中来,通过合作企业的人才订单班,院校协同企业共同制订和完善教学资源,开设具有针对性以及适应性的专业课程,从而构建较为完善的专业建设发展整体框架和专业课程标准化教学资源培训体系。专业的建设应要遵循“资源共享,合作共赢”的原则,如联盟各方院校可协同建立优质的教学资源库,相互开放实训基地以及实验室,这些措施能有效缓解联盟中一些院校硬件经费不足的现状,并提升优质资源的使用率。

3.3.3实训环节

联盟各参与方共建“校中企”和“企中校”,产教深度融合,同时可共同签订实习和就业协议,以此形成相对完善的实习机制和相对稳定的就业前景,使得实训与就业实现无缝对接。联盟院校可联合企业举办一些技能比赛,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在共建的实训基地,可建设实训合作平台,院校作为纽带,而合作企业对学生和社会人员进行技术指导和岗位培训,院校再派专业教师对学生进行管理,共同完成实习订单任务,实现利益共享。

3.3.4校企研发环节

职教联盟的院校可协同合作企业建立技术研发平台,院校就“一带一路”的职业发展前景设立专项研发项目,培养骨干团队,引导和组织教师就技术革新层面进行深入研究,同时院校组织人员参与合作企业的技术研发工作,合作企业可以借助院校的科研力量完成新产品的开发和生产工作,院校与企业可以共享研究成果并建立新技术实训基地。

3.3.5师资力量培训环节

师资队伍建设环节是职教联盟取得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职教联盟可利用平台优势,与沿线各国建立友好互助的发展伙伴关系,根据联盟发展计划制订科学合理的教师能力培育策略,合作院校可选派一部分教师至国外合作企业进行挂职培训和学习,确保教师的教育理念与教学视野与国际接轨,专业技术能力与专业知识能力与国际发展需求比肩而行。

4结语

总而言之,“一带一路”沿线地区的社会环境和经济形势是多变的,职教联盟应紧跟国际发展趋势,利用自身优势构建联盟品牌文化,及时调整和完善组织内部管理结构,健全内部协调机制,充分运用联盟平台优势,抓好信息交流环节、专业建设环节、实训环节,校企研发环节及师资力量培训环节,从而顺利实现职业文化“走出去”目标。

基金项目:2022年度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一带一路视域下职业教育联盟推进高职教育国际化研究”(L22BGJ004)。

参考文献

[1]靳甜甜.“一带一路”国际职教联盟构建机制问题和对策探究[J].大众标准化,2021(1):213-214.

[2]佚名.职业教育多元化产教融合发展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高等教育, 2021(8):65-66.

[3]亚合亚江·吾拉依木.“一带一路”与高职教育的“四双型”发展模式研究[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4):7-9.

[4]甘慕仪.“一带一路”下的高职师资队伍国际化建设研究[J].教育研究,2022,5(1):175-177.

[5]袁凌.“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跨文化交际课程教学模式研究[J].时代报告,2021(11):150-151.

猜你喜欢
产教融合一带一路
浅议物流管理专业的产教融合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产教融合提升课程有效性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