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三下乡”社会实践育人机制创新探索

2023-08-21 02:21王曦刘源
科教导刊 2023年10期
关键词:育人机制三下乡社会实践

王曦 刘源

摘要 文章在深入剖析我国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现存问题的基础上,依托安徽医科大学卫生管理学院的实践教学案例,对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教育机制进行了优化。通过推进特色活动品牌化、实践内容专业化、实践工作制度化、团队结构多元化、实践基地多样化、校政企协同合作常态化等方式,不断提高“三下乡”社会实践育人机制的实效性与长效性。

关键词 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育人机制;乡村振兴

中图分类号:G41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j.cnki.kjdk.2023.10.033

三农问题始终是关乎我国国计民生的根本问题。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必须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可见,乡村经济振兴发展战略的研究制定与组织实施不仅需要物质保障,也亟须社会智力的支撑,因此高校應将乡村经济振兴发展战略与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教育发展相结合,发挥高校在人才选拔培养、科学技术研究、社会实践服务、文化遗产传承与技术创新等领域的优势,为推进乡村经济振兴发展战略的实施作出应有的努力。

大学生“三下乡”作为社会实践活动的传统形式,在提升大学生能力本领、锤炼大学生责任担当、培植大学生家国情怀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安徽医科大学卫生管理学院积极响应共青团中央的决策要求,组建“红色筑梦,实践育人”和“关注老年健康,助力乡村振兴”两支社会实践团队,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并积极组织学生深入农村贫困地区,使广大青年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切实感受建党100周年取得的巨大成就,通过自身行动助力乡村振兴建设,进一步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担当意识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安徽医科大学卫生管理学院通过创新实践育人机制,使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更好地服务于“三农”,具有一定的推广和借鉴意义。

1存在问题

1.1缺少统一培训,早期规划不系统

部分高校在开展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之前没有组织统一培训,实践团队成员对”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及其解决措施不甚了解,且整个活动从前期准备到项目实施集中在5―10天内完成,缺乏对实践内容的系统规划,最终导致团队成员在实践活动中较为盲目,整个实践活动的开展没有章法。因此,应提前组织开展调研技巧培训班,并构建一套有时间长度、有人员广度、有内容深度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助力乡村振兴行动方案,进行科学全面的规划[1-2]。

1.2形式内容单一,缺乏创新性

一些团队的“三下乡”社会实践项目与时代主题不相契合,存在形式单一、内容深度不够、创新性欠缺等问题。具体来说,一方面指导老师对实践内容的挖掘不够深入;另一方面,团队成员的思想觉悟不高,部分学生抱着参观游玩的心态参与活动。高校应建立健全“三下乡”社会实践教育活动指导老师的考评工作机制,优化组队模式,使实践活动更有深度和意义,使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更好地服务于“三农”。

1.3重视“点”的建设,忽略“面”的发展

我国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通常以学校或二级学院为单位,团队成员的数量控制在10至30人。尽管学生对“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热情很高,但受资金、管理等因素的限制,整个社会实践小组所能够容纳的学生很有限,甚至演变成学生干部的集训营,不能使更多学生得到培养和锻炼。另外,有些团队没有巩固“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所取得的成果,使得“三下乡”社会实践育人的受众面较窄,成效大大降低。因此,要安排团队成员负责实践过程的文字、图片和视频资料采集留存,以便后期面向不同人群宣传实践风采,扩大社会实践活动的影响力,将“三下乡”社会实践的思政成效最大化[3]。

2“三下乡”社会实践育人机制的创新探究

安徽医科大学卫生管理学院积极响应共青团中央的要求,组建“红色筑梦,实践育人”省级重点实践团队和“关注老年健康,助力乡村振兴”校级重点实践团队,共同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在校师生锤炼高尚品德、矢志实学实干[3]。通过总结安徽医科大学卫生管理学院“三下乡”育人机制上的创新做法,从而为构建更加完善的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育人机制提供参考,使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更好地服务于“三农”,助力乡村振兴建设。

2.1活动内容的创新

为提升医学类院校学生的职业技能,安徽医科大学卫生管理学院将义诊、急救培训、常见病防治和常用药知识普及作为长期开展的活动内容,通过安排学生到医院等医疗机构见习、实习,招募临床医学院、药学院学生等方式提升团队整体实践能力。同时,注重大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坚持依托时代主题,开展特色鲜明的实践活动,例如,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实践团队开展了白求恩等红医人物的故事宣讲、红色文化基地参观、红色文化旅游基地建设可持续发展对策及意见调查研究、“光荣在党50周年”老党员专访等活动,倡导广大师生继承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弘扬中华民族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和血脉。为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在“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团队开展了为期两年的以“关注老年健康,助力乡村振兴”为主题的农村老年人身心健康状况随访调研活动,使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更好地服务于“三农”,引导广大师生用实际行动诠释当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1]。

2.2活动开展方式的创新

安徽医科大学卫生管理学院社会实践团队在实地走访过程中发现,亳州市涡阳县石弓镇在党50年以上的老党员人数较多,因此,在完成原计划任务后,团队成员专门组织了“光荣在党50周年”老党员的专访活动。这些老党员大部分都是退役军人,他们在访谈过程中回忆当年革命的艰苦岁月,为团队讲述革命旧事。另外,实践团队在亳州市涡阳县石弓镇开展关于红色旅游基地可持续发展对策及建议的调研过程中,遇到了一对从医多年并在当地拥有良好口碑的党员父子,他们对此次调研活动的意义给予充分肯定。由于这对党员父子所从事的职业与团队成员所学专业相关,团队成员很想与这对父子进一步交流学习,听一听他们从医多年的切身体会,团队于第二天对他们进行了专访。在访谈中,老中医告诫团队成员,作为一名医疗卫生服务工作者,一定要把医德放在首位,技术再好没有医德也永远成为不了一位合格的医生。此外,老中医还用自身的艰苦学医经历现身说法,说明书本是可以随身携带的老师,有问题多向书本请教。

3.3团队指导的创新

在“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指导老师的安排方面,安徽医科大学卫生管理学院除了为实践团队配备思政课教师外,还选拔专业知识过硬和教学实践水平较高的专业课教师参与其中。活动前思政课教师和专业课老师分别对团队成员进行培训。活动中由思政课教师组织开展白求恩等红医人物故事宣讲、红色文化基地参观、红色旅游基地可持续发展对策及建议调查研究、“光荣在党50周年”老党员专访等活动,由专业课教师指导团队开展主题为“关注老年健康,助力乡村振兴”的农村老年人健康情况随访调研活动,有效地将社会实践与学术知识、科学研究相结合,培养大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认同感和理解力,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三下乡”社会实践服务“三农”的实效性。

3.4活动模式的创新

安徽医科大学卫生管理学院在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过程中一贯实行“老带新”模式。在活动开展前,邀请原校学生会参加过“三下乡”社会实践的两位成员参与并指导此次活动,他们怀揣着对学院的真挚情怀积极投身于“三下鄉”活动中,以过来人的身份向学弟学妹传授切实可行的实践经验,在活动过程中帮助团队破解一道道难题,传承学院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有益经验和吃苦耐劳精神。

3.5活动课题支撑的创新

“关注老年健康,助力乡村振兴”实践团队依托学院的课题基金项目,开展为期两年的农村老年人健康状况随访调查研究,选拔具有一定学术能力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共同参与调研,邀请专业课教师全程指导,采取“以练代学”的方式,从整体上提升了实践活动的科学性和专业性,培养了大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科学素养。

3.6活动实施的创新

在“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策划阶段,安徽医科大学卫生管理学院团队根据实践地经济困难建档学生的地区分布、家庭情况和具体的工作要求,制订了经济困难学生家庭走访路线。为尊重学生家庭意愿,团队指导老师还提前联系了受访家庭并征得其同意。走访过程中,受访家庭热情地接待了团队成员,团队指导老师详细地介绍了国家及学校面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各种资助优惠政策和资助项目的办理流程,有针对性地向学生家长反馈学生在校表现情况,并了解学生的家庭经济条件及其假期的在家表现。由于走访学生大多即将步入大二,团队指导老师还就学生在大二学年的生活适应性调整、学习方法、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需要注意的问题做了细致的说明,引导其把握好大学生活的节奏,脚踏实地学好专业知识,做好长远规划。在“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引入家庭走访,既充分利用资源助力乡村振兴建设,又将实践育人和资助育人相结合,丰富了实践内容,从整体上提升了“三下乡”实践活动的育人成效。

3.7平台搭建的创新

在活动开展前,安徽医科大学卫生管理学院团队线上联系了石洋村村长和石弓镇宣传部负责人,达成合作意向,并在其帮助下与“中安在线”平台达成了宣传合作意愿,为后续活动的顺利推进和线上宣传奠定了基础。另外,团队还联系并得到了必欧瀚生物技术(合肥)有限公司的资金支持,为后续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了资金保障。此外,该公司还组织员工与团队同行,共同开展了主题为“科学筛查,护‘胃健康”的宣传教育活动,为村民普及胃病防治知识,服务于“三农”。由此可见,提前搭建校政企合作平台,能够让“三下乡”活动的开展事半功倍。

4“三下乡”社会实践育人机制改进建议

4.1特色活动品牌化

各高校应丰富“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内涵,形成品牌项目,提升服务“三农”成效,使其发展成为被广大人民群众所认可的社会服务内容[4-5]。另外,各高校还应在实践过程中通过微信公众号、抖音等多媒体平台对活动内容和实践成果进行实时报道,提升实践活动的影响力和知名度,获得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3]。

4.2实践内容专业化

各高校要以学生专业特色为出发点,将实践活动内容与专业课教师的科研项目相融合,引导实践团队在活动开展过程中利用专业知识为当地群众生产生活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助力乡村振兴建设[6]。另外,各高校还应以学生专业特点为依托,结合时代热点,制订详尽具体的实践方案,不打无准备之仗,让每一步都有迹可循、有理可溯[7]。

4.3实践工作制度化

各高校应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资源,制订和下发本校《“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指导手册》《“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服务乡村振兴方案》,将“三下乡”社会实践工作制度化,构建社会实践学分认定机制和社会实践工作监控评价体系。此外,还应加强对实践成果的运用,将学生参与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情况作为评奖评优、推优入党的重要依据[7]。

4.4团队结构多元化

高校应逐步完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指导教师的选聘与培训机制。各实践团队应至少配备专业课教师、思政课教师各1名,要求随队组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并将其工作情况及成效作为年终工作考评的重要参考[2-8]。另外,各高校要从大学生党员、学生干部、学生会成员和热衷于志愿服务的学生中招募实践团成员,以发挥先锋模范的引领作用,带动更多大学生积极参与到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来,实现团队结构的多元化,扩充服务“三农”的后备军[9]。

4.5校政企合作常态化

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需要学校、政府部门和相关投资公司的支持和引导。加强校政企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建设“三下乡”特色品牌工程,不仅有利于大学生贴近社会、了解社会,更有助于服务“三农”,加快乡村振兴建设,实现多方共赢[6]。

5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健全学校家庭社会育人机制。”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是充分发挥实践育人作用的重要抓手,各高校应结合大学生的专业内容、个性特点及其所处的时代背景,因时而进、因事而化、因势而新地组织开展“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不断完善实践育人制度体系,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此外,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时代,要不断创新实践育人模式,积极探索“三下乡”社会实践工作的新思路、新内涵、新方法,引导广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锤炼高尚品德、矢志实学实干,积极投身于乡村振兴建设之中,服务“三农”,将学习成效转化为助力乡村振兴的实际行动。

基金项目:安徽医科大学校科研基金项目”我国上市金融机构间风险溢出效应研究——基于溢出指数和复杂网络的实证分析”(2022XKJ268);安徽医科大学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立项课题“乡村振兴背景下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育人机制的创新探索——以A大学卫生管理学院为例”(2021XSZH09)。

参考文献

[1]林静.医学生暑假“三下乡”实践活动多向受益模式思考——以嘉应学院医学院为例[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20,30(1):52-54.

[2]赵瑞希,王子铭,等.“大思政”格局下高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育人机制的创新探索[J].大学,2021(20):133-136.

[3]刘晓.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模式的探索——以贵州职业技术学院商贸学院电商助农服务团为例[J].农村.农业.农民(B版),2021(7):60-61.

[4]趙晋英,蔡欣怡,李金成,等.医学生开展“三下乡”健康扶贫活动的模式探讨[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0(1):114-116.

[5]汪义明,邓剑雅,范洁杨,段嘉敏,等.中医药院校学生党员“三下乡”素质教育实践与思考——以成都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院为例[J].中医教育,2021,40(3):43-45.

[6]陆婷婷.助力乡村振兴实践活动的育人思路探索——以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机械工程学院“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为例[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1,20(8):101-102.

[7]赵子龙,陈迎春,张腾飞,等.大学生“三下乡”推动新时代脱贫攻坚的作用探析[J].现代农业研究, 2022, 28(2):66-68.

[8]刘敏,李永忠.医学生“三下乡”活动的专业性困境及其对策[J].卫生职业教育,2022,40(20):29-31.

[9]陈碧妹.高校党建助力乡村振兴的优势分析及路径选择——以安顺学院为例[J].贵州民族研究,2022,43(4):96-100.

猜你喜欢
育人机制三下乡社会实践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辅联动”育人机制探赜
家电使用及维修现状调研分析
学习仁学思想传承中华文明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展翅计划”与“三下乡”的比较与探讨
论学生党员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持续性
自我教育活动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
结合“室内检测与控制技术”专业教育浅谈高职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对高校思政课教师暑期社会实践的探索与思考
医学研究生社会实践模式建立探析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学校育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