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树常见四种病害及其药剂防控技术

2023-08-22 01:19赵战伟
西北园艺(果树) 2023年3期
关键词:病部感病褐色

赵战伟 周 佳

李树穿孔病、流胶病、红点病、褐腐病是生产中的常发多发病害。 下面详细介绍一下这几种病害及其药剂防控技术。

1 李穿孔病

1.1 症状表现 李穿孔病为李树第一大病害,一点不能马虎。该病不但危害叶片和幼果,还危害主干和枝条。如不及时防治,会造成大量落果落叶,严重时还会出现干枝、死树现象。 按照不同的症状以及致病机理, 李穿孔病主要表现为以下3 种类型。

1.1.1 细菌性穿孔病 属于细菌性病害, 又称李黑斑病、 李细菌性溃疡病。 病菌可以侵染叶片、果实,还可以危害枝条、主干。

1)在叶片上的症状表现。感病的叶片,初期产生水渍状斑点,多角形,后逐渐扩大,形成近圆形或不规则状、边缘水渍状的褐色病斑,最后病斑干枯,形成直径1~5 mm 的穿孔。

2)在果实上的症状表现。 先在幼果皮上产生水渍状小斑点,病斑逐渐扩展,到直径2 mm以上时,其中心会呈现紫褐色或暗紫色,边缘仍为水渍状。 随病情发展,病斑中心凹陷,表面硬化粗糙, 呈现深褐色, 空气湿度小时病部易开裂,病果易提前脱落。

3)在枝干上的症状表现。 枝干受害后的突出表现是春夏季节发生溃疡。 春季溃疡发生在上一年抽生的枝上, 夏季溃疡则发生在当年抽生的新枝上。有时也可由病叶传播到枝条上。枝条感病后,同样形成凹陷的褐色病斑,叶片提前脱落,后期病斑开裂形成溃疡症状。

1.1.2 褐斑穿孔病 属于真菌性病害, 主要侵染新梢叶片和果实。

1)在新梢叶片上的症状表现。 新梢上的病叶出现近圆形或圆形、边缘清晰的病斑,后期叶片背面生出黄褐色霉状物,病斑中心干枯脱落,形成穿孔。 严重时会造成新枝叶片大量提前脱落,后期也会使老叶感病,提前落叶。

2)在果实上的症状表现。 果实感病后的病斑与叶片病斑相似,均可产生霉状物,造成提前落果。

1.1.3 霉斑穿孔病 真菌性病害, 可以危害新梢、叶片和果实。

1)在叶片上的症状表现。幼叶感病后,病斑处大多呈现焦枯状,形成穿孔。 大叶感病初期,叶片上出现淡黄绿色的病斑。随病情发展,病斑逐渐变为褐色,最后干枯穿孔。 空气湿度大时,病斑背面也会生出灰白色霉状物。

2)在新梢上的症状表现。新梢感病后,病斑常以芽为中心,呈椭圆形,褐紫色,易发生开裂、流胶等现象。

3)在果实上的症状表现。果实感病后,病斑初为紫色, 后逐渐变为褐色, 边缘红色, 中间凹陷。

1.2 药剂防治 冬剪后全园淋洗式喷1 次5波美度石硫合剂清园。从铃铛花开始至落叶前,每隔15 天左右喷1 次杀菌剂,可选药剂有100亿/mL 枯草芽孢杆菌600~800 倍液、50%氯溴异氰尿酸1 500~2 000 倍液、6%春雷霉素800 倍液+50%甲基硫菌灵800~1 000 倍液、80%代森锰锌800 倍液、43%戊唑醇1 000~1 500 倍液+1.8%辛菌胺盐400 倍液、8%宁南霉素2 000 倍液+70%甲基托布津800 倍液或己唑醇2 000~3 000 倍液。 以上药剂交替使用。

2 李流胶病

危害枝干和果实, 但以危害主干和主枝为主,有的果实也会受害,产生流胶。 此病属于真菌类病害。

2.1 症状表现

1)在枝干上的症状表现。 感病枝干的病部皮层呈瘤状隆起,或环绕皮孔出现直径1~2 cm的凹陷病斑。 常从皮孔处流出淡黄色软而透明的液体, 后经氧化凝结, 变为较硬的赤褐色胶状物。

2)在果实上的症状表现。果实感病后,病部也会流出淡黄色透明胶液, 后变成较硬红褐色凝胶。近成熟期果实病斑处初为褐色腐烂状,后逐渐密生粒状小点, 空气湿度大时粒点上溢出白色块状物(此为病菌孢子),借风雨继续传播。

2.2 药剂防治 刮治病疤和涂药是关键防控措施。 每年萌芽前和10 月中旬各刮治1 次,一定要刮到健康木质处,且要向外多刮8 mm 左右的好皮,然后涂药。 涂药时要向外多涂3 cm 左右。可选择的药剂有3%抑霉唑膏剂、3%树大夫水剂10 倍液或8%宁南霉素10 倍液。

3 李红点病

属于真菌性病害,主要危害叶片和果实。感病较重的园区, 当年果实的品质和产量均可受到严重影响。病菌在干枯的病叶上越冬,次年李树谢花后借风雨传播, 从展叶期至9 月份均能发生,尤其在雨季传播较快,易暴发。

3.1 症状表现

1)在叶片上的症状表现。叶片感病,初期病部呈现微微隆起、 边缘清晰的近圆形橙黄色病斑。 随着病情的发展,病斑逐渐扩大,颜色渐渐变深, 病部叶肉随之加厚, 病部产生深红色凹陷, 背部凸起, 叶片卷曲, 后出现黑色小粒点(病菌孢子囊壳)。 感病较重时, 叶片上病斑密布,叶片发黄,提前脱落。

2)在果实上的症状表现。果实感病,初期产生稍稍隆起、边缘不太清晰的圆形橙红色病斑。随着病情的发展,病斑变成红黑色,其上着生深红色小粒点。 常会造成果实畸形,提前脱落,或者失去食用价值。

3.2 药剂防治 从花后开始至9 月下旬,每隔15 天左右用药1 次。 可选的药剂有100 亿/mL枯草芽孢杆菌800 倍液、37%苯醚甲环唑3 000倍液、50%氯溴异氰尿酸2 000 倍液、8%宁南霉素2 000 倍液、43%戊唑醇1 000~1 500 倍液。以上药剂交替使用。

4 李褐腐病

有的地方也叫李实腐病,真菌性病害,主要危害李树的花和果实,还可以侵染枝条,贮运期间的果实也容易感病。病菌在病僵果上越冬(冬剪时注意及时清除深埋或带出园区集中烧毁),越冬病菌在4 月雨水多时侵染花朵和果实。 此病不可轻视,否则果实成熟季节如遇连阴雨,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

4.1 症状表现

1)在花上的症状表现。 病菌从花瓣顶端或柱头侵入,很快扩大到萼片和花柄,花感病后,先产生褐色斑点, 在潮湿环境中会出现灰色霉层,形成花腐。

2)在果实上的症状表现。 病果表面初为圆形、褐色病斑,很快扩大到全果(如果实成熟期遇上连阴雨,就会出现这种病状),造成果实褐腐,病果表面出现灰白色霉层。

3)在枝条上的症状表现。 病菌可通过病果的果柄以及病叶的叶柄侵染嫩枝, 并进一步蔓延到大枝上,形成溃疡斑。 常伴有流胶。 湿度大时会出现灰色霉状物。

4.2 药剂防治 冬剪时清除病僵果。 萌芽前全园淋洗式喷施5 波美度石硫合剂。 花后和果实成熟期各喷2 次药。可选药剂有70%甲托800~1 000 倍液、37%苯醚甲环唑1 500~2 000 倍液、75%百菌清600 倍液、50%腐霉利800 ~1 000 倍液、 春雷赛唑锌1 000~1 500 倍液、氯溴异氰尿酸1 000~1 500 倍液。

猜你喜欢
病部感病褐色
土壤pH和主要养分含量与山核桃干腐病的相关性研究
你的手充满时辰
Conversation in a house
Red Panda小熊猫
甘蔗实生苗早期阶段黑穗病抗性鉴定与评价
5个欧亚种葡萄品种感染霜霉病后4种酶活性的变化
苹果轮纹病与炭疽病的区别
梨锈病的发生与防治
基于高光谱数据的马尾松松萎蔫病早期监测1)
外科日间病部运行对医疗费用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