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提升对策研究

2023-08-23 11:34陈熠赵冠张艳虹浙江树人学院
农场经济管理 2023年5期
关键词:竞争力一带一带一路

陈熠 赵冠 张艳虹(浙江树人学院)

一、引言

“一带一路”的建立为我国及沿线的各国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极大提升了中国农产品的国际影响力。习近平总书记于2013年提出了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愿景,为农业“走出去”提供了新思路。截至2022年12月7日,中国已与150多个国家、32个国际经济组织签署两百余份“一带一路”倡议合作书。2021年,我国农产品进出口总额高达3041.7亿元,同比增长23.2%。其中,出口额为843.5亿元,同比增长10.9%。以上数据表明“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以来,我国农产品的外贸发展达到一个新的水平,我国农业外贸发展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持续上升。

二、“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农产品外贸发展现状

(一)农产品出口种类相对集中

我国农产品出口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的产品种类上。2021年,从数据上来看,我国农产品出口种类中,水产品及制成品出口金额最高,为219.1亿美元,占我国农产品出口总额的22.6%;出口金额排名第二的是蔬菜种类,为157.7亿美元,占我国农产品出口总额的18.7%;出口金额第三的是水果种类,出口额为75.1亿美元;谷物和食用植物油出口额较少,仅占我国农产品出口总额的1.4%和0.24%。由此可见我国农产品存在出口比例失衡、出口结构不合理的现象。

(二)农产品国际贸易主要方式为一般贸易

我国的农产品贸易主要方式是一般贸易、加工贸易、保税物流。从2022年我国农产品进出口数额来看,一般贸易方式下,出口农产品达到了323.45亿美元,占总出口额的38.3%。加工贸易为我国农产品出口第二大贸易方式,出口交易额仅有67.89亿美元。保税物流的贸易额位于贸易方式中的第三位,进口交易金额为54.32亿美元。由此可见,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中最主要的贸易方式为一般贸易且发挥了最关键作用,且保税物流、加工贸易这两种贸易方式,不仅贸易规模较小,而且得不到政府支持。

三、“一带一路”背景下提升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难点

(一)贸易逆差不断增大

据我国农产品进出口数据统计,自2013年“一带一路”建设以来,我国农产品进出口交易额呈逐年增长趋势,且未出现较大变化,但随着进出口额的不断变化,贸易逆差正在持续扩大。

深究其原因,一是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具有非常巨大的消费市场,且现阶段国内农产品生产力满足不了国内人民的需求,因此有必要进口农产品以弥补市场需求断口。第二,我国农产品种植未能形成规模优势,农产品种类也存在一定程度的缺乏,因此存在出口乏力的现象。

(二)农产品出口结构不合理

在农产品出口贸易环节中,还存在不合理的市场结构和不够多元化的品种结构两个难题。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主要依靠低成本优势、低价格竞争,但是,由于我国产业结构正处于转型和升级的关键时期,低廉的劳动力逐渐被取代,导致农产品生产成本不断提高,原先的低成本优势已荡然无存。此外,在“一带一路”政策的推动下,我国与沿线国家开展了深入的交流和贸易合作,其中水产品、瓜果、蔬菜、肉类等产品占据了贸易规模的七成以上,这种过于集中化的品种结构不利于我国同“一带一路”国家的贸易合作,我国农产品存在的优势也不能得到充分发挥。

由于我国的出口市场较单一,我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贸易时所能开发的市场有限,因此,对美国和欧盟的农产品出口仍是我国的主要市场。不够多元化的出口市场结构加之集中度较高的品种结构,给我国的农业出口带来了负面影响。

(三)农产品贸易发展体系不健全

“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农产品出口受国家宏观政策、企业和地区等因素的限制。除外,我国农产品贸易的整体发展规划不明确,贸易合作机制尚未成熟,尤其是农业的国际贸易服务系统还缺少相应的政策指导,致使在出口时我国农产品面临许多的问题。此外,在农产品出口贸易中,存在着我国未能与其他沿线国家签订合作协议的现象,如两国之间跨境电商的合作协议存在空缺、产品数据得不到共享、物流信息不能及时反馈等。这些情况不利于深入实施“一带一路”政策,我国农产品贸易也将遭受损失。

(四)农产品贸易人才的缺乏

农业的稳步发展离不开科技和人才的双推动。对于“一带一路”建设,只有十年的短暂发展时间,基础较薄弱,其中人才问题十分突出。我国农产品贸易人才整体素质偏低,而从事国际贸易的人员综合素质低会影响贸易环节的流通和通关能力,特别是在我国农产品跨境电商方面,迫切需要专业人员的加入,以打造多元化的营销方式来提高运营效率。鉴于此,如果人才缺失这一软肋得不到解决,将会拖慢我国农产品的过关效率,从而影响到农产品对外贸易的各流程。

四、“一带一路”背景下提升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举措

(一)政府方面

1.完善法律法规,健全农产品贸易政策体系

在健全农产品安全的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我国也要建立符合国际通行标准的农产品质量与安全标准,对不符合标准的农产品进行规范和处罚,通过政府的宣传和实施,先确保质量再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安全意识。

2.加强标准化建设,完善农产品贸易结构

要优化和改善我国的出口结构,首先,将我国传统的粗放发展方式转向高质量的高附加值发展方式,提高农产品的深加工能力,进一步提升农产品的技术水准。其次,利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进一步提高我国水产品、水果、蔬菜、畜产品的质量,缩短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劳动密集型农产品的质量差距,提高出口优势[1]。政府要从不同的视角对我国农产品的出口竞争力缺乏这一问题进行更加详细的分析,并深入挖掘其深层次原因,对症下药,提供经济、技术等方面的扶持,以促进农产品贸易的持续发展。

3.强化农产品核心竞争力,重视国际贸易博弈

第一,“一带一路”倡议为我国农产品出口提供了机遇,应抓住机遇,以提升技术水平为核心,塑造我国农产品核心竞争力。尽快落实“政策、科技、信息、人才”等领域的战略规划,加大力度创新农业生产、农产品贸易所需的科技、设备,注重人才培养,促进我国农产品由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的初级产品出口向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精深加工农产品出口转变[2]。

第二,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和不断深化,未来中国将面对多方贸易壁垒[3]。加强国际贸易中的博弈,可以有效规避各种贸易风险,从而提高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4]。因此,在政府层面,应通过健全贸易政策协调机制,推动多边贸易谈判,防止一些国家利用行政手段来制约我国农产品的出口[5]。

(二)企业方面

1.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

“走出去”农产品的品牌价值是衡量农产品认可度的一个重要指标,品牌建设好,才能足够吸引消费者,进一步提升品牌的竞争力。农产品企业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准确适应市场,加大宣传力度,树立农产品民族品牌意识,并适当注入地方特色文化,为公司的未来有序健康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使民族品牌农产品抢占市场。除此之外企业应及时和政府申请援助,使其提供政策引导与技术支持,由此来推广具有代表性和品牌性的农产品,带动地域性农业产业发展[7]。只有这样,我国的企业才能从内部和外部的各种渠道来加强国际合作,从而增强农产品的国际竞争能力。

2.重视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一带一路”战略要求培养掌握农业生产指标和贸易出口有关标准的高素质人才,此外企业要通过创新创业栽培农产品跨境电商人才,加强同沿线各国农业人才的交流学习,从而使国际视野人才队伍不断庞大,开创多元化的出口贸易思路,促进交易规模不断扩大。“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开展农业合作时,可在当地设立相关的分公司,充分利用各国各类人才的优势,并重点关注如何留住人才、如何发挥人才的作用。据农产品企业发展特征和农产品特点,依照国际市场的需求变化,对复合型人才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培训,来解决我国农产品贸易中人才不足的软肋。

五、结论

通过深入分析我国农产品外贸发展现状、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相关指标及所存在的问题,可清晰得知我国农产品竞争力尚未形成明显的优势。因此,必须抓住发展契机,通过采取各种手段,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贸易方式的优化、贸易服务的建设,以拓宽我国农产品市场规模,发挥产品优势,从而提高我国农产品的的国际竞争力。同时鼓励我国企业培养复合型人才,从时代背景与环境出发,打造出具有地域和国际特色的农产品品牌,充分利用互联网完成农业贸易升级,促进农产品国际贸易的多元化发展。最后,我国农产品贸易必须置于世界贸易发展大背景下,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农业合作中分享、合作、促进,通过优势互补,真正提高我国农产品的国际贸易实力和竞争力,促进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的长远发展。

猜你喜欢
竞争力一带一带一路
“一带一路”我的梦
ДОВОЛЬНО ЗАПРЯГАТЬ,ПОРА ЕХАТЬ!
数说“一带一路”这5年
论外卖品牌的竞争力
日本竞争力
“北上广深”pk城市竞争力
“走出去”能否搭上“一带一路”这趟车?
在联合中提高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