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色教育”文化资源融入龙江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2023-08-23 11:34殷培凤王秀丽黑龙江农垦职业学院
农场经济管理 2023年5期
关键词:五色北大荒龙江

殷培凤 王秀丽(黑龙江农垦职业学院)

—、“五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提出背景

(一)“五色教育”是强化素质教育,推动高校思政育人模式创新的时代要求

“五色教育”以红绿蓝金和本色为依托,即红色基因传承教育,绿色生态文明教育,蓝色高新科技教育,金色现代农业教育,本色区域文化教育,强调因地制宜、因校而异,增强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吸引力,锻炼了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内涵。让高校思政教育贴近社会现实,回应了新时代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时代要求。

(三)落实“五色教育”是培养龙江落地型人才的重要举措

(二)“五色教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是破解传统教育困境的有效途径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教育方针的关键课程。破解传统思政课堂教师一言堂,学生人在课堂、思维游离在课堂之外的困境,就要大力提升思政课的亲和力和针对性。“五色教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通过多元化的实践教学活动,把理论教学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使学生在接触社会现实中感悟理论的魅力,涵养德行、增长智慧,增强了思政课的育人效果。

黑龙江省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和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构建“五色教育”体系,形成有龙江特色、有学校特点的,能深下去、接地气、火起来的思政教育,可以加深学生对黑龙江的了解与热爱,引导学生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转化为报达回馈家乡、推动龙江振兴的人生和职业选择,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精神支撑,为龙江的振兴培养落地型人才。

二、黑龙江“五色教育”的独特文化资源禀赋

(一)红色是黑龙江优秀精神和独特地域文化最深刻的底色

黑龙江在革命和建设时期,陆续形成的东北抗联精神、北大荒精神、大庆精神和铁人精神是黑龙江人民优秀精神品质的集中体现。龙江四大精神共同的核心内涵就是“爱国和奉献”,从战火纷飞的革命年代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勤劳勇敢的黑龙江人民书写了可歌可泣的壮丽篇章。红色基因是新时代黑龙江全方面全方位振兴的文化底蕴和力量源泉,是建设“六个强省”的深层动力。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奋进的新征程,黑龙江要展现大作为、做出大担当,就要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增强龙江振兴的底气与信心。

(二)绿色是黑龙江高质量发展最靓丽的色彩

黑龙江拥有森林、湿地、草原、湖泊、江河等丰富的生态自然资源,成为祖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屏障。党的十八大以来,黑龙江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持续推进大小兴安岭林区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抓好湿地保护,推动退牧还草工程,强化水质改善顶层设计,建立五级河湖长制,破解了水质保护难题。通过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综合治理,黑龙江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呈现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新龙江的美丽图景。

(三)蓝色是科技之色,代表着龙江创新发展的时代特色

黑龙江作为科教大省,拥有百年建校历史的哈工大、国家“三海一核”人才基地和科研基地的哈工程等全国重点高校,科技创新实力雄厚。乘着“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战略东风,新时代的黑龙江以科技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对标四个面向,服务国家科技自立自强。从“神舟”号系列飞船到“天宫”空间实验室,从“奋斗者”号潜水器到“嫦娥五号”探月工程,新时代龙江科技人才发扬“两弹一星”精神为国家一系列重大科技突破发挥了关键支撑作用。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黑龙江将进一步发挥科教强省的优势,催生出更强大的动力源。

(四)金色寓意成熟象征着收获,是现代农业的主色

黑龙江作为国家粮食主产区,始终肩负着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使命,努力打造现代农业先行示范区,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通过标准化农田建设、种业振兴行动、农业科技应用等举措,全面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黑龙江省粮食产量连续13年位居全国第一。北大荒集团实现“十九连丰”依靠的是组织化程度高、农业现代技术到位率高和农业技术成果集成转化快的技术优势,切实扛起作为农业强国“王牌军”的使命和担当。

(五)银色冰雪是北国龙江独特而靓丽的文化名片

黑龙江是全国最早发展冰雪经济的省份,也是冰雪文化最早塑造地。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太阳岛雪博会,吸引了全国乃至世界各地游客,成为冬季冰雪旅游的首选之地。依托冰天雪地的天然优势,黑龙江冰雪运动蓬勃发展,“冰雪嘉年华”等群众冰雪体育运动,展现出龙江人的冰雪文化自信。冰雪产业的深入发展必将进一步助力龙江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

三、“五色教育”文化资源融入思政课教学的目标与路径

(一)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传承好红色基因教育

依托龙江“四大精神”红色教育资源,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在课堂理论教学过程中,将杨靖宇、赵一曼、赵尚志、李兆麟等东北抗联将士的英雄事迹作为案例素材,引导学生树立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忠贞的爱国信念。通过讲解“北大荒”和大庆油田的开发建设历程使学生感受和领悟艰苦奋斗、勇于开拓的创业精神。调动学生的主动性,通过讲述红色经典故事、唱红色歌曲,诗朗诵、演讲等丰富多彩的课堂实践活动强化课堂教学的育人效果。

利用“烈士纪念日”等纪念活动开展龙江“四大精神”书画展、板画展等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带领学生在节假日到东北烈士纪念馆、北大荒博物馆等纪念馆进行参观,通过身临其境的体验,加强学生听党话、跟党走,做红色基因传承人,立志贡献家乡、报效祖国的使命感。

(二)建设绿色生态文明,践行绿色发展新理念

生态是大自然恩赐的宝贵财富,要教育学生像爱惜生命一样爱惜生态环境。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融入绿色教育的内容。通过党的十八大以来黑龙江落实生态环保理念发生的巨大变化,引导学生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环保意识。

在“世界环境日”“世界水日”等纪念日,开展绿色讲座,利用寒暑假,组织学生进行生态环境社会实践调研,开展森林、湿地、草原、河流、湖泊等生态环境基本省情教育,通过实地调研使学生亲近山川河湖自然之美的同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维护生态安全的能力和本领。

(三)掌握蓝色创新科技,增强科技创新紧迫感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黑龙江高校要担负起创新人才培养的使命,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创新禀赋,将科学家精神有机融入课堂教学,充分发挥以王大珩院士、马祖光院士、刘永坦院士为代表的时代楷模的榜样力量,引导学生勇担科技报国、科技强国的时代使命。

结合学生专业,组成社会调研团队,通过参观哈药集团、完达山乳业等企业的生产车间,体验现代高新技术及工艺流程,感受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的蓬勃生机和历久弥新的工匠精神,引导学生认清专业技术创新的前沿要求,主动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增强学生掌握专业领域创新科技的紧迫感。

(四)投身金色现代农业,强化粮食安全使命感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思政课要充分发挥铸魂育人作用,就要将弘扬传承北大荒精神和新时代北大荒集团“三大一航母”发展战略结合起来,不但要讲清北大荒早期开发的艰难历程,更要讲好改革开放以来北大荒“二次创业”过程中的创新举措,使学生了解农业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在北大荒实现粮食增产中发挥的关键作用,增强学生掌握现代科技,推动“三大一航母”建设的积极性,努力成长为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复合型人才。

利用寒暑假带领学生参观北大荒现代科技园体验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技术与农业生产结合所展现的科技魅力。组织学生专业技术团队到学校周边开展“科技下乡”志愿服务活动,学生利用专业知识和技能帮助农民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技术难题,在实践中实现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增强学生投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本领与信心。

(五)塑造银色冰雪文化,突出地域文化独特性

冰天雪地的自然景观构成了黑龙江独特的地域文化。滑冰、滑雪等健身运动发展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冰雪运动,也培养了杨扬、王濛、申雪、赵宏博等一大批为国争光的冰雪运动健儿。思政课教学要深入挖掘传统冰雪运动所蕴含的人文精神,讲好“冰雪故事”增强冰雪文化自信,打造好冰雪经济的文化底蕴和价值引领。

营造校园冬季冰雪文化氛围。举办冰雕比赛、雪雕比赛,开展滑冰、滑雪等各种冰雪运动,使学生通过各种冰雪运动亲近自然的同时,提高审美力,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塑造坚毅的品格。

四、结语

“五色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作为一种新理念、新模式,必将引发课堂革命,需要有效聚合学校、家庭、社会、企业等各方资源和力量,形成“三全育人”的教育范围,使学生在实践体验中传承红色基因,开阔视野,增强创新本领,在服务家乡振兴过程中找准职业发展目标,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

猜你喜欢
五色北大荒龙江
龙江少年爱冰
五色为功——孙博文的艺术探索与价值
龙江剧《弘治私勘》
当延安精神遇见北大荒
勇于担当 主动作为 积极打造龙江人民调解工作升级版
五色入五脏一年更健康
从北京到北大荒
北大荒:新航母,再出发
五色人小组
图读龙江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