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河南蔬菜优势产业 促进农民收入快速增长

2023-08-25 02:39王吉庆
农村农业农民·B版 2023年8期
关键词:麦茬河南优势

王吉庆

河南是名副其实的“中原粮仓”“国人厨房”,为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但占全省总人口42.9%的乡村人口,仅创造了9.5%的生产总值。发展河南蔬菜优势产业,是加快实现河南农民增收的可行途径。

一、河南蔬菜产业在全省经济发展中的地位

2021年,河南蔬菜播种面积2637.11万亩,居全国第一位;蔬菜产量7428.99万吨,居全国第二位;蔬菜作物播种面积占全部农作物播种面积的12.44%。蔬菜年产值2048.66亿元(不含西瓜、甜瓜、食用菌),占第一产业总产值的19.51%,占种植业总产值的31.21%,是小麦产值的2.17倍,蔬菜在河南农民收入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二、河南发展蔬菜产业的优势

(一)地理区位优势

河南地处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带,气候温和,日照充足,降水丰富,农业资源优势明显。豫南地区属亚热带北缘,气候温暖,冬季和早春气温较豫北地区高3℃~4℃,具有发展早春露地绿叶蔬菜的优势。豫中北部属暖温带,冬季较东北地区温暖,被专家认定为全国最适宜发展设施农业的地区之一,尤其是秋延后和早春设施栽培具有明显优势。河南扶沟塑料大棚优质黄瓜、滑县和兰考大棚优质甜瓜就是很好的范例。河南要发展设施栽培,把设施蔬菜产业做大做强。

(二)土地和水资源优势

河南小麦种植面积8000万亩左右,夏粮收获后麦茬复种蔬菜是提高农民种植业收入的有效途径。20世纪90年代,河南麦茬番茄、麦茬辣椒、麦茬大葱、麦茬茄子、麦茬大白菜收到了很好的种植效果。目前,临颍、内黄、柘城麦套小辣椒的大面积发展,形成了夏季抓粮食生产、秋季抓经济的良好局面。河南应发挥夏粮收获后的土地资源优势发展蔬菜产业。河南发展麦茬蔬菜种植较河北、山东有土地优势,较山西、陕西有水资源优势,较安徽有夏季降雨少的气候优势,较河北、山东、山西、陕西夏秋蔬菜南运销售有交通优势。因此,河南应借助麦茬蔬菜优势发展新兴名优蔬菜。

(三)地形优势

河南地形西高东低,东西海拔高差在千米以上,夏季高山气候凉爽,地下水资源丰富。夏季在高山、塬上露天条件下,番茄、辣椒、菜豆、白菜、萝卜生长良好。三门峡陕州区、灵宝,海拔600米以上就有近百万亩土地适宜发展夏季蔬菜栽培。豫西高山夏季凉爽,较中东部地区温度低4℃~5℃,适合蔬菜生长,生产的蔬菜远销云南、四川。豫西高山发展高山蔬菜,较云南、贵州有交通运输和土地平整优势,较内蒙古、宁夏夏季蔬菜东运销售有交通优势,较甘肃、陕西、山西有水资源优势。因此,应发挥豫西高山蔬菜优势,形成新兴名优蔬菜产品。

(四)劳力优势

蔬菜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露地蔬菜人均管理面积5~10亩,设施蔬菜人均管理面积1~3亩。蔬菜生产是安排就业的重要途径,劳动力也是蔬菜产业发展的基础。河南有充足的农村劳动力,2022年乡村从业人口4239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省外输出1276.05万人,这是发展劳动密集型蔬菜产业的优势。

(五)传统和新兴名优蔬菜优势

河南蔬菜品种资源丰富,历史名优蔬菜众多,包括中牟大蒜、温县山药、淮阳黄花菜、杞县胡萝卜等。随着蔬菜产业的发展,河南发展形成了一批新兴名优蔬菜,包括扶沟大棚黄瓜、滑县大棚甜瓜、新乡大棚番茄、灵宝日光温室西葫芦、鹿邑芹菜、淅川小辣椒等。已经形成的历史名优蔬菜和新兴名优蔬菜是河南蔬菜产业做强的基础。

三、建设河南四大优势蔬菜产业基地

(一)建设设施蔬菜基地

从蔬菜销售市场看,由于西北、东北设施蔬菜面积增加,河南5月上市的露地蔬菜没有外运优势,5月上市的大棚果菜优势也在下降,早春果菜上市期要提早到4月份及以前,才能保持市场优势。因此,现有早春露地蔬菜要向塑料大棚覆盖转变、现有的塑料大棚要向外覆盖保温塑料大棚转变、发展保温性能良好的日光温室、发展具有内覆盖保温性能的智能连栋温室,是河南设施蔬菜基地的设施发展趋势。

(二)发展豫南早春菜基地

充分利用豫南土地与气候优势,从水稻-油菜、水稻-小麦种植模式转型到水稻-结球生菜、水稻-早春结球甘蓝、水稻-早春大白菜、水稻-早春花叶菜以及春甘蓝、春花菜种植模式,面向全国建设豫南早春菜基地。以十字花科、菊科蔬菜为主的豫南早春蔬菜基地具有明显区位优势,相对于长江流域,豫南早春菜基地蔬菜春季抽薹晚,可销售到黄河以北和长江以南地区。相对于黄河以北地区,豫南及南阳盆地冬季和早春气候较温和,二年生蔬菜可露地越冬,蔬菜生产成本、品质和价格优势较为明显。

(三)扩大麦茬蔬菜基地

河南常年夏粮小麦种植面积8000万亩左右,秋季玉米播种面积4500万亩、花生播种面积2200万亩、小辣椒播种面积260万亩、大葱播种面积150万亩,再减去其他秋季复种作物,有500万亩左右可以扩大麦茬蔬菜优势产业。充分利用河南小麦收获后的土地优势,在不减少小麦-玉米、小麦-花生等粮油面积前提下,扩大小麦-辣椒、小麦-番茄、小麦-茄子、小麦-大葱、小麦-大白菜、小麦-洋白菜等种植模式。夏秋南方多雨,晚秋北方温度低,河南发展麦茬、建设秋淡季蔬菜基地具有明显优势。按照每亩3000元粮菜复种纯效益,发展500万亩小麦复种蔬菜栽培,可为河南农民增收150亿元。

(四)建设豫西高山夏季蔬菜基地

充分利用豫西高海拔地区夏季气候凉爽的优势,发展夏季大白菜、结球生菜、结球甘蓝、夏萝卜、越夏番茄、越夏辣椒、菜豆等不耐炎热的蔬菜,建成面向河南乃至我国中东部地区的夏季蔬菜生产基地。

四、实现河南蔬菜产业的七大提升

(一)着力提升产品质量

“番茄没有番茄味,黄瓜没有黄瓜味”是消费者对蔬菜产品风味品质的诟病,其主要原因有三:一是蔬菜育种过于追求高产、抗病、耐运输、耐贮藏的目标,导致一些风味品质性状基因丢失;二是栽培上追求高产,不合理地大量施用化学肥料,不科学地大量灌水,特别是大量施用氮素严重影响了蔬菜的风味品质;三是不适当的设施栽培,过分追求反季节栽培,在不适宜的地方和季节难以种出优质蔬菜产品。因此,蔬菜生产要把提高蔬菜质量放到首位,包括严抓产品安全质量,保持产品营养质量、着力提高口感和风味质量,努力提升产品外观质量。

(二)品种、种苗升级

在蔬菜品种方面,设施果菜品种、露地花椰菜和青花菜等蔬菜,国外品种占比50%以上,存在价格高和“卡脖子”问题。在蔬菜商品苗培育方面,河南商品化育苗产业发展滞后,设施栽培条件下果菜类蔬菜商品蔬菜苗仅占市场需求的11.5%,面对300亿株以上的市场需求量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优良品种是保证蔬菜品质的内因,要把蔬菜品质放到首位,选择优质多抗的蔬菜种子,并且要加强优质品种的选育;要实现菜农自育苗向专业化商品苗的转变,充分发挥商品化蔬菜苗品种纯正、整齐、健壮、无病虫、抗病的优势。河南省农业农村厅实施的蔬菜工厂化育苗工程效果很好,建议加大支持力度。

(三)栽培设施结构性能提升

从设施结构看,现有设施建造材料抗灾能力差,保温材料保温性能差、设施空间结构小、温光性能调控能力弱。需要提高抗灾能力,适应机械操作,改善环境调控性能,提高农事操作和环境调控的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水平。

(四)栽培及綠色防控技术提升

在栽培水肥利用方面,要实现从“大水漫灌、大量施肥”向“精准灌溉、定量施肥”的转变;在病虫害防治方面,实现由主要依靠化学防治向农业、生态、生物、物理、生理综合绿色防控技术的提升。提高灌溉用水、化肥和农药的利用效率,实现节本增效、减少面源污染,实现种植标准化。

(五)采后处理升级

蔬菜采后要实现从原材料销售、常温运输向产地分级、清洗、包装、预冷冷链运输的升级。

(六)生产组织方式升级

实践证明,在多种新型经营主体中,家庭农场和村集体主导的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是比较适宜的蔬菜生产组织方式,有利于实现蔬菜生产的区域化、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绿色化和品牌化发展。

(七)品牌和经济效益提升

从品种、生产资料投入、标准化技术应用、采后的清洗、分级和冷链运输等全产业链角度,培育一批区域蔬菜品牌,通过品牌保证食品质量安全,实现产品订单化生产和增值,打造区域蔬菜品牌,对蔬菜产业健康发展及经济效益提升至关重要。

[责任编辑:李伟杰]

猜你喜欢
麦茬河南优势
淮北地区麦茬机插优质食味粳稻氮肥减量的精确运筹
矮的优势
麦地
出彩河南
河南:过大年,逛庙会
河南:走进就业的春天
画与话
放歌河南
大地苍茫
谈“五老”的五大特殊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