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古诗词阅读教学的四个步骤

2023-08-25 09:04廖凤菊
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中旬 2023年7期
关键词:春花秋月虞美人李煜

廖凤菊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是南唐末代皇帝李煜的一首词作,也是他的绝笔。面对这样一首经典词作,教师要如何开展阅读教学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四个步骤展开教学。

一、引导学生诵读作品

教师开展古诗词阅读教学的第一步就是引导学生将字音读准,同时还要让他们把握好作品的整体节奏。李煜的这首《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中并没有过多的生僻字,所以对于高中生而言,在初步阅读词作的过程中把字音读准,是必须要做到的。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先让学生自主阅读作品,然后再挑选出几名学生进行朗读展示。其余的学生则需要在聆听的过程中作标记,思考几位朗读者在把握整首词的音准上有何异同。接着,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给学生展示名家的诵读音频或视频,再让全体学生学习名家的诵读技巧,把握字词的读音。

第一句“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中的“了”字是“了结”“完结”的意思。时光呀,它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呢?词人觉得只有时光了结了,人的哀愁才会得以消除。所以,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一定要重读“了”这个字。第二句“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中的“又”字,表明词人心中的哀愁随着东风一次又一次地吹来。这里的“又”字需要重读。第三句“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中“应”的读音也需注意,在这里它读第一声,意思是“应该”。虽然住在金陵城里的人换了,但是那里精雕细刻的栏杆和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都还在。第四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其中的“几”字应该重读,以更好地抒发词人的情感。他似乎在问:“这忧愁怎么就连绵不绝呢?”

二、鼓励学生翻译作品

在高中阶段,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古诗词相关知识。所以,当他们可以流畅地诵读作品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根据注释对词作进行自主翻译。《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一词的字数并不多,词人的语言也比较简洁。学生基本可以较为顺利地翻译整首词。

在教学中,教师也要格外注重一些翻译上的问题,比如关于词中“朱颜”的解释。“朱颜”一般是指美人、年轻的容颜,那么词人在这里写“朱颜改”仅仅是在叹息容颜的衰老吗?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的意思,教师可以为他们讲解李煜的故事。李煜是南唐末代的皇帝……南唐是他在位期间衰亡的。一句“往事知多少”带领读者回首往昔,看到了李煜是如何从一位尊贵的国君沦为如今的阶下囚的。所以,词中的“朱颜改”暗指南唐的灭亡,流露出词人对过去的怀念之情。最后一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翻译比较简单。但是,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花样”翻译,将最后一句分别作为开头和结尾去翻译作品。比如,开头是“要问我的心中有多少忧愁”,结尾是“回想起来,这些愁思就像滔滔春水般奔涌而来”。至于中间的内容,学生就可以根据词作的内容和自己的想象去自行填补了。

三、带领学生体会词人的情感

对情感的体会是需要贯穿在整个阅读过程中的。在诵读环节中,学生只能初步感知词作的情感基调;在翻译环节中,学生也只能结合词作的内容略微感知到对方的情感。接着,教师就需要带领学生进入阅读中的一个重点环节,那就是探究作者的内心世界,深入品味词作中的情感。

一般情况下,教师在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时可以着重引导他们关注作品中的“意象”。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词人在这里需要释放的是“愁”这种情感。情感本身是一种十分抽象的概念,如果只是说“我忧愁”,那么读者是无法直接体会到这种情感的。所以,词人在这里借“一江春水”这一特殊意象去表现自己心中忧愁的绵长。这时,抽象的“愁”就变成了具象的“一江春水”,读者就能更加直接和深刻地体会到词人的情感,更加顺利地走进词人的内心世界。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了解李煜其人。正所谓“知人方能论事”,说起一个朝代的灭亡,最值得关注的就是这个朝代的君主是怎样的人。能创作出《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这样的绝作,足以说明李煜是一个满腹才华的人。但是,作为一名君主,他是否承担起了他应当承担的责任呢?显然没有。根据史书记载,李煜在位时荒废朝政,整日沉迷于艺术创作,最终导致国家灭亡。之后,李煜被宋太宗俘虏,失去了往日的自由。结合词人的人生经历,学生再去阅读词作,就能更好地体会其中的情感。

四、指导学生快速背诵作品

背诵古诗词是学生的基本任务,也是让不少学生感到困扰的一个任务。教师的工作就是帮助学生把“背诵”这个任务变得更加简单。前面的教学已经为“背诵”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教师需要做的就是指导学生反复诵读作品。此时的读已经和第一阶段的读不一样了,这时,学生需要带着感情去诵读。“虞美人”是词牌名,以七字句和五字句為主,再配一个九字句作为结尾,整首词的节奏富有韵律美。李煜为了宣泄自己心中的情感,选用了“虞美人”这个词牌。但是,学生都是一个个独立的个体,面对同一首词作,可能会产生不同的感受。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就需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他们根据自己的理解,有感情地诵读作品。比如,针对“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这个句子,不同的学生在诵读的时候会产生不同的感受,读出来的效果也不一样。有的学生会读出一种较为舒缓的感觉,认为雕栏玉砌虽还在,但是曾经住在里面的人再也回不去了,用舒缓的语气可以突出“惋惜”的感觉。有的学生则读出一种较为紧促的感觉,认为回望过去,从另一个角度看,发生变化的也只是词人的身份、地位和处境,金陵城还是原本的样子,除了词人在“愁”之外,这座城几乎没有受到任何影响。出声短而紧促,可以给人一种情感郁结于心、难以排遣的感觉。教师要尊重学生对作品的理解,为他们配一些轻音乐,引导他们跟随音乐反复诵读,并慢慢尝试闭上眼睛背诵。置身于情境中,他们就会更加高效地完成背诵任务。

总而言之,开展古诗词阅读教学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步骤,讲究由简入繁,由浅入深,逐步带领学生感受作品的美。

猜你喜欢
春花秋月虞美人李煜
虞美人·蝶为媒
虞美人的烦恼
春花秋月望西楼
李煜
李煜作品
他把悲伤流成一江春水——读《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虞美人 侦查(外二首)
《蒋捷·虞美人 听雨》
满天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