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课程思政理念的高校英语混合式教学设计与实践反思

2023-08-26 05:08韩敏
大学·课外阅读 2023年7期
关键词:高校英语混合式教学

韩敏

摘  要:立德树人是德育的根本任务,而做好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是真正实现立德树人的关键手段。高校教师应该始终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工作任务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全过程,这需要高等教育要从“思政课程”走向“课程思政”。文章采用文献阅读、观察、调查等方式研究学校思政的必要性,并结合高校英语教学,提出基于课程思政理念的高校英语混合式教学措施,以此更好地优化混合式教学开展的效果,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关键词:课程思政理念;高校英语;混合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3)21-0129-04

学校是各项教育工作开展的前沿阵地,是思想教育的独特战线,思想理论政治教育直接影响到国家人才培养战略目标的顺利达成。改革开放四十多年以来,基础教育的质量得到了飞跃式的提升,但是近年来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持续高速发展,资讯的快捷传播以及德育工作日益受到重视等,这一切都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任务提出了更多新的时代要求[1]。高校教师必须要切实把握好立德树人的中心环节,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始终贯穿于高校德育课程教学工作,做到全程教育、全面育人。这就必须要求当今的高校教育要依据“经验传递与社会价值引导结合”这一基本教育目标,努力不断地探求开拓新途径,有效整合思政教育和思政培训以外的课程资源,使课程与思政在高校思想道德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

一、开展“课程思政”的必要性

“课程思政”理论的创立,把握了基本的教育教学规律,是一个指导高校教育与教学实践的崭新概念,体现出当代高校思想教育理论的重大改革、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和根本特点,还体现了当代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观点的发展演变趋势。

(一)满足教学内在需求

思想理论知识,对培养人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有着举足轻重的社会作用,而我国一般认为人民群众的各种思想政治状态关系着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社会的和平、长治久安和中华民族的光明前途。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日益加深,各种新的社会文化思潮等也在迅速地出现,人类社会的文化思维和道德价值观也将越来越呈现出更加多元化发展的新特点[2]。如何做到在思想多元化教育中求思想统一,维持统一思想的主导作用,是落实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和教学工作的关键。长期以来, 大学里的公共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很大程度上被标签化、空泛化,和其他专业课程间彼此割裂,尚未能真正实现各个课程模块之间的协同。这也就意味着在更客观层面上要求我国高等学校必须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教育基本理论研究为教学核心,建立起统一规范的全国高校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和课程体系,整合优质课程资源,增强思想教育合力。解读思想理论文化价值的深刻内涵和对生命意义的追寻促进推动了当代人类实现自我精神追求,能够真正让每个人的精神灵魂充满生命力、让人生充满意义。所以我们要在努力保持中国传统思政教学顺利有序进行的同时,联动其他专业教师进一步发掘所授学科的思政教育资源,将课程思政落到实处,并在立德树人的过程中,敢于承担自身的责任。

(二)贴合贯穿全过程教学的要求

高校道德教育让学生了解并把握道德规范、方法和理念,不断增强对感恩、包容、诚实、责任心等品质的意识与信念,是当前促进我国高校生立德树人理念养成发展的重要渠道之一[3]。课程思政教育的根本目标之一就是要坚持把思想知识的传播教育与价值导向的实践教育相结合,此外,在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基础上,对每位学生形成正确的社会主义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加以指导,教师也可在学校公共理论教育基础课程、通识理论教育基础课程和其他专业理论教育基础课程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理论教育,以凸显公共理论教育、通识理论教育以及其他专业理论课程教育的思政教育价值。高校需完善大学思政教育基础课程、通識政治教育核心课程模块与相关专业课程模块等三位一体完整的现代大学思想政治理论与教育课程体系[4]。

二、基于课程思政理念的高校英语混合式教学设计措施

(一)开展课程思政混合式教学改革的目标

所谓“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并非是简单的语言次序结构上发生改变,而是课程思政教师在实践中通过反复研究探索并不断总结实践经验后所形成的一种全新独特的教学方法[5]。课程思政实质上是一种教学观,并不是增开一个课程,也并非增加了一项活动,而是把学校的思想政治教学纳入课程教学中,在教学改革的各阶段、各领域更好地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混合式教学体现了现代课程与思政教育理论特色的现代新概念英语教学方法,基于“知识传授为价值引领”三位一体的课程教学总目标,重点围绕学习英语语言目标、培养爱国道德情操以及学生良好的行为准则养成等研究方向来开展建设现代课程思政教学系统。在培养学生提高英语语言能力和交际应用能力的同时,学校教育也要重视和培育学生坚强向上的爱国主义情感、优秀的品德素养和科学的价值理念,促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另外,中国学生要能够在深入了解掌握英语和中文这两门世界语言技能的基础上,开阔全球视野,了解外国文化的悠久历史、发展现状与现实国情;体味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艺术、民族风情文化的独特魅力,意识到加强对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保护与大力弘扬中华文化的重要性,以此途径来进一步调动中国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引领学生形成爱国、爱家的情怀[6]。

(二)开展课程思政混合式教学改革的内容

高校英语课程每周课时约4小时,一学期40学时理论课(20学时上机课)。在第一册中主要讲解未来的观念、存在的亲子关系、英雄以及兼职、诚信等相关的主题。在第二册中主要包括语言方面的教育、校园中的爱情,以及辩证的思想、观念。第三册中包含成功的关键,以此帮助学生能够顺利地克服存在的困难,提升自信心,进而更好地促进其综合素质的发展。全面地挖掘英文政治教学过程中的思政元素和历史文化思想内涵,各种政治教学过程中具有的思想内涵,蕴含在古今中外大量丰富的优秀政治教育思政文化素材、德育资料以及哲学思想中。大学英语教材编写中要涉及的大学生思政理论教育的主题范围十分宽泛[7]。如学习“When honesty disappears”,学习其中包含有关诚信与礼仪的相关知识,将商人、网红等相关的内容融入其中,梳理诚信小故事,让学生意识到诚信与礼仪的重要性,从而更好地提升文化自信。学习“Heroes of our time”时, 让学生体会其中表达的平凡又伟大的精神,让学生坚定理想信念,不断奋斗。结合思政教育工作开展主题实践活动。高校英语的教学过程中,学生要按照学习自愿、权利相对平等的基本原则来进行学习分组,在每一堂课上,老师要给每个小组留出五分钟左右的自由时间来进行英语Presentation,主要内容是围绕学习中西语言文化知识的英语演讲,用英语讲故事或朗诵英语美文名篇。课下,将聚焦于中西文化差异与跨文化交流的基本原则根据教材中各单元的有关文化背景知识,整合中西文化中的中国传统文化、艺术、风俗习惯、美学价值等方面内容的共性和不同。通过翻转教学的方式,实现课件生成、录屏、视频、动画的创作加工与后期处理一体化的现代信息技术系统,制作开发出一套可直接供广大学生学习与应用的多媒体微课视频,并将以官方微信及公众账号等为主要平台,公布展示给广大学生,同时也要求广大学生能够对视频呈现的各个知识点更深入了解学习与分析研究,并且能够针对其中某一特定知识点形成一套独特的知识概念,并最终能够在视频课堂平台上进行系统完整地表达。

(三)在文本翻译过程中,开展课程思政混合式教学

怎样抵御西方消极文化的不良影响,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先进文明成为全体英语教育者面对的重要问题。话语和文化之间的联系,是水乳融合、不可分割的。话语既是社会文化的组成部分,也是社会文化的媒介。语言与文化二者之间的密切关联确定了传统民族文化在口语教育中的关键地位。德国知名翻译理论家克里斯蒂安·诺德曾讲过:“在译文中要顺利了解他国民族文化,首先要了解本国文化”。所以,介绍中华传统文化和中国优秀的地域历史文化是英语语言教学进行思政教学的良好选择,可以培养学生对本民族文化的浓厚兴趣,从而提高民族荣誉感与创造力,培育爱国主义情感。在译文练习素材的选用方面,倾向性地选择反映中国地域和历史特点、可以激起学生的历史认同感和自豪感的素材。如阅读和编译全国“两会”的有关新闻和政府工作报告等,还可以选择一些与当地经济、社区生活、文化发展状况有关的翻译资料,如“信仰之光——蒙自英烈历史事件展”介绍资料(前言)、红河州民族传统节日的重要景点介绍资料等,以增强学生对本民族、本地方历史文化传统的认同与归属感,从而达到有效渗透学生课程思政的目的。

(四)优化学习成果和评价,落实课程思政混合式教学

高校英语教学中,为了增强学生对融入思政理念的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感受,可以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学生对这种教学模式的喜爱程度。通过观察学生的表现,可以了解学生接触课堂之外的缤纷世界的情况。了解当地的风俗习惯和中国传统习俗,也能够帮助学生及时地认识世界正经历着什么样的变化,对生活有什么样的影响。同时,通过与学生的思想交流与互动,帮助学生们建立自己的价值判断标准,很多学生作品中还增加了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人文景观的介绍,培养了广大学生强烈的民族爱国主义情感意识和民族荣誉感。采用了“翻转课堂”式的学习方法给英语学习者带来更广阔的英语国际视野,在对中西语言文化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和外籍老师之间的互动促进彼此建立更加真实、公正的价值判断标准。另外,学生在课堂中学习总结了关于“环保”“诚信”“家庭与爱”等相关议题的案例分析和理论探讨,促进学生们形成正确、健康的人生价值观与世界观。相较于我国以往传统的语言文化教育,更多学生愿意接受传统高校英语教学融入新的思政教学理论即混合式课堂教学,在体现其“专业知识传递与社会价值引导结合”的思想教育的目標基础上,在今后的英语通识课程教育中或其他专业的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增加思政教育内涵。课下还可以组织学生一起游览博物馆之类的外国建筑,在平时生活工作中也可以直接用纯英文交流。这些在一定的程度上也体现了目前各层次学校对相关专业课程融入思政理念的普遍接受程度和迫切需求,并都希望能把思政教育理念融入相关专业的课程教学与思想教育的实践活动[8]。

(五)培养文化自信,落实课程思政混合式教学

“自信是一个大国、一个民族发展中基本、更深沉、更长久的动力”。自信是中华民族繁荣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崛起的精神基石,了解西方文化与培养学生的民族文化自信并不矛盾。在高校英语教学中,引导高校学生对所涉及的中西文化进行全面剖析与理解,并通过中西文化比较,可以引导高校学生进一步加深自我意识、增强思想觉悟力与民族历史认同感,更清楚地了解中华民族文明的先进之处,进而对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发展产生信心与归属感。另外,用高校英语教学对高校学生进行时事教学[9]。例如,在党的二十大开幕时,第一时间向学生们传递了党的二十大报告的中英文版相关内容,然后引导他们共同阅读,从理解报告中中华文化词句的英文表述方式开始,继而了解报告中各种新时期语言灵活的英文表达方式,直到完全了解其丰富内容,然后从易到难,层层深化。就这样把党的二十大报告的有关信息用语言的方式纳入课堂教学中,对他们进行潜移默化的知识启蒙。通过向学生推荐由BBC拍摄的系列纪录片节目“Chinese New Year 2016”(《中国春节》)、“The Story of China 2016”(《中国故事》),还有我国播出的系列纪录片节目“China from Above”(《鸟瞰中国》)等,将我国传统历史文化的内涵自然而然地渗透到英文教学,培养学生的自信,激发其继承中华文明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引导学生认识和系统了解我国历史文化,进而产生民族文化自觉性,真实地做到大学英语教学与“课程思政”的结合,进而达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的。

三、结语

课程思政理念对开展高校英语混合式教学设计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是推动学校思政教学改革的重大措施。任何一名高校教师均应以立德树人为宗旨,进一步开拓视野,充分挖掘本学科专业的政治思政特色,并使之与政治思想理论教学有机融合,在教育活动中形成整体教育、全方位教育、全面育人的大思政局面。高等学校英语教师应学会重构课程内容,串出课程中的育人隐线。要实现精准思政,就需要更恰当地把思政教育和语言教学相互结合。此外,在混合式教学方法下,还必须不断创新话语教学方法,促使学生语言运用能力与思想政治素养的双重提升。

参考文献:

[1] 林勇. “课程思政”视域下的英语专业阅读教学改革探究——以英语阅读课程教学为例[J]. 才智,2022(25):22-25.

[2] 李文娟. 学术英语类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探究——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指南》[J]. 外语电化教学,2022(04):107.

[3] 谷珊,宋星滺,高镜. 课程思政视角下高校英语教学创新发展的新思路和实践路径[J].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22(04):109-113.

[4] 蔚艳梅,潘云翠. 课程思政理念下高校英语翻译教学研究[J]. 高教学刊,2022,8(22):180-183.

[5] 刘健. 高校英语课程思政教学的研究与实践——以雅思英语阅读课程为例[J]. 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2(07):154-156.

[6] 曾红. “三全育人”理念下的英语专业写作课程思政研究——以某大学为例[J]. 英语教师,2022,22(12):48-51.

[7] 王勇,彭洁予,俞明俍. 高校英语专业课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与实践——以上海兴伟学院“跨文化交际”课程为例[J]. 教育教学论坛,2022(25):96-99.

[8] 赵岩. 基于混合式教学视域的英语演讲教学与课程思政融合模式研究[J]. 大学,2022(06):165-168.

[9] 马一杰. 课程思政理念融入高校英语教学的路径分析[J]. 现代交际,2021(11):166-168.

(责任编辑:胡甜甜)

猜你喜欢
高校英语混合式教学
微课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高校英语教学实效性提升策略分析
高校英语语境教学的现状及对策探究
基于就业导向的高校英语创新教学研究
赛课网络平台混合式教学在居住空间设计的应用
混合式大学英语教学实证研究
离散数学课程教学方法改革
基于SPOC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和实践
基于语言学理论指导下的高校英语教学探讨
基于SPOC模式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