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戏闯上海(2023年 第30期)

2023-08-30 22:16
新民周刊 2023年31期
关键词:南戏当代人活态

上期封面

素有“南戏故里”的温州,近年来以“文化探源”的工匠精神,利用自身戏曲艺术优势,积极挖掘、整理历史文脉,在当代舞台上复原了“中华第一戏”《张协状元》,以及久负盛名的“荆、刘、拜、杀”四大南戏,南戏之祖《琵琶记》……使得古老的“中国故事”,通过昆剧、瓯剧、越剧等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以“活态传承”的方式再现舞台,展现在当代人的眼中。

九百年南戏,不再是书中冷冰冰的文字,而成了舞台上唱念做打、喜怒哀乐的人物,化作了一段段抒情悠扬的唱腔,一梦百年,今夕何夕,令人沉醉。

更为难得的是,温州将经典南戏作品带出了瓯江,走进上海,将九百年南戏文化带进了海纳百川的上海。四天大戏,座无虚席。温州南戏,“闯滩”圈粉,温州和上海两地的“戏曲互动”热闹收官。

挑剔的上海观众给了温州南戏最热情的掌声与叫好声。演出落幕,不仅集体起立掌声如雷,除了叫好声还有“再来!再来!”的呼喊。

富有活力的温州南戏,有着悠久的历史,有着鲜活的当下。南戏保有本土的獨特性,观众能从中发现坚定的自信、从容的自由与独创性,知其所来,方知未来。曲终人未散,温州南戏里,有文脉、有未来。

此次南戏来上海,为之后的北京、广州乃至大湾区等地的巡演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也为之后将南戏推上世界舞台,提供了一种可能。

(王悦阳)

猜你喜欢
南戏当代人活态
活态中医药传统知识数据库的构建与应用意义
瓯剧高腔与南戏渊源关系考
当代微信爱情故事
在“活态传承”中延续历史文脉
“南戏遗响”莆仙戏:从“草台”到课堂
“印度戏剧输入说”的生发与南戏研究的专门化
浅析《拜月亭记》中所体现的“南戏”艺术风格
活态文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