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问题—互动”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2023-08-31 19:08林芬
课程教育研究 2023年8期
关键词:互动高中数学教学策略

林芬

【摘要】高中数学难度较高,数学知识点晦涩难懂,通过对教师讲授的内容进行消化和吸收并理解来达到学习的目的,而班级中部分学生思维能力有限,无法全盘吸收课上所讲内容,数学学习存在一定的阻碍,数学教师要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情况制定出清晰的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在新课改背景下,数学教师的教学理念发生了转变,教师能够认识到以往教学的局限性,并开展探索创新寻找高效的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的时效性,让学生牢牢掌握数学概念。“问题—互动”教学模式在课堂中的应用,能够受到学生的欢迎,这一新颖的教学模式能够帮助学生突破思维困境,通过对学生的学习自信展开培养,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调动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对学生的思想培养、思维形成有巨大的帮助作用。本文围绕着高中数学教学的实际情况着手,探索“问题—互动”教学模式在数学课堂中的应用途径,加强师生的互动沟通,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高中数学  “问题—互动”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3)08-0160-03

“问题—互动”教学模式较为新颖,是教师在探索实践中发现的一种高效的教学模式,这一模式与以往的教学有着明显的区别,其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基础,能够加强师生的互动沟通,构建起信任的桥梁,教师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并围绕课程内容设计问题鼓励学生展开探究性学习,给予学生相关的空间,让学生的潜力得到激发,让学生的优势得到发挥,推动学生个性化发展。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能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在探究学习中能够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对高中数学教学展开调查后能够了解到,多数数学教师对“问题—互动”教学模式并不重视,以成绩论好坏的情况屡见不鲜,于学生全面发展会产生消极的影响,同时会限制学生各项能力的发展。针对这一问题,高中数学教师要调整教学方向,在教学中应用“问题—互动”教学模式,为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创设有利的条件,围绕课程内容设计问题启发学生思考,推动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一、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问题分析

在对高中数学教学展开调查后能够了解到,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数学课堂问题重重,学生的数学基础薄弱,思维能力发展受到限制。从实践教学来看,教师的教学方向存在偏差,重理论轻实践,学生受到这种教学模式的影响,会产生不良的学习习惯,另外教师在讲解过后并未进行梳理归纳,使得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比较零散,存在碎片化的情况,无法形成数学知识体系,对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会起到消极的影响。在讲授完理论知识后,设置习题引导学生开展练习,忽视了对相似概念的讲解,会导致学生混淆概念,无法理清相似概念之间的差异性和相似性,对其今后的学习和发展会形成阻碍。且高中数学中需要学生掌握的理论知识较为繁杂,教学节奏更快,为了挤出复习以及习题练习的时间,数学教师会压缩理论知识讲授的时间,对部分概念缺乏深入的分析解读,使得学生无法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数学基础薄弱,同时会给班级中的后进生带来沉重的学习负担,这样会对后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造成影响,中等学生的学习热情也会被大大削弱,课堂整体就无法变得富有生机。学生的数学基础相对薄弱,课堂教学也不能达到相关的成效。

二、高中數学“问题—互动”教学开展的意义

高中数学较初中而言在难度上有所提升,高中数学概念较难理解,要求学生具备抽象概括能力,若学生能力无法达标,在学习的过程中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而部分教师受到陈旧教育理念的影响,在组织课堂教学时并未注重思维能力的培养,使得班级中学生出现两极分化的情况,“问题—互动”教学模式的应用能够弥补以往教学的不足,调整教学方向,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数学教师应用“问题—互动”教学模式组织教学时,能够精心设计课堂问题,依据教学目标组织多种课堂活动,在课堂中给予学生沟通讨论的时间,并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借助问题拉近师生距离,启发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分析,并在沟通过程中及时地纠正学生存在的不良理念,学生可以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为自身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在素质化新课程大背景下,部分教师受到新课改的影响,在课堂中能够保障学生的主体地位,传统的灌输式理论教学模式仍然存在,时间长了,学生就会在学习过程中出现各种问题,学生的思维固化,学生的知识学习缺乏积极性,学生主动性也没有办法被充分调动。

针对这一问题,应用“问题—互动”教学模式能够得到妥善解决,教师围绕着学生的实际,围绕着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设置相关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的问题指引能够展开自主探究,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得到最大化的发挥,帮助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最大的提升[1]。

三、高中数学“问题—互动”教学的开展途径

(一)注重互动问题的灵活性

高中数学教师应用“问题—互动”教学模式组织课堂教学时,要注重问题的优化设计,认识到问题和互动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在以往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对问题的理解较为浅显,多围绕课程内容抛出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借此来加强与学生的互动沟通,而这只是“问题—互动”教学的基本形式,教师在应用这一教学模式时,要加强对其的分析解读,真正认识到“问题—互动”教学模式的优势,在问题互动时,要关注互动的灵活性,结合学生的实际,灵活地调整问题的设置,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加以引导,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找到有效的学习方法。以高中数学统编版教材必修第一册第一章《集合间的基本关系》为例,在讲授新课内容时,教师可以借助“问题—互动”的形式,帮助学生理清元素与子集、属于与包含之间的区别。在实践教学中,围绕新课内容设计具有针对性的问题,“‘马和‘白马中分别包含哪些元素?若将其看作单独的集合,同学们能够区分两个集合的关系吗?集合中所包含的元素有哪些共通点?”借助问题发散学生的思维,并引导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展开互动沟通,鼓励学生开展自主探究,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针对部分难度较高的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引导,打破思维的局限,帮助学生牢牢掌握数学概念。在“问题—互动”教学模式的辅助下,学生能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投入更多的精力,在灵活性问题的指引下开展细致的探究,有助于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提升[2]。

(二)以问为引加强师生互动

在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师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创新课堂教学模式,营造出浓厚的学习氛围,消除学生对数学学科的畏难情绪,并针对学生的薄弱点给予建设性的建议,调整课堂教学加以弥补和改善。“问题—互动”教学模式的出现为教师提供了思路,通过问题来活跃课堂气氛,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教师也能够意识到这些相关问题,调整教学方向,认识到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价值,并围绕课程内容明确教学方向,结合学生的接受能力,制定出清晰的教学目标,为师生互动沟通的开展创设良好的条件,通过问题来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解决问题的深入分析思考能够帮助获得更好的学习体验,在课堂完成知识学习迁移的过程中,利用问题的辅助让学生投入更多的精力,让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提升。同时形成和教师之间的信任桥梁,在教师的指导下敞开心扉,让学生可以主动和教师说明自己存在的各种问题。以高中数学统编版教材必修第一册为例,其中在讲授《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的第2节《充要条件》这一课时的过程中,教师要围绕着这一章节的学习重难点进行相关设置,让学生能够对条件的概念有一个全面的理解和掌控,并区分充要条件、必要条件,借此设计相关的问题,如“在之前的学习中,同学们已经初步了解过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有哪位同学能够讲述这两个概念呢?”教师可以指明学生回答,借助旧知的复习引入新知的学习,并借助教材中的例题设计问题,“同学们能够分辨出例题中的逆命题和真命题吗?请举例说明”给予学生时间深入地分析,借此引出充要条件的概念能够帮助学生真正理解并掌握[3]。

(三)以问为基融合教学目标

在新时期下,高中数学教师借助“问题—互动”的教学模式组织课堂教学,能够为学生创设更好的学习条件,突破以往陈旧教学模式的束缚,营造出浓厚的学习氛围,让学生重拾学习自信,与教师一同参与到问题的分析中,在达成教师所设置教学目标的情况下,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让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得到全面提升。在此过程中,数学教师要认识到“问题—互动”教学模式的侧重点,关注学生的实际学情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其辅助下创设具有针对性的课堂教学,为学生提供实践探索的空间,推动学生认知水平的提升。高中数学课程开展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能够在实践中加以应用,教师要围绕数学课程的重点制定出清晰的教学目标,借助问题鼓励学生探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以统编版必修第一册课本中第二章《等式性质与不等式性质》为例,教师可以引入生活资源明确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大量相等与不相等的关系,如多和少、长和短,并设计相关的问题,“不等式中不等关系有哪些?用文字语言怎么来表述?在生活中有哪些不等关系?”让学生在小组内开展互动沟通,教师要加以点拨加强师生的互动沟通,接着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寻找不等关系,在教师的带领下结合实例总结归纳,帮助学生理解不等式的概念,并结合学生的回答设计针对性的问题,“同学们所列举的不等关系属实,同学们能够以不等式的形式来表现这些不等关系吗?”鼓励学生展开自主化的探究,在问题的引导下对数学知识展开深入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相关的内容,而教师要依据教学目标的指引,推动教学的各个环节,针对学生提出疑惑加以点拨,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真正意识到数学的乐趣所在,从而提高学習积极性,努力达到教师所设置的教学目标[4]。

(四)引入案例创设教学情境

在以往的高中数学课堂中,教师以知识的讲解为主,在理论知识讲解过后呈现相关的习题,让学生当堂完成习题练习,在此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沟通的次数寥寥无几,而部分教师为了节省教学时间,所给予学生思考问题的时间并不充足,给学生造成的沉重的负担。在新时期下,高中数学教师可以应用“问题—互动”教学创新课堂教学,引入案例并设计问题,激活学生的思维,在此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数学基础,设计相关的问题,并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开展分析解读,加强师生互动沟通,彰显问题互动教学模式的优势。以高中统编版数学必修第一册课本为例,在学习《N次方根与分数指数幂》时,教师可以立足于教材内容设计问题链,如“N次方根的概念如何理解?其与根式有什么关系?理数指数幂有哪些含义?”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互动沟通,在讨论结束后让学生推选代表分享小组的学习成果,学生的主体地位能够得到保障,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开展小组合作,学生的思维能力会得到提升,而问题互动式教学的优势能够被充分彰显出来,在问题的辅助下能够拉近师生的距离,教师会给予学生更多的关注,结合学生的掌握程度设计针对性的问题活跃课堂气氛,课堂教学效率会大幅提升[5]。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改背景下,为高中数学教师带来了新的挑战,教师在讲述理论知识的同时推动学生各项能力的发展。而部分教师理念陈旧,使得课堂教学方向存在偏差,对学生素养的提升会起到消极的影响。针对以往教学的局限,高中数学教师可以引入“问题—互动”教学模式加以弥补和改善,调整教学方向注重对学生素养的培养,围绕教材内容挖掘可用的教学资源,精心设计问题激活学生的思维,加强师生的互动沟通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针对学生的薄弱点调整课堂教学,引入案例增添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并给予学生探究的空间,高中数学教师结合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和学生每个人不同的性格特点来对学生进行小组划分,学生在划分后的小组内能够找到志同道合的同伴进行共同的学习,让自身实现针对性的突破。

参考文献:

[1]董永明.高中数学“问题—互动”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策略[J].学周刊,2021,36(36):161-162.

[2]戴颖,杨同官.培养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策略探讨——基于“问题—互动”教学模式[J].中学教学参考,2022(9):31-33.

[3]刘莉.用问题驱动学生在高中数学课堂上有效互动[J].数学教学通讯,2021(24):37-38.

[4]彭文琴.高中数学“问题—互动”教学中培养核心素养的实践探究[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1(12):1528.

[5]陈和珍.高中数学核心素养在“问题—互动”教学模式中的培养[J].文渊(小学版),2020(8):790-791.

猜你喜欢
互动高中数学教学策略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浅谈粉丝经济与网络造星的互动关系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中的策略选取研究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提问研究
奥巴马与劳尔本周“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