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企业知识管理与知识驱动的航天产品研制模式

2023-08-31 03:12邵亚楠秦锋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西安分院
航天工业管理 2023年7期
关键词:结构化文档研制

邵亚楠、秦锋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西安分院

现代企业的成功越来越依赖于企业所拥有的知识和知识质量,能否利用其创造竞争优势和持续竞争力,对企业来说始终是一个挑战。航天行业是典型的知识密集型产业,航天器产品研发、制造的各个环节都离不开知识的主导作用,任务的成功、产品质量与效率的提升,都需要以人和产品团队为中心,开展知识管理和知识使能能力建设,在工程项目全过程为组织创新和个人创新提供知识赋能,使得产品开发和制造、风险识别与决策、过程质量控制等活动更加高效、精准。因此,企业迫切需要启动知识管理方法的研究,构建知识驱动的工作体系,推动知识融入产品实现过程。

一、知识管理的差距和知识管理的必要性

目前,大部分企业都建立了知识清单,对知识进行了初步分类管理。部分企业建立了统一门户的知识库,实现了知识的分类管理和检索功能,使企业的显性知识不断得到固化和积累,为知识型团队的文化建设打下了基础。但是,面向具体的产品开发团队,在产品研制全过程,针对知识收集与知识库建设、知识共享、知识要素提炼、知识应用、知识迭代更新等维度的知识管理仍然存在较大差距,导致知识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过长。

1.知识的体系化管理不规范,团队及个人的知识难以传承和优化

企业中从事具体一类产品开发研制的团队一般相对稳定,资深设计师在长期工作中围绕产品工程需求积累了大量优质知识资产。然而,这些知识大都零散分布在设计部门、制造部门或资深员工个人手中,可能会由于人员的流动(转岗、退休、离职),使其岗位知识、工作经验未得到有效的梳理、固化和传承,造成团队知识资产逐步消退,从而导致企业知识资源不能得到有效复用,知识的价值未能作用到后续产品研制、经营管理活动中。此外,产品研发团队在产品开发过程中,面对研制方法、研制禁忌、故障模式等知识,未从知识管理的角度进行提炼加工,知识的好用性、易用性不足。

因此,企业需要系统梳理知识的管理方法,建立知识框架并实施知识分类,逐步实现知识的体系化管理。

2.面向实际需求的知识框架未有效建立,知识与具体研制流程割裂

对于产品研制的正向知识梳理工作尚未得到企业应有的重视,研制过程所需的知识资产未得到有效收集、提炼、迭代,在设计开发、生产制造过程还不具备将知识要素在正确的时间精准推送给正确的人的能力,造成实际产品研制过程中知识使能的作用发挥不够。

这就需要以某一具体的产品为试点,面向产品研制全生命周期,全面剖析知识的应用场景和应用模式,全要素、全级次贯穿和实践知识管理,总结形成产品知识框架,确保知识要素与产品研制流程相融合。

对于产品研制的正向知识梳理工作尚未得到企业应有的重视,研制过程所需的知识资产未得到有效收集、提炼、迭代,在设计开发、生产制造过程还不具备将知识要素在正确的时间精准推送给正确的人的能力,造成实际产品研制过程中知识使能的作用发挥不够。

3.知识的结构化不足,知识资产价值的发挥效益不高

目前企业的各类知识资源基本都是以非结构化的文档作为载体,如产品研制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技术文档、多媒体文件等。这类非结构化的知识资源多、散、无序,往往需要员工进行大量的筛选、加工处理、反复理解,造成知识应用的积极性和应用效率偏低。同时,由于文档表达形式单一,容易产生歧义,设计团队需要对文档知识进行深度理解、验证才能正确使用。

需要选取典型高频业务场景,对知识进行加工,将知识资产数字化、结构化,才能更好地发挥知识的作用。比如,将设计指南转化为逻辑性和知识性更为复杂的设计辅助插件、设计导航软件,提高知识复用率,充分发挥知识资产的作用。

综上所述,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提高产品研制能力,缩短产品研制周期,建立产品竞争防火墙,有必要开展知识的体系化管理,建立以充分发挥知识潜能为核心的知识管理框架,实践知识驱动的产品研制模式。

二、知识管理的内涵及知识分类

1.知识管理的内涵

知识管理是协助企业组织和个人,围绕各种来源的知识内容,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知识的生产、分享、应用和创新,并在企业个人、组织运营、客户价值以及经济绩效等方面形成知识优势和产生价值的过程。

其内涵是通过开展创造、分类、整合、记录、存取等知识管理活动,帮助企业员工了解知识存在的地点和形式,实现便捷知识检索和共享,激发员工开展知识创新和迭代,并不断回馈到知识系统内,形成个人与组织知识的良性循环。

与其他管理形式采取金字塔式的等级模式不同,知识管理采取开放式、扁平式模式,建立跨越组织职能的流程,与企业战略紧密相连。知识管理的流程主要包括:知识积累、知识共享、知识结构化、知识应用和知识更新。企业知识管理的内容和思路如图1 所示。

图1 企业知识管理的内容和思路

2.知识分类

知识分类就是根据企业的需要和知识管理的标准,通过比较,把企业已有的各类知识按照相同、相异、相关等属性分成不同类别的知识,以此显示其在知识整体中应有的相互关系和位置。知识分类是知识的出发点,以此为基础,建立起次序化、规范化、系统化的知识世界。

(1)按照知识形态分类

按照知识的形成过程以及能否被清晰表述和有效转移,通常可以将知识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

显性知识:能够用文字、图表、公式等方式表述清楚,容易以结构化的形式进行交流和共享的知识,一般存在于文档、代码等中。

隐性知识:高度个性且难于格式化的知识,存在于头脑中且很难用文字形式记录、难于转移,一般指个人的理解和经验。

企业在开展知识管理时,应注重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的转化。

(2)其他知识分类方法

按照企业自身特点和知识应用需要,可以将企业的显性知识从以下4 个维度进行分类。

按照知识管理方式,可分为技术类、管理类、基础类等。按照应用场景,可分为岗位类、产品(专业)类、流程类等。按照知识自身特性,可分为结构化类、非结构化类。按照知识状态,可分为强制执行类、依据类、参考类等。同时,为了便于标注和检索,可以结合关键词属性及图表、公式、模型、数据库等不同展现形式,对知识属性进行进一步细分。

企业通过梳理知识属性分类,可以建立并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体系框架,提升知识管理的系统性和直观性,为持续完善知识体系奠定基础。

三、知识驱动的航天产品研制模式探索

按照不同的需求场景,对知识加工、提炼方法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探索基于知识驱动的航天产品研制模式优化和信息化手段完善。

1.面向知识学习需求,建立知识地图

面向岗位、专业、产品、流程等知识应用场景,开展知识梳理和属性定义,探索建立企业的岗位知识地图、产品知识地图、流程知识地图等,将已有知识进行聚类,完成知识的初步分类,通过可视化结构,面向流程、面向产品、面向岗位提供个性化知识应用服务。

岗位知识地图:梳理岗位必备知识,实现一键获取,为各单位各类人员落实质量职责,做事按依据提供更为便利的途径。

产品知识地图:按照产品设计开发、生产制造、测试试验等属性和要素,分类梳理相关标准依据等必备知识,经专家队伍审核后发布,解决设计依据有效性问题,保证产品研制的先进性。

流程知识地图:将知识与分系统、单机、软件研制流程的具体节点进行匹配,使各类人员在确定时机获取明确的标准、程序等知识依据,规范型号研制过程,为实现知识驱动研制奠定数据基础。

2.面向知识驱动需求,开展知识提炼加工,形成结构化知识要素

基于知识伴随的设计和生产,能充分继承已有经验教训,最大化地发挥知识效能,促进效率与质量的提升。将文字性的标准规范、设计规则等知识提炼为结构化知识要素,为知识赋予相应的属性,是实现知识伴随、精准推送的前提和基础。可以按照不同知识的特点和应用场景,对结构化知识要素做针对性提炼,形成表格、关键词、图片、模型、关键参数、数据库、模板等。比如,按照设计/计划/报告/正样等应用场景形成文档编制模板,对关键词进行细化,便于检索和推送。同时,将文档模板与设计工具结合,实现文档自动生成,减少文档编制工作量。

以结构化的知识要素提炼和知识流程属性梳理为基础,将知识要素推送至航天产品的设计开发工具中,实现分析模型管理、报告自动生成、分析方法与工具统一、知识主动查询与推送。通过在研制过程中精准推送知识,做到“将正确的信息在正确的时间传递给正确的人”,通过正向要素的推送,实现知识驱动研制流程,如图2 所示。

图2 产品设计过程的知识伴随和精准推送示意图

3.探索知识融入流程,实践基于知识驱动的航天产品研制模式

在航天产品设计开发、生产制造、测试试验等环节设置相应控制点,应用数字化研发工具,将知识要素与研制流程、研制工具等紧密集合,从而达到促进知识应用与共享的目的。

(1)依托规则检查工具,实现自动检查

依托设计规则检查工具,将结构化知识要素嵌入设计开发工具及生产流程系统,通过反向规则的约束,实现航天产品的电、结构、力、热、可靠性和工艺检查自动化,减少设计和工艺错误。

(2)依托数字化平台,实现知识伴随和精准推送

以结构化的知识要素提炼和知识流程属性梳理为基础,将知识要素推送至航天产品的设计开发工具中,实现分析模型管理、报告自动生成、分析方法与工具统一、知识主动查询与推送。通过在研制过程中精准推送知识,做到“将正确的信息在正确的时间传递给正确的人”,通过正向要素的推送,实现知识驱动研制流程,如图2 所示。

4.搭建知识社区,推动知识的迭代更新

如何使隐性知识快速转化为显性知识,达到积累、共享的目的,知识社区是目前普遍使用的一种形式。知识社区可以挖掘隐性知识,为实现知识增值提供交流环境,将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并不断更新和持续利用,推动企业知识管理平台的自运营,从而实现知识从业务中来,到业务中去。

利用知识评价、使用排行等方式,对知识质量进行客观评价,为知识的更新换代提供数据支持。

通过积分排行、知识问答、知识评价、专家在线等方式,鼓励用户主动整理、上传对业务知识的沉淀、学习的心得体会、工作案例的分享,同时也将专家的经验进行整理共享。

此外,对用户参与度、贡献度和知识质量排行进行图形化展示,通过配套知识考核、积分奖励等政策,提升员工对知识分享及知识使用的积极性。

四、知识管理的工具建设

国际商业机器公司(IBM)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郭士纳说过,“知识管理是IBM 的战略级‘核心业务’。假如办公大楼一夜之间倒塌,借助知识管理系统,可以在一周之内恢复业务。”比尔·盖茨也强调:“没有知识管理系统,每当日落,微软公司的财富和核心竞争力就都消失了,它们随着微软员工回家休息去了。”

因此,随着知识管理的深入,企业迫切需要构建一个量化与质化的知识管理系统,对工程知识进行组织、检索、挖掘和有效利用,实现企业知识资产的价值最大化。知识管理系统规划思路如图3所示。

图3 知识管理系统规划思路

本文开展了企业知识管理方法研究,梳理了知识管理的主要内容,给出了企业知识分类方法的示例。通过梳理航天产品研制全流程的知识体系,开展了知识驱动方法研究和知识系统建设实践,为企业实现知识体系化、应用场景化、推送智能化提供了建设思路和初步模型,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可以在航天型号产品研制过程中进行复制推广。

猜你喜欢
结构化文档研制
浅谈Matlab与Word文档的应用接口
有人一声不吭向你扔了个文档
促进知识结构化的主题式复习初探
结构化面试方法在研究生复试中的应用
基于RI码计算的Word复制文档鉴别
一种轻型手摇绞磨的研制及应用
Persistence of the reproductive toxicity of chlorpiryphos-ethyl in male Wistar rat
基于图模型的通用半结构化数据检索
接地线通用接地端的研制
二代证高速电写入机的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