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视域下高校旅游文创产品设计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23-09-01 20:39范洁
大众文艺 2023年11期
关键词:产品设计文创人才

范洁

(广西外国语学院,广西南宁 530000)

一、引言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提出,立足于新发展阶段,应当大力促进农业强国建设,稳步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新发展目标的制定使得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性开始受到社会各界的了解和认同。高校通过培养优质的文创产业人才,一方面能够开辟传统文化传承发展路径,另一方面也有助于为乡村地区发展提供人才力量,助力乡村文化振兴目标。本文从乡村振兴发展的视角出发,分析高校文创产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并立足于文创产业人才培养的开展现状,明确文创产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要求,旨在为有效促进文创产业人才培养水平的进步以及乡村振兴战略的贯彻落实积累丰富经验。

二、乡村振兴视域下高校旅游文创产品设计的人才培养重要价值

(一)乡村振兴目标的实现需要地方高校旅游文创设计的人才支持

自党的二十大会议胜利召开以来,乡村振兴发展战略的推进也正式步入了新的发展环节。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目标实现过程中至关重要的环节,有助于建立与时俱进的乡村特色旅游文化产业,形成具有突出社会影响力的乡村文化产业品牌。文创产业的发展关乎乡村地区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等多个领域的变革,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同时也是乡村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主要路径之一,对于优质民俗技艺的发扬与创新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结合改革开放以来国内农村地区发展的普遍情况来看,农村地区的青年人口逐步向城市移动,农村人口老龄化、人口数量骤减等情况越来越严峻。许多珍贵的传统文化无人传承、无人创新。高校大力加强旅游文创产品设计的人才培养顺应了当下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要求,有助于增强新一代传承者的文化认同感,强化乡村地区的凝聚力,从而为乡村地区综合发展水平的进步奠定更加坚实的文化基础[1]。

(二)乡村文化发展需要高校教学改革思路的持续优化

要深入贯彻落实乡村振兴发展战略,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充分满足乡村民众日益提高的生活需求和精神需求,为乡村地区综合发展实力的提高创造有利条件,促进乡村地区多元化产业的发展,建立具备现代化发展实力的新型农村。高校在加强旅游文创产品设计人才的培养过程中,需要持续对于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方向予以改革,高校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创新能力、实践应用能力持续提升,打造能够满足新时代发展格局的特色教育体系。高校作为孕育人才的智慧摇篮,能够整合不同地区文化产业的发展资源,持续促进文创产品设计人才的能力和素养的进步,从而面向乡村地区输送有责任、有能力、善创新、懂传承的旅游文创产品设计人才。

(三)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实需要综合型文创人才的推动

立足于当前阶段高校人才培养的总体方向来看,各大高校越来越侧重于培养理论能力与实践能力艰巨的综合性人才。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中,由于部分高校花费了大量的时间教授人才理论知识,而缺乏对于人才实践能力的培养,导致许多文创产业人才在工作岗位受到实践能力不足的局限,需要耗费较长的时间进行二次培养,甚至无法真正地为乡村文化振兴发展做出有利贡献。乡村地区发展过程中所需的旅游文创产品设计的人才既要具备专业的理论知识,同时也要具备跨专业的发展思维和持续进步的实践能力,为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提供更有益的支持[2]。

三、乡村振兴视域下高校旅游文创产品设计的人才培养现状

乡村是具有深层发展潜力的生态空间和文化场所,其背后蕴藏着有待挖掘的价值潜力。乡村文化振兴目标的提出在无形中对旅游文创产品设计人才的综合素养设定了更高的标准,旅游文创产品设计的人才应当积极主动地承担起推进乡村文化体系建设、助力乡村文化产业发展的责任,而满足此种发展需求的前提是要大力促进人才培养工作的创新发展。但结合现实情况不难看出,尽管各大高校纷纷加入了以人才助力乡村文化振兴发展的进程中,但是旅游文创产品设计的人才培养却仍然沿用着固化的思维,导致人才培养无法充分满足乡村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需求。

(一)培养体系未能满足乡村振兴发展的需求

高校在开展旅游文创产品设计的人才培养工作时,需要对接乡村文化建设的发展需求,提高乡村文化产业人才培养意识。但现有的人才培养体系缺乏有针对性的教育内容,导致所接受的知识多半为具有普适性、存在滞后性的内容,不利于地方产业的发展,而人才培养体系在优化和完善的过程中,也未能充分考虑到乡村文化振兴工作的开展需求,直接导致了旅游文创人才未能形成乡村振兴发展意识。

(二)专业设置与乡村振兴之间的契合度不高

文化创意类专业虽然已经成为受到新一代年轻人普遍喜爱的热门专业,但各大高校中开设的有关文创产品设计类的课程普遍为理论课程,侧重于理论知识的讲解,课程中选取的案例也多半以高端文创为主,并未充分考虑到乡村文化振兴发展的需求。从某种程度上来看,由于专业课程设置与现实发展需求之间存在着一定的鸿沟,导致人才无法为乡村文化振兴事业提供助力,甚至会导致乡村人才困乏等问题的出现,较大程度上影响了高校旅游文创产品设计人才的培养工作开展成效。

(三)模式化课程不利于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高校在培养旅游文创产品设计人才的过程中不断开辟新的思路,建立一体化的课程体系,意在促进乡村文化振兴发展进程的加快[3]。但在具体实践的过程中,高校缺乏对于特色文化课程的深入挖掘,导致人才培养无法与乡村振兴需求有机衔接在一起。不完备的课程体系、单一性的课程内容都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人才培养效果的提升和进程的加快,不仅无法为乡村文化产业振兴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甚至会影响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的培养效果。

四、乡村振兴视域下高校旅游文创产品设计的人才培养模式实践要求

(一)突出文化创意课堂教学实践应用价值

高校旅游文创产品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需要合理运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中,乡村振兴目标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化,文化产业人才培养需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持续丰富教学素材,摒弃原有教学体系中存在明显滞后性的内容,满足文化创意人才培养深化改革的需求。针对上文中提及的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课程内容与乡村振兴之间契合度不高的问题,高校需打开人才培养思路,将乡村振兴作为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主要线索之一,教师在选定教学案例的过程中也可以灵活运用有关乡村文化的内容。课堂教学实践需要充分考虑综合型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的培养需求,结合国家以及地方政府有关乡村文化振兴目标的实现需求,不断更新教学案例,适当调整教学方向,渗透创新创意思维观念,帮助学生们了解乡村振兴发展的前沿信息,以具体的文创设计项目成功案例为启发,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发展意识。

(二)灵活运用信息技术改进人才培养方案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为高等教育工作的开展开启了一条新的发展之路。大数据技术、多媒体技术、远程教育技术等不仅便捷了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同时也提升了课程教学的趣味性和多样性,有助于引领教师和学生挖掘文化元素发展的另一面,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创新,让学生主动地接受专业知识。教师在实践教学中可以某一乡村为教学任务设定背景,引导学生利用网络平台了解该乡村的发展现状和需求,并结合乡村振兴发展目标,以个人或小组的形式为该乡村开发能够顺应其发展规律的文创产品设计项目,让学生能够提前适应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现实环境。与此同时,教师也可以利用网络面向学生们分享有价值的课程知识和学习资料,与学生进行更加紧密的互动交流,并利用线上平台的了解学生的阶段性学习情况。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高校可以与乡村建立起互助协作关系,利用线上平台了解地方文化产业的发展情况,由在文化创意产业具有突出发展建树的人才进行线上经验分享,让学生可以结合自身的兴趣爱好、专业成长需求接受有针对性的教育培养。

(三)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性作用

乡村振兴是党和国家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理想的征程中提出的一项战略目标,而民族理想的实现需要以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念为支撑。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实现高校以学生为本、立德树人的人才培养目标为基本要求。立足于乡村振兴发展的视域下,高校针对旅游文创产品设计的人才培养应当拓展思路,从思想的层面上着手,以全方位育人的原则为引领,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政治课程改革,实现思政进入课堂。高校需要打开闭塞的人才培养思路,将思想政治课程渗透到专业人才培养的每一个环节之中。同时充分考虑乡村在不同发展阶段体现出的发展倾向和发展特征,挖掘乡村文化中的闪光点,建立起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相结合的一体化教学模式。高校可以借助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学生树立爱国理想,培养学生们的文化自信感和民族自信心。在具体开展教学工作的过程中,高校可以以思想政治教育为切入点,将课堂上的理论教学与课堂外的实践活动联系在一起,例如,为学生们参与去往乡村搜集文化素材、开展助农工作、了解革命故事、农村先进事迹、学习传统技艺的机会,或是定期组织文化创意领域的教职人员参与乡村地区传统文化项目内容学习,使教师和学生都能够在头脑中构筑起乡村文化的基础框架[4]。除此之外,乡村企业也可以成为学生们学习专业知识、提高思想政治素养的“校外课堂”,通过了解乡村企业优秀工作人员的工作经历、乡村企业的创业发展历程、乡村企业在乡村发展过程中发挥的作用等,强化学生们的爱国情怀,培养学生们的工匠精神,强化学生们的创新、创意、创业意识,让学生们有机会在乡村生活中获得更加丰富的情感体验,从而树立更远大的理想目标。

(四)建立完善文化创意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通过了解乡村地区与文化创意相关工作岗位的人才聘用需求,可以看出,乡村振兴目标的实现需要具备文化创意素养、专业技术水平的综合型人才的支持,但是人才匮乏的问题却始终存在。分析其背后的原因,多半与乡村地区基础设施缺乏完备性、工作与生活条件急需改善、工作岗位发展空间较小关系密切。正因如此,高校在建立旅游文创产品设计人才培养体系的进程中,可以适当消除不同类型课程之间存在的界限,积极促进不同课程体系之间的交互,并结合现实情况将专业教学与地方文化、特定项目有机结合在一起,让学生有机会获得系统化的学习,从而有效促进学生综合发展能力的提升。具体来说,高校应立足于当地乡村振兴事业开展的实际情况,在现有的基础之上丰富课程体系,开展多元化的技能拓展性课程,同时为学生提供参与创新创业学习的机会,让学生有机会成为在乡村振兴发展进程中独当一面的变通型人才,从而提升人才培养的适应性。

(五)采用以赛促学旅游文创产品设计人才培养方法

文创产业本身就对于从业人员的开放性思维有着较高的要求,因此高校在开展文创产业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也需要拓展发展视野。随着国家和地方对于高等教育工作开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各大高校纷纷采用新型人才培养方案[5]。为了使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能更好地服务与乡村振兴,高校可以将教学与竞赛对接,一方面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意思维,强化学生独立完成文化创意项目的能力,另一方面也能够让学生在比赛中发现自己的不足,积累实践经验,获得创意启发。举例来说,高校可以以周边地区乡村为竞赛背景,设定不同的比赛项目,考验学生的文创能力。学生们参与比赛的过程也是主动学习的过程,在竞争意识的推动下,学生们能够充分发挥自身潜能,将所学知识与乡村振兴更加紧密的编织在一起,形成蓬勃向上的学习氛围。

(六)发挥产业学院具备的协同性培养作用

乡村振兴是促进乡村地区人民群众生活质量提升、精神生活丰富的必然要求。高校在培养推动乡村振兴目标实现的文化创意人才时,不能故步自封的在不了解乡村振兴事业需求的情况下,想当然的规划人才培养内容,而是需要真正地了解乡村振兴事业的发展情况,采用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方法,与乡村地区或是乡村的文化创意产业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面向合作单位输送高质量的文创设计人才,同时汲取合作单位方面的教育帮助,促进高校旅游文创产品设计人才综合培养实力的提升。举例来说,高校应当主动畅通与地方乡村文化创意产业之间交互的信息渠道,使双方主体能够找到互助发展的契合点,形成双向互通的育人体系,从而建立起与现实发展需求匹配度更高的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方案,开展多元化的教育教学活动、竞技教学活动。学生可以针对实际存在的文化创意项目发挥自身天马行空的创新创意能力,制定文化创意方案,从中获得锻炼,赢得参与实训、实习的机会。高校可以充分发挥产业学院在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协同性作用,从专业人才培养的基础需求出发,鼓励乡村文化创意产业来到校园之中共同建立文化创意产业学院,重点培养能够为乡村地区文化振兴发展带来蓬勃生机的文化创意产业人才,使人才培养能够覆盖到乡村地区文化发展的方方面面。高校还可以与乡村地区的文化旅游产业共同筹办活动、比赛,吸引更多的目光到文化传承与发展的进程中,使传统文化能够在现代化的发展视角下重新焕发生机。

总结

综上所述,乡村振兴视域下高校旅游文创产品设计人才培养需要满足横向性与纵深性的发展需求,从多个不同的角度上出发,形成能够与时代发展和乡村振兴需求相契合的人才培养体系。高校应当正视现阶段文创产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突出文化创意课堂教学实践应用价值,灵活运用信息技术改进人才培养方案,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性作用,采用以赛促学文化创意人才培养方法,发挥产业学院具备的协同性培养作用,使产业发展、教育教学、创新创业能够互利互惠、互助互通,使新一代人才能够更大程度上与乡村振兴发展的目标契合,为乡村振兴乃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理想的实现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猜你喜欢
产品设计文创人才
陶溪川文创街区
智能产品设计
人才云
《冷·暖》
《教堂之夜》
《岁寒三友文创海报》
“不落灰”的文创
铧芯文创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