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素质教育与数字化教育的协同研究与探索

2023-09-01 20:39张美琪
大众文艺 2023年11期
关键词:素质教育数字化发展

张美琪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软件学院,辽宁葫芦岛 125105)

随着人工智能、虚拟现实、深度学习、大数据、云计算等为代表的数字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也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新时代的科技革命带领着人们走向智能时代,并且技术的发展速度也呈指数倍增,在这个过程中,知识获取和知识传授方式也发生了革命性变化,数字化转型逐渐走向教育领域。

为加快中国教育改革的进程,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为新时代教育改革提供了新方向。顺应数字时代潮流推进教育改革和创新是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重大课题,教育部、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于2023年2月13日至14日,世界数字教育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围绕数字化转型、数字化技术在教育领域的运用、数字化乱象的治理等方面进行讨论,为数字化教育改革示范提供健康可持续的发展的环境[1]。

在数字化技术的基础上发展素质教育需要时代与共享的碰撞,擦出交融的“火花”,这样的“火花”让教师和学生共享时代红利,促进了“三横五育”更好的发展[2]。教育数字化是一个历史的沉淀,是中国现代教育在发展过程当中不断适应现代社会所提出的社会化产物。在现代化产业当中,以数据为浪潮的产业此起彼伏,电子商业,电子政务,企业管理等都纷纷投入到数据的浪潮中,与外界的数据世界互联也成了教育界的一个发展机会,使用教育数字化,让素质教育信息可视化,呈现在以计算机,多媒体教学的设备上,这样的模式可以将知识、事实转化为结构化数据来改进教学;普及网络化,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以其为媒介将教育资源进行整合,可以实现优质资源的共享;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的不断发展,挖掘、分析、利用教育过程当中智能信息,可以促进智能化教育服务的实现[3-4]。在信息时代,数据资源就成了发展的关键要素,教育数字化也就是将数据资源整合到素质教育当中,是以网络为媒介,采用教育与数字相互融合的新技术,作为师生之间信息传达的有效工具。需要注意的是,在网络上的数据资源良莠不齐,判别优质的信息成了在数字化教育进程当中不可忽略的要素之一[5]。

教育数字化与其他数字化领域不同的是最终的结果是实现人与人之间知识的传播,教育数字化不能以得出的智能化产物为目的,而是以通过人、依靠人、为了人三位一体的发展纲要[6]构建素质教育新范式。

素质教育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要树立一个正确的价值观导向,尤其生活在信息爆炸时代的大学生当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才是在社会上的立足根本。所以,只有数字化教育和素质教育同频共振才能打造高质量协同育人的新局面,使创新教育长津[7]。

一、数字化赋能素质教育,以学生为主体

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一切理论的实施,都是为了将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个体,数字化技术最大的受益着也应该是学生。当前,“95后”与“00后”成了高校学生的主流群体,此时互联网的发展已经逐渐步入成熟阶段,面向大众,面向世界,产生互动的交流平台,实现了文化交流、思想碰撞的新形势。在这种新形势下,数字化赋能核心素养的三个维度。

(一)数字化赋能学生文化基础

在教育改革的数字化征程当中,数字化可以加速学习的过程,大大提升学习的时间效率。在数字化当中,在教育过程当中产生的数据首先要通过大量机器学习过程将数据进行收集、筛选、分类,利用算法归并到不同的场景当中,通过分析再转向应用教学的过程当中,促进了以数据交互为主的数字化教育,拓宽了教育学习的深度。在学生为对象的主体中,数字化也可以将学生们的学习习惯,知识掌握程度以及学习能力作为客观因素进行具体化分析,通过具体的数据进行智能化匹配学习任务,精准化制定教育计划、满足因材施教的教育策略。在整体上也可根据不同的学习背景,拟合学生培养方案、教学大纲和课程要求,针对教学内容,开展具体的专业化分析,确定教学目标,优化教学方式方法,充分利用数字化技术进行课堂教学[8]。数据进行动态化变动,教学策略也要动态化调整,让数字化技术驱动教学模式,摒弃了传统教育的固有弊端,更加靠近学生,使学生更容易接受知识[9]。教育数字化当中切入素质教育,因材施教,采用不同的方式将学生的知识面拓宽,使得素质教育的内容不断丰富[10]。

(二)数字化赋能学生自主发展

大学校园主要学生自主学习,需要针对不同学生的性格特征以及学习方式,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在素质教育框架内自主的发展。教育数字化与素质教育两者之间都在强调高等教育和德育价值观的整合,能充分体现大学生思想认知的主旋律和政治话语体系的主动性,这就是文化自信中的重要体现,随着数字化技术逐渐走入高校校园,素质教育的最深层次的内容常常被人忽略,许多高校学生只是遵循着应试教育的规律,机械性的学习,这种学习模式长时间的传播,就会与素质教育的本质相违背。围绕素质教育务实运作数字化教学模式才是实现高校学生自主发展的指明灯。

(三)数字化赋能学生社会参与

数字化赋能可以为学生为的社会实践提供便利,通过海量的信息筛选,大学生可以借助数字化平台选择社会活动,增强社会参与性,但是科技是把双刃剑,由于互联网上的信息自由度较高,导致信息良莠不齐,对于大学生而言,信息的提取极为便利,逐渐丢失掉了思想上的那个尺和心理当中的那杆秤,理所应得的获得互联网的红利,盲目追随失德失信之人,从而出现政治信仰渐渐淡化,无法坚定不移地走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道路。作为最接近社会的教育阶段,高校与社会的联系非常紧密,带来的不正之风会影响大学生对社会的主观印象。比如,随着网络媒体的发展,许多网络主播出现在大众的视野,而网络主播主要以功利,享乐为主,消费观众,传播不良之风,甚至有的大学生对高校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造成了很大的威胁,同时也不利于高校素质教育的开展。“95后”“00后”青年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娇惯、溺爱子女是常态,所以不能在家庭方面给学生树立良好的价值观和道德观,致使学生致力于自私的利己主义态度和行为准则,集体意识较差,没有所谓的大局观,不利于学生的自身成长。所以数字化赋能学生参与是以树立正确价值观为前提。

二、数字化赋能素质教育,以教师为主导

教育数字化与素质教育的育人模式已经成了各大高校的主要选择,这种模式主要是以人机交互形式产生的教学相长、教学互融的生态运作模式,在这样的一种和谐共生的教学环境当中,对学生的培养比固有的静态化教育机制更加有效。数字化与素质教育协同育人是在强调在多元文化中教育数字化和素质教育交互性影响可以为教育发展指明方向、引领未来。

数字化和素质教育协同育人,专业教师更要转变思维方式和角色意识。以习近平总书记为代表的党中央坚持“以理服人”,用真理引导高校学生。为落实对素质教育的切实要求,专业教师要合理运用数字化技术,整合聚集教育资源,做好“守门员”的作用,同时要把重点体现在课堂教学中,让素质教育在数字化的课堂当中变得鲜明、活泼[11]。

在数字化转型的背景下,教师可以利用数字化智能平台讲授教学内容,可以针对枯燥的理论性教学内容,通过虚拟现实、3D等数字化技术进行展示。让学生们充分了解时代背景,提高课堂专注力。

作为新时代教育工作者,需要培养适应时代变化的教师。这种像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等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可以与教师的培训工作深度融合,数字化技术特有的数字化特征也要适应教师专业知识的扩充,这种特征概括为“四能五教六者”。其中“四能”是数字化与社会发展的共通性、教育教学能力、教师终身学习能力、实践创新能力。“五教”是乐教、适教、懂教、会教、善教;“六者”是学生学习活动组织者、成长过程引导着、教学方法创新者、教育教学研究者、教师专业发展终身学习者[12]。

三、数字化赋能素质教育,以课堂为引领

数字化技术为素质教育打开了更广泛的发展空间,为素质教育理论提供了有效的助力,当代大学生作为互联网的主体,好奇心强,行动力快。要充分发挥数字化优势,将数字化技术与教育内容深度融合,一方面,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对学生过程中产生的海量数据进行分析,正确捕捉学生的兴趣点和关注点。另一方面,可以充分使用数字化教学资源,不拘泥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充分利用新媒体优势,将课堂上的素质教育映射到课外甚至是网络当中,这种新形势不仅可以促进素质教育与数字化技术写协同发展,还可以潜移默化引导学生将素质教育的成果根植于高校学生之间。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明确指出,思政教育是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性任务,对于提升中国高校大学生的素质教育水平有着重要的作用。

国之发展,在于教育,教育水平代表着科技发展力,代表着国家经济实力。中国是具有五千年文化的历史大国,五千年文化的传承造就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发展目标,因此需要汲取精华、去其糟粕结合实际构建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因此要求其素质教育的开展要具有适应性、持续性、普遍性[13]。

三、数字化赋能素质教育,以社会活动为载体

数字化教育其核心是提升学生数字化素养,培养数字化人才。而培养数字化人才需要先要制定合适的素质教育框架,在合适的素质教育框架下才能构建符合素质教育发展的共同体。高校学生最重要走向社会的,但是在大学时代的生活中,已经逐步趋向社会化。此过程中,学校作为纽带连接着产与教的共同发展。为促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多所高校采用以“产教融合”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模式主要以“校企合作”的形式,定向培养高水平的高校毕业生。在“校企合作”的联合培养过程中大多采用线上、线下等多场景产教融合情景,开辟了数字化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新理念和新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教学成果。

产教融合可以是素质教育和数字化教育协同育人的载体,是将教师中心、书本中心、课堂中心转向学生中心、活动中心、价值中心的具体表现。在产学融合过程中开展素质教育,培养具有责任担当的高素质人才,是培养与时代同频共振人才的最佳路径。要在实践中标榜具有科学精神、爱国精神的模范代表,树立正确的核心价值观。

在产教融合的合作机制中,明确数字赋能与素质教育的指导作用。产教融合是一项系统性、综合性复杂工程。是学校、企业、政府、专家共同设计而成,一些复杂的指标是通过计人机交互来完成,不仅可以充分利用企业资源和技术,搭建数字化、智能化平台,还可以整合个组织机构成员,为数字化教育提供有力的保障[14]。

结语

综上所述,数字化赋能素质教育对构建教育发展共同体起到重要的作用。中国高等教育模式已经发生了重大的变革,置身于教育改革的过程中,数字化赋能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模式下可以素质教育教学资源整合筛选,推动学生们正确的价值观走向;数字化赋能在以教师为主导的教育模式下可以让专业教师聚集教学资源,提升教师的自身发展需求;数字化赋能在以课堂为引领的模式下可以对课堂思政的理论讲清、讲清、讲透起到强大的助力、可以“沉浸式”体验素质教育课堂,阔跨时空与历史人物对话,提升课堂间素质教育学习氛围,为提升数字素养提供便利;数字化赋能在以社会活动为载体的模式下提出“校企合作”形式下的产学融合,为树立正确核心价值观和素质教育提供有力的保障。数字化技术基础上的素质教育培养目标、方式、方法是需要不断的完善的,在教育改革化初期,现代高校还存在许多的问题,需要各大高校不断地发掘、坚持和发展,逐步实现教育改革的阶段性目标,使素质教育能够不断地适应时代发展和社会变革的需要。

猜你喜欢
素质教育数字化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数字化制胜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