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舞育人、以舞砺心:通识素养类课程思政教学研究
——以公选课“舞蹈鉴赏”为例

2023-09-01 20:39陈佳瑜
大众文艺 2023年11期
关键词:台州通识美育

陈佳瑜

(台州学院,浙江台州 318000)

2020年6月教育部发布《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提出要全面推进课程思政的实施,着力解决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两张皮”的问题,切实把教育教学作为最基础最根本的工作,深入挖掘各类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此《纲要》指明了高校各类课程和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同向同行,协同建设,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1]除教育部发文的文件外,梳理近年来有关含有舞蹈类课程思政的文献可以得出,对于舞蹈课程思政方面的理论研究与高水平论文相对较少,而且多针对舞蹈专业,对通识舞蹈鉴赏课程的探讨基本没有,到现在为止有关“舞蹈通识类素养课程思政教材”的研究还处于相对空白状态,而且也并无权威性的著作进行总结与论述。基于目前的研究现状深入挖掘舞蹈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合理调整教学任务目标,创新思政元素的表现形式,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实现思政文化资源与高校舞蹈教学的深度融合。达到舞蹈教育与课程思政元素无缝对接、同频共振。并在课程考核中,探索较为细致的人才培养效果考核机制。

一、课程思政融入舞蹈鉴赏课程的实践意义

(一)提供了思政元素融入舞蹈教材方法和案例

北京舞蹈学院《舞动百年——建党百年百部舞蹈作品思政案例》书籍的出版与“为人民而舞”百年百部舞蹈作品展播活动,为舞蹈鉴赏通识类课程奠定了一定的思政基础。有鉴于此,本课程希望能够将思政元素有机地融入通识课程中,深入挖掘舞蹈通识素养课程中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实现以舞育人、以舞砺心的效果,最终达到立德树人的目标。本课程深入探究课程思政与专业教学的内在关系,以舞蹈鉴赏课程为例探索思政元素融入舞蹈课程设计中的途径与方法。进一步充实和完善思政育人的实践研究,充分发挥舞蹈鉴赏所蕴含的思想政治功能,为通识素养课程思政元素的整合与运用提供实践经验。

例如在本课程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舞剧视频的播放设立预定的场景,激发学生对红色舞蹈作品的文化兴趣。通过讲解舞剧背后的故事,增强学生对红色作品的内在认同感,了解中国芭蕾舞剧内涵及《红色娘子军》在中国芭蕾舞蹈历上的重要地位,以及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红色娘子军》的创作团队不畏艰难、勇于创新的创作精神,通过此等教学活动的设计提高学生的美育素养,增强本民族的文化自信。

(二)完善了舞蹈鉴赏通识课程的美育教学功能

为了顺应新时代的新要求“改变课程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已成为地方高等院校教育改革发展的重点。新媒体时代充分发挥新媒体舞蹈对高校公共艺术课程的积极作用,推动课程内容和形式的创新是至关重要的。本次教学研究基于通识素养对高校学生的影响,试图利用舞蹈艺术优化与完善公共艺术课程教学,利用舞蹈鉴赏课程使选课学生达到审美优化的目的,以促进高校美育教育的发展。[2]以美育人,以美化人出发,结合通识类课程的人才培养目标,充分发挥舞蹈艺术的美育作用给予大学生全方位的教育。将美的学习、鉴赏、感悟贯穿于舞蹈鉴赏课程的始终,通过西方芭蕾舞与中国古典舞、中国民族民间舞之间的审美与文化的比对,理解多元文化。通过鉴赏舞蹈红色文化等资源,实现对学生“真、善、美”的引领,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其次,舞蹈视听觉体验使高校学生对美的审美和观念得到的改变,是其他艺术门类所无法代替的,所以通过舞蹈艺术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让公共艺术教育向着更具有娱乐性、艺术性、普适性的方向发展。

(三)推进了地方通识素养课程的建设进程

本课程以台州学院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方案为研究指南,融合地方精神强化思政育人理念,实现通识素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充分发挥舞蹈美育育人元素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价值引领作用,为学校建设具有地域特色、具有台州学院校本系列品牌的通识高水平课程或课程群提供基础。本课程在学校的积极鼓励下并成立“台州学院课程思政建设工作专班”“艺术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研究分中心”从时间和制度上为本课程提供保障。台州学院已具备改革的基础和环境,学院已印发《台州学院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方案》,推行“一中心六专项”课程思政建设计划,成立艺术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研究分中心,并设有智慧教室、多媒体教室、舞蹈实验室等,为本课程改革研究提供了良好的硬件设施与政策支持。再此基础上本课程的教学改革的得以顺利进行,并推进了具有台州地方文化特色的通识素养课程的建设进程,也丰富了高校舞蹈类通识素养课程的教学资源库。

二、课程思政融入舞蹈鉴赏课程的教学目标分析

(一)以德树人、文艺育德,培养德能兼备的高校学生

立德树人是文艺育德的立身之本,也是高校培养具有优良素质学生的根本任务。在整个舞蹈鉴赏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将教师务必要立德树人放在首要位置并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本课程将发挥舞蹈鉴赏课程的德育功能,推进课程思政的改革与实践。从身体语言的角度将古往今来的舞蹈文化和红色资源进行贯穿,通过人的身体记忆这种特殊的传承方式让学生熟知中国文化历史的根脉。[3]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培养出德艺双馨和综合素养并重的应用型高校人才。在课上让学生观看各种红色舞剧及舞蹈剧目,探索鉴赏教材思政理念。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了解不同舞蹈作品所具有的独特的风格韵律,在一个个美轮美奂的舞姿形象中,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例如在中国古典舞部分学生可以了解到中国的传统文化诗经、古典美学等,在中国民族民间舞部分,学生观看并感受中国各个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所形成的舞蹈动态形象。就在寓教于乐的教学过程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想品德教育,潜移默化的完成对学生的思政教育。

(二)建设具有地域特色的通识课程

本课程希望通过深入挖掘他台州当地的地方文化资源,利用台州文物古迹、大陈岛垦荒精神、和合文化、宋韵文化,让学生感受台州舞蹈的风格韵律及风土人情,增强文化自豪感,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建设具有浙江精神、台州风貌的通识高水平课程。并将台州本地民族民间舞舞龙类,舞狮类,鼓类,采茶类等,加入课程让学生了解其舞蹈特征,历史渊源,发展现状等。为舞蹈鉴赏的视频媒体资料进行有效补充,真正实现课程思政资源的多样化发展,从而提升舞蹈美育教学的时效性。潜移默化地把台州地方传统文化浸润到学生心中,以提升艺术素养为前提,使学生自觉地肩负起历史使命与时代责任。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健康向上的气质以及乐观进取的精神品质,为学生创造一个和谐发展的文化氛围。

三、课程思政融入舞蹈鉴赏课程的实践路径

(一)转化教学内容,深化教学维度

本研究依据通识素养课程建设目标,将课程思政与舞蹈类课程特点相结合,整合和提炼舞蹈类课程的思政元素,希望能够形成了舞蹈课程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库。通过横向与纵向比较等方法,将思政元素有机地融入课程各部分。以舞蹈鉴赏课程为例,探索出思政元素融入舞蹈课程中的途径和方法,对教材内容,教学方法,教材评价进行设计,充分发挥舞蹈教材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力求实现更深入更全面的育人功能。所以课程前期将课程资源的挖掘与梳理分为三部分:1、传统文化资源,2、台州地域文化资源,3、红色文化资源。通过分析挖掘的课程思政元素差别,筛选适合本课程的舞蹈内容,形成课程资源库。从中选择既有鉴赏价值,又可以激发学生兴趣的舞蹈片段进行教学。同时在教学内容上突出了“三性”原则,即美育性,知识性,艺术性;注重知识技能培养,强调审美情趣陶冶;重视实践体验训练,倡导自主探究学习。从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材及考核方式等方面开展改革创新。使课程更好地发挥其德育作用,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二)构建课程体系新范式,凸显第一、二课堂

对于现在的高校学生来说,课本不是唯一的知识来源,网络环境的下的新一代高校学生,获取知识具有很强的时代性。本课题根据现如今学生特点拓展教学手段紧跟时代步伐,探索将舞蹈新媒体艺术融入研究,全面地实现了课程从课内到课外的拓展,突出了课程思政融合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的特点及独特优势,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各类型课程深度融合提供了资源,搭建了平台。它转变了以教师为中心的舞蹈课程教学模式,使学生在舞蹈课程教学中处于主体对象地位,较为全面地优化了学生对舞蹈这门课的兴趣。

新媒体舞蹈展现出的新的审美体验,打破以往传统舞蹈的环境限制,通过画面的转换,视频的特效手段、镜头的剪切及放大手法的处理,为欣赏舞蹈艺术带来了一种全新的视觉体验,观众不用专门走进剧场,舞蹈就在他们眼前。在新媒体的时代,高校学生对于舞蹈的认识也有了新的补充,例如网络短视频舞蹈,湖南卫视的《舞蹈风暴》、北京舞蹈学院与河南卫视的《舞千年》、上海歌舞团的《只此青绿》《永不消逝的电波》等,使舞蹈不单单仅限于以往的专业赛事,舞蹈进入了越来越多的非专业学生的视野,所以建立舞蹈鉴赏课程的舞蹈课程资源库是完成本课程改革的首要条件。

四、本课程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一)研究内容创新——美育教育与课程思政相结合

本研究从以美育人,以美化人出发,结合通识课程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充分发挥舞蹈艺术的美育作用给予大学生全方位的教育。首先,通过对舞蹈艺术教育背景进行分析,明确了高等院校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方面存在的不足,并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考核方式等几个方面探讨如何提高等院校舞蹈通识课程的教学质量。[4]在教学内容上注重“情感”因素,让师生感受到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和高尚道德情操;在教学方式上采取了生活化方式,使教师能够更好地了解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及时解决问题。另外,为了提高教学效果,还可采用互动式教学模式,调动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以往舞蹈鉴赏课程教学内容使用传统专业教材,此类教材对于综合类大学公共艺术课程来说,难度较大,且内容相对来说比较枯燥单一,内容相对乏味枯燥,适合专业院校学生练习。而使用网络小舞蹈,流行音乐编排舞蹈,则对于非专业型学生来讲,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且更容易学习。最后在对该课程进行梳理、总结的基础上,结合当前我国高校普遍开展“思政课”教育的现状,通过理论分析及案例解析,提出了基于教师引导+学生参与式思政课堂教学模式。

(二)研究目标高阶——注重创造性与体验感

本课程研究以“布鲁姆对教育目标的划分”为基础,将课内学习和课外学习有机结合起来,以舞蹈专业领域为主导,对具体教学实践样式进行探究和创新,使学生由基本认识、记忆上升到评价,分析和创作舞蹈作品。提高课堂互动性,注重审美体验感,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课程当中来,从而实现课程思政。“舞蹈鉴赏”教材思政切入点,主要是教材实施环节中对学生问题的情境设计,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参与学习过程;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讨论研讨的基础上获得知识或技能。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们强调成员之间要互帮互助,相互促进,训练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坚持不懈的优秀品质,同时也培养了同学们团队合作,集体荣誉感。在课堂活动中教师会带各类舞蹈道具让学生分组进行体验,例如东北秧歌的手绢花、胶州秧歌的扇子和丝巾、古典舞的水袖等等,在这种亲身体验的模式下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创设体验化教学模式,建立问题解决模式等方法。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结语

通识素养类课程思政教学研究是目前高等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舞蹈鉴赏课程的教学改革从肢体语言出发,用不同的课程题材切入课程思政的内容,让学生在掌握知识同时潜移默化的树立起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地方传统文化的文化认同感以及爱国爱党爱人民的政治情怀。在教学过程中真正做到教与学、感与悟的互相融合,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通过舞蹈的肢体语言感受艺术之美。同时,教师还要精准把握新时代下高校思政教育建设的新思路,打破了传统的课堂模式,做到了教学形式的与时俱进,提高了学生的知识获得感。本课程合理设计课程内容、目标制定、任务安排、课后评估等环节,这样既有利于台州传统文化能够很好地在教育教学平台上传承,更加利于高校舞蹈美育教学资源丰富多样,助力文化强国建设,舞蹈美育功不可没!

猜你喜欢
台州通识美育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简述大学通识课教学改革
样板:不成熟的台州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台州远洲墅
通识少年“种”石油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浙江省台州中学语文组
通识少年小课堂 血液之旅
通识少年·拿破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