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社区改造中的全适性与协作式维度

2023-09-01 15:09李一城
设计 2023年16期
关键词:无障碍设计利益相关者

李一城

摘要:采用全适性设计(Design for All)的方法进行老旧社区的设计改造,是一种设计新理念的实践,这种适应尽可能多的用户群体的方法是将住户、设计师、社区行政部门以及生活需求统一到设计的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发挥利益相关者的合作优势的方式。

关键词:社区改造 全适性设计 协作式设计 利益相关者 无障碍设计

中图分类号:TB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23)16-0088-03

Abstract:The design and renovation of old communities through Design for All method is a new practice of concept. It could adapt to as many users as possible and integrate residents,designers,community administrative departments,and living needs into the design process,maximizing the collaborative advantages of stakeholders.

Keywords:Community renovation Design for all Co-design Stakeholder Barrier-free design

引言

城市化的进程带来了居住空间的范式变化,在我国城市近几十年的高速发展过程中,社区的建筑和环境不可避免地逐渐老化和失能,而随着社区居民的多元化,他们对居住要求的指向性日趋复杂。因此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需要以一种新的设计理念和方法为指导,统合住户、社区行政部门以及商业需求来对现有的空间进行合理改造及再利用。这一新理念和方法即是全适性设计理念和协作式维度的方式,将其引入到社区改造中,以较低的成本,取得优化的费效比,让老旧小区更为适应住户的使用需求。

一、全适性及其老旧社区改造中的创新设计

从设计伦理的角度,考虑到有关福祉和正义的主流观点,其核心概念是,设计必须支持不同群体具备过上他们想要的生活所必需的能力。因此,基于伦理的要求是,设计应当满足多元化,支持参与权并且促进社会的公平公正。全适性设计(Design for All)的概念正是在此基础上产生。

何谓全适性设计?其目的是什么?在这里有必要给全适性设计下一个简明扼要的定义:全适性设计是通过利益相关者的共同协作,从特殊人群出发,创造出易学易用的产品或环境,让尽可能多的群体有机会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创新实践活动。这一概念首先诞生于20世纪中后期的北欧,目前已经在全世界范围内推广。有别于传统认知中的无障碍设计,全适性设计并不为某一群体做针对性服务,而是试图将设计的多维度成果推向大众,达成普适且包容边缘群体的目的。

全适性设计包含有4个主要原则:1.相关者参与的原则;2.柔性标准的原则;3.首先从特殊需求人群入手的原则;4.包含尽可能多的用户群体的原则。对应老旧社区的设计改造,这些原则要求设计师将与社区相关的人员纳入到设计过程中,通过一定的沟通方法获取信息的反馈,然后推进设计改造。而获取信息的来源,其重点在于有着特殊需求的居民例如老年人、残障人士以及具备专业技能的居住者。如图中所示(图1),与无障碍设计等方法中将已有产品经过再设计后适应特殊群体不同,全适性设计通过研究这些群体的体验和需要,以及邀请他们参与到设计的过程中,进而取得创新的概念,推向主流大众。

在诸如此类老旧社区改造等涉及弱势群体的设计干预过程中,基于伦理的关怀和基于成本的现实之间似乎总有矛盾之处。但正如哈贝马斯所指出的,认识论和道德标准(真实和正当这两个有效性)分别支配了理论和道德商谈,伦理和实用的考虑与常识性考虑是同时存在的[1]。全适性的思维并不追求高成本慈善式的改造,而是通过深入发掘用户需求,通过相关者参与设计的方式,以合理的支出提升尽可能多的人群居住体验。

在具体操作层面,全适性设计主要的方法流程则如图所示(图2):

许多国家在旧城及老旧社区改造的过程中采用了这一理念。例如英国在对旧城区进行改造的过程中,就曾经规定获得政府资金支持的社区改造项目,必须充分听取该社区居民的意见,政府部门、承包商及居民需要共同参与合作。这是一个逐渐扩大相关者参与的过程。同时,特殊人士及专业人士的需求和知识也被进一步接纳。老旧社区改造的重要基础之一就是鼓励并推动社会和居民参与规划的全过程。

瑞典的Bo01社区改造项目,通过反映居民对各项改造内容和改造周期的意见,使效率和效果最大化。这一社区位于瑞典马尔默市,原本是一个老旧的工业区,本地居民对于参与社区改造的热情极高。在吸纳居民及专家意见后,确定了可持续的改造目标,依靠可利用的当地再生能源(风能、太阳能、地热等),替代部分传统能源,同时将地区内废弃的工业厂房改造为社区公共空间,降低了成本,节约的资金还足以在楼内增加通用设施等,保障空间环境的最大程度利用(图3)。该市还听取居民意见建造了码頭以满足夏季游泳的要求[2]。

将全适性设计引入老旧社区的改造,在北欧及英国展开的研究和实践表明,通过相互交织的社会层面、文化伦理和技术因素来实践社区改造,尤其是全适性设计从人的现实出发,从生活中的人出发,包括特殊人群的尺度为核心的典型特征,具有新兴的设计文化和创新理念,在解决社区问题和生活建构两个方面形成一个完整的设计循环。我们可以观察到解决社区问题和生活建构这一不易融合的矛盾,趋于整合,可以得到较为妥善的方案输出。

这种社区改造的突破性创新,表面上是一种改良的方式,而在实践上是一种理念的创新,全适性设计的方法是一套系统设计的方法,整个流程体现出从利益相关者为起点,首先从社区特殊人群需求入手,依据特殊用户和定义的需求,获取前期沟通的内容,通过创意设计与原型、用户测试分析,完成方案过程,最终由社区民众来评估,反馈生活、居住、娱乐、活动的功能是否合理,然后推广应用。其中,系统协同设计是新的解决方案的重點。

二、协作式维度的设计展开

要进一步讨论社区改造中的全适性设计,必须关注与社区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设施及每个社区生活的参与者,这是让社区改造结果变得可行且更适合生活的设计行为。在社区改造中,设计的元素和结果可能很难概念化并有效地进行管理。因此,在整体规划中所构建的设计框架应通过协作的维度,将尽可能多的相关者包含进来。

首先是与政府相关部门的协作。社区生活中的停车泊位、线路管网、加装电梯、养老托幼、安防消防等改造内容往往是社区居民所关注的重点,而这些内容的改造,需要动用较大资金和进行整体规划。正因为此,政府的主导性在社区建设和改造中经常占据重要地位。但是政府投资和规划应当与设计紧密关联,以避免出现脱离现实,不能满足居民需求的情况。一个西方的实例是,二战结束之后,瑞典的左翼政府有意识地推动功能主义的设计。当时的瑞典社会住房紧张,但前期政府投资规划的许多仓促建成的房屋质量低劣。相关部门因此引入设计因素,通过一系列的政策指导并投资大规模的基建和房产项目,与功能主义的设计师合作,改善了建筑及居住社区规划的品质。

其次是与非设计人员的协作。协作式设计作为创新设计的方法被应用于社区改造,对于这一过程,由多种参与者包括社区邻里、老人、残障人士、重病患者之间的沟通协同进行调查,参与到设计的全程来共同研讨,非设计人员的参与对于设计人员的认知和创意有着补充的甚至是关键的作用。全适性的系统思维也是协作思维,是作为一种特定的“协作质”而产生并存在于主持者和设计者心中,充满人性,并系统、综合性、创造性地把握协作关系,进而在实践中不断更换、补充、变革,实现其目标。

协作式设计维度实践的过程,可以让最终用户和为他们规划设计的人都有发言权。这里有一个协作式设计的案例,凯泽斯劳滕大学建筑系的学生与25名难民一起改造了一个社区中心。(图4)难民有机会积极塑造他们的环境,获得新的技能[3]。由于难民本身的特殊性,他们有着特别的需求,而又由于他们本身就是这一社区改造项目的居民,所以他们也是最重要的利益相关者。

事实上,人类的社区生活是一个问题丛生且相关人员高度密接的世界。社区活力和社区活动的多元性息息相关,与一个社区的文化、生活、心理丰富度有关。[4]如果没有社区邻里、老人、残障人士和重病患者的积极参与,社区改造希望达到的“普遍共同性”“便利”“照顾”等服务就无法实现,尤其在当代生活中,人们的工作繁杂紧张,过去那种邻里之间相互照应的方式逐渐淡出社区生活的主流,如果没有支持生活的设计平台与设施,没有一种有效的方式来协调邻里间繁杂的生活,把相对应设计可贡献的内容连接起来,社区的改造目标就难于达成。参与协同人员的多样化,意味着他们来自不同的领域,对设计项目有不同的思考和优先级,这虽然提供了不同的视角,有利于整体看待主题,但无形中却也增加了团队成员间沟通的难度。传统的协同设计沟通方法,仍然是全适性设计在协作维度应该掌握并遵守的方法,基于设计过程中所有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归纳为以下种类:1.观察法(Observation);2. 问卷调查法(Questionnaire);3.访谈法(Interview);4.日记记录法(Diaries);5.小组讨论法(Group discussion)。采用其中的一种或几种方法,结合全适性的概念,可以收集到开展设计所需的反馈信息。

再是设计团队的共同协作。团队协作是一个古老的议题,在不同的领域都会有团队协作的需要,这甚至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石之一。在整个团队中,每个成员个体可以被看成是系统中的要素。虽然每个个体都是独立而复杂的,但可以抽象成分工明确的部件。设计过程中整个团队的协同可以被看成是多个阶段的体验过程。全适性团队协同,是使利益相关者介入到设计全过程的协同模式。(图5)这一过程包含了相关者知识和信息的分享,团队内不同成员间的沟通协作,对于信息的反馈、收集和分析。团队的工作模式,在平等的基础上,有着基于同理心的身份互换和认同,在信息充分共享的前提下,通过全适性的方法流程,获得协同的创造。

协作的方式与过程是多样的,政府、市民、设计者、老人、病人的协作方式是保持接触的维度。从积极的参与,自由的建议、开放的组织,社区在经历了种种极端的个人利益所带来的危害之后,能够相互理解、相互合作,共同打造新的生活家园,这是一种合作的力量,为设计及其社区生活创新带来全新的方向。

三、一个本土社区改造的协作式信息获取个案

全适性的协作式设计是一种积极试图囊括所有利益相关者(诸如雇员、合作伙伴、客户、公民以及用户)的尝试,在设计过程中助力于确保设计工作能够满足相关者的需要。通过与非设计人员的积极合作,协作式设计提高了用户在设计过程中的能动性。这其中经常用到的手法包括:用户旅程图、用户测试、分镜头脑风暴等。而信息收集则是建立起用户库,找到特殊需求者等研究的重要前提,也是协作式维度的一个关键节点。

下面是一个本土社区改造的协作式信息获取案例。

苏州市东港新村,作为一个有着30年以上历史的老居住区,目前共有13个组团,7000多户居民。住宅区内的设施较为陈旧,居民中,有相当大比例的老年人群体。

这一信息收集的方式也是对这一居住区的使用者和利益相关者进行的调查,根据收集到的信息,以及对方是否愿意参加后续测试的意愿,可以建立一个简易的用户信息库,成为全适性设计用户测试的资源。这其中包括,用户基本信息的建立,对用户特殊需求的定义,了解线上或线下用户测试的参与意愿。数据的收集包括环境的影像数据,产品及设备的使用评测,受访者与小区内环境及设施的互动,受訪者所描述的主要问题及期望。

为获取相关信息,设计了调查问卷作为调研的参照。由于本次调查由设计师访问的形式完成,问卷本身的设计具有较大的自由度和开放性(如果问卷由受访者独立完成,则不论形式还是内容都应当保持简单直接)。在与该社区居委会联系并取得支持后,在小区内开展随机调查。受访者大多为这个小区的居民,其中有较大比例为高龄人士,或多或少有身体机能受限制的情况。但也有非小区居民,他们是社区居民委员会的工作人员、小区商店的店员、每日通勤需要穿越小区的公司员工等,他们与这个社区之间存在某种联系,属于利益有关连的人。

调查问卷主要分为3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受访者的基本信息,包括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家庭组成、居住条件等,同时,请他们对自身生理受限制情况作出判断。第二部分基于用户旅程,访问者邀请受访者共同对居住区内环境进行试用测试,同时讨论在小区内的日常活动,包括对公共设施的使用、与环境的互动等,可以将重点放在身体能力相关或特殊需求相关的问题。第三部分则是针对之前话题的跟进讨论,希望受访者可以谈论在这个社区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对上一部分采访的内容有遗漏的部分也可以补充。在访谈的过程中,征得受访者同意的前提下可以通过录音留下语音资料,也可以为受访者拍摄影像资料。

问卷的设计如表1:

在对问卷进行整理分析时,有两个主要的目的:1.受访者对于小区环境的需求以及目前存在的问题。2.整理受访者的基本信息,并筛选出有意愿参与后续用户测试者。这样的调研方式尽可能地涵盖与这一区域改造相关的各方,同时突出对有特殊需求人士意见的收集。相关反馈信息的整理分析会对后续设计产生积极的意义。

这是现实设计中协作式接触的一个重要方法,具有普遍的应用价值。为之后的整个设计改造定下一个基调,从中可以看到深入相关居住区的观察与询问,聚焦于最基层民众及生活有障碍者的接触活动。尽管这是传统的方法,但常用常新,而且也是最直接、最具备真实性的反馈收集方式。当然,这样的信息获取是依赖于设计组织者对所有接触者的考虑,因所有接触者的共同作用才能使社区设计方案更具完整性,更接近社区改造原本的目标。

结语

未来将是创新与改造现代化建筑和社区的时代,无论在郊区、市内还是具有历史遗迹的市中心亦然。我们能确定建造的新建筑物和社区规划将越来越少,所以必须改造既有社区来因应社会发展和人口变迁。[5]在这个过程中,除了政府主导的大规模增建项目,也应当考虑以较低的成本,通过设计改造,满足社区居民的日常需求。通过协作式的设计维度,将社区改造的利益相关者纳入到设计的流程中;通过全适性设计的方法,考虑老龄化、社区边缘及弱势群体的需要。公共基础设施不是冰冷的、单纯的产品设计,而是需要为不同的用户群体提供贴心平等的服务,在无形中给予用户情感关怀的设计。[6]简而言之,其主要目标是为居民实现社会、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生活。其中设计干预、开放空间、多元融合及其改造中的可及性和渗透性,将社区的场景配置为满足居民公平参与社会生活的表现形式,以及设计参与者们通过协作维度的全适性方法所产生的更深、更新的意义。这种设计的方法往往基于揭示一个地方的多维度结果,并通过现场调研和用户参与,人文行为的探索以及与利益相关者的对话,将设计重点放在实现对弱势群体包容的基础上,去探讨可能的变化和影响。这对于所有设计参与者来说也是一种探索研究的过程,一种对居住环境空间的创新设计思考。

参考文献

[1][英]詹姆斯?戈登?芬利森著,邵志军译. 哈贝马斯[M]. 南京:译林出版社,2015,106.

[2]Lucas Dietrichson,Braoin MacLauchlan,Bo01 community in Malm? celebrates 20 years as a global source of inspiration [N],ICLEI,15 SEP 2021.

[3]IMPACT STUDIO,参与式设计:激发创造力和协作的强大力量[EB/OL],https://zhuanlan.zhihu.com/ p/409943682

[4]叶梦媛,苏剑鸣.单位制老旧住区居民对公共综合服务设施设计需求调查——以合肥市红四方住区为例[J],设计,2023,36(10),68-70

[5][瑞士]奥立佛?赫维格著,通用设计:无障碍生活的解决方案[M],台北:龙溪国际图书有限公司出版,2010,151.

[6]张蓓蓓,王亚利,王少俊.基于可持续理念的城市公共基础设施设计探究[J],设计,2023,36(10),46-49.

[7]孙光,刘婧怡,邬旭.城市既有住宅适老化改造设计研究[J].设计,2023,36(3):148-151.

猜你喜欢
无障碍设计利益相关者
基于人文关怀的无障碍居老住宅空间设计
浅谈残疾人居住空间无障碍设计
老年人无障碍专用座椅设计研究
展会品牌利益相关者的构成及其网络结构研究
利益相关者视角下四川省实施民办高校分类管理的研究
关于政府审计几点问题的思考
基于利益相关者的公立大学财务治理的研究
上市公司会计舞弊数据分析
利益相关者视域下有色金属行业现代学徒制长效推广机制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