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八一”纪念内涵的历史演变(1929—1949)

2023-09-05 04:31刘劲松邓通棚
苏区研究 2023年2期
关键词:八一帝国主义纪念日

刘劲松 邓通棚

提要:“八一”是中共中央创设的重要纪念日,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不同阶段,内涵并不相同。1929-1932年,具有纪念一战爆发和南昌起义两大含义;1933年,被赋予中国工农红军成立意义;1934-1945年,“八一”纪念与抗日紧密联系,从1937年起又为“八一宣言”发表周年纪念日;1947年开始,建军成为“八一”纪念的唯一内涵。“八一”纪念内涵的历史演变,反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曲折发展过程,而建军内涵的最终确立,标志着中国式革命道路取得成功。

“八一”是中共中央创设的重要纪念日。在1929—1949年间,即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不同阶段,“八一”纪念具有不同的内涵。关于“八一”纪念,学者大多注意到其1933年被赋予红军成立日内涵(1)学术界关于此方面的研究成果可参见:魏建克:《中央苏区“八一”纪念初探》,《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2010年第4期;龙心刚、陈仕平:《从“军事投机”到“红军纪念日”——中共中央关于南昌起义早期评价的历史考察》,《历史教学》2014年第4期;曹春荣:《瑞金时期中共对南昌起义的定位与纪念》,《苏区研究》2017年第4期;张宏卿:《“八一”建军节形塑的历史考察(1927—1934)》,《党史研究与教学》2017年第6期;王永华、王向花:《“八一”纪念与苏区政治动员》,《苏区研究》2021年第5期;叶桉、杨海桂:《建军与铸魂: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丰富和发展》,《江西社会科学》2021年第8期,等等。,而鲜有论及其他内涵。了解“八一”纪念日内涵的历史演变,对深化党史和军史研究都具有积极意义。

一、一战爆发与南昌暴动:1929—1932年“八一”纪念的政治内涵

“八一”纪念日的发起,来自共产国际。1928年,共产国际第六次代表大会在莫斯科召开。大会表示,帝国主义列强准备进犯苏联,它们彼此间的军事冲突也日益迫近。目前共产党人应进行反对帝国主义战争的国际宣传运动。大会责成“各国党中央立即着手进行政治、组织和宣传鼓动方面的准备工作,来迎接反对帝国主义战争和保卫苏联的国际斗争日、即劳动人民反抗资本进攻的斗争日”(2)贝拉·库恩编:《共产国际文件汇编(1919—1932)》第3册,中国人民大学编译室译,三联书店1965年版,第86页。。这个斗争日就是8月1日。

按照共产国际第六次代表大会的决议,国际斗争日有两个主旨:一是反对帝国主义之间的战争;二是进行保卫苏联的斗争。共产国际随后要求各国共产党展开国际斗争日宣传。如1929年5月3日,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东方书记处致信中共中央,建议举行红色日活动。共产国际强调:“红色日活动及其准备工作应当成为共产党和共青团严肃认真的反军阀工作的开端”(3)《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东方书记处给中共中央的信》(1929年5月3日于莫斯科),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编:《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8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109页。。红色日即“八一”纪念日。

共产国际之所以把8月1日定为国际斗争日或红色日,有其深层考虑。共产国际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直接导致俄国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在新的世界大战爆发前,也可以发动群众运动,“共产党员必须努力聚集、组织、领导群众,以革命的行动去实现夺取政权,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目的”(4)《共产国际第六次世界大会反对战争决议案》,《布尔塞维克》第8期(1929年8月1日),第80页。。十月革命,因1914年8月1日俄国卷入一战而引起,所以,苏联将8月1日视为一战的爆发时间。共产国际因此确定8月1日为国际斗争日或红色日,借此推动各国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发展。需要注意的是,一战爆发是“八一”纪念源头,反战是“八一”纪念主旨,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为配合共产国际的工作,1929年6月,中共中央启动“八一”纪念日宣传工作。中共中央发布的《中国共产党为“八一”国际赤色日宣言》表示:“今年八月一日,全世界无产阶级与被压迫民族,都要在共产国际口号之下动员起来,以群众的示威,反对帝国主义的世界大战”。(5)《中国共产党为八一国际赤色日宣言》,《布尔塞维克》第8期(1929年8月1日),第2—3页。“国际赤色日”即国际斗争日或红色日,名称表达不同,实际含义一致。《宣言》的主旨是反战。

然而,中共中央确定“八一”纪念日时,根据实际情况,创造性地加入了中国元素。中共中央指出:“八月一日又是一九二七年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南昌暴动的二周年纪念。在这一次暴动中,客观上是表示了革命工农与革命士兵向着背叛革命、投降帝国主义与封建地主的资产阶级与上层小资产阶级领袖的一个军事反抗,同时又表示了他负有进行中国土地革命的历史使命。”(6)《中国共产党关于八一国际赤色日的工作计划》,《布尔塞维克》第8期(1929年8月1日),第104—105页。中共中央正式纪念南昌暴动,从此开始。

中共中央纪念“八一”,具有双重含义:一是一战爆发;二是南昌暴动。中共中央对南昌暴动的评价发生了很大变化。1927年11月,中央常委会通过的“政治纪律决议案”认为:暴动“应以农民主力发展土地革命的斗争,绝不是希望单纯军事上的行动与胜利”,但南昌暴动“没有明显的土地革命及工农贫民政权的政纲”,是“机会主义的旧政策”(7)《政治纪律决议案》(1927年11月14日),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3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年版,第478—479页。。1928年中共六大认为南昌暴动是反对国民党中央的军事行动,这一行动是对的。但同时指出指导机关策略上的错误,包括“没有明显的政纲”“对于土地革命的不坚决”等(8)《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1928年7月),《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4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年版,第307—308页。。而这次评价,无论从反对封建主义、帝国主义,抑或举起土地革命大旗方面,均持肯定态度。

各地党组织纪念“八一”时,其内涵表达与中共中央一致。7月18日,中共广东省委表示:“共产国际第六次世界大会决定,各国共产党在反对帝国主义大战,拥护苏联,保护中国革命的总的口号之下,应号召全世界无产阶级与被压迫群众举行一国际赤色日,向全世界帝国主义作总的示威,并检阅自己的革命力量。”(9)《中共广东省委关于“八一”国际赤色日宣传大纲》(1929年7月18日),中央档案馆、广东省档案馆编:《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省委文件(1929)》,内部发行,1992年版,第147页。同时强调:“八月一日又是一九二七年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南昌暴动的二周年纪念。在这一次暴动中,客观上是革命工农与革命兵士向着背叛革命、投降帝国主义与封建地主的国民党的一个军事反抗,同时又表示他负有进行中国土地革命的历史使命”(10)《中共广东省委关于“八一”国际赤色日宣传大纲》(1929年7月18日),《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省委文件(1929)》,第155页。。8月1日,中共福建省执行委员会、共青团福建省执行委员会联名发布的《“八一”国际赤色日告福建民众》所阐述的“八一”纪念日内涵,与党中央的宣传文字几乎一字不差。(11)《“八一”国际赤色日告福建民众》(1929年8月1日),中央档案馆、福建省档案馆编:《福建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省委文件(1929)》下册,内部发行,1983年版,第71—75页。其他省委也大抵如此宣传。

中共领导下的地方政府纪念“八一”,也是阐述一战爆发和南昌暴动双重含义。7月20日,闽西各县代表大会主席团表示:“‘八一’是帝国主义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的第一天。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又到了要爆发的前夜。国际为反抗这一战争起见,特规定八月一日为国际赤色日,号召全世界无产阶级到处起来作广大示威运动,反对帝国主义第二次世界大战,反对帝国主义进攻苏联”“同时‘八一’是一九二七年南昌暴动二周年的纪念日,是中国工农阶级对背叛了民权革命的国民党军事反抗的第一声,是中国土地革命的开始,这在中国革命历史上有异常重大的意义的。”(12)《关于“八一”国际赤色日示威运动行动大纲》(1929年7月20日),《福建革命历史文件汇集·闽西特委文件(1928—1936)》,内部发行,1984年版,第60页。

群团组织纪念“八一”时,同样兼具一战爆发和南昌暴动的双重含义。7月28日,上海工会联合会称:“‘八一’是全世界革命群众起来向帝国主义总的示威的一天,也是南昌暴动,实行土地革命的一天。”(13)《参加“八一”示威告女工友书》(1929年7月28日),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妇女运动历史研究室编:《中国妇女历史运动资料(1927—1937)》,中国妇女出版社1991年版,第58页。8月1日,中国共产党、共产青年团青岛市工作委员会联合表示:“今天是国际赤色日,全世界的工农及被压迫的民众,都在今天向帝国主义示威。十五年前的今日,帝国主义大战开始,今年的今日我们示威,反对二次世界大战,拥护中国革命,拥护苏联,并且来纪念前年八月一日南昌暴动。”(14)《“八一”示威宣言》(1929年8月1日),中共青岛市委党史资料征委会办公室、青岛市总工会工运史办公室编:《青岛党史资料》第3辑(1929年青岛工人大罢工专辑),内部发行,1986年版,第43页。

1929年“八一”纪念日确立后,1930—1932年间,中国共产党每年都会举行纪念活动。不过,相较于1929年,中共中央与地方各级党组织在纪念“八一”时侧重点略有不同。中共中央“八一”纪念的反战主旨更为浓厚,如:1930年6月《中央通告第八十二号》、1930年7月《中央通告第一三六号》、1931年6月《动员群众扩大反帝运动的决议》、1932年6月《中央关于“八一反帝战争日”决议》等中央文件,均强调“八一”纪念日的反战主旨,鲜有提及南昌暴动。这些宣传活动多在城市举行,不便宣传南昌暴动,也未可知。

与此不同的是,各地党组织则将一战爆发与南昌暴动作为“八一”纪念的双重内涵同时提出。1930年7月,江苏省执委会宣言:“伟大的国际赤色日‘八一’快到了!这一日是十六年前第一次帝国主义世界大战开始的第一天”“‘八一’又是南昌暴动的纪念日!现在国民党在一天一天的不能统治下去,工农劳苦群众一天一天的不能生活下去了!”“工人、农民、兵士及一切劳苦群众们!赶快组织起来,继续南昌暴动的精神!准备工农兵武装大暴动,推翻帝国主义国民党的统治,建立苏维埃政权!”(15)《江苏省执委会“八一”大示威的宣言》(1930年7月),中央档案馆、江苏档案馆编:《江苏革命历史文件汇集(1930年4月—12月)》,内部发行,1985年版,第342页。江苏省执委会是较早提出南昌暴动精神的省委。此外,湖北、湖南、福建等省委,均在“八一”前夕纪念一战爆发和南昌暴动。

个人认识也是如此。1931年,华岗指出:“八月一日为国际赤色日,每年这一天各国共产党应一致地号召世界无产阶级及被压迫群众举行国际总的示威”;同时表示:“八月一日又是一九二七年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南昌暴动的四周年纪念。……‘八一’的国际示威在中国便是反帝国主义与土地革命两个民权革命基本任务的实际的演习与征调广大群众参与世界的革命战线之绝好机会。”(16)《准备“八一”国际赤色日的工作》,《红旗周报》第12期(1931年7月1日),第1、4页。“八一”纪念的双重内涵清晰可见。

1932年,中共崇义县委纪念“八一”,一方面强调“八一”是“世界第一次大战爆发的一天”;另一方面表示:“1927年贺龙叶挺在南昌领导南昌附近的工农群众实行南昌暴动……从此以后,中国的工农群众,亦渐渐觉悟起来”(17)《中共崇义县委“八一”纪念告劳苦大众群众书》(1932年7月29日),中央档案馆、江西省档案馆编:《江西革命历史文件汇集(1932年)》(一),内部发行,1992年版,第366—367页。。

中共中央创设的“八一”纪念日,缘于一战爆发与南昌暴动,已成为联结国际无产阶级运动与中国革命的桥梁与纽带。因此,1929—1932年间,“八一”纪念普遍具有此双重含义。当然,“八一”纪念的宣传主旨,因国内外形势的变化而有所调整,也是在所难免。

二、红军成立:1933年起“八一”纪念的军事内涵

“八一”纪念日的内涵在1933年发生了重大变化。6月23日,中共中央和以前一样,发布了纪念“八一”反帝战争日的决议,一如既往地强调反战,但同时表示:“今年‘八一反战日’适为红军成立纪念。应向广大群众指出,只有中国的工农红军才是中国劳苦群众的唯一救星”(18)《中央关于“八一反帝战争日”的决议》(1933年6月23日),中共江西省委党史研究室等编:《中央革命根据地历史资料文库党的系统(4)》,中央文献出版社2015年版,第2679页。。“适为红军成立纪念”是中共中央关于“八一”纪念的新表述,从宣传南昌暴动转变为突出红军成立。

三天后,这一变化开花结果。6月26日,中央局公布了《关于“八一”国际反战争斗争日及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的决定》。《决定》提醒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危险,同时提出:“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为纪念一九二七年‘八一’的南昌暴动,已确定‘八一’为中国工农红军的纪念日。”(19)《中央局关于“八一”国际反战争斗争日及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的决定》,《红色中华》1933年7月2日,第1版。30日,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代主席项英发布了《关于决定“八一”为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命令,高度肯定工农红军:“1927年8月1日发生了无产阶级政党——共产党领导的南昌暴动,这一暴动是反帝的土地革命的开始,是英勇的工农红军的来源。中国工农红军在历年的艰苦战争中,打破了帝国主义国民党的历次进攻,根本动摇了帝国主义国民党在中国的统治,已成了革命高涨的基本杠杆之一,成了中国劳苦群众革命斗争的组织者,是彻底进行民族革命战争的主力”。命令决定:“自一九三三年起,每年八月一日为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20)《关于决定“八一”为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红色中华》1933年7月11日,第2版。。

中央局与中革军委在纪念“八一”内涵的表述上,有细微区别:前者为纪念“红军的纪念日”,后者是“红军的来源”。或许后者想表达更准确一些,不想产生歧义,毕竟“红军”一词1928年才出现,1927年没有“红军”一说。但这并不重要,毕竟在承认红军地位方面,双方完全一致。

中共中央对红军地位的认识经历了一个过程。1928年5月,中共中央表示红军可以在夺取政权前设立,“为保障暴动的胜利与扩大暴动,建立红军已为目前的要务,不一定要等到一省或一国暴动成功”(21)《中央通告第五十一号》(1928年5月25日),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编:《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5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218页。。同年,中共中央致信毛泽东等:“中国革命如果没有广大的红军,是没有希望的。红军的创立,在游击战争发动的区域是有可能而且必要,”(22)《中共中央给毛泽东等的指示信》(1928年),《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5册,第587、589页。高度肯定红军的地位。1930年9月,中央更是将红军与工农武装力量紧密联系,指出两者是“相乘的而不是相消的”。(23)《中央给红军第四军前委的指示信》(1929年9月28日),《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5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0年版,第482页。红军地位更加凸显。此后,中共中央对红军地位的认识越来越清晰。如1932年4月,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编辑了小册子《红军》,充分肯定红军在苏区前三次反“围剿”中的积极作用:红军“负担了完成中国革命与世界革命的任务,为要实现推倒中国的反动统治的唯一的方法是组织和发展革命战争”(24)《红军》(1932年4月20日),《中央革命根据地历史资料文库·军事系统(10)》,中央文献出版社2015年版,第1337页。。1933年3月,红军第四次反“围剿”又取得了胜利。中革军委《关于决定“八一”为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正式赋予“八一”以红军成立日的内涵,这是对此前红军性质认识的升华。

“八一”被赋予红军成立日的内涵不仅仅是对红军历史功绩的肯定,也是现实革命斗争使然。为粉碎即将到来的第五次“围剿”,1933年7月,博古进一步提出“要更加紧张地扩大红军,组织新的师新的军团,在最短时期内实现一百万铁的红军”(25)博古:《为粉碎敌人的“五次”围剿与争取独立自由的苏维埃中国而斗争》(1933年7月24日),《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9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第541页。,并将这一目标列为苏区党面临的紧急任务之一。而“八一”纪念活动作为扩大红军的有效方式,无疑是红军成立日确立的催化剂。正如博古所说:“庆祝红军的诞生纪念日,决不是普通的庆祝仪式,而是完成伟大的战斗任务的战斗的节日。”(26)博古:《战斗的纪念节,战斗的任务》,《红色中华》1933年7月11日,第1版。

为了纪念“八一”,红军于7月12日公布了《红军纪念“八一”活动的中心任务》,阐述了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的历史意义:“1927年8月1日的南昌暴动孕育了中国工农红军的胚胎。经过了六年来反帝、反中国地主资产阶级国民党的斗争,它已在土地革命的过程中,从小的分散的、在无产阶级及其先锋队共产党领导之下的农民暴动所产生的游击队与部分的白军士兵暴动,逐渐形成了今天的伟大的、反帝国主义、推翻中国地主资产阶级统治的主要武装力量——中国工农红军的基础。”(27)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编:《周恩来军事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304页。“胚胎”是“来源”的另一种表达方式。

1933年中央决定“八一”为红军成立纪念日,但并没有忽略国际赤色日。事实上,中共中央6月底7月初公布的各项纪念“八一”的文件中,都或多或少地提到了国际赤色日,如《“八一”纪念的标语》的第1条即为“‘八一’纪念日是反对帝国主义第二次世界大战,反对帝国主义进攻苏联”。但是在中央苏区,“八一”纪念日的宣传,反战色彩大为减弱,代之以红军成立。1933年苏区“八一”,以纪念红军成立为主,国际赤色日为辅。南昌暴动退出“八一”纪念的活动主旨。

1933年“八一”纪念日,强调“八一”是中国工农红军的成立、来源或胚胎。这一认识,意义深远。成立、来源或胚胎,属史实问题,只有是与否两种情况,无可争议。性质认知,则为理论问题。而理论问题,见仁见智,无法统一。中共中央将“八一”纪念日的内涵设为中国工农红军的成立、来源或胚胎,避免了党内路线纷争,也是对四次反“围剿”以来红军地位的肯定。更为重要的是,这一内涵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正在探索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中国革命以苏联为榜样,而苏联红军成立于十月革命之后。中国工农红军则成立于全国政权建立前,这是对苏联革命模式的创造性发展,为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发展提供了中国经验。

三、抗日救亡:1934—1945年“八一”纪念的时代主题

“八一”纪念内涵在1934年发生巨大变化。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不断呼吁抗日,愿与日本帝国主义直接作战。为了救亡图存,中共中央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八一”纪念日的宣传,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抗日救亡的民族革命政策。同时,根据需要,“八一”纪念日宣传适时加入形势变化的内容。

1934年7月4日,中共中央《关于苏区纪念“八一”的决定》强调在纪念红军7周年时,必须说明“红军是反对帝国主义的民族革命战争的民众武装的主力,在这个基础上提高部队的战斗情绪及加强部队中的政治与军事的训练,使每一个赤色战士深刻地了解工农红军与日本帝国主义直接作战的时期是更加迫近了,必须准备着为驱逐日本帝国主义解放中国而进行神圣与光荣的民族革命战争,而彻底粉碎国民党的五次‘围剿’是这个战争胜利的先决条件。”(28)《中共中央关于苏区纪念“八一”的决定》,《斗争》第67期(1934年7月10日),第1页。《决定》提出纪念“红军7周年”,“红军X周年”是对此前红军成立、来源或胚胎说法的更新,为后来“八一”纪念宣传提供了借鉴。《决定》在内容方面的最大特点是展开抗日动员:“八一”纪念日宣传的中心应该在“解释日本帝国主义的新的进攻中国,狂热的反苏联战争的准备,与国民党政府之无耻卖国,最广大的解释党的武装民众的民族革命战争的口号及具体的反日作战纲领”。(29)《中共中央关于苏区纪念“八一”的决定》,《斗争》第67期(1934年7月10日),第1页。

中革军委与中共中央的“八一”宣传内容一致。8月1日,中革军委指出,中国工农红军在敌人五次“围剿”的最紧张环境中举行“全世界劳动群众反帝国主义斗争的‘八一’节和中国工农红军的纪念节”,强调今年红军的两大任务是“粉碎敌人五次围剿”“与日本帝国主义直接作战”,要求将这一命令及中央政府军委“关于红军先遣队北上抗日的宣言和抗日的誓词,向全体部队宣布,并要传达到每个战士中去。”(30)《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关于八一节给全国工农红军的命令》,《红色中华》1934年8月4日,第3版。“八一”节的出现,成为抗日宣传的新名词。

不难发现,1934年“八一”纪念的内涵继承了1933年的做法,兼具反战和红军成立两大含义。尤其重要的是,1934年“八一”纪念主旨增加了抗日内容。可以说,抗日才是1934年“八一”节宣传的主题所在。

1935年是中国共产党抗日政策转变的关键一年。10月1日,中共中央驻共产国际代表团以中国苏维埃政府、中国共产党中央的名义在法国巴黎出版的《救国报》上发表了《中国苏维埃政府、中国共产党中央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注明日期为8月1日,后以“八一宣言”而著称于世)提出:“只要国民党军队停止进攻苏区行动,只要任何部队实行对日抗战,不管过去和现在他们与红军之间有任何旧仇宿怨,不管他们与红军之间在对内问题上有任何分歧,红军不仅立刻对之停止敌对行为,而且愿意与之亲密携手共同救国。”(31)《在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政治报告》(1928年6月20日),《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5册,第265页。即不排除与国民党高层合作,并愿意与之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共抗日政策的转变,深刻影响了宣传工作。不过,此时中共中央尚在长征途中,并不知道“八一宣言”,没有展开大规模的“八一”宣传活动。

1936年,“八一”纪念与抗日宣传更加紧密地联系起来。《红色中华》刊发了一篇题为《“八一”纪念》的文章表示,“八一”是第三国际“反帝国主义战争的需要”,同时强调:“1927年8月1日在南昌由共产党领导举行暴动,由这支暴动部队产生了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开辟了广大的苏维埃区域。1933年经中华苏维埃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决定‘八一’为中国人民抗日红军成立纪念日。”(32)《“八一”纪念》,《红色中华》1936年7月9日,第1版。在这篇文章中,“八一”纪念依然为反战和红军成立双重内涵,然而却更为注重红军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首次将“工农”红军措辞调整为“抗日”红军。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中共中央更为重视“八一”纪念的抗日意义。7月26日,《解放》周刊发表的题为《“八一”感言》的时评指出:“‘八一’是创造中国红军的纪念日。这一军队是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与为了中华民国的独立的强有力的军队,成为反对日本强盗的强有力的军队”,同时强调中国共产党“两年前发表了有名的‘八一宣言’”(33)《“八一”感言》,《解放》第12期(1937年7月26日),第3页。。“八一宣言”与红军成立一起,成为“八一”纪念的时代内涵。

1938年,纪念“八一宣言”发表3周年和反战成为中共中央“八一”宣传主旨。8月1日,《新华日报》发表纪念社论:“‘八一’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的一天,是帝国主义战争屠杀人类可怕可恨的一天……在中国,‘八一’又是中国共产党宣布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新政策三周年的纪念日”。社论指出:“我们要在这‘八一’反战节日与‘八一’宣言三周年纪念日,来检阅我国抗战的力量,来反省一下我们在抗战中所获得的血的经验与教训。”(34)《保卫武汉纪念“八一”》,《新华日报》1938年8月1日,第1版。《解放》周刊也于8月1日刊发署名文章表示:“八月一日为反对帝国主义战争纪念日”“在三年前中国共产党中央发表了著名的‘八一宣言’,在该宣言中确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政策,中国共产党不仅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发起者,并且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忠实执行者”。(35)杨松:《“八一”——反对帝国主义战争日》,《解放》第47期(1938年8月1日),第6—7页。“八一宣言”与一战爆发一样,被置于同等重要地位,成为宣传主题。7月30日,《新中华报》发表社论指出:“‘八一’是国际反帝国主义战争的纪念日!”同时强调:要想取得民族自卫战争的胜利,“首先便是巩固与扩大民族统一战线,促成全国更进一步的团结,坚持抗战,坚持持久战,以达到中华民族的最后解放”(36)《战斗的纪念战斗的任务》,《新中华报》1938年7月30日,第1版。,坚持统战宣传。

1939年中共中央“八一”纪念主旨依然是反战和“八一宣言”发表。8月1日,《新中华报》发表社论,强调“八一”是一战爆发的时间,是反对帝国主义战争。同时指出“这天是中国共产党向全国宣布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新政策的一日”。鉴于国民党不断制造反共摩擦,中共中央以抗日大局为重,呼吁要“克服目前中途投降妥协和内部分裂的危险,加紧全国的团结,更加巩固全民族的抗战力量”(37)《社论:纪念“八一”,抗议平江惨案》,《新中华报》1939年8月1日,第1版。,以实现民族解放。

1940年“八一”纪念宣传主旨发生很大变化,主要是反战和团结。《新华日报》8月1日刊发的社论表示:“伟大的‘八一’,是全世界的劳苦大众与各国的进步人士反对帝国主义战争的日子。……然而今年的‘八一’,却具有更深刻的意义”“面对这个伟大的纪念日,我们应当加紧工作,团结到底,抗战到底。只有这样,才能配合各国人民的反战运动争取世界和平的实现”(38)《社论:为反对帝国主义战争而斗争》,《新华日报》1940年8月1日,第1版。。《解放》周刊也于8月1日发表了题为《坚持团结克服困难争取抗战最后胜利》的社论,强调团结。(39)《社论:坚持团结克服困难争取抗战最后胜利》,《解放》第112期(1940年8月1日),第7—10页。团结成为1939年、1940年中共中央“八一”纪念主旨,这是形势变化使然。1938年,汪精卫脱离重庆,开始所谓曲线救国;1939年,国民党抗日势头松懈,国共摩擦不断加剧。这两年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面临破裂危险,中共中央基于抗日需要,宣传团结,展现了大局意识。

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受国际形势变化的影响,反法西斯战争成为当年“八一”纪念的宣传主旨。新华社表示:“‘八一’为反战反法西斯纪念日,又为八路军、新四军前身——中国工农红军诞生及中共号召建立统一战线的日子”(40)《“八一”纪念日,华北各地军民纷纷开会庆祝》,《晋察冀日报》1941年8月10日,第1版。。反战、反法西斯、红军成立、“八一宣言”均被提及。《青年生活》杂志纪念“八一”发表的题为《纪念“八一”与反法西斯斗争》短评称:在“八一”国际反战节,“中国人民特别是中国青年,和法西斯强盗苦斗了四年,用我们年青者的鲜红的血,保卫了自己的生存发展的根基,要争取全民族的独立自由与解放。”(41)《纪念“八一”与反法西斯斗争》,《青年生活》第1、2期合刊(1941年7月),第1页。强调中国的抗日战争是反法西斯战争。署名秋潮的作者在纪念“八一”文章中认为,抗日战争进行了5年,苏德战争也进入第3个月,“我们的友邦及其人民的反纳粹反法西斯反侵略斗争也在一步进一步地发展着。反法西斯的烽火,已经燃遍了世界。我们今日的任务,就是把这些烽火联结起来,造成不可突破的联合力量,进而击毁一切法西斯侵略者的武器及其本身,建立起一切民族的人民解放、独立、自由、幸福的新世界。”(42)秋潮:《法西斯国家的人民革命运动》,《国讯》第277期(1941年8月5日),第5页。

抗日根据地纪念“八一”时,一般都会宣传人民军队的诞生,兼及其他含义。1941年8月,《晋察冀日报》编辑了“庆祝八路军新四军诞生十四周年”专刊,发表了署名“原戈”的文章《从红军到八路军,英勇奋斗的十四年》等,纪念红军的诞生(43)原戈:《从红军到八路军 英勇奋斗的十四年》,《晋察冀日报》1941年8月4日,第4版。。1942年8月1日,《晋察冀日报》组织了专题文章,纪念“八一”。如社论《八路军永远和我们在一起——记录八路军十五周年》表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军队,中华民族优秀的人民武装,广大同胞热爱的八路军、新四军,自诞生至今已有了15年的英勇流血的光辉战史,今天就是他诞生的伟大节日”等。(44)《八路军永远和我们在一起——记录八路军十五周年》,《晋察冀日报》1942年8月1日,第1版。8月5日,该报文章《军区各直属部队机关庆祝八路军新四军生日》使用“南昌起义”一词(45)《军区各直属部队机关庆祝八路军新四军生日》,《晋察冀日报》1942年8月5日,第1版。,取代此前的“南昌暴动”,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历史问题的认识有了显著变化。1943年“八一”前后,该报编发了《军区“八一”纪念大会,聂司令员作重要演说》等文章,纪念“八一”(46)《军区八一纪念大会,聂司令员作重要演说》,《晋察冀日报》1943年8月6日,第3版。。1944年“八一”纪念日,晋察冀边区党政军民纷纷纪念八路军、新四军诞生17周年,同时表示“八一”是“中国共产党在1935年发表有名的‘八一’宣言,号召成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以抗御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国际反对帝国主义战争的伟大纪念日。”(47)《边区党政军民隆重纪念“八一”》,《晋察冀日报》1944年8月8日,第2版。1945年8月7日,《抗战日报》发表《边区千余干部“八一”集会——纪念中国人民军队生日》等文章,纪念“八一”(48)《边区千余干部“八一”集会,纪念中国人民军队生日》,《抗战日报》1945年8月7日,第1版。等等。抗日根据地每年“八一”都会纪念人民军队的诞生。

1945年8月2日,《新华日报》补登了题为《反对内战,制止内战!!!》的专论,其副标题为“纪念中国人民建军节”。专论指出:“1927年8月1日,中国出现了一支人民的军队,这是中国人民与武力真正结合的开始,这是中国人民武力为人民利益而奋斗的开始”(49)剑生:《反对内战,制止内战!!!》,《新华日报》1945年8月2日,第3版。,高度肯定人民军队的历史地位。“建军节”一词出现。

抗日救亡是1934—1945年间中华民族的时代主题,也极大地影响了“八一”纪念的宣传主旨。同时,根据形势和任务的变化,“八一”纪念的侧重点也会不同。在这一时期内,反战、人民军队建立贯穿“八一”纪念始终;从1937年起,“八一宣言”周年纪念成为“八一”纪念的内涵之一;苏德战争爆发后,反法西斯战争成为“八一”纪念的重要主题。反战、人民军队建立、“八一宣言”发表是抗日战争期间“八一”纪念的三大内涵。

四、军队创建:1946—1949年“八一”纪念的军事内涵

1945年8月15日,抗日战争胜利结束。战后,围绕国家重建问题,国共之间展开了谈判。1946年11月,伪国民大会召开,国共谈判宣告破裂。在此期间,1946年8月1日,《新华日报》发表社论纪念“八一”:“今天是‘八一’纪念日,它一方面是国际反战纪念日;另一方面是我党发表‘八一宣言’十一周年纪念日”,(50)《纪念“八一”》,《新华日报》1946年8月1日,第2版。进行反战和统战宣传,保留余地,争取和平解决国共矛盾。

不过,延安等各解放区部队机关却举行了丰富多彩的活动,纪念人民军队诞生19周年。1946年8月2日,《解放日报》以《昨日热烈庆祝“八一”》为题,报道了延安各类“八一”纪念活动盛况:8月1日,朱德、陆定一在教导旅旅部向全体指战员讲演八路军英勇奋斗的历史及目前时局。联司直属队在下午七点召开战士座谈会,畅谈“八一”起义经过等(51)《部队机关纪念八路军诞生十九周年昨日热烈庆祝“八一”》,《解放日报》1946年8月2日,第1版。。7月31日,《烟台日报》刊载了《关于“八一”纪念节》一文,回顾八路军的辉煌历程。文章表示:抗战胜利后,这支功在国家的人民军队,必将是“争取独立和平民主的支柱”(52)《关于“八一”纪念节》,《烟台日报》1946年7月31日,第2版。。8月1日,该报发表署名文章,高度评价人民军队:“十九周年来,我军经历了中国近代史上的几次大事变,从大革命后之十年苏维埃运动,八年抗日战争,到抗日战争后之自卫作战与近来之为独立和平民主而战。每次都体现了我军之英勇善战,体现了我党的总路线,体现了人民的意志,保卫了民族解放与人民解放事业。”(53)仲曦东:《坚持独立和平民主 加紧准备自卫作战——为“八一”十九周年纪念而作》,《烟台日报》1946年8月1日,第1版。从1946年开始,在解放区,建军是“八一”节的唯一内涵。值得注意的是,“建军”一词中的“军”,多指人民军队。1937年9月,“红军”一词取消,1945年以后,八路军、新四军等名称取消,代之以人民军队。

1947年后,每年的“八一”节,均纪念建军,不再提其他内涵。1947年,新华社发表长篇社论,纪念“八一”节。社论提出中国共产党1927年领导了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继续战斗的第一声,创建了人民军队。社论指出:“依靠这个队伍,我国人民冲破了大革命失败后的黑暗,在南方各省和陕甘宁边区,烧起了土地革命的怒火;依靠这个队伍,我国人民在日本侵略时期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东北、华北、华中和广东,进行了伟大的人民抗日战争;依靠这个队伍,我们人民胜利地抵抗了美国帝国主义所支持的蒋介石的新进攻,并正在努力实现一个独立、和平、民主的新中国”。(54)《人民解放军二十周年——新华社纪念“八一”节社论》,《群众》第28期(1947年8月7日),第2—3页。中共晋冀鲁豫中央局等也都以建军之义庆祝“八一”。

1948年,《东北画报》表示:“中国人民解放军到今天已经发展成为三百万的强大武装,是和廿一年前八月一日‘南昌起义’的中国人民第一支武装所分不开的,因此规定这一天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工农红军的诞生纪念日”(55)《“八一”,中国工农红军的诞生纪念》,《东北画报》第35期(1948年8月1日),第1页。。《正报》社论也表示:“中国人民真正自己手上有武装,握住这个武装由小到大,由局部胜利到大规模的胜利,到目前能有力量解放全国人民的胜利,则仅有二十年的历史,”(56)《纪念“八一”与整军》,《正报》第50期(1948年8月1日),第4页。均强调“八一”纪念日的建军内涵。

1949年8月1日前后,“八一”建军纪念更为热烈。新华社发表社论《我们是能够克服困难的——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二十二周年》,高度赞扬人民军队的历史功绩(57)《我们是能够克服困难的——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二十二周年》(1949年7月31日),《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8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2年版,第540-543页。,《人民日报》《大公报》《群众》等各大著名报刊纷纷转载。8月1日,中国民主同盟等10个政党致电中共中央,热烈祝贺“八一”建军纪念(58)《各党派人士电中共中央庆贺“八一”建军纪念》,《大公报》(香港)1949年8月1日,第1版。。社会各界通过各种形式纪念“八一”建军节。南昌铁路工人为迎接“八一”,把国民党政府不要的烂机车,日夜加工,在7月16日修理出厂,定名为“南昌胜利号”,拟开往全国各地(59)《南昌铁路工人修车纪念“八一”》,《大公报》(上海)1949年8月4日,第7版。等等。各大报纸也于“八一”当天不约而同地发表文章,庆祝“八一”建军节。如《大公报》发表社论《“八一”建军纪念》,盛赞人民解放军的辉煌历程(60)《“八一”建军纪念》,《大公报》(香港)1949年8月1日,第1版。。《亦报》第一版刊发《人民解放军的历史》,纪念人民解放军诞生22周年(61)《人民解放军的历史》,《亦报》1949年8月1日,第1版。。外文报纸也对“八一”建军节表示祝贺。8月3日,华沙《波尔斯卡·兹布罗伊纳报》发表社论《二十二年的斗争与胜利》纪念“八一”建军节:“中国人民军队的每一个胜利,也就是为正义的与持久的和平而战的一切民族的胜利”(62)《华沙战斗报撰文祝贺我国建军节》,《大公报》(香港)1949年8月5日,第2版。。英文报纸North-ChinaDaily发表了题为AugustFirstBirthdayofPeople'sArmy的新闻,报道了各大部队庆祝“八一”的安排(63)August First Birthday of People's Army, North-China Daily,July 29,1949,p.1.。

结语

“八一”节是共产国际推动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发展而提议设立的节日,“八一”是共产国际认为一战爆发的日期,其内涵是反战。中共中央接受共产国际的建议设立“八一”节时,创造性地加入了中国革命元素——纪念南昌起义,因为南昌起义爆发的日期恰好是8月1日。所以,1929年中共中央创设的“八一”节,是国际性和中国化的有机统一。

然而,中国共产党一方面借鉴俄国革命的成功经验,另一方面探索建立红军、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这是中国革命的独创。在土地革命战争中,红军在中国革命的发展壮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鉴于红军的独特地位,1933年,中共中央决定8月1日为红军成立日。这一决定实际上避免了各方对南昌起义评价的争议。因此,“八一”作为红军成立纪念日具有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历史蕴涵。

九一八事变后,抗日救亡成为中华民族的当务之急。1935年8月1日,“八一宣言”发表,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更新,愿与国民党合作,抗日御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抗日战争的指导思想,而其发表日期署名为8月1日,所以从1937年起,“八一宣言”发表周年纪念成为“八一”纪念又一内涵。

“八一宣言”发表的背景是德日等法西斯国家的崛起,威胁世界和平。1935年,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通过决议,要求各国共产党与社会民主党建立统一战线,反对法西斯威胁。中国共产党也进行了反法西斯宣传。1941年6月,德国入侵苏联,世界反法西斯战线扩大。因此,1941年“八一”纪念增加了反对日本等法西斯侵略内容。

抗日战争胜利后,尤其1946年底国共关系破裂,内战狼烟四起。以暴制暴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唯一选择,只有人民军队才能维护人民权益。所以,从1947年起,“八一”纪念的反战、统战等价值均不复存在,建军成为唯一内涵。1948年到1949年,人民解放军在战场上与国民党军队进行战略决战,中华人民共和国呼之欲出,“八一”建军节在长城内外、大江南北得到广泛传播。

1928—1949年间,“八一”纪念内涵的演变过程,展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风云变幻的历史演进。建军成为“八一”纪念的唯一内涵,是中国式革命道路获得成功的重要标志,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契合的成功典范。

猜你喜欢
八一帝国主义纪念日
纪念日
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国作战的纪念日为什么是10月25日?
烈士纪念日为何选在9月30日?
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是垄断资本主义的最新发展,是新型帝国主义
托马斯·曼《死于威尼斯》中的帝国主义寓言
帝国主义教唆国民党军发动第四次“围剿”
“八一”赞歌
结婚纪念日
尼共批印度像“帝国主义老板”